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鼻咽部内窥镜观察结果分析

2012-01-11周丽娟林建云曾文娟陆涛林垦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病理变化咽鼓管腺样体

周丽娟 林建云 曾文娟 陆涛 林垦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ecretary otitis media,SOM)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确,但咽鼓管功能不良是其基本原因之一。本研究通过观察SOM儿童鼻咽部咽鼓管咽口形态及其周围病变,探讨其与SOM发病的的相关性,为临床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到昆明市儿童医院行纤维鼻咽镜检查的167例(302耳)儿童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75例150耳,年龄4~14岁,平均8.5±6.3岁,入选标准为鼓膜完整,颜色正常,各标志清楚;纯音测听气、骨导听阈正常,0.5~4 kHz平均气导听阈为25 dB HL;声导抗检查鼓室导抗图为A型;部分患儿有鼻炎。SOM组:92例152耳,双耳60例、单耳32例,年龄4~14岁,其中4~岁组71耳,平均年龄为5.5±1.25岁,7~14岁组81耳,平均年龄为10.5±4.69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2年零1个半月。SOM的诊断标准:自觉耳闷堵感,听力下降,偶伴耳鸣及耳痛;鼓膜完整,色暗或呈蓝色,光锥消失;声导抗检查鼓室导抗图为B型(128耳)或C型(24耳)。该组患儿均为传导性听力损失,0.5~4 kHz平均气导听阈为55±17.96 dB HL。

1.2检查方法 常规收缩及麻醉双侧鼻腔黏膜,患儿取仰卧位,Olympus纤维鼻咽镜插入鼻咽腔,在监视器上观察鼻咽部咽鼓管咽口形态及周围情况。采用张继东等[1]的方法对咽鼓管咽口形态进行分型,分为椭圆形、喇叭形、三角形和缝隙型。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对对照组与SOM组鼻咽镜所见及咽鼓管咽口变化病例数进行卡方检验。

2 结果

两组各型咽鼓管咽口形态耳数见表1,两组间各型耳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M组儿童咽鼓管咽口周围病理变化见表2,不同年龄组患儿鼻咽部内镜镜观察结果见表3。进一步比较发现,本组4~岁与7~14岁SOM患儿鼻咽部病理变化有显著差异,7~14岁组鼻咽部病理变化以粘脓性分泌物覆盖咽口为主,而腺样体肥大压迫咽口在4~岁组最多见。

表1 对照组与SOM组儿童各型咽鼓管咽口耳数(耳,%)

3 讨论

表2 对照组与SOM组儿童咽鼓管咽口周围病理变化的比较(耳,%)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SOM组不同年龄段患儿鼻咽部内镜观察结果(耳,%)

儿童SOM病因较复杂,中耳积液的产生原因和机制目前仍不甚清楚,常常是一个或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变态反应是常见的病因[2]。一般认为咽鼓管功能障碍可分为机械性阻塞和功能性阻塞两种,均可使中耳通气、引流不畅形成负压而产生中耳积液。咽鼓管软骨部具有调节功能,通过调节腭帆张肌、提肌及咽鼓管咽肌,可使咽鼓管开放,致咽鼓管形态不同[3]。目前研究表明,正常成人咽鼓管咽口形态以三角形为主[3],成人患SOM时,咽鼓管咽口可呈缝隙状[3],其咽鼓管形态与SOM存在显著差异[4,5]。本研究表明,正常儿童及SOM儿童咽鼓管咽口形态都以缝隙形为主,两组间各型咽鼓管咽口形态耳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SOM与咽鼓管形态无关。与成人相比,儿童咽鼓管具有管腔短、峡部宽、管腔大、较直、肌肉收缩力差及咽鼓管弹性差,软骨段管壁易塌陷等特点,故咽鼓管更容易发生堵塞[5],咽鼓管堵塞后不易恢复。

本研究发现,对照组与SOM组咽鼓管周围病理变化有明显差异(P<0.05),表明儿童SOM与咽鼓管咽口形态关系不大,而与咽鼓管周围病理变化相关。有研究表明,无腺样体压迫者SOM发病率低,而腺样体挤压紧贴咽鼓管咽口者SOM发病率高[6]。与急性亚高性鼻窦炎相比,慢性鼻窦炎患儿咽后壁、咽鼓管咽口周围多有粘脓性分泌物附着,咽鼓管咽口黏膜充血或肿胀呈缝隙状,以及咽鼓管圆枕肥厚,由此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内粘性分泌物增多,活性物质减少,纤毛功能障碍,故鼓室导抗图及纯音测听检查异常率较高[7]。解剖学研究发现,下鼻甲与咽鼓管圆枕间距离差异很大,最近者仅3 mm,故下鼻甲稍肥大或充血时即可堵塞咽鼓管咽口[8]。

本研究对4~岁与7~14岁SOM患儿鼻咽部病理变化进一步比较发现,7~14岁组鼻咽部病理变化以粘脓性分泌物覆盖咽口为主,而腺样体肥大压迫咽口在4~岁组最多见。因此,对4~7岁的SOM患儿要注重腺样体肥大对咽鼓管的影响,必要时可手术切除腺样体以解除咽鼓管压迫,对7~14岁SOM患儿,在治疗SOM同时,要注重对鼻咽部炎症的治疗。

由此可见,鼻咽部炎症及腺样体的形态大小对咽鼓管形态及功能有极大的影响,咽鼓管咽口周围病理变化是儿童SOM发生的重要因素,对SOM患儿必须常规检查鼻腔及鼻咽部的情况,了解病因,并积极治疗鼻腔、鼻咽部疾病,以提高疗效。

4 参考文献

1 张继东,龚维熙,郭志祥,等.鼻咽内窥镜对咽鼓管咽口的形态学观察[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1998,9:35.

2 陈亮,黄以乐.SOM病因及发生病机制概述[J].国外医学耳鼻咽科学分册,2001,25:135.

3 孙艳,朱文增.纤维鼻内窥镜下观察咽鼓管咽口及腺样体形态与中耳疾病相关性研究[J].黑龙江医学,2006,30:564.

4 刘阳云,李正贤,孙正良,等.咽鼓管咽口形态改变与分泌性中耳炎相关性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8:19.

5 袁媛, 李桂芝,周卫东,等.咽鼓管咽口及其周围形态学改变与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21,1 024.

6 谷庆隆,陆颖霞,韩佳,等.腺样体不同形态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的研究[J].北京医学,2010,32:675.

7 姜克亮,王静,柴茂文,等.儿童鼻窦炎对咽鼓管与中耳炎传音功能的影响[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7,21:34.

8 朱杭军,廖建春,杜云翔,等.咽鼓管咽口的临床解剖学观测[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4,10:347.

猜你喜欢

病理变化咽鼓管腺样体
腺样体肥大如何用药
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法与音响法检测咽鼓管开放功能比较*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咽鼓管功能研究进展
腺样体肥大,用药还是手术?
《中药皮炎片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图版
鹅副黏病毒病的防治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儿童腺样体肥大手术切除临床疗效观察
核消散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