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奥运会对南京青奥会的借鉴与启示

2011-12-07朱慧芳赵军民陈凤广马晓蔚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青奥会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

朱慧芳 赵军民 陈凤广 马晓蔚

(1.上海交通大学 体育系,上海 200030;2.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上海 200032;3.上海海洋大学 体育系,上海 201306)

北京奥运会对南京青奥会的借鉴与启示

朱慧芳1赵军民1陈凤广2马晓蔚3

(1.上海交通大学 体育系,上海 200030;2.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上海 200032;3.上海海洋大学 体育系,上海 201306)

通过问卷调查,对上海市青少年学生奥林匹克教育的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奥运会的奥运教育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研究结果对2014年将在南京举办的第二届青奥会有一定的借鉴与启示意义。总结北京奥运会经验,克服存在的不足,为南京青奥会的成功举办服务。

北京奥运会;青少年;教育效应;青奥会

1 前言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在奥林匹克光辉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给我国留下了许多宝贵文化遗产,同时也对我国青少年学生带来较大的影响。奥组委主席刘淇对奥林匹克教育的评价是“使中小学生有机会直接感受奥运会的快乐”。奥林匹克教育和文化活动则“展示了中国人民期盼奥运、参与奥运、奉献奥运的精神风貌”。[1]

2010年首届青奥会已在狮城落幕,2014年第二届青奥会也将在南京拉开帷幕。青奥会是南京城市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机遇和动力,南京也会为青奥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模式和经验。在筹备和举办青奥会的过程中,我们应当紧扣青奥会的宗旨,借鉴北京奥运会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经验,克服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拓宽视野,使青少年真正成为青奥会的受益者,为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2]。

2 研究方法与设计

本研究以上海市6所大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这些学校是上海市高安路一小、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市四中学(初、高中)、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其中小学1所,初中1所,高中2所,大学2所。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95%。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宣扬体育教育价值

南京青奥会不仅需要从北京奥运会和狮城青奥会中吸取精华,总结经验,更应该发现不足,弥补弱项。随着社会的发展,奥林匹克教育是与时俱进的,在遵循奥林匹克教育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南京作为青奥会的主办城市应结合本土文化特点和教育需求使其具有本土化价值,奥林匹克教育对于中国本土化价值,笔者认为: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价值在于将生动活泼的奥林匹克形式和内容纳入大中小学教育使其更具活力。[3]奥林匹克教育是将体育、美育和德育集为一体的教育体系,是以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使学生感受到神圣、美丽、尊严、浪漫、追求卓越、尊重优胜、超越自我的奥林匹克精神。其活动的特点应体现:激情、快乐、参与、创意,并以神圣、美丽、尊严、浪漫为主旋律动态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针对中国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奥林匹克教育强调“转观念、育人才”,从而影响学生的生活观、价值观、身体观、运动观、个性观和审美观,强化音体美的教育价值。

3.2广泛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加强全民教育

北京奥运会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对奥运会的多年准备和精细策划。首先,广泛积极地传播奥林匹克理想。南京奥委会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奥林匹克主义,在全国各电台设立奥林匹克专栏,拍摄、播放奥林匹克电视系列专题片,出版奥林匹克读物,建立官方奥林匹克网站等,使奥林匹克主义在13亿中国人心中开花。

其次,加强全社会的大众传媒和家庭中奥林匹克的教育作用。由于奥运会是普天同庆的节日,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和平聚会,具有真善美的社会形象。因此,奥运会与大众传媒之间存在着广泛而强烈的互动效益,这种效益的能量释放出来,对奥林匹克教育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4]。此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奥林匹克的关注与参与也将深深影响孩子们的奥运意识和行为。大众传媒和家庭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途径。宣传奥林匹克理想、扩大青奥会影响,全社会大众传媒及家庭教育责无旁贷。

再次,加强和普及农村奥林匹克教育。加强地方高师奥林匹克教育提供人才保障,地方高师作为向广大农村输送教师及其他各方面人才的生产“母机”,对农村奥林匹克教育具有潜在的影响和辐射作用[5]。地方高校要下决心从北京上海等重点体育院校引进奥林匹克教育方面的师资,开设奥林匹克运动课程和讲座,加强奥林匹克教育本土化研究,举办奥林匹克文化艺术节,营造奥林匹克文化氛围,向广大农村开展送体育场地器材、健身指导和科普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新“三下乡”活动。努力使现在的大学生成为农村奥林匹克教育的“宣传队”和“播种机”。

最后,举办高层国际论坛,深化奥林匹克教育。从现在起,南京青奥会组委会以“奥林匹克与人类文明”为主题,每年邀请国际奥委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著名奥林匹克专家学者等来南京演讲。论坛内容涉及奥林匹克运动与世界和平、奥林匹克运动与世界多元文化、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的关系、奥林匹克运动与奥林匹克教育在更深程度上被挖掘与深化。

3.3以奥林匹克精神教育为核心,加强青少年志愿者教育

虽然青奥会是国际奥委会专门为14至18岁青年人设计的综合运动会,但与奥运会不同,除了体育竞赛,更加注重文化教育活动,更加强调奥运精神和奥运价值观的传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就是青奥会的核心内容,也是考量青奥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罗格先生说:“青年奥运会当然有比赛,但我们主要的目标不是赛事,而是教育。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运动会,青少年们能学到友谊、和平、反对使用兴奋剂等奥运会的理念。”因此,青奥会应该在奥林匹克精神方面成为一项具有教育意义的项目,让青年们从运动中收获健康的生活方式,使青少年真正成为具有体育精神的人。

据预测,2014年南京青奥会需要直接为赛事服务的志愿者在1万人到5万人之间,城市志愿者10万人左右,社会志愿者不计其数。南京市现有高校40多所,近百万名大学生,南京有40万注册志愿者,这对于建设青奥会志愿者队伍十分有利[6]。借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经验,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此项重任。青奥会同样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奥林匹克运动学习和培训,让其真正了解和理解奥林匹克运动,从而自觉地为南京青奥会做贡献。与此同时,加强对青少年奥运志愿者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抓好青少年语言能力、服务意识、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树立“人人都是奥运环境,个个代表中国形象”的现代理念。

3.4继承奥运教育遗产,加强体育与生活的对接

将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贯穿于奥林匹克教育理念之中。北京奥运会为中国奥林匹克教育实践和学术研究带来突破式的发展,开创了世界上最广泛的公民文明素质提升运动。北京奥运会期间组织的全国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还创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举办城市的奥林匹克学校教育和奥运培训机构教育。与实践相呼应,国内有关奥林匹克的教育,大多选取学校体育教育,尤其是中小学体育教育作为奥林匹克教育的主要研究对象。这类研究领域很自然地将学校体育与奥林匹克的教育功能相对接,也符合对青少年进行德智体全面教育的要求。

在青奥会中,奥林匹克教育将会成为比竞技更为重要的价值理念之一。奥林匹克教育上升到公民教育的层面,有助于将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贯穿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之中。由此,北京奥运的教育遗产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上述诸多方式将使奥林匹克教育的成果不仅不会随着奥运会的结束而结束,相反大大增强了奥运精神和奥运理想的普适性,在后奥运时期继续发挥培养人、教育人的作用。

4 结语

青奥会是国际奥委会进行奥林匹克改革的一项战略举措,对于克服传统奥运会的不足,解决奥林匹克理想与实践的日趋脱节的问题,发挥顾拜旦提出的运动会形式的教育功能具有重大意义。青奥会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它能否在实践中达到设计者的既定目标,面临巨大的挑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青奥会应当既继承又摒弃,在奥运会及欧洲和澳洲青年奥林匹克节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创新之路。青奥会的成败不仅决定着奥林匹克运动的走向,也考验着奥运参与各方的胆识和智慧。中国南京将举办的第二届青奥会,对这一新生事物负有历史责任。[7]

[1] [2]裴东光.南京青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借鉴北京奥林匹克教育的模式[J].体育与科学,2010,31(3):6-9.

[3] 黄亚玲.奥运传奇[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3.

[4] 李秋玲.后奥运时期我国奥林匹克教育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8):43-44.

[5]李秋玲.论奥林匹克教育的发展思路[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63-264.

[6] 青奥会将通过体育进行教育[EB/OL].http://sports.sina.com.cn/20070427,2011-01-20.

[7] 任海.青年奥运会的超越与挑战[J].体育与科学,2010,31(3):5.

TheEducationalEffectonYouthanditsInspirationtoNanjingYOGofBeijingOlympicGames

Zhu Huifang1,Zhao Junmin1,Chen Fengguang2,Ma Xiaowei3

(1.Dept of P.E.,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200030,China;2.Shanghai Nanyang Model High School,Shanghai,200032,China;3.Dept of P.E.,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6,China)

This following article is composed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naires done by the youth of Shanghai under the research topic of the educational effect of Olympic Games.And the result show that:Beijing Olympic Games achieved marked result,but there exits some problems.For instance,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ce of Olympics by the youth is somewhat limited and lack of continuality.There will be some inspiration and advice to Nanjing,who will conduct the 2014 YOG.The main focus of this paper is to draw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youth education of Beijing Olympics and overcome the current deficiency,and can make the preparaton Nanjing Youth Olympic Games.

Beijing Olympic Games;the Youth;educational effect;YOG

G811.2

A

1672-1365(2011)06-0057-02

2011-03-11;

2011-06-20

朱慧芳(1969-),女,河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奥林匹克研究。

猜你喜欢

青奥会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
我国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历程、挑战及应对
我国对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热点与发展特征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青奥会对中小学运动会改革的启示研究
头脑奥林匹克
南京青奥会掠影
江苏省青少年学生对南京青奥会的认知分析
浅析未来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