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球搜索

2011-12-31

航海 2011年5期
关键词:船舶

政 策

交通运输部:国际集装箱船舶动态信息有望实现共享

交通运输部9月21日发布新闻稿称,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一期)建设方案出台,有望实现国际集装箱船舶动态信息共享和查询服务;此后,还将逐步实现集装箱动态等运输信息共享和查询服务。

交通运输部称,目前我国已建立了4个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和16个港航EDI中心。按照方案,信息平台建设总体目标是通过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港航EDI中心的网络互联和数据共享,建立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运输和物流企业以及相关利益人提供准确、高效的信息服务。

目前,数据报送的内容主要包括船舶预确报、靠泊、装卸及离港等信息;收到信息的港口企业或各地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港航EDI中心应在半小时内向上报送。

交通运输部还表示,将成立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督促和推进信息平台建设,协调和解决重大问题。

交通运输部:外国航企可直接在华设独资船务公司

交通运输部 9月 20日下发通知,提出适当放宽外商独资船务公司市场准入条件和经营范围。

通知提出,允许外国航运公司根据需要直接在我国境内投资设立独资船务公司,不必先行设立常驻代表机构;允许外国航运公司在其具有稳定货源或客源的对外开放口岸城市设立独资船务公司。

此外,独资船务公司的注册资本全部缴付、开业满一年后,可在外国航运公司具有稳定货源或客源的其他对外开放口岸城市设立独资船务公司分公司;允许经批准的独资船务公司或其分公司,为该独资船务公司的母公司拥有或经营的船舶提供揽货、揽客、签发提单、出具客票、结算运费和签订服务合同等服务。

《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新关注大气与油污染

《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日前新增两项修正案,分别在油污染和大气污染方面对船舶提出了新的规定。

防止船舶油污染一直都是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此次增加的关于防止油污染的修正案规定,在南纬 60度以南的南极海域,船舶不得燃用或者运载超过一定浓度的包括原油、燃油等在内的各种油类物质。这意味着,无论是客轮还是货轮,行驶到南极海域,可能需要更换新型燃料。

随着世界航运业不断发展,船舶柴油机排放的污染物对大气的影响也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此次生效的另一项修正案确立了北美排放控制区,以更加严格地控制船舶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以及颗粒物质的排放。目前,国际海事组织共指定了两个大气污染排放控制区,主要集中在对硫氧化物排放的控制,分别位于波罗的海和北海海域。

上月,国际海事组织还通过修正案,将美属波多黎各临近水域和维京群岛划入排放控制的范围,确立美国加勒比海排放控制区。新的修正案将在 2013年 1月 1日正式生效,排放控制区将在 12个月后,即2014年1月1日生效。

国内首份《船舶能效管理计划(SEEMP)》顺利通过评审

8月 10日,由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上海远洋运输有限公司和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三方共同编写的国内首份《船舶能效管理计划(SEEMP)》(以下简称“《计划 SEEMP》”),成功通过了由来自上海海事局、上海市交通协会、上海海事大学等行业内单位组成的专家组的评审。

该《船舶能效管理计划(SEEMP)》作为提高船舶能效的一个综合性管理措施,通过计划、执行、监测、自我评估和改进四个步骤提高船舶能效,并将能效目标分解到每个可能提高燃油效率的操作进行考虑。具体而言,《计划 SEEMP》通过最佳能效管理方案(BEST PRACTICES),即在改进航程计划、航行环境气候影响、及时到港、速度优化、轴转速优化、优化船舶操作,优化浮态、压载水装载优化、优化螺旋桨性能、优化舵机使用和对船首方向控制、船体维护、推进系统维护和改进、改进船队管理、改善货物运送、能耗管理、使用燃油替代品和其他相应的措施(如风能、太阳能电池、岸电和技术转让)等方面,指导船东、船长和轮机员以最优化方法降低能耗,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专家们认为,这份《计划 SEEMP》均满足了 IMO-MEPC.1/Circ.683通函“船舶能效管理计划(SEEMP)制订导则”、IMOMEPC.1/Circ.684通函“船舶能效营运指数(EEOI)自愿使用指南”以及中国船级社《船舶能效管理认证规范》的相关规定,充分运用船舶能效管理的最佳实践和经验,具有很强的船舶实际可操作性,顺应了国家节能减排要求。

未来,此份《船舶能效管理计划(SEEMP)》将在两艘试点船 “中远美洲”(中欧航线10062TEU集装箱船)和“竹子”轮(中日航线564TEU集装箱船)进行试运行。

港 口

上海拥有国际航运机构250家

目前,来自不同国家、地区、资本类型的国际海上运输、辅助服务企业集聚上海,总数超过1000家。其中,国际航运相关的外资机构达 250家。全球十大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九大船级社分别在沪设立总部等机构。海事仲裁、运价交易、保险公估、航运咨询等国际航运专业服务机构相继在沪建立。非双边海运协议关系国在华设立独资公司、航运经纪人准入制度等均首先在上海取得突破。

市建交委主任黄融介绍,上海不断深化集装箱水水中转集拼业务,已相继开拓厦门、南京等 8个口岸的集货渠道,实现水水中转集装箱从外地口岸转关至洋山陆上园区退税。

2010年,上海港新开集装箱班轮航线65条、远洋航线达 151条、近洋航线 134条,航线覆盖全球主要港口。集装箱班轮航班数每月2630班,其中远洋645班,近洋 567班。为此,沪率先试点建立口岸通关服务协调新机制,加快推进洋山港区、浦东机场、北外滩、外高桥地区的“一门式”口岸通关服务中心建设。海关和检验检疫的报检报关“一单两报”试点亦首先在沪啟动。

此外,上海的船员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成立了上海船员服务协会,推进建立国家级船员评估中心,并争取中国船员招募中心、国家级船员服务行业协会落沪。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将落沪

受交通运输部委托,上海海事局目前正在牵头建立中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

该局副局长晨晓光表示,上海建立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的想法由来已久,从酝酿到现在正式提出已有十多年时间。这个基金建立的目的就是进行第二层次的赔偿。这只基金命名为中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目前这个基金的征收和使用规定已经报国务院法制办审批,上海将成立专门的管理中心来管理这只基金。

这个基金主要向石油货主征收,按照其石油运输量,参照国际征收比例来征收。

至于这个基金的规模,晨晓光表示,“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石油进口国,每年有 2.5亿吨的石油进口量,参照石油进口量来说,这个基金的盘子会很大。如何管好它,用好它,今后会有一整套管理办法,等到国务院批准以后,管理中心会对这笔钱进行管理。”

晨晓光透露,上述基金将按每吨 0.25元至 0.3元的基数进行征收。目前中国每年2.5亿吨的石油进口量,加上国内每年2亿吨左右的石油运输量,预计每年需要征收赔偿基金的石油运输量大概是4.5亿吨,以此计算,基金的每年规模大概可增加1.5亿元。

晨晓光说,目前国务院初步设定了一个10亿元的封顶额,一旦基金超过这个量将不再进行征收。上海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中心和设备储备基地建设也正在建设中。“长江口溢油应急设备库工程”建设正在按计划推进之中,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库房勘察、设计的招投标。

三峡将建中国内河枢纽通航技术研发基地

9月13日从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获悉,三峡通航管理局承担组建的“内河枢纽通航技术研发基地”率先被交通运输部专家评审认定。此前,内河枢纽通航科技研发首次纳入交通运输部科技发展规划。

据介绍, 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将立足三峡、葛洲坝枢纽通航管理,面向中国内河枢纽通航行业,建设国家第一个内河枢纽通航技术科技研发基地。研发基地将围绕提升内河通航枢纽运行维护水平,开展枢纽通航安全和通航建筑物健康检测等方面关键技术研发,重点研究船舶过闸交通组织与枢纽联合调度技术;通航建筑物检测和安全评估技术与设备开发;船闸运行与船舶过闸安全状态监测技术;枢纽通航安全应急技术与装备开发;通航建筑物运行维护技术;枢纽航运扩能技术等,为提高内河枢纽通畅运行与安全保障能力提供技术支持。

据三峡通航管理局负责人介绍,研发基地的建设,旨在构建枢纽通航行业技术创新平台,面向全行业开展枢纽通航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置的技术研究,着力解决制约枢纽通航发展的技术难题,实现科技成果向行业工程化应用与产业化推广,促进全行业枢纽通航技术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障枢纽通航安全、畅通、高效,促进内河水运事业发展。

广州航运交易所成立

广州航运交易所 9月 8日成立,为华南地区首家、国内第三家航运交易所。该交易所将为船舶交易、航运人力资源供求、临港大宗货物交易提供市场和信息平台。

广州航运交易所挂牌在广州港口中心,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广州港务局局长常敏在仪式上称,广州航运交易所近期将着重建设船舶交易市场及信息平台,开展船舶交易服务及其相关的经纪、评估、验船、融资、法律等业务;发展航运人力资源供求市场及信息平台,开展船员人事代理、人才测评、劳务中介等服务;建设船舶舱位、货源供求市场;发展临港大宗货物交易市场及信息平台,促进煤炭、油品、钢材、粮食、木材等临港大宗商品的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市场发展。

常敏还称,珠三角地区集中了广州、深圳等国际大港,进出口贸易约占全国1/4。广州航运交易所成立后,还将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逐步开发编制具有鲜明特色的珠三角运价指数,为进出口贸易提供快捷的信息服务。

董家口港将成为中国BDI指数风向标

日前,董家口港区进港航道、防波堤、查验中心、指挥调度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基本建成,总投资过 100亿元,基本具备了开港条件。港区内包括国内最大的超大型矿石泊位在内的四个泊位实现试运营,比原定开港运营目标提前了 2-3年,创造了同行业最快纪录,董家口也由此成为超大型散杂货船国内唯一靠泊点。

此外,据业内人士透露,董家口港区建设目标是成为辐射国内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大宗货物集散中转基地,并逐步加入到国际大宗物资价格体系中,增强国际大宗物资交易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使港区交易中心形成的战略物资交易价格能最直接、最真实地反映货物供求状况,成为战略物资流通的“风向标”,届时董家口港区的干散货指标将成为中国的“波罗的海指数”。

日本拟建全球首座浮体式海上风电站

日本政府计划在福岛县磐城市近海建造海上风力发电站,该项目被视为东日本大地震及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灾后重建工作的内容之一,发电站计划建在离岸 35公里的海面上。

项目预算规模为最初 5年 100亿~2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32亿~16.64亿元),计划到2015年前建成6台单机发电量5000千瓦的风机。如果成本控制得当,将进一步增建风车。

该海上发电站设计目标最大为 500万千瓦级,超出福岛第一核电站 1-6号机组的总发电量。如果海上发电站得以实现,有望取代核电站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并成为发展可再生能源事业的亮点。

宁波港将与上海港合作进军航运保险市场

据悉,宁波港将与上海港合作进军航运保险市场。8月10日上午,双方签署了意向书,成立国内首家航运保险公司。 随着我国世界经济大国地位的进一步确立和港口、航运事业的发展,今年一季度船舶险首次超过企财险,成为市场份额第二的险种,两港合作成立国内首家航运保险公司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航运保险公司将以宁波港和上海港作为主发起人,引进国内大型保险机构和国内港航物流领域大型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 航运保险公司将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放眼国际,以港航保险为主营业务,兼顾其他类保险业务,做到保险功能的相互补充。

上海研究洋山港双向通航方案

8月3日,《上海洋山深水港通航功能提升研究课题》开题。据介绍,目前,制约码头生产最大的瓶颈问题是泊位待船时间过长、泊位利用率不高,而《上海洋山深水港通航功能提升研究课题》将研究如何突破洋山深水港的发展瓶颈。

洋山深水港区开港五年来,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过 3500万标准箱。2010年洋山深水港区完成的集装箱吞吐量占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 35%,其中,水水中转比例达到了44%。

目前,在单向通航的情况下,码头船舶离泊3.5小时后,接泊船舶才能够靠泊。实际操作中,如果 4艘船舶同时离泊,那就需 5个小时后,4艘船舶才能全部完成接靠。此模式已不能满足靠离洋山港区的船舶日益增长的需求。单向通航的模式给洋山港建设成为国际枢纽港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预计“十二五”末,洋山深水港货物吞吐能力将达1400万至1600万标准箱/年。

环 保

ABB新推船舶能源评估

ABB公司宣布,推出了一项船舶能源评估,通过减少船舶能源使用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帮助船舶运营方降低燃料消耗和改进环保。

ABB说,海水冷却泵、水泵、主机房通风机等都是船舶能源消耗大户。如果在这些设备上安装一些经济可行的机械装置,可以在低能耗的基础上实现满负荷运行。

如安装1个变速驱动装置,可根据需求调整这些设备马达的速度,船东可实现节约50%左右的能源消耗,装置设备及安装费用,可在一年以内通过燃料节约收回投资。

ABB港口起重机和商船服务经理

Stuart Melling说,“仅一台海水冷却泵每年就能节约2.9万美元能源和117吨的二氧化碳排放。新的燃料节约技术对在营运船的改装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目前全球仅有2%的船队为海水冷却泵配备了变速驱动装置,仍有98%的市场发展空间。”

现代重工成功研发氮氧化物去除系统

现代重工已经在韩国率先研发出用于船用发动机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氮氧化物去除系统,并获得了韩国船级社认证。

据悉,该系统将氨喷雾进入发动机的废气,在催化区域与氮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将氮氧化物分解成对人体无害的氮和水。根据现代重工提供的数据,该系统装置能降低大约40%的废气损失,减少大型船用发动机废气中超过95%的氮氧化物。

作为全球造船与发动机制造巨头,现代重工宣称是韩国首次在船上成功完成了该系统的性能测试。到2016年IMO''s Tier-Ⅲ生效时,所有新造船必须安装氮氧化物去除系统,届时该系统市场规模预计将达数十亿美元。

MOL选用低阻力船体涂料

商船三井的环保造船计划将采用中国地区海洋涂料有限公司研制的低摩擦Seaflo Neo船体涂料,该涂料首先用于2艘汽车运输船。

商船三井称,经过分析该涂料用在船上的试验结果,已经证实,与传统的涂料相比,新的涂料可以提高燃油效率。提高燃油效率后将有助于减少该船的二氧化碳排放。

据商船三井介绍,船体和水之间的摩擦占阻力的绝大部分,因为一艘船在水中航行。由于摩擦阻力减少,已经大幅减少的船舶航行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

据悉Seaflo Neo船体涂料的主要特点是涂膜表面非常光顺,这是一种新开发的低粘度水解聚合物的结果。超光顺有助于将摩擦阻力降至最小,与采用传统船体涂料的船舶相比,效率可以提高3%至5%。

我国首个船底防污漆技术通过国际认证

从2011国际防腐蚀涂料技术发展论坛上获悉,大连裕祥科技集团与中科院共同研发的船底防污漆技术及产品在国内率先拿到“世界通行证”,不但通过了中国船级社的认证,还通过了最严格的挪威船级社、英国劳氏船级社等国际认证。

船舶底部长期泡在海水中,因此船底防污漆关键技术一直是防腐技术中的“制高点”。一般远洋船舶的国外船底防腐漆需要一年一刷,而由我国自主研发的船底防腐漆具有优良的品质,可达到两至三年一刷,抗腐蚀性强,使用寿命大大提升。

据了解,强劲的抗腐蚀功能来自纳米技术,这也是我国研发船底防污漆的“独到之处”。另一方面,国外船底防污漆一般都要加入化学制剂,涂料本身以及废弃物均对海洋造成一定的污染,而我国研发的船底防污漆因为使用纳米技术,也代表了更为环保的国际涂料行业发展方向。

2009年,大连裕祥科技集团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船舶与大型海洋工程涂料及关键技术研发”。公司与中科院联手运用纳米技术开发新一代船舶海洋防污涂料、新一代高性能压载舱涂料、海洋平台纳米重防腐涂料三大系列产品及配套示范工程。目前,这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产品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全面投入生产。

船 舶

韩国现代重工研制19万吨级全球最大破冰货船

据《韩国经济》8月25日报道,韩国现代重工研制的全球最大破冰货船已成功通过船型性能测试。该船破冰厚度1.7米,时速6节,长310米,宽51米,可运载19万吨铁矿石。报称,北极蕴藏大量铁矿石、天然气和原油等资源,如进行开发,将需要大型破冰货船;同时,北极航线可使亚洲至欧洲的航程缩短40%左右,但这一航线也需使用大型破冰货船。

川崎重工建成最大MOSS型LNG船

近日,日本川崎重工重工建造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MOSS型液化天然气船“Energy Horizon”轮。

据悉,这艘177000立方米的LNG船采用了Kawasaki URA Plant,该项技术能够降低大约15%的燃油排放。另外,该船的LNG储存罐是运用了Kawasaki专有技术,使得LNG蒸发速度每天控制在0.1%左右。

中国建10万吨级邮轮 拟定名为“中国厦门”号

厦门山海树集团与厦门环球邮轮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将在厦门建造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10万吨级邮轮,邮轮拟定名为“中国厦门”号。此外,还将在厦门建设国际邮轮母港。

根据协议内容,山海树集团将委托皇家加勒比邮轮设计团队对“中国厦门号”邮轮进行设计并担任建造顾问,并委托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下属研究所牵头申请邮轮建造设计研究立项,委托芬兰德他马林有限公司承担邮轮建造的顾问及监理,最终由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船舶制造。

三星首次独自开发LNG船货舱

9月6日,三星重工在伦敦对船东及船级社新推出了独自开发的LNG船货舱(名为SCA, Smart Containment-System Advanced),在此次活动上,说明了详细内容及技术特点。如果该货舱被使用在LNG船上,那么可以节省90亿~100亿韩元的技术费用,可以具备LNG船建造价格竞争力。

LNG船货舱是在零下163度储藏液化天然气的储存罐,就是LNG船的核心技术,但国外公司都拥有其原创技术,迄今需要建造LNG船的造船厂应向他们要支付技术费用。

所以,韩国的三星重工以独自开发货舱技术作为目标, 从2007年开始与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共同研究,已经从LR、ABS等主要船级社获得认证。

日本IHIMU开发LNG燃料集装箱船

据悉,这是应对从2016年开始的第三次管制而开发的,即对NOx、SOx排放的管制,公司计划先积极展开宣传活动,确保顾客。另外,针对LNG燃料船舶向世界的普及率,把SPB油轮、气体供给系统以及DF主机的燃料系统组合后,成套销售给其他造船厂。

IHIMU此次开发的概念性设计与已有的船舶相比,其初步费用可能提高,但鉴于以后可预计的重油及LNG的价格,其初步投资费用可能过7-8年后可以全部回收。

我国将建一艘8000吨极地破冰船

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届全国海洋科学技术大会上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新建一艘排水量8000吨级、续航力2万海里的极地科学破冰船,该船设计破冰能力1.5米以上、防冻设计适应零下35摄氏度以下环境温度,具有极地冰区作业、极地海洋环境考察和资源调查能力,并且可配备直升机、机器人、工作艇等考察作业设施设备。

武汉船机开发国内最大转叶式舵机

据中船重工消息:日前,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首台1300 kNm大型转叶式舵机顺利通过中国船级社船检并交付使用。该产品具有目前国产转叶式舵机中最大扭矩及转舵角度,产品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转叶式舵机具有体积小、便于安装、维修简洁、易于实现大舵角转舵等优点,可降低船厂采购成本,既可应用于运输船,也可应用于海洋工程船和各种军辅船,市场前景广阔。此次成功开发的1300 kNm大型转叶式舵机是武汉船机重要的新产品研发项目。武汉船机将以该产品的成功开发为契机,不断加强主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公司全年“双60亿”方针目标的实现。

克罗地亚船厂拟建世界最大重吊船

克罗地亚斯普利特布罗多斯普里特船厂近日接获了为珍宝航运公司建造一艘重吊船的订单。

据悉,该重吊船长 152.60米,宽27.40米,配备一台对外伸距达 27.5米、单台起吊能力达 1100吨的起重机。由于在船上一前一后配备了两台起重机,所以能同时起吊重量达 2200吨的货物,该船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重吊船。该船按北极地区航行要求设计,此外,为进行海上作业,该船将配备 DP2动态定位系统。

重吊船预计将于2013年3月交付。据悉,珍宝航运公司还有建造第二艘重吊船的计划。

海洋能量采集船将问世

来自波士顿大学和弗劳恩霍夫制造创新中心的研究人员日前从声音的运动原理中获取灵感,提出利用波浪生产清洁能源的构想。

他们设想通过一支能量采集船队来将波浪能转换成可用能源,这支船队最终会取代目前连接离岸发电机组和陆地电网的天价传输电缆。船队将采用长达164英尺的船只,在船的两侧附着可触及水面的旋转“工作臂”,每只“工作臂”的底端都装有一只手掌状的浮标,紧贴水面。当波浪引起浮标上下浮动时,工作臂就前后移动,连接着工作臂的发电机就开始发电。

这些发电机最多能生产一兆瓦(功率)的电力,并将储存于大型船载充电电池中,一旦充满电,船只就会回到陆地,将电能传输给陆地电网。研究人员希望船上的充电电池容量能突破20兆瓦时。

猜你喜欢

船舶
CM节点控制在船舶上的应用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船舶!请加速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对船舶救助的影响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船舶 扬帆奋起
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
船舶电力系统监视报警装置软件设计
小型船舶艉轴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