APP下载

实习护生对乙型肝炎防护认知的研究

2012-01-17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6期
关键词:锐器乙型肝炎血液

姜 波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安徽芜湖 241000)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之一,HBV病毒携带者在1亿以上[1]。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经常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各种分泌物,特别是实习护生对工作环境不够熟悉,操作程序不够规范,自我防护意识较为淡薄,是感染HBV的高危人群。如果不加强护生职业危害与防护教育,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和能力,护生则随时可能受到职业损伤,很难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研究表明[2],实习护生发生职业损伤的频次高于临床在职护士,加强护生自我防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抽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实习的60名护理实习生,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0.15岁,其中本科22名,专科38名,实习时间均超过6个月。纳入标准:①自愿参加本次实验。②女性。③年龄20~22岁。④实习时间均超过6个月。排除标准:①男性。②实习时间不足6个月。③中专层次。

1.2 研究步骤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3部分:实习护生对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接受度、乙型肝炎的基本知识及乙型肝炎的防护知识。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有效收回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计算百分率。

2 结果

护生对HBV的心理接受度见表1;护生对乙型肝炎基本知识的认识见表2;护生的自我防护现状见表3。表2、3中“是”“否”是回答问卷中是否题,“正确”和“部分正确”是回答多选题,全对的为“正确”,多选、漏选为“部分正确”。

表1 护生对HBV的心理接受度(人,%)

从表1看出他们对HBV的基本特点还不了解;表2提示护生缺乏乙型肝炎相关的基础知识;表3提示护生职业防护措施实际运用不够。职业防护知识的缺乏和防护意识的淡漠使实习护生成为了感染HBV的高危人群。

表2 实习护生对乙型肝炎基本知识的认识(人,%)

表3 实习护生的自我防护现状(人,%)

3 讨论

3.1 实习护生对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接受度 调查发现本样本中实习护生对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接受度较差,73.3%的同学不愿意护理乙型肝炎患者,50.0%的同学从心理上厌恶乙型肝炎患者,主要原因是担心接触乙型肝炎患者会感染,可以看出他们对HBV的基本特点还不了解。

3.2 实习护生对乙型肝炎基本知识的认识 表2提示护生普遍认识到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病,但是对其传播途径的回答正确率只有80.0%,还有58.3%的同学认为乙肝病毒感染者应被隔离,41.7%的人认为末期乙肝病毒感染者应放弃治疗,这些错误认识一方面可以看出她们对HBV的基本特点还不了解,另一方面也由于恐惧的心理夸大了HBV的传染性。从表2还可以看出护生对“大三阳”、“小三阳”理解的正确率分别为65.0%和73.3%,还有8.33%的同学认为乙型肝炎可以治愈,这些都说明她们缺乏乙型肝炎相关的基础知识。

3.3 实习护生的自我防护现状 在西方国家医务人员对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预防主要采取标准预防,即把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都视为有传染性,因而在接触和处理血液、体液时采取防护措施[3],这些措施主要包括接种乙肝疫苗、洗手、戴防护手套、正确处理污染的锐利器械。而在本次调查中,对标准预防的概念的理解正确率为46.7%。表3提示护生职业防护措施实际运用不够。

3.3.1 接种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效率为96% ~99%,该疫苗同时对丁肝有预防作用[4]。由表3可以看出90.0%以上的人认识到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但只有76.7%的人接种乙肝疫苗,40.0%的人定期检测血中肝炎标志物。在为患者提供服务前,有55.0%的同学偶尔关注住院患者乙肝五项的结果,说明大部分同学对自己服务对象的情况做不到心中有数,这些都使他们成为感染HBV的高危人群。

3.3.2 洗手、戴手套。护理人员接触每个患者前后都要彻底洗手,如果手或身体的其他部位被血液、体液污染时,需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至少3遍以上,并进行消毒,以防感染。在本次调查中,实习护生对洗手指针掌握较好,但只有60.0%的同学回答在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带手套,5.0%的人在手上有伤口并进行与患者的接触的操作时才带手套。有研究表明,虽然手套不能防止针刺伤,但进入体内的血量会减少50.0%。

3.3.3 换洗工作服。护士工作服衣袖端染菌量与工作服穿着时间成正比。护士工作服穿后6天,衣袖端染菌量明显高于穿着后第3天[5]。在这60名护生中,只有8.3%的人3~4天换洗1次工作服。

3.3.4 正确处理污染器械。针刺伤和锐器伤是感染HBV的主要途径,而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6]。从表3中可以看出护生处理污染器械的正确率只有50.0%,发生锐器损伤的高达96.7%,而当被损伤时,积极正确处理并根据情况向主管部门汇报的只有70.0%。因此要告诫护生应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一旦被污染的器械损伤,应立即挤出少量血液,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然后用碘酊、酒精消毒包扎,并注射乙肝疫苗或免疫球蛋白,根据情况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护生自我防护知识缺乏的主要原因,一是护生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和缺乏相关知识,许多护理专家的调查[7]均发现我国护理人员普遍存在职业防护意识淡薄的问题,这与我国学校护理职业防护教育欠佳有关。二是职业防护教育尚未受到重视,目前我国护理教育体系尚无有关课程[8],很难满足护生职业防护需要。本次调查中,护生职业防护知识主要来源于临床实践占55.0%,98.0%的同学认为应将护士职业防护知识列入正式的教材中;三是师资职业防护知识缺乏,在教学过程中,临床带教老师职业防护知识不够[9]。调查351名临床护士,有85.5%的人不太了解艾滋病的知识,只有15.0%的人了解标准预防;四是教材缺乏新知识,目前我国院感知识不断更新而护理相关教材相对落后。

3.5 建议 实习护生作为护理队伍中特殊群体,由于理论知识薄弱、实践技能不足、缺乏临床经验及防护知识,使之成为了感染HBV的高危人群。应加强护生职业防护教育,提高护生职业防护意识、知识和技能,掌握防护措施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感染性损伤。

3.5.1 管理制度化。医院管理者应制定切实有效的职业防护管理制度,护士长要加强监督管理,促使实习护生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对实习护生的职业暴露进行风险管理,以减少职业损伤的危险性。

3.5.2 加强职业防护教育。职业危害重在防护,而关键则是防护意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有100%的护生认为接受职业防护相关教育必要或非常必要,对实习护生进行系统管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实习护生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①建议增设职业危害防护课程,促进护理相关教材改革,强化实习前培训。护理专业教材应合理、系统、综合地补充职业安全防护内容,使学生及早树立职业安全意识。护生在校学习期间,学校应使他们集中接受全面、系统的护理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在教学形式上,将职业防护措施贯穿在护理教学中,及时补充护生所缺乏的职业感染防护知识,提高其职业防护意识,掌握防护措施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感染性损伤。②提高临床带教老师自身专业素质,加强职业防护带教。加强对带教老师的职业防护培训,提高带教老师的自我防护意识,给护生以正面影响,首先带教老师要不断学习预防感染的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其次,要学以致用,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同时加强监督、培训;最后,加强考核,强化护生职业防护知识。

3.5.3 加强岗前培训,提高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强化护生的自我防护意识,明白临床工作中做好自我防护的重要性。加强重点时段重要环节管理,护生入科实习的第1个月是适应环境、规范护理行为的关键时段,在操作过程中,带教老师要告诉学生操作的程序、要点、注意事项,同时告知该操作易造成的职业损伤和防护措施,针对实习中容易出现的防护问题反复强调,因人施教,纠正护生侥幸心理,加强培训、监督和考核,指导她们采取正确的防护方法,使护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防护习惯,提高安全操作技能。

3.5.4 更新观念,走出误区,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多年来对护生的教育强调吃苦耐劳,不怕脏、不怕累的奉献精神,往往把不怕脏、不怕累作为评判护生实习态度好坏的标准。而医务人员和护生职业防护水平的提高,就会大大降低医院内感染率,降低患者的痛苦。

3.5.5 加强职业防护管理和指导。一是要建立职业报告登记制度,建立锐器及接触血液、体液的报告及受伤后管理办法,内容涉及职业暴露的处理程序,报告系统及伤后待遇等。二是制定使用锐器时的安全操作守则,提供使用安全性护理用具,进行新产品安全使用的培训。三是开展对实习护生锐器伤后感染HBV、HCV、H IV等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进行疫苗接种必要性教育。四是加强对实习护生职业暴露后处理及监测指导,重视护生职业暴露后的心理干预。五是管理人员树立全面性防护的管理理念,体现以人为本,完善医务人员社会医疗保险体系,保证防护措施的落实。

[1]王 蕾,王晓黎.临床护士被锐器损伤极其防护措施的现状调查[J].护理与康复,2006 ,5(1):19

[2]毛秀英,金德燕,于荔梅,等.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损伤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3,13(2):110

[3]王红红.护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2,16(6):333

[4]李映兰.美国护士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意识和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3

[5]施 雁,钱引娣.护士工作服口罩细菌污染不容忽视[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43

[6]申良荣.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研究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3):215

[7]陈炼红.卫校护理职业防护教育现状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2):406

[8]柯永红,朱丹丹,陈 靖.开设护士职业防护课程的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7):605

[9]朱胜春.护士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J].天津护理,2005,13(2):36

猜你喜欢

锐器乙型肝炎血液
移动式可伸缩锐器盒放置架的设计及应用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多彩血液大揭秘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神奇血液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血液偏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