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安市26734例孕中期产前筛查分析

2012-01-13陈孝祥邓通洋姜米佳邹跃玲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高风险年龄段患病率

陈孝祥,邓通洋,姜米佳,邹跃玲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检验科,浙江 温州 325200)

瑞安市26734例孕中期产前筛查分析

陈孝祥,邓通洋,姜米佳,邹跃玲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检验科,浙江 温州 325200)

目的:对我院门诊26734例孕中期产前筛查各年龄段高风险率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最佳怀孕年龄,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方法: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对孕15~20周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FP)和游离绒毛膜促腺激素(F-βhCG)进行检测。结果:筛查高风险孕妇1262例,阳性率为4.7%。在不同年龄段的高风险分组中,≥35岁孕妇跟<35岁孕妇两组作统计比较,风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1-三体综合征(Ds)风险率在21~25岁最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18-三体综合征(Es)在18~30岁风险率无明显差异(P>0.05),神经管畸形(NTDs)在各年龄段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最佳怀孕年龄在21~25岁,大于30岁孕妇Ds、Es风险率显著升高,但NTDs风险率与年龄无关。

孕妇;婴儿;先天畸形;年龄因素;产前诊断

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出生100万例出生缺陷患儿,出生缺陷已成为婴儿死亡和先天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1]。产前筛查通过外周血检测,是发现出生缺陷无创伤的检测方法,易被广大孕妇所接受。出生缺陷跟孕妇年龄密切相关,现对我院26734例孕15~20周孕妇产前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各年龄段风险分布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月-2011年9月,本院筛查中心孕15~20周26 734例门诊孕妇,年龄18~45岁,平均(25.97±4.43)岁。以末次月经计算孕周,月经不规则者以早孕B超确定孕周。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26734例门诊孕妇抽取静脉血2 mL,室温静置30 min分离血清,-20 ℃保存或即刻测定。

1.2.2 试剂和仪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游离绒毛膜促腺激素(F-βhCG)双标试剂盒由ABI公司提供,检测仪器为Wallic公司1420victor-2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仪。

1.2.3 高风险病例判断标准:所有测定值采用中位数倍数(Mom)表示,检测数据由Multicale产前筛查软件,结合孕妇年龄、体质量、孕周及其他如糖尿病、甲亢等因素,计算21-三体综合征(down syndrome,Ds)、18-三体综合征(edwards syndrome,Es)、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三种先天缺陷的风险率。三种先天缺陷高风险的切割值分别为1/270、1/350、1/270。风险率大于切割值为高风险。

1.2.4 质量控制:质控品由美国伯乐(Bio-Rad)公司提供,每批次实验每板都跟踪低、中、高三个水平质控品,按照Westgord质控规则进行质控。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结果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以孕妇年龄35周岁为切割点的产前筛查高风险情况 在26734例孕妇中,<35岁占95.4%(25508/26734),高风险952例,高风险率为3.7%;≥35岁占4.6%(1226/26734),高风险310例,高风险率为25.3%。经统计分析,两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x2=1208,P<0.01),≥35岁孕妇产前筛查阳性率增加。详见表1。

表1 以年龄35周岁为切割点的产前筛查高风险情况

2.2 按孕妇的不同年龄段分组分析产前筛查高风险情况 在四个年龄段中,18~20、21~25、26~30三个年龄段间经统计分析,Es风险率无显著差异(x2=0.412,P=0.798)。18~30岁与31~34岁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30岁风险率高于≤30岁组(x2=8.411,P=0.038)。详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段Es高风险情况

18~20 岁与26~30岁两组经统计学分析,Ds风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70,P=0.38)。18~20岁与26~30岁两年龄段合并再与21~25岁年龄段比较,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21~25岁组Ds风险率最低(x2=12.754,P=0.000)。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段Ds高风险情况

四个年龄段间NTDs风险率无显著差异(x2=1.796,P=0.616),说明NTDs风险与年龄无关,见表4。

表4 不同年龄段NTDs高风险情况

2.3 出生缺陷高风险者确诊情况 1262例产前筛查高风险中,Ds、Es高风险者经羊水诊断,NTDs高风险者经B超诊断,确诊Ds 10例,Es 4例,NTDs 3例。接受产前筛查者中Ds患病率为0.38‰(10/26734),与蔡珠华等[2]报道的浙南地区Ds患病率0.43‰相近。其中20岁以下确诊NTDs 1例,在此年龄组患病率为0.39‰(1/2536);21~25组中确诊Es 1例、NTDs 1例,在此组患病率为0.19‰(2/10777);26~30岁组,确诊Ds 3例、Es 1例,在此组患病率为0.45‰(4/8844);31~34岁,Ds 5例、Es 2例、NTDs 1例,在此组患病率为2.39‰(8/3351);≥35岁组中确诊Ds 2例,在此组患病率为1.63‰(2/1226)。说明出生缺陷患病率跟孕妇年龄相关。

3 讨论

Ds在我国发病率约为1/800~1/600[3],筛查高危率随母亲年龄的递增而增高[4]。因为Ds染色体的形成是由于生殖细胞形成时的减数分裂期染色体不分离的结果。随母亲年龄的增高其处于分裂前期的初级卵母细胞在母体内停留时间越长,造成减数分裂不分离的风险越大[5]。

表1结果显示,≥35岁孕妇中期产前筛查风险率明显高于<35岁孕妇,说明≥35岁孕妇属于高危人群,符合我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中的规定,大于35岁的孕妇可直接进入羊水诊断。但2007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指出,应对所有孕妇都进行产前筛查,不分孕妇年龄[6]。Haddow等[7]认为将所有高龄孕妇直接进入产前诊断的独立指征需重新评估。因此,我们对所有孕妇都采取先筛查后诊断的方法,但孕妇整个孕期必须进行高危监测、管理。

由于20岁以前的孕妇自身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需要营养,怀孕后又要承担胎儿的营养,结果易导致母胎双方营养缺乏,增加了缺陷儿的出生率。但由于<20岁孕妇的相关研究很少,还需多个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论证。在筛查的三种出生缺陷中,Ds高风险最多(约占70%),NTDs高风险约占20%,Es高风险仅占10%,这与黄宝加等[8]报道泉州地区产前筛查的三种出生缺陷比率相近。 可以说明,三种出生缺陷中Ds跟孕妇年龄相关性最强。而Ds在21~25岁组风险率最低,因此,21~25岁可视为女性最佳怀孕年龄。

从优生的角度出发,生一个健康的孩子,需要综合准妈妈的各个因素进行考虑。女性不仅需要心理、生理成熟,更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来营造好的生活环境,21~25岁女性可能无法具备以上所有条件。本组资料显示,孕妇在26~30岁,Ds风险率有一定增高(从21~25岁组的1.7%增高至2.6%),但幅度远低于31~34岁组(增高至6.6%),而30岁以内,Es以及NTDs的风险率均无明显差异,因此30岁以内可视为可接受怀孕年龄。这与相关文献[9]报道基本吻合。

随着女性追求自我成就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高龄妈妈的行列,高龄孕妇的数量在所有孕妇人群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10]。年龄风险作为重要的可控因素之一,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选择最佳怀孕年龄,把握可接受的怀孕年龄,可作为优生优育的重要口号,大力宣传,也是国家“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一项一级工程。

由于产前筛查影响因素很多,包括:申请单信息的准确性、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是否符合要求、实验室检测的准确度与精密度等,孕妇血清标志物又随各参数不同而改变,如孕妇体质量、合并1型糖尿病、吸烟、孕龄等。虽然实验过程中各水平质量控制全部合格,但以上影响因素难免对本研究带来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尚有待更多的研究报道来证明。

[1] 戚庆炜, 孙念. 产前唐氏综合征筛查概论[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8, 24(1):4-7.

[2] 蔡珠华, 郑戈, 蔡文侠, 等. 妊娠中期二联唐氏综合征筛查法在浙南地区32188例孕妇中的筛查效率[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1, 14(12):716-719.

[3] 吴刚, 伦玉兰. 中国优生科学[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306-307.

[4] 赵琴, 张淑英, 多丽娜, 等. 孕中期唐氏筛查及诊断的结果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7):787-788.

[5] 夏家辉, 李麓麓. 染色体病[M]. 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364-365.

[6] ACOG Committee on Practice Bulletins. ACOG Practice Bulletin No. 77:Screening for fecal chromoeomal abnormalities[J]. obstet Gynecol, 2007, 109(1):217-227.

[7] Haddow JE, Palomaki GE, Kninght GJ, et al. Reducing the need for amniocentesis in women 35 years of age or older with serum markers for screening[J]. N Engl J Med,1994,330(16):1114-1118.

[8] 黄宝加, 王元白, 王俊育, 等. 泉州地区39344例孕中期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结果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2, 12:132-133.

[9] 冯玉树, 关世平, 张秀英, 等. 出生缺陷与生育年龄关系调查分析[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1, 9(4):92-93.

[10]Herffner LJ. Advanced matemal age-how old is too old?[J]. N Engl J Med, 2004, 351(19):1927-1929.

R715

B

1000-2138(2012)06-0577-03

2012-04-28

陈孝祥(1980-),男,浙江瑞安人,检验师。

丁敏娇)

·临床经验·

猜你喜欢

高风险年龄段患病率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上海市高风险移动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设计及应用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高风险富水隧道施工技术经济分析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高风险英语考试作文评分员社会心理因素研究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