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寒六经理论和时间医学探讨

2011-12-09卢亮球

亚太传统医药 2011年12期
关键词:少阴厥阴太阴

卢亮球

(宁乡县中医医院,湖南 宁乡 410600)

恽铁樵曾曰:“《伤寒论》第一重要之处为六经,而第一难解之处亦为六经,凡读伤寒者无不于此致力,凡注伤寒者亦无不于此致力。”在《伤寒论》中,六经的“欲解时”论述了时间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的影响,属于时间医学的范畴,为古今《伤寒论》研究的重点之一。今笔者不揣浅陋,简择其要叙述如下。

1 《伤寒论》“六经欲解时”的理论源流

伤寒所言六经即为少阳、太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其中少阳为一阳,阳明为二阳,太阳为三阳,厥阴为一阴,少阴为二阴,太阴为三阴[1]。此三阴三阳与《内经》存在密切的理论传承关系[2]。六经病在相应时间内“欲解”是有理论基础的。《素问·六节藏象论篇》言“时立气布……谨候其时,气可与期。”《素问·八正神明论篇》“得时而调之。”这些论述均明确表述疾病的治疗和时间密切相关。正如《灵枢·百病始生》篇所言:“毋逆天时,是谓至治。”

2 六经理论与“欲解时”

2.1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伤寒论》曰:“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伤寒论》少阳为一阳,又叫小阳。小阳,未大也。五运六气中少阳为相火(木火)。相,促进旺的因素,是达到旺以前的过程。古文曰:火旺于夏,相于春,休于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后十八天,囚于秋,绝于冬。即少阳之阳未大、新生矣。成无己注释曰“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寅卯辰,少阳木王之时也”。另一方面少阳病提纲条文记载:“口苦,咽干,目眩。”苦是火的本味;干,物近火则干,干者,火之性也;眩,目视物遥遥不定。苦干眩,体现木火之性,少阳提纲反映少阳一经机要,所以少阳机要为木火,亦与春三月、寅卯辰属性一致,共同体现一阳之性用。

2.2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伤寒论》曰:“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太阳,阳气盛大。王冰曰:“阳气盛大,故曰太阳。”运气学说中,太阳为寒水,太阳寒水需阳气。自然界中水升须借助阳气和火的升腾以成云,此所谓“地气上为云”;另一方面,水蒸发因阳而上,当达到一定高度以后,就会遇到寒气,遇寒水气复凝为水,水凝成多,下降为雨,此所谓“天气下为雨”也。太阳经病中,肺的宣发功能失常,即蒸腾上升失常,地气不能上为云,所以发汗,需阳气使汗从皮毛出,上升之路通矣;太阳腑证中,“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天气下为雨失碍,大地干涸,地为土,脾主土,开窍于口,表现于人身为“口渴”,消渴(71条“欲饮水”、72条“烦渴者”、73条“渴欲饮水”。)[3]五苓散使天气下为雨,解决这一缓解障碍,则瘥。刘力红教授在《思考中医》中说:“五苓散里面没有一样滋阴药,没有一味生津药,却用白术、茯苓、泽泻、猪苓通利水气,使水气下降为浊,从小便去,且用桂枝辛温通阳,辅助水的循环。”所以,治太阳病即治水矣。疗治太阳寒水需阳气升通、蒸发、升腾、温煦,而巳午未三个时辰,体现一日中阳气最隆盛的过程,阳旺行水,所以,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则巳午未,太阳乘王也,太阳病欲解于巳午未。正如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中论述:“巳午为阳中之阳,故太阳主之。…人身阴阳,上合于天,天气至太阳之时,人身太阳之病得藉其主气而解。”天人相应,功效倍增。张志聪亦曰:“午乃太阳天中之时,巳未前后之气交也,夫天有六气,人有六气,人得天气之助,则正气盛而邪病解矣。”此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

2.3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伤寒论》曰:“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申至戍时,日晡所也[4]。虽天阳不足,但阳明本经阳气亢兴、显著,与天阳相参,盛衰结合,阳气相加[5]。表现为不通、不降、不凉,申酉戌为日偏西之时,日落西时则为降、为凉、为通。故申酉戌三时与白虎汤共具恢复阳明的性用。张隐庵论曰:“秋宜下之,日晡人气收降,因服下药亦顺天时之法也。”

2.4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伤寒论》曰:“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太阴欲解时,邪之解也,必於所旺之時。亥、子、丑乃太陰所旺之時也。當此旺時,故邪不能勝而自解矣。太阴者,土也,土王于辰戌丑未。而独于亥子丑时解者,脾为阴土,应王于阴。故其病欲解,必从亥至丑上也。

2.5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伤寒论》曰:“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少阴,冬至一阳生,阳生于子,少阴阳气虚弱,阳不归根,以此病遇子丑寅,则正值阳气归根来复,阳渐增息的过程。“人禀天地之气而生。”

2.6 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伤寒论》曰:“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厥阴乃阴尽阳生,乃阴止阳息之经,故曰止阴、短阴。丑在二阴之末,合厥阴二阴交尽之义。《灵枢·岁露》云:“人与天地相参”之义也。

3 结语

伤寒六经理论和时间医学的关系,根本源于古人对天地阴阳变化的认识。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素问·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生气通天论》谓:“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灵枢·岁露》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自然界阴阳之气各有盛衰之时,天人相应,脏腑阴阳之气得之自然阴阳影响,则表现出疾病相应的进展、向愈等不同过程,对我们临床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都提供了指导。

[1]曹志娟,张建荣.《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评述[J].光明中医,2009,24(7):1225-1226.

[2]于峥,陈春娥.《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考释[J].陕西中医,2007,28(11):1553-1554.

[3]罗毅,廖冬燕,唐汉庆,等.从“日晡潮热”看六经欲解时[J].四川中医,2006,24(10):32-33.

[4]杜昕,史业骞,袁红霞.袁红霞教授运用伤寒六经辨治定时发病2例[J].新中医,2010,42(9):151.

[5]段际云,王先作,王丽苹.六经病欲解时之探析[J].内蒙古中医药,1995,S1:141.

猜你喜欢

少阴厥阴太阴
梁宏正教授从“开阖枢”论治肾病的经验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伤寒论》“灸厥阴”探析
黄帝内经
“太阳-阳明-少阴”传变分期下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理机要探析
从六气“标本中气”学说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病机和证治原则*
从“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论治经前期综合征探析
马年生人初之气运气养生
从少阴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探析
宇宙间的四种基础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