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因素对早产儿暖箱消毒效果的影响

2012-01-17刘淑艳李彩萍岳鹤津孙玉荣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6期
关键词:病室同室母婴

刘淑艳 李彩萍 杨 健 高 伟 岳鹤津 孙玉荣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 河北唐山 063000)

为了解环境因素对早产儿暖箱污染状况及探讨有效的母婴同室消毒方法,我院于2009年12月~2010年9月对不同消毒环境下,母婴同室内使用过程中的暖箱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使用 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早产儿暖箱;北京四环卫生药械厂有限公司生产。四环牌碘伏消毒液、四环牌84清洗消毒液。

1.2 方法 实验在我院母婴同室内不同病室内进行,病床设置相同,暖箱的型号相同。随机将使用的暖箱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室用含有效氯250mg/L(84)配制的溶液浸泡墩布和抹布,擦拭地面和物体表面,然后通风30min,每日4次。暖箱消毒:每隔4天用含250mg/L碘伏液擦拭箱体内壁、操作窗、贮水口、床垫。每次消毒前后对箱体内空气,内壁进行采样,共采样32批次。对照组:病室消毒方法同实验组,每日通风2次。暖箱消毒同实验组,共采样32批次。

1.3 手卫生 将母婴同室产妇2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例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对照组使用采肥皂、温水洗手。实验组:取适量快速手消毒剂,双手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时间至少15s。洗手前后分别采样,做细菌学培养。对照组:取适量肥皂液,双手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时间至少15s,洗手前后分别采样,做细菌学培养。将所取标本放入37℃培养箱培养48小时观察结果。

1.4 检测方法和判断标准 按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1]。①空气:用直径9cm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对空气自然菌落沉降5min采样送检,菌落数cfu/m3≤200为合格。②物体表面:用5cm×5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采样的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菌落数cfu/cm2≤5为合格。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数据资料,菌落数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病室暖箱消毒结果比较 暖箱消毒前箱内空气、内壁菌落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t=2.1341,△P <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增加病室消毒次数,可增加早产儿暖箱空气洁净度。箱内空气、内壁菌落消毒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t=0.2315,P >0.05),两组消毒效果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2.2 不同洗手方法细菌检测情况 见表2。

表1 不同病室暖箱消毒的结果(cfu/m3,±s)

表1 不同病室暖箱消毒的结果(cfu/m3,±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箱内空气含菌量均数菌落数 箱内壁含菌量均数菌落数消毒前 消毒后实验组 709.23 ±20.12△ 56.52 ±12.12 12.13 ±1.05△消毒前 消毒后2.16 ±0.12对照组 1125.02 ±12.87 88.45 ±12.87 26.20 ±3.23 3.56 ±1.13

表2 不同洗手剂洗手细菌检测情况(cfu/m2,±s)

表2 不同洗手剂洗手细菌检测情况(cfu/m2,±s)

t P实验组组别 次数 消毒前 消毒后10 45.02 ±1.86 5.42 ±2.31 32.24 <0.05 10 42.13 ±0.22 1.26 ±0.13 12.18 <0.05对照组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院内感染事件的增多,早产儿院内感染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也日益受到关注,母婴病房是一个特殊场所,人员多,流动性大,加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产妇及家属不能接受开窗通风,不洗手脚、个人卫生欠佳。由表2可以看出,使用普通肥皂的洗手方式虽然能使细菌总数减少,并不能完全清除手上的暂居菌。在给婴儿喂奶时,必须通过暖箱接触到婴儿,频繁接触势必污染暖箱;由于新生儿特别早产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血浆中IgG水平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免疫力低,抵抗力差,容易受病原菌的侵袭,新生儿无自理能力,医护人员及其亲属手部污染是间接引起新生儿感染主要原因[2],接触新生儿是医务人员、产妇、家属,若洗手制度不严格,感染机会加大而导致感染。因此手卫生是预防、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如何切实提高手卫生执行效率,降低医院感染率是当前迫切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3]。

早产儿又是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通过表1可以看出,母婴病房环境因素对早产儿暖箱有很大的影响,病室空气消毒、通风2次/日箱内空气含菌量均数菌落数(1125.02±12.87)cfu/m3,病室空气消毒、通风增加2次箱内空气含菌量均数菌落数为(709.23 ±20.12)cfu/m3,而暖箱内壁均数菌落也由(26.20±3.23)cfu/cm2降至为(12.13 ±1.05)cfu/cm2。母婴同室空气质量的好坏,间接影响了早产儿暖箱消毒效果,改善母婴同室的环境条件,可为早产儿提供安全生存空间。

络合碘消毒液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杀菌效果较好,毒性低、无刺激性,性能稳定[4]。采用络合碘对暖箱消毒,能使细菌菌数达到合格,相对于84消毒液而言,碘伏毒性低,对暖箱腐蚀性小,无强烈的刺激味,适用于使用中的暖箱消毒[5]。

综上所述,环境因素对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影响不可低估,早产儿暖箱置于病室内,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暖箱的洁净度,为确保早产儿安全,减少院内感染发生,应落实执行各项院内感染管理制度。每天定时通风并用500mg/L84液擦拭地面3~4次;每月对母婴病房室内空气、物体表面监测。接触早产儿前后必须规范洗手。限制探视人员,每日对暖箱用清水擦拭,每日更换蒸馏水。连续使用每7d进行终末消毒,改善母婴同室环境条件。通过提高空气质量,控制物体表面带菌数目、严格执行手卫生等管理措施,可显著降低母婴同室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发病日率。

[1]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消毒技术与规范[S].第3版.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9:63-65

[2]黄 瑾.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18):51

[3]Widmer AF.Repl ace h and was hing with use of a wat erless al2cohol hand rub[J].Clin Infect Dis,2000,31(1):136

[4]夏 勇,魏兰芬,高筱萍,等.聚维酮碘消毒剂毒性的试验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5,22(3):263

[5]刘淑艳.3种消毒方法对母婴同室空气消毒效果的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9):3611

猜你喜欢

病室同室母婴
反馈式健康宣教提升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效果、满意度的意义分析
系统化健康指导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的干预分析
护士主导的持续改进在规范母婴同室新生儿血糖监测中的应用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试论《第六病室》中的隐喻性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
接地气的契诃夫与他的小说
想自杀的富人
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