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意识形态观及其时代价值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2011-12-24李向国

理论导刊 2011年3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科学

李向国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西安710061)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意识形态观及其时代价值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李向国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西安710061)

中国共产党科学的意识形态观,就是我们党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条件下意识形态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有着丰富的内涵。中国共产党科学的意识形态观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观;时代价值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年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回顾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令人感慨万千。昔日积贫积弱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党自身也发展壮大,成为拥有7600多万名党员,领导13亿人口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欢庆党的生日之际,人们在思考,中国共产党是用什么政治智慧和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改变了中国?笔者认为,首推其功的,就是因为我们党有科学的意识形态观作精神支撑。这也是党先进和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中国共产党科学的意识形态观的基本内涵

意识形态是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政党都有自己的意识形态,它是政党思想和理论上的旗帜。所谓政党的意识形态观,是指政党对意识形态所持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中国共产党科学的意识形态观,就是我们党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条件下意识形态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集中体现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意识形态论述和党的相关历史文献中,内涵极其丰富。其基本点是:

1.强调意识形态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我们党最早深刻论述意识形态重要地位和作用的是毛泽东。毛泽东最初运用“意识形态”这个词是在《读李达著〈社会学大纲>一书的批注》(1938)中。批注之一是:“社会意识形态是理论上再造出现实社会。”批注之二是“代表古代反动贵族的意识形态是古代观念论哲学。”这两个批注反映出毛泽东当时的意识形态观,即:第一,意识形态不只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而是理论上再造现实社会;第二,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特征;第三,哲学是意识形态的基础。[1]应该指出的是,《新民主主义论》(1940)是毛泽东关于意识形态的最重要的论著之一。在这一论著中,毛泽东运用“文化”、“观念形态”和“思想体系”等概念,全面地阐述了意识形态理论。毛泽东和葛兰西一样,都引入“文化”概念来讨论意识形态问题。如果说,葛兰西形成了一套适合西方工业社会的文化——意识形态理论话语,那么,毛泽东则提出了一整套适合东方社会的文化——意识形态理论话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明确阐述意识形态能否起决定性作用的问题,毛泽东却提出了意识形态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还提出了物质可以变为精神、精神可以变为物质的论断。这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史上是第一次。毛泽东这些论述,对于中国共产党科学的意识形态观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奠基性的。毛泽东之后,从邓小平到江泽民再到胡锦涛,都是把意识形态工作提到战略高度来对待。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经济工作搞不好要出大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也要出大问题,在集中精力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

2.强调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从党成立到现在的90年中,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阵地的伟大旗帜。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2]1093-1094邓小平曾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3]63江泽民也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始终是我们党、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尽管现在世界上的情况有很多新变化,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越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基本规律。”[4]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直强调,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3.强调意识形态工作要始终为党的工作中心服务,党执政后必须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在我们党看来,在夺取政权的革命时期,党的工作中心是搞阶级斗争,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无疑应为阶级斗争服务。但党执政后,发展是第一要务,党的工作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就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不仅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意识形态理论发展中的重大转折。意识形态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运动所决定的。离开经济建设的大局,意识形态工作就失去根基。凝聚人心搞建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主要目标。意识形态工作是否有成效,根本标准也在于看其是否推动经济建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强调意识形态工作要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特征和政治要求。邓小平反复强调,“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5]173他还多次指出,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自由’,否定社会主义”,“在我们的国家,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3]123-124江泽民、胡锦涛也一再告诫全党全国人民,四项基本原则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对立和斗争是长期的,这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于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的重要表现。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任何时候都绝不能动摇。

5.强调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内反对“和平演变”的斗争。新中国建立之初,毛泽东就敏锐地意识到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的图谋,高度重视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他深刻指出:“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也严重地威胁着苏联、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它还力图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政策,实行资本主义复辟,瓦解社会主义阵营。”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就告诫全党:“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使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3]344苏东剧变之后,江泽民指出:“国内外敌对势力正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等广泛的领域加紧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进行渗透和颠覆活动。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更为突出。敌对势力企图首先使我们在精神上解除武装,进而颠覆社会主义制度。”他要求全党全国人民要识别和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图谋,在思想上筑起抵御和平演变的“钢铁长城”。[6]十六大以来,胡锦涛也一再提醒全党,“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较量和斗争依然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非常尖锐的,西方国家加紧向全世界传播它们的价值观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将长期面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

6.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搞好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方式。在我们党看来,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向人民传播和灌输我们党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促进社会成员政治意识的社会化,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曾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2]1094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强调指出:“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5]342江泽民、胡锦涛也反复强调,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

7.强调新闻宣传与文化工作是搞好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载体。我们党一贯认为,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有着重大影响。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着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大力促进社会稳定,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我们党还认为,文化领域是意识形态的重点领域。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我们党还强调,要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和对外文化交流,努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8.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科学概括。党的十七大又深刻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这些科学论断,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已从制度层面深入到价值层面,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这对于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9.强调把国家利益原则作为处理国家间意识形态关系的基本原则。在我们党看来,“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3]330在对外关系中不以意识形态划线,这是总结、吸取了过去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中“左”的思想对外交领域干扰的教训后,采取的正确方针,有利于为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争取宽松的外部环境。当然,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并非不重视意识形态问题。在对外关系中既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又不回避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给意识形态因素以恰当的定位,这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意识形态观务实性和原则性的统一。

10.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胡锦涛指出:“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原则和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始终牢牢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7]我们党一直强调,各级党委要从全局高度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着力抓好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确保意识形态战线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各级党委都要按照胡锦涛提出的“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增强阵地意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确保全面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二、中国共产党科学的意识形态观的时代价值

概括地说,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靠的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已成为党的旗帜,是一种无形的但又发挥持续、深远作用的“执政资源”、“执政软实力”。中国共产党的科学的意识形态观正是一个以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为要旨的多方面的思想展开,它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无疑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1.中国共产党科学的意识形态观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充分发挥整合功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但这不等于意识形态问题不重要。中国共产党科学的意识形态观正确阐明了意识形态的作用,就是要通过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发挥精神力量的作用,为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国共产党科学的意识形态观所蕴涵的基本原则,都体现了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对意识形态作用的高度重视。2008年以来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党和政府与全国人民的一系列出色表现和惊人奇迹,使许多外国政治家、学者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认为它“凸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这里边实际上包含有更深层次的意识形态的优势。我们从今年起要做好“十二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在建党100周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在建国100周年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面临的任务相当艰巨,对此,需要凝聚起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科学的意识形态观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意志和愿望,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是凝聚党心民心最好的“社会水泥”(葛兰西语)。我们只要在中国共产党科学的意识形态观指引下,就能够正确把握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正确把握“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正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做到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从而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创造出一个个新的“奇迹”。

2.中国共产党科学的意识形态观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充分发挥批判功能,为国家文化安全战略提供有力思想武器。国家文化安全是全球化语境和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被提出并日渐彰显其价值和紧迫性的大问题。苏东剧变后,西方敌对势力把“西化”、“分化”的“和平演变”图谋重心转向中国,千方百计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而颠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则是其要达到的一个主要目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国家绝对不能动摇的,正如马克思曾经警告的那样:“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指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毁灭。”[8]美国学者亨廷顿曾对苏联解体一针见血地指出:“前苏联败在了意识形态上,败在了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信仰、信念的动摇上。”[9]一个时期以来,受西方“非意识形态化”理论的影响,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所谓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学派论”、“破产论”、“乌托邦论”等论调,漠视甚至公然挑战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有人在极力主张所谓“淡化意识形态”或“去意识形态”同时,却又盲目片面地宣扬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和私有化理论。另有人公然打出“复兴儒学”的旗帜,以儒家原教旨主义的姿态提出应给予儒学以“一元”的地位。这些错误思潮和观点会瓦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危害国家文化安全,应引起高度警惕。如任其泛滥,势必导致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否定,造成苏联悲剧在中国的重演。中国共产党科学的意识形态观的时代价值就在于,它要求我们在意识形态问题上要有自觉、自信、自强和担当的意识,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遇到严重挫折的情况下仍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要有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坚强决心。当然,中国共产党科学的意识形态观强调坚持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并非教条主义式的坚持,而是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并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问题上,认为发展更具有决定性意义。继毛泽东思想之后,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具有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最好的坚持。这样,我们就有了“主心骨”,就会坚持对西方资本主义基本价值不认同、基本制度不照搬、发展道路不重复,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底线不动摇,从而筑起反“和平演变”、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坚固“长城”。

3.中国共产党科学的意识形态观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充分发挥教育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正确认识引导。人是社会存在的人,意识形态是人的存在形式。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意识形态工作。任何政党和国家没有一个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党是靠思想政治教育“起家”的,也是靠思想政治教育“看家”、“持家”和“发家”的。当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必然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带来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国内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更加紧迫。中国共产党科学的意识形态观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系列重要观点和论断,这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中国共产党科学意识形态观的要求,我们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突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断调整、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体系和方式方法。主要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引领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匡正祛邪和树立良好社会风尚,使人们在对理想的追求中,领悟生命意义、存在价值,理顺情绪,找到人生的精神支柱,享有体面尊严的生活,增加幸福感。这样,就能进一步增强人们对党的执政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就能更加坚定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总之,中国共产党科学的意识形态观具有长远指导意义,需要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同时,也应当看到党的科学意识形态观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理论空间相当广阔。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鲜经验,提炼新的观点和论断,与时俱进地创新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丰富和发展党的意识形态观的理论内涵,使之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更好地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制高点,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更有成效地发挥主流意识形态这个“软国家机器”(阿尔都塞语)的特殊功能。

[1]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修订版)[M].人民出版社,2009:216.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

[4]新时期党的建设文献选编[M].人民出版社,1991:596-597.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

[6]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25-26.

[7]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3-12-08.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人民出版社,1980:35.

[9][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J].外交季刊,1993,(2).

D2

A

1002-7408(2011)03-0004-04

李向国(1946-),男,陕西子洲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

[责任编辑:黎峰]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