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城岛古城旅游畅想

2011-12-23吴崇其何山

今日海南 2011年9期
关键词:民居旅游

□吴崇其 何山

乐城岛古城旅游畅想

□吴崇其 何山

乐城岛是内河岛,不是海岛。它位于海南琼海万泉河下游,是万泉河中最大的江心岛,面积约2平方公里。

乐城岛的乐城是座古城,是当年海南乐会县县政府所在地。县衙选设江心岛屿之上,全国可能唯此乐城。古时运送多走水路,潺潺的万泉河水为乐城提供舟楫便利。环岛的流水又乃天然护城河,加之青石垒作四围城墙,可谓固若金汤。

乐城作为乐会县县府,始建于元成宗大德四年,即1301年,距今710年。又经明、清、民国,有651年的风采。然1952年县府西迁,昔日的显赫年渐衰退,城中的古貌难再觅见。

乐城毗邻博鳌,与亚洲论坛永久会址近在咫尺。优越的地理条件令人青睐,现已有开发商前来圈地。开发商进岛当然欢迎,是加快乐城岛发展的必要条件。海南要建设国际旅游岛,乐城当然也要建成旅游岛,这点无人有异议。但,乐城岛应该建成什么样的旅游岛?

乐城的古建筑许多已荡然,但仍有遗存。尤为明代青砖铺就的那条古街道,原汁原味,数百米长,这样完好的青砖古街道全国罕见。残存的半截城墙可令人想象当年蜿蜒高耸古城墙的雄伟。一个个硕大精美的莲花石础映出古县府的壮观。通往县衙的古官道宽阔,青石可见。衙前的风水月池清水涟漪,池边那口古井,至今井水凉冽甘甜。更有许多百年民居承载着乐城的风土民俗。乐城人1983年重修了城隍庙,引来一批批善男信女。乐城悠久,地下不知还埋藏着多少遗迹、文物。这些都印证乐城历史文化积淀的厚重。

若乐城的发展方向定位在打造古城式的旅游岛,那么,可考虑恢复当年的古建筑。如在阴阳山顶重建古县衙,作为乐城岛博物馆。在原址上重建孔庙、观音庙、真武庙、文帝庙、天妃庙、华光庙、东关庙、西关庙、石角庙、天后宫、万寿宫、灵官堂、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名宦祠、乡贤祠等神庙宫观祠堂及儒学书院,并施之商业利用。

民国时期,乐城古道两侧商铺林立,达250余间,货物种类齐全,物流发达,商业气息浓厚。如今不少骑楼商铺被拆除,代以新式店铺。今后,青砖古道两旁的老房子应修旧如旧,不可随意扒掉,新商铺要按骑楼样式修建,现有欠般配的房屋加以改造,使之协调。总之,重振古街雄风。

乐城岛现有10个自然村,300多户人家。不少村民还住在老房子之中,这些房屋多是晚清民国时的建筑,是典型的海南民居。正堂上方的龛阁供奉祖先牌位,侧室夫妻房间有墙相隔,同房时男子需先出自门拜祖宗才能迈进女方屋,这些都见证着乐城岛的历史信息。老房子历经无数台风,百年不倒,其实属不易,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希望一间都不要拆。

岛上村民建新房应按传统民居设计,内部装饰可以现代化,但房屋结构、外观应保持海南民居特色。鼓励村民届时开办家庭旅店。

与乐城岛隔河相望有留客村。民国年间,印尼华侨蔡氏几兄弟先后在此建起自家宅院,蔡氏民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兄蔡家森的豪宅建成于1936年,堪称琼岛上的一颗亮丽宝珠。该房取琼海砖石土木,进西洋钢筋水泥,融合客家文化与海外元素,建造得精美绝伦。那高墙围屋、四角的碉楼、防御的大门、射击的枪眼、锅耳式的墙垛、屋顶的透瓦,都是典型的客家特征。蔡氏家族从莆田渡海进琼,追溯先祖,是由河南迁徙福建,可谓正宗客家人。那双层楼阁、迴廊立柱、立体花盘、人头雕像、方窗上的弯眉,凝集欧罗巴元素。那琉璃花窗、瓶型护栏、彩花地砖,又是南洋风范。那厅堂上方供奉祖先的龛阁又散发着琼海本土气息。中西合璧,土洋结合,美轮美奂。乐城岛不建高楼大厦,建造宾馆旅游区时,除取乐城传统民居式样外,是否也可考虑移植蔡氏民居,营建几栋蔡氏式样宾馆?

打造乐城岛古城旅游,自然离不开绿色生态。岛上肥泥沃土、水源充沛,加之媚阳明月海风,是椰林、橡树、槟榔的生长乐园。

七百年的历程,七百年的积淀,使乐城岛蕴藏着丰厚的非物质遗产文化。乐城也是传承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文化“南海航道更路经”(注)的一座岛屿。乐城岛的正月元宵节文化更具特色,喜庆非凡,小年赛大年。乐城闹元宵,从正月十三起,到正月十六,迎神、打将、游灯、肥鸡敬神赛,热热闹闹四昼夜。正月十三,华光大帝二郎神巡街打先锋。正月十四,华光大帝与东关朝王、西关朝王、石角侯王集合城隍庙后,四小王巡游老街。正月十五白日打将,烧香点烛祭拜放鞭炮。晚上游灯,施各种表演,唱通宵戏,行肥鸡敬神赛。正月十六晚,城隍爷爷被壮丁抬出,醒狮开道,在前呼后拥中亲自巡游,把元宵闹到极致。乐城岛闹元宵民俗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有希望。

恢复乐城古貌,乐城岛就是再现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大场所。打造乐城岛古城旅游,还可以把更多的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进岛内。各路群贤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之余,便捷足领略海南文化。民间传统文化,越是本土的,越具特色的,越是世界的。◎

注:“南海航道更路经”:又叫“南海水路经”“南海定时经针位”“顺风得利”“注明东、北海更路簿”“去西、南沙的水路簿”等,是一种手抄航行路线图的册子,是海南岛渔民自编自用的航海“秘本”,详细记录了西南中沙群岛的岛礁名称与分布,以约定俗成的方法给西沙、南沙群岛各岛礁起了形象生动的地名;对各岛礁的距离、相对方位、地貌和海况,以及海浪、潮汐、风向、风暴等气候和水文情况作详细说明。

据考证,现存的手抄本《更路簿》产生于清康熙末年,到十九世纪中叶趋于成熟,定型成书,此后世代流传至今。“南海航道更路经”已于2011年6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猜你喜欢

民居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民居智库
小A去旅游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