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技术

2012-01-16高晓平

颈腰痛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非手术椎间盘腰椎间盘

高晓平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安徽 合肥 230022)

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技术

高晓平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安徽 合肥 230022)

目前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多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但大多非手术疗法存在起效慢、疗程长、易复发等问题,探索新的有效方法是临床关注的热点。随着近年来医学及工程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技术开始在临床上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并成为一种有效治疗下腰痛的非手术方法,其核心技术是利用一种智能化的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通过对病变椎间盘采用减压的方法来治疗椎间盘疾病。目前在美、日、韩等国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脊柱减压;下腰痛;非手术治疗

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指腰、腰骶、骶髂、臀部或腿部一组疼痛的主观感觉,可伴有或不伴有下肢的放射痛,它不是疾病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也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征。文献报告,大约60%~80%的成人有下腰痛病史,在美国,下腰痛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居门诊就诊病人数的第二位[1]。亚洲国家如中国因为体力劳动者较多,发病率更高。而在导致下腰痛的疾病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最常见病因之一。

目前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多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但大多非手术疗法存在起效慢、疗程长、易复发等问题,探索新的有效方法是临床关注的热点。随着近年来医学及工程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技术开始在临床上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并成为一种有效治疗下腰痛的非手术方法,其核心技术是利用一种智能化的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通过对病变椎间盘采用减压的方法来治疗椎间盘疾病。目前在美、日、韩等国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1 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的功能特点

DRX9000是由美国佛罗里达埃克森全球有限公司开发的一种智能的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图1),2003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其用于患者脊柱减压治疗。DRX9000在生物技术学方面进行了重大革新,具有无创、不损伤椎间盘、安全、有效、舒适等方面的特点,和手术减压相比,优势非常明显。目前的研究表明,如果正确选择适应证,该方法将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1 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

1.1 作用机理

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通过应用一种敏感的计算机化的反馈机制使力量集中作用于病变节段,其主旨是在治疗过程中通过扩大内在椎间盘的空间,减少突出程度并降低内在椎间盘的压力,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传统的物理治疗方法往往强调解除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而DRX9000脊柱减压系统在解除突出物对周围组织压迫的同时,更加强调使椎间隙保持持续负压,所产生的负压使得液体和营养物质可以渗透到椎间隙并滋养椎间盘,以恢复椎间盘自身的营养状态。

1.2 治疗理念

DRX9000的设计目的是在一段时间内以可控制的方式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其治疗理念主要包括:①科学独特的非线性对数牵引力曲线,避免刺激本体感受器而产生椎旁肌肉收缩或痉挛,使负压可以达到-150 mmHg;②牵引角度的选择可使70%的牵引力作用于病变椎间盘;③气液压传动装置使牵引力更稳定;④传感器实时感知患者肌肉收缩抵抗,反馈调节牵引力参数,使椎旁肌肉始终处于松弛状态,同时又能防止肌肉被过度牵拉;⑤伺服电机提供快速平稳的牵引力,且可根据抗力和体位的变化迅速做出调整;⑥可调自动充气的腰部气囊维持腰曲,并协助确定牵引角度支点;⑦“漂移”床体设计,更有效地使腰椎拉伸,同时避免摩擦刺激腰肌本位感受器而产生肌肉收缩抵抗;⑧包裹性极强的骨盆固定带和交叉设计的胸部固定带有效地将牵引力作用于患者。

1.3 功能特点

综上所述,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的主要功能特点包括:①减压力反馈系统感受器—高精度传感器,精确到0.1磅与每秒13次的闭式环状减压反馈系统,实时感知患者肌肉收缩抵抗,及时反馈并调整治疗参数,使椎旁肌肉始终处于松弛状态的同时且能防止肌肉被过度拉伸,确保减压力与治疗曲线的高度一致,从而保证了治疗效果;②牵引角度的设计可使减压力精确定位到病变椎间盘—牵拉减压力角度的选择可使70~80%以上的力作用于病变椎间盘,使减压力最大限度地作用于病变椎间隙,使变窄椎间隙的高度增加,并使椎间盘内持续处于高负压状态(-150 mmHg),为脱水椎间盘创造了组织液回渗的条件(图2);③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床体使患者舒适并最大限度充分放松。

图2 牵引角度的设计可使减压力精确定位到病变椎间盘

根据特定物理公式,经过影像荧光检查下观察减压过程中每一节段椎间盘的分离情况,研发人员确定了对不同节段椎间盘的相应的施力角度,治疗过程中根据病变部位,系统自动选择减压角度。

由此可见,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主要是应用一种敏感的计算机化的反馈机制,使力量集中作用于病变节段,其主旨是在治疗过程中通过扩大内在椎间盘的空间,减少突出程度并降低椎间盘的压力,在解除突出物对周围组织压迫的同时,更加强调椎间盘内持续负压下,恢复椎间盘自身的营养状态(图3)。

图3 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的主要功能特点

1.4 非手术脊柱减压与牵引的主要区别,见表1。

2 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国外研究进展

Thomas等[2]使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对219例经MRI证实为椎间盘突出或是退行性病变的患者进行了脊柱减压治疗,将治疗成功定义为:①疼痛减轻;②镇痛药物使用减少;③运动范围恢复正常;④感觉或运动功能恢复正常,结果有86%的患者治疗成功。Alex等[3]对94例患原发性下腰痛12周以上的患者进行的回顾性调查研究表明,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减轻了病人的慢性下腰痛,减少了病人镇痛药物的使用,改善了病人的活动能力。同时作者也承认,由于他们的研究设计是回顾性的,没有对照组的比较,很难确定病情的缓解是来自安慰剂、自然恢复还是治疗本身,认为还需要随机对照试验来测定DRX9000的疗效。John等[4]对18例慢性下腰痛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的Ⅱ期预试验研究,经过6周20次DRX9000的治疗,长期腰背痛有效缓解率达89%,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从开始的23.7降到治疗后的5.5,镇痛药物的使用明显减少,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安全性不良事件的发生,作者认为DRX9000在治疗腰背痛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Naoyuki等[5]使用DRX9000对7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为期4~6个月疗程的治疗,完成整个治疗周期的4人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其中有3例患者MRI检查显示突出物明显缩小。上述研究认为DRX9000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图4)。

图4 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前后磁共振变化

2.2 国内研究进展

目前国内有数家医院引进了DRX9000脊柱减压系统,相关的研究与国外相比,开展相对较迟,文献报道也相对较少。青祖宏等[6]对50例下腰痛患者进行DRX9000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总有效率达92%,36人在完成治疗后平均随访6.2个月,下腰痛症状均维持在或好于治疗完成时的状态。作者认为其治疗有效率高于国外(88.4%)的原因是严格掌握治疗适应证,主要包括:①腰椎间盘突出和膨出引起的腰腿痛超过4周;②腰椎间盘退变引起持续疼痛,其他方法治疗4周无效;③后路手术失败后疼痛复发超过6周;④可接受为期4-6周治疗的患者;⑤年满18周岁的患者。DRX9000治疗的禁忌证主要有:①妊娠;②已进行了腰椎融合;③转移性癌;④严重骨质疏松;⑤脊柱滑脱。在另一项研究中,青祖宏等[7]探讨了DRX9000治疗50岁以上腰椎间盘病变引起腰腿痛的疗效,在接受治疗的24例患者中,有效率为91.6%,平均随访6个月后,病情维持在或好于治疗结束时状况的占总治疗人数的91.6%,有复发趋势的占8.3%,作者认为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对于50岁以上腰椎间盘病变引起的腰腿痛是一种全新、舒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3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临床验证观察

3.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11年3月开始选择30例临床症状体征及腰椎MRI检查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患者进行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 22~71岁,平均(41.37±10.01)岁。

3.2 入组适应证及禁忌证

适应证: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引起的腰腿疼痛,超过4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出现的再发性疼痛,超过6周;椎间盘突出导致的持续性疼痛,其他保守治疗4周后效果不明显;有4周时间可用于完成治疗方案;年龄大于18岁。

禁忌证:妊娠、转移性癌、严重骨质疏松、脊柱滑脱(不稳定)、峡部裂、严重的周围神经疾病、椎间盘感染、年龄未到18周岁患者。

3.3 治疗方法

30例入选患者每日进行脊柱减压治疗一次,每周5次,在4周的治疗过程中提供20次脊柱减压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28分钟,前三次治疗,开始设置的减压力量比自身一半体重少10磅,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减压力量以5~10磅逐渐递增,最终达到减压力量比自身体重的一半多10~20磅。每次治疗之后是15分钟的腰部冷敷以缓解可能出现的肌肉疼痛反应。每周评估以监测患者病情。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增加或减少压力。在治疗最初的两周内,指导患者佩戴腰支持带,限制活动,注意休息。治疗第二周以后,允许患者开始适量活动。对于症状改善明显的病人,在治疗的同时,可指导其进行多种腰部拉伸锻炼。治疗结束后,进行4~6周的腰背肌力量训练以加强椎旁肌肉。并于治疗前、治疗一周后、治疗两周后、治疗四周后分别进行相应评估。

3.4 评价方法及统计 使用Oswestry(ODI)功能障碍指数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30例病人分别于治疗前及非手术减压治疗1周后、2周后及4周后进行评分,并对获取的参数通过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观察。

3.5 临床验证结果 30例入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四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治疗后,患者症状均不同程度得到缓解,治疗前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VAS疼痛评分改变有统计学意义(表2、3)。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安全性较好,患者治疗耐受性高。

表2 30例患者Oswestry(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分布情况(例)

表3 30例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布情况(例)

4 脊柱减压治疗特点总结

(1)原理先进 以恢复椎间隙高度和负压、改善椎间盘自身营养为目的,在缓解疼痛的同时、做到使髓核回纳;(2)定位准确:精确定位到病变椎间盘实施治疗;(3)智能化:每秒13次的自身反馈系统随时调节治疗方案、能有效的解除椎旁肌肉抵抗、可以使减压力80%达到目标椎间隙、达到最大减压力;(4)舒适无创:独特的床体设计、符合人体生理曲线特点;(5)安全无痛:治疗过程中安全、无痛,基本无附带损伤;(6)治疗效果:国内外文献报道治疗有效率达90%左右。

下腰痛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脊柱减压治疗作为一种新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具有无创、安全、有效、舒适等方面的特点,与手术和其他非手术治疗相比,有其特点和优势,只要正确选择适应证,该方法在下腰痛的治疗上将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1] Swink Hicks G,David N,Duddleseton,et al.Low back pain[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The Medical Sciences,2002,324(4):207-211.

[2] Thomas A,Gionis MD,MBA,et al.Advances in biotechnology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s for spinal decompression[M].Published in Journal of Musculoskeletal Pain,2006,2:155-157.

[3] AlexMacario,Charlotte Richmond,Martin Auster,etal.Pergolizzi.Treatment of 94 out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with the DRX9000:a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J].Pain Practice,2008,1:11-17.

[4] John Leslie,Charlotte Richmond,Alex Macario,et al.Effectiveness&safety of non-surgical spinal decompression.Paper presented at the 18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ain management[C].Las Vegas,NV,2007.927-930.

[5] Naoyuki Oi,Akira Itabashi,Shusuke Kasano,et al.Effects of spinal decompressor(DRX9000)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J].The Journal of Saitama Kenou Rehabillition,2006,6:271-274.

[6] 青祖宏,刘振邦,冯常智,等.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对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治疗的临床初级报告[J].中华损伤修复杂志(电子版),2011,3:141.

[7] 青祖宏,刘杨,张洁,等.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治疗50岁以上腰椎间盘病变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0,2:186-187.

R454.4

A

1005-7234(2012)01-0048-04

2011-12-17;

2011-12-28

高晓平(1962-),男,安徽籍,主任医师,硕士,教授

研究方向:康复医学

电 话:1385690197

电子信箱:gxp678@163.com

·临床论著·

猜你喜欢

非手术椎间盘腰椎间盘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老年骨折合并糖尿病治疗分析
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