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体精神动力对集体球类项目的价值及其提升途径研究

2011-12-07刘小明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球类动力集体

刘小明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研室,广西桂林 541004)

群体精神动力对集体球类项目的价值及其提升途径研究

刘小明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研室,广西桂林 541004)

以群体精神动力理论为研究起点,分析群体精神动力对我国集体球类项目的价值,及其提升的途径。研究表明,群体精神动力对集体球类项目的价值:增强球队成员的个体免疫力,提高球队整体的凝聚力,提升球队的群体竞争力;其提升途径是:树立群体的共同理想和共同目标,构建精神与物质、情感并重的激励机制,营造和谐的球队文化氛围。

集体球类项目;群体精神动力;价值;提升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自己的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1]同样,群体精神动力是球队综合竞争力中“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球员个体来说,群体精神动力会促使其不断奋力进取并挖掘出最大潜能;对球队而言是一种支撑力、凝聚力、战斗力、传承力和感召力,同“硬实力”相比,它表现出更内在、更深刻、更具精神特质的特点,从而更能决定一个球队的基本品质和其走向。群体的精神动力首先源于个体并大于各个体的精神动力之和,它是球队成员精诚团结,顽强拼搏的催化剂,从而使其技、战术得到超常发挥,在赛场上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随着集体球类项目运动的不断发展,各队在体能、技战术等“硬实力”方面的差距日益缩小,从而更加彰显群体精神动力在球队集团对抗中的重要性。

1 群体精神动力的内涵

所谓精神动力,就是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情感、意志等精神因素对人从事的一切活动及社会发展产生的精神推动力量。[2]群体精神动力则是由若干个体精神动力有机结合而成的,若干个体的精神动力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协调、相互融合,就形成一定群体或集团的精神动力。群体精神动力不是原来若干个体精神动力的简单相加和机械拼凑,而是对若干相同、相异,甚至相斥的精神动力加以充分的整合与协调,化斥力为合力,化阻力为动力,形成的一种大于个体精神动力之和的新的整体的精神动力或精神力量。

2 群体精神动力对集体球类项目的价值

2.1 增强球队成员的个体免疫力

当前的社会是一个充满风险、诱惑的社会,近些年来,随着许多集体球类项目的逐步职业化、产业化和商业化,在促进本项目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运动员造成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在奖励制度的作用下,有些教练员、运动员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不能抵制拜金主义、功利思想的侵蚀。由于对物质利益的片面追求,过分注重金钱和物质享受,频繁进行商业活动,个体私欲极端膨胀,致使球队人文素质和群体精神动力散失,造成我国有些集体球类项目不但运动成绩停滞不前,而且在社会上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只有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群体精神动力,才可以增加球员对各种形式诱惑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消极思想的侵蚀。

2.2 提高球队整体的凝聚力

当代集体球类项目的对抗很大程度上依靠集体,群体精神动力可以增强整个球队的凝聚力,使整个球队在比赛中表现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即使一个全部由明星球员所组成的球队,如果没有强大的群体精神动力作为支撑,把每个明星队员超强的个人能力有机地融合起来,那么这个球队就只能是一盘散沙,而不可能成为一支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球队,这种貌似强大的队伍,很难取得最后的胜利。例如:美国“梦五”、“梦六”、“梦七”的相继失利,就是由于球队缺乏凝聚力。号称“梦之队”的美国男篮可以说是“群星荟萃”,他们个个身怀绝技,精力充沛,斗志昂扬,自信而有激情。然而在比赛中各自为战,自我表现,进攻时力求主动、先发制人,追求“以超强的个人攻击为主,以基本配合为辅”的进攻打法,难以把松散的个人作战能力有机地凝结起来。相反,西班牙和希腊队则擅长把球员个体的精神动力有机地融合,形成全队协同作战。以希腊队和西班牙队为代表的欧洲整体作战风格已成为世界篮球运动发展的主导趋势,而崇尚单打独斗的美国队则难以独霸篮坛。然而,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梦八队”吸取前几届“梦之队”的失败教训,在比赛中做到精诚团结、协同作战,表现出空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最终重新登上了世界篮坛的顶峰。

凝聚力是一个球队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各个球队相互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球队群体精神动力的提升,可以增强球队的凝聚力,一个球队的协作、凝聚和统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体精神动力的强弱。因此,要大力培育团队文化,发扬团队精神,增强群体精神动力,达到提升团队融汇力和凝聚力的目的。

2.3 提升球队的群体竞争力

球队群体竞争力的持续、快速提升,需要源自球队的内在发展动力。特别是高水平的球队要在原有高度上实现自我超越,群体精神动力是其最主要的内在动力。群体精神动力是整个球队自觉性、主体性、能动性的综合表现,是一个球队最强大、最稳定、最持久的内在动力。充分地调动球队每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群体精神动力的最大化,是最终决定群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在集团对抗中获得先机而取得胜利的保证。

随着集体球类项目的不断发展与提高,高水平球队之间的胜负差距往往是微乎其微的,比赛过程中很多球队常常在赛点阶段依靠强大的群体精神动力实现大逆转,反败为胜。当在错综复杂、瞬间万变的激烈比赛中,面临比分交替上升,相持不下,或身处逆境时,两强相遇勇者胜,打破这种动态平衡需要必胜的信念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在比赛到了这种最后关键时刻,球队成员的物质动力是短暂而缺乏稳定的外在推动力,在挫折和困难面前就会屈服和退缩。若球队自身的精神动力不足、不持久、不稳定,就会导致球队在关键时刻走向失败,若群体精神动力越强大,就越会提升球队的综合竞争力,对球队的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就越大,可以通过超强的群体精神动力对球队技、战术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补偿,使其整体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3 提升群体精神动力的途径

3.1 树立群体的共同理想和共同目标

在经济社会矛盾凸现的新形势下,社会上腐朽、消极的思想文化大量涌现,对球队成员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有很大的冲击与削弱。当球队成员对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缺乏坚定的共同理想和精神的支撑时,他们就不可能在长期的实践中做到全力投身于其中。此时,球队群体精神动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全力铸造整个球队的共同理想和共同目标。有没有共同理想和共同目标,关系到一个球队的存亡与是否能自立于世界强队之列。

共同理想是大多数人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是一个团体或一个国家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是决定群体精神动力的核心因素。共同理想可以统一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增强信心、鼓舞斗志和凝聚力量,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不断进取。对于一个球队而言,有了共同的理想,才能使球队的运动员为了“获得冠军,为国争光,超越自我”这一共同目标而同心同德、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因此,树立球队群体的共同理想、共同目标,能使每个成员都充分表现出团结拼搏、乐于奉献的人生价值,汇集成为一个整体的进取力量,从而使这个球队内部和谐和强大。

3.2 构建精神与物质、情感并重的激励机制

3.2.1 激发爱国热情,倡导奉献精神

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强弱,很大程度上是集体项目的比拼,只有集体项目才能更显示一个国家的精神,显示一个团体的爱国热情。一个肩负国家使命的球队在赛场上奋勇拼搏的首要群体精神动力就是为国争光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当国旗飘扬、国歌奏响时,无疑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胜利。2004年奥运会,女排姑娘在决赛落后两局的逆境中不屈不挠,用高昂的士气、坚定的信念和顽强拼搏的团队精神实现大逆转,最终战胜俄罗斯而荣获冠军,是女排姑娘爱国精神的最好诠释。也只有在这种精神的鼓舞和支撑下,中国女排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大逆转。可见,只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运动员的爱国热情,才能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凝聚人气,振奋人心,以强大的群体精神动力拼杀到最后一刻,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竞技体育职业化和商业化以后,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运动员潜在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但同时也诱发了一些消极因素,过分注重物质和金钱,追求安逸舒适的生活享受,造成自私自利、玩物丧志,发展到极限就是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就会置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法制观念和道德规范而不顾。在社会转型,相关体制改革还不完善的关键时刻,运动员的精神境界、奉献精神显得更加重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生价值观,首先表现为运动员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责任感,就是把国家的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把个人的利益放在其次。[3]因此,在我国社会的转型时期,有意识地去激发球队成员的爱国热情和倡导奉献精神是十分必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和政治教育始终不能缺少。需要通过军训、参观历史博物馆等一系列有现实教育意义的活动,促使球队成员具有坚定的革命理想、树立顽强的拼搏精神,让教练员、运动员更加热爱祖国,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促进他们思想进步、精神进步。让我们的体育工作者尤其是运动员懂得,在体育竞技场上,要展现的不仅仅是竞技实力,更重要的是要展现运动员的精神风貌,顽强拼搏的精神。

3.2.2 实施适宜的物质与情感激励

竞技体育是一种需要参与者付出巨大努力,长年坚持系统的艰苦训练,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生理负荷,但最后结果又充满不确定性的事业。在强调精神激励的同时,也应注重适宜的物质和情感激励。一方面在物质上要满足球队不同成员的合理要求。教练员和运动员作为社会的人,是现实社会的产物,他们的思相意识,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必然受到现实社会各种意识形态的制约。[4]当球队通过教练员、运动员等成员的共同努力而取得优异成绩时,对他们实施物质上的奖励,有利于激发其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促使他们以最大的动力,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训练和竞赛任务。但是,物质激励是一种短暂、不稳定的外在推动力,当球队成员在获得物质上的基本满足后,它就会显得无能为力,致使球队成员不思进取,造成球队的不可持续发展。因此,另一方面还必须要进行情感激励,情感激励是使运动员获得和保持积极情感的有效措施,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激励方式,它既不同于物质激励,也不同于精神激励,它是指通过调节人的情绪系统,以个人与个人或组织与个人之间的感情联系作为手段的一种实现激励的目的激励模式。[5]在球队中,尤其对教练员和运动员要注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尊重他们的各种正当需求,帮助解决其生活中的困难,使他们感受到集体中的温暖和爱护。同时,培养和强化教练员、运动员对所从事的集体球类项目的热爱,保持对从事本项目长久的运动专业情感,使他们始终对训练、竞赛的前景充满信心,并在不断克服和战胜困难的同时感受到阶段性成果的喜悦。

3.3 营造和谐的球队文化氛围

3.3.1 建立球队融洽的人际关系

球队是一个开放的不平衡系统,要想在训练、比赛中不断取得优异成绩,就必须要求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球队内人际关系融洽的程度是球队群体精神动力强弱的重要标志。球队人际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球队管理层与教练员、球员之间的关系;教练员与队员之间的关系;队员与队员之间的关系。这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球队任一方面的活动都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反应。在集体球类运动中,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融洽,遇到困难才能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反之,你提出的比赛方案我反对,我认为是错误的你要采用,这样只会损害球队的前途和共同的事业,削弱甚至瓦解球队的群体精神动力。球队这三者之间应相互多进行交流与沟通,营造出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的内部环境。当球队面临训练方法、比赛任务、战术打法等难题时,可以相互提出建议和设想,并通过大家的一致努力去高效实施。只有建立球队内部融洽的人际关系,才能激发教练员和队员在训练、比赛中的热情,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

3.3.2 树立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意识

协同学认为,协同既包括合作、协作,同样也包括竞争,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协同是竞争的基础,竞争是协同的前提。系统的发展离不开协同的作用,否则将会变成一团散沙,但同样也离不开竞争,否则系统内的协同将缺乏最初的发展动力。[6]为球队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竞争搭建一个平台,促使它们之间相互沟通与交流,以便能够达成最后的整体协同,形成一个更高层次的新系统,从而取得球队整体优势的最大化。显然这比片面地追求竞争更具推动力,比单纯地强调协同更具凝聚力。

在球队内部队员之间的竞争中,球队主力、替补队员的安排要根据队员综合竞技能力的强弱和其竞技状态来决定,实行优胜劣汰,做到任何球员都“能上能下”,这样才能促使球员主动、积极地去进行艰苦训练,不断提高自身技、战术的能力。但是,在这个过程里,每个成员都必须心系整个球队的目标,为球队既定目标的实现去竞争,而不是各自为政、自我表现的个人英雄主义。同时,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要注重球队的协同性。

经验丰富的核心队员可以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使年轻球员在竞技水平上有更大的提高,老队员的这种奉献精神,就会使年轻队员感觉到大家是团结一致,在思想上消除队伍中存在等级观念的顾虑。从而使球队形成在协同基础上的竞争,最终实现整个球队群体竞技能力的大幅提升。当然,我们提倡的协同精神并不是抹杀个性,个性的张扬,会激发运动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运动竞赛更加精彩、刺激,更富有感染力,但是个性的张扬与个人英雄主义有天壤之别,即使你是一名天才,同样需要服从、友爱和合作,没有团队为前提条件,天才也会变成庸才。在球队实践中,我们千万不能将协同与竞争割裂,片面强调竞争,就会导致球队内部不团结、不合作、不和谐、不协调,人心涣散,彼此勾心斗角。过分追求协同,就会造成球队没有活力、缺乏动力的被动落后的局面。

4 结语

群体精神动力是由若干个体精神动力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一定群体或集团的精神动力。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条件下,在集体球类项目竞赛愈来愈激烈的必然趋势中,更加体现群体精神动力对集体球类项目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增强球队个体的免疫力、提高球队整体凝聚力和提升球队的群体竞争力,其实现要通过树立球队的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价值观念,构建精神与物质、情感并重的激励机制,营造和谐的球队文化氛围来完成。我国集体球类项目要走出低迷状态,必须采用各种渠道和方法去提升球队的群体精神动力,才能实现优势项目的复兴、潜优势项目的突破和落后项目的进步。

[1]江泽民.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8-09-28.

[2]骆郁廷.“精神动力”范畴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2003(7):499-504.

[3]陆璐.中华传统文化与运动员竞技体育精神铸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7(2):185-187.

[4]杨桦,池建.竞技体育实战制胜案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208.

[5]俞继英.我国竞技体育人才激励的原则与模式[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5):46-51.

[6]邵桂华.协同学思想对体育教学的若干启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2):81-84.

Study on Value and Promotion of Spiritual Impulse of Population for Collective Ball Game Events

Liu Xiaoming
(Teaching Research Affice of Basketball,School of P.E.,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541004,Guangxi,China)

Taking the theory of mass spiritual drive as the research beginning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ass the value of spiritual drive for collective ball game events and the way of promo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lue of spiritual drive for collective ball game events is promoting the immunity of player ,enhancing the cohesion ,and team competitiveness ;the way of promotion that is to faster common ideals and goals ,to build masterial ,spiritual and emotional incentive mechanism ,to create hamonious culture of team.

collective ball game events;spiritual impulse of popu ion;value;promote

G841

A

1672-1365(2011)04-0065-03

2010-11-16;

2011-04-08

刘小明(1976-),男,湖南衡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球类动力集体
科学运动会:球类篇
我为集体献一计
球类课放松实例
善用“五法”让幼儿爱上球类活动
警犬集体过生日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阳光动力
动力船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集体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