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交实验法优选茵陈四苓颗粒中挥发油提取工艺*

2012-01-09陈玉兰蒲清荣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茵陈挥发油白术

赵 剑, 陈玉兰, 蒲清荣, 黄 锐

(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 四川 泸州 646000)

茵陈四苓颗粒是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院内制剂,主要由茵陈、白术、栀子、茯苓、赤芍、白头翁等9味中药组成。经过多年临床使用,能显著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脂肪肝。处方中茵陈、白术含有挥发油[1~2],故在工艺设计中对其提取工艺进行探讨。本文以蒸馏时间(A)、 浸泡时间(B)、加水倍数(C)3因素,挥发油收得量为指标,按L9(34)正交试验法安排实验,探讨其最佳的提取工艺。

1 仪器与试药

茵陈、白术购自泸州宝光中药饮片制造有限公司,经鉴定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mb.)或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的干燥地上部分和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剪成细丝后密封,于阴凉干燥处存放备用。挥发油提取器、称量瓶购自泸州市永定工业供销公司,符合2010年版《 中国药典》 有关标准[1];数显电热套购自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天平购自常州市幸运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提取工艺 按处方比例5倍量称取药材9份(茵陈70 g,白术70 g),置适宜的圆底烧瓶中,按实验设计的浸泡时间、加水倍数,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相应的时间,冷却1 h,收取挥发油,精密量取[2~4]。

2.2 正交试验 以加水倍数、浸泡时间、蒸馏时间三因素、三水平,按L9(34)正交试验法安排实验,因素、水平(见表1),正交试验安排及挥发油收率(见表2),方差分析见(表3)。

表2 茵陈、白术挥发油提取工艺试验安排和结果

表3 茵陈、白术挥发油提取方差分析表

F0.05(2.2)=19 F0.01(2.2)=99

2.3 结果分析 对挥发油提取结果的数据进行直观分析(表2),比较3个因素的极差,可A>B>C(提取时间>加水倍数>浸泡时间),即蒸馏时间影响最大,浸泡时间影响最小。通过方差分析(表3),因素B(浸泡时间)和因素C(加水量)的F值小于F0.05(2.2)=19,表明各水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因素A(蒸馏时间)的F值大于F0.01(2.2)=99,表明各水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对挥发油提取量有明显影响。根据分析结果,因素A选择最好的水平A2,因素B选择最好的水平B2,因素C选择最好的水平C3,因此可以确定茵陈四苓颗粒中茵陈、白术的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A2B2C3,即浸泡2 h,加水12倍,提取3 h。

3 讨论

本试验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2h,加水12倍,提取3h。因茵陈、白术含挥发油较少(茵陈约含0.27%、白术约含1.4%),本实验加大了处方量,以利于收集挥发油。在实验过程中,提取时应注意加热温度,保持微沸,各次试验尽量同一标准,以免影响结果。其关键是控制好数显电热套的工作电压。量取挥发油应在蒸馏结束后,放置1 h冷却后,再进行精密量取。茵陈四苓颗粒的其它提取工艺有待进一步试验。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附录63.

[2]王峰,蔡光明,刘军,等.正交试验法优选白术挥发油提取工艺[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9,25(4):311~313.

[3]乔小云,李俏,等.白术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J].医药导报,2001,20(9):551~552.

[4]阎克里,朱秀卿,赵丽,等.白术挥发油提取方法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1,11(7):763~767.

猜你喜欢

茵陈挥发油白术
白术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升血小板胶囊中连翘挥发油包合工艺研究
不负春天
湿热黄疸有茵陈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枫杨叶挥发油的提取及化学成分研究
二月茵陈最为鲜
响应面法优化水蒸气蒸馏提取牡丹根皮挥发油工艺*
绵茵陈养肝祛湿
白术治小儿磨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