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锦大学校园生态景观的设计研究

2011-12-31张新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生态景观生态补偿生态修复

张新

摘要:近年来生态校园的概念在景观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中经常被提到,生态文化已经成为了21世纪时代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盘锦大学提出填海地域的生态修复、环境体系的生态补偿和生态校园的氛围营造等策略,来体现校园的生态理念。

关键词:生态景观、生态修复、生态补偿、生态校园

1.填海地域的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是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盘锦市辽滨地区具有半自然的人工复合的多样化生态系统,原始生态系统主要为海洋和湿地的复合生态系统,土壤中NA+、Cl-等离子含量严重超标。运用当地耐盐碱植物,、重新塑造校园场地解决校园盐碱土质和植物生长的问题,还原湿地生态系统,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

1.1湿地的再生

位于文科区东侧的芦花广场,在景观施工前期与建设单位沟通在校园内保留一块场地,使其保持填海建设前的原始地貌形成原生态的景观。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愈能力,适当加以人工的护理,使其自然生长出原生态的植物,复原场地的湿地生态系统。三个形态饱满的细胞形草堂犹如三颗翠绿的珍珠,让人们充分领略大自然的原始风情。

1.2形态的联想

波浪形能使人联想到大海,圆形让人联想到太阳,具象的联想最能得到大众的认同。利用形态能使人联想的造型手法,模仿自然形成的有机形态,从建筑形态中提炼出造型语言引入细胞形态母题,构成形态有机布局自由的空间序列,与规整有序的建筑空间形成强烈的对比。作为建筑形式的呼应,与周围环境的异质化处理是一种空间上的强调,使观察者更容易注视到芦花广场的与众不同。

1.3动态的发展

修复不是短时间的改良,绿色的生态修复是一个长时间的维护和积累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生态恢复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只有做好长期的准备工作和长时间的计划策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生态修复。芦花广场景观已经作为盘锦辽滨新城填海地貌特征的生态修复研究基地和示范基地,除了自身景观效果外,更具有长期性和示范性,记录辽滨地区生态修复的第一手资料,为未来滨海经济区的生态发展提供参考资料。

2.环境体系的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运用宏观手段使生态影响的责任者承担破坏环境的损失,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者和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的载体进行补偿的一种生态机制。盘锦大学校园生态岛景观设计,其初衷就是要实现校园环境体系的加倍补偿,大量集中种植湿生和陆生植物,形成茂密的森林景观。

2.1绿岛的集中

盘锦大学校园受建筑规划用地布局紧张的影响,校园内缺少一个大面积集中布置的绿林区。生境的破碎严重影响着种群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生命力,集中式的绿化系统相对而言更具有生态能效。半湿地型的生态岛景观建设,能有效促进防洪和蓄水,实现生态改善等等。自然原生状态的生态岛犹如一片世外桃源,人们可以通过栈桥穿过丛林来到水边,在飘荡的芦苇中闭目深吸尽可赏鱼游、听虫鸣、闻草香,十分惬意。

2.2场地的重塑

场地的重新塑造是对土壤的整理和加固,加固生态岛土壤的意义重大,是实现校园生态补偿的前提条件,利用铺装和地被植物覆盖地表减少土壤流失,采用活体植物覆盖法,种植耐盐碱型的草坪保持土壤。强夯地基加固土壤密度减少风力对土壤的破坏,防止土壤沙漠化。而通过场地的排盐处理防止土壤的盐渍化,生态岛的场地塑造通过岸线的软质化形态设计,微地形的景观和生态材料的选用等降低成本,实现环境体系的生态补偿。

2.3动物的放养

动物在自然界中能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在生态岛景观设计中提出动物放养的策略,结合当地的动物种类结构和场地公共安全进行择类选择,盘锦当地的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十分丰富,水禽就有九十余种,,盘锦地区的小型食草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种类繁多,河蟹的养殖是盘锦地区重要的水产养殖业,也是辽滨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3.生态校园的氛围营造

通过校园景观设计提高学生们对生态景观的理解十分重要,营造良好的生态氛围,能让人们在校园环境中体会到设计的生态理念,与此同时,让人们感知到技术和理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营造校园空间的生态氛围。再现盘锦的生态文明,回归土地的生产性,引入教学实验的参与,提高广大师生对生态文明的知晓度、认同感和支持率,倡导师生自觉参与共同创建生态文明的校园环境。

3.1农耕场景的再现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活实践的结晶。盘锦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盘锦水稻广为人知,是盘锦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稻田景观设计打破了常规的设计套路,是现实农田缩影,独创性地利用“盘锦水稻”创造了全新的视觉体验,再现农耕场景,将原本普通的场地变成一处含义深刻的农耕文化景观,激发出人们无限的遐想和对校园环境的深刻体验。

3.2生产景观的回归

生产性景观不是完全抛弃所有观赏性的景观要素,两者相互结合形成优美的环境。许多城市的学生对日常的饮食来源和农产品非常陌生,通过生产性劳动,给学生普及农业常识。在稻田景观的空间设计中,充分考虑交往空间设计,引入形式上的活跃元素,创造学生在稻田中休息、读书和交流的场所,稚嫩的秧苗,沉甸甸的稻谷,意在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让校园充满生机和希望,通过感官的触动给人心灵的体验,营造盘锦大学校园空间独特的生态氛围。

如今,人们已经意识到环境质量正面临着威胁,生态科学的出现意味着物质增长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未来的远景规划应该建立在环境资源的基础上。在盘锦大学校园景观建设中,体现生态理念始终贯穿着我们方案创作的全过程,是景观创作的活力之源。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陈洋.论中国高校生态可持续校园模式:[学位论文]西安:西安建科技大学,2004

3王施施, 付丽.以景观生态学视角解读沈阳建筑大学校园规划.中国建设教育,2006

猜你喜欢

生态景观生态补偿生态修复
赣州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浅探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生态补偿概念的理论辨析
从生态转移支付角度谈完善内蒙古牧区草原生态补偿的建议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我国生态补偿法律问题探析
浅析农地后备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对策
南通通吕运河市区段生态滨水景观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