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和谐生态大学与校园体育文化互动研究
——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

2011-12-07李吉远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农林大学校园浙江

李吉远

(浙江农林大学 体军部,浙江 临安 311300)

构建和谐生态大学与校园体育文化互动研究
——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

李吉远

(浙江农林大学 体军部,浙江 临安 311300)

浙江农林大学顺应社会文明发展,积极建设适合时代需求的生态大学,在构建和谐生态大学与校园体育文化互动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探索:校区预先“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生态校园环境设计、生态体育景观的硬件建设、新型生态体育课程的创设、多元课外校园生态化体育活动的构建。

和谐;生态;体育文化

随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生态文明”的提出,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文化呈现,高校教育开始思考如何顺应社会文明的发展,建设适合时代需求的生态大学。体育作为生态大学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也与生态大学建设融为一体,需要创设与生态大学特色互动的校园体育文化。

1 生态大学的内涵及其理念

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以“生态”理念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正成为21世纪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教育模式。从意义上看,作为现代汉语的“生态”一方面始终保持着具有与生存、生命、生产的密切关联,另一方面,又具有总体性、整体性和全面性的指称[1]。生态大学是以生态中心主义作为大学的基本价值取向,以教育生态论为基础,将大学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维护系统中诸要素的良性互动,增进大学各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大学与外部之间的协调,是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大学[2]。作为生态大学的校园文化要体现“生态大学”的办学理念,积极为大学创设“和谐”与“生态”外部环境,校园文化需要展现大学文化氛围。生态大学校园文化既要有高雅、厚重的学术活动作为大学的生存基础,亦需有健康、活泼的体育活动展现其和谐、蓬勃。大学生是具有青春活力、朝气蓬勃和创新能力的群体,通过营造、创设与和谐生态大学互动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是生态大学建设的题中之意。营造弘扬生态文化的育人环境,培育校园的生态文化,在校园内培育、弘扬生态精神,并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精华,成为育人中“润物细无声”的春风细雨,是建设生态大学的重要内容[3]。生态大学的建设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生态教育及生态文化。

2 浙江农林大学和谐生态校园体育文化创建

2.1“天人合一”的校园环境设计

2004年,浙江林学院(2010年6月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设想建设生态大学,并开始了生态大学理论体系的深入探讨。2005年7月,学校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正式提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人民满意的生态大学”的活动主题,生态大学建设由此正式拉开序幕[4]。在新校区规划上,把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放在首位,把环境的生态效应放在突出位置加以考虑,通过几年的建设,学校以校园和植物园“两园合一”建设的独具特色,被誉为“浙江省高校校园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校园文化以无形统率有形,以服务人才培养为根本目的。首先,新校区采用了反规划设计思路,结合良好的原生态条件,寻求人与自然关系的最佳状态。其次是强调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与生态性,根据植物群落和生态要求进行配置,将常绿与落叶、阔叶与针叶、木本与草本、乔木与灌木进行合理搭配。最后,追求自然环境与育人环境的结合,通过环境的潜移默化,在感受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和生态群落的关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会关注生命、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培养良好的生态素养。通过几年的建设,新校区已建设成为集教学、科研、植物多样性保护、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化校园,为全校近一半的专业提供了实习场所。2006年,浙江农林大学以校园与植物园“两园合一”独具特色的建设,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浙江农林大学经过多年的精心规划和建设,东湖校区按照“崇尚自然、优化环境、因地制宜、特色鲜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进行建设,目前已经成为集教学、科研、景观和文化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校园与植物园“两园合一”的生态型校园。校区拥有2188种植物,其中有大量珍稀植物,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基地也建在此。由于环境优美、依山傍水,学校每天都吸引着大量的学者、专家、中小学师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来学习考察。

2.2生态校园体育文化特征

大凡一流的大学多注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并成为一种大学文化标志。牛津与剑桥大学一年一度的传统划船比赛、北大的“山鹰社”、浙大的“定向运动”、北大与清华的“赛艇对抗赛”, 以及近年来各高校举办的定向、野外生存训练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宣传着各自高校体育文化。大学校园体育生态文化在历史的积淀中逐步形成学校的校风和学风,成为具有学校个性特色的学校文化传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成为具有鲜明特点区别于他校的文化特征,它存在于全校师生的潜意识之中,体现于全校上下展现的精神面貌及实际行动中,并成为大学的“文化钤记”。

浙江农林大学在建设具有生态特色的校园文化时亦特别突出了体育文化的建设,并将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文化创建纳入“生态大学”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场馆的维护及绿化、体育课程设置、新兴体育项目引进、大学校园体育景观等方面,都考虑到“和谐”、“生态”的大学校园特色。

浙江农林大学在构建和谐生态大学校园与校园体育文化的互动时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多样性和竞争性的特征。和谐生态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不是仅仅局限在大学校园之内的封闭体育,而是面向社会、面向国内外具有开放性的体育活动,这是生态大学体育文化的开放性;生态大学的体育要与生态大学建设保持动态的互动,随着生态大学建设目标的不断与时俱进所做的调整,体育文化建设亦要进行动态变动,这就是体育文化建设的动态性;大学教育是多种文化交流之地,体育文化更要注重与其他学科以及中外体育文化的交流,生态大学体育要多样形式并存;体育具有极强的竞争性,在和谐、生态的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中,校园体育文化既要展现体育文化其在竞争性中的和谐,在一种竞争环境下的一种有序竞争,培养、塑造当代大学生的拼搏精神,没有竞争的体育文化不是真正的体育文化,生态大学更要倡导一种和谐、竞争的生态体育文化。

3 和谐生态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

3.1生态体育景观的硬件建设

要建设与生态大学和谐一致的生态校园体育文化,其硬件建设是重要的环节。生态校园体育景观建设正是浙江农林大学在生态体育硬件建设中的一种崭新尝试,并在校园文化中影响着广大师生对生态体育的兴趣、愿望及自觉进行体育运动锻炼的习惯、终身体育的培养。随着生态环境、体育及文化成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三大构成要素,以及三大要素的协调与和谐发展所孕育的生态体育思想成为现代奥运会的核心理念[5]。生态体育景观就是以大学校园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为基础,并进行与生态校园环境相协调的适当硬件建设而开展的体育文化活动。浙江农林大学地处浙江西部素有“森林中的城市”之称的临安,森林覆盖率高,多山地,浙江农林大学在建设新校区时就邻山而建,三面环山,面南背北,并保留了原有的湖泊及树木、小山,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进行改造,修建了攀岩、户外拓展运动基地等体育景观设施,建设有中国学校野外生存研究会师资培训基地、中国登山协会户外运动指导培训基地、浙江省登山协会户外运动指导员培训基地,既满足学校体育教学之用,还常年进行培训、比赛活动,已经成为浙江省高校著名的校园体育文化名片。生态体育景观的硬件建设就是为大学师生及参加体育活动者在进行体育文化活动时体验与感受到和谐生态的体育文化氛围提供硬件保证,使得体育景观与大学校园环境天然的融为一体,在和谐、生态的体育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参与体育竞赛与生态体育文化的熏陶。

3.2新型生态体育课程的创设

“环境保护是全球自然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体育运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平衡发展的表示,它展示了一种新的体育精神,反映国际体育社会在处理环境问题时所担当的角色和采取的态度”[6]。体育教学与生态大学校园环境的结合亦是生态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必然举措,为此浙江农林大学在新型生态体育课程的创制方面进行了多项探索。充分利用大学校园所处的原生态地貌特征及丰富的森林植被,成为国内首批开展了野外生存、定向运动课程的高校,在校园内建立了户外拓展基地,还在浙江大明山建立有野外生存训练基地,大学生有一部分时间在校园内的户外拓展基地进行野外生存课程的学习,主要学习野外生存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另外一部分时间需要到野外进行课程实践学习,大学生在自然生态环境下进行登山、攀岩、木筏漂流、负重野渡、定向寻物等实践,并进行野外生火、宿营等生存技能训练。浙江农林大学新校区校园大约2000亩,校园内保留有许多天然的湖泊、山地及灌木,是进行定向运动的理想生态场所,大学生的定向运动课程可以在校园内全天进行,在大学校园里湖泊、山地及花木丛间随时都可以发现有醒目的定向标识,大学校园中在上课期间随时都可以见到大学生在校园中奔跑进行定向寻物训练,这已经成为浙江农林大学校园的一道风景。

3.3多元课外生态化体育活动的构建

要促进和谐生态大学的校园体育文化,仅仅靠生态的校园体育环境、硬件及课堂教学还远远不够,要把生态大学体育理念贯穿于全校师生的日常生活中,这就使得构建多元化的课外校园生态化体育活动成为一个重要平台,丰富大学生课外生态体育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课外生态体育兴趣、运动技能及生态体育理念,加深生态体育文化修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浙江农林大学在构建和谐生态大学与校园体育文户互动中注重多元课外校园生态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形成内容丰富、活动多彩的多元课外校园生态体育文化。首先积极开展生态体育文化知识,加大校园生态体育文化宣传教育普及。利用生态校园体育硬件中的宣传栏、体育场围栏、体育馆搭建“立体”媒体生态体育教育知识普及、宣传,并定期普及体育资讯、视频、赛事快递、体育现场转播、体育康复训练等知识、实践活动,使生态校园体育文化理念深入全校师生员工之心田,营造生态体育锻炼生活方式。其次,全年分段进行“体育搭台、学生唱戏、全校参与”的生态体育盛会赛事,全年组织举办各类多样化的生态体育节、运动会、趣味赛等活动,充分利用生态校园环境及硬件,突出生态体育理念,创设生态体育活动式样,学生、教师、员工不同对象的体育比赛,在全校营造校园生态体育活动给师生员工到来的愉悦心情及体育参与的快感。再次,校生态特色体育项目运动队建设及赛事举办、培训。通过组织具有生态特色的体育运动队,如定向、野外生存、攀岩、竹跷、板鞋竞速等运动队,参加全国及协会组织的各类比赛,扩大学校的知名度,浙江农林大学连续三次蝉联华东区农林院校田径运动会男女团体第一,定向、野外生存参加全国赛事并取得优异成绩,多次举办培训浙江省及全国野外生存、定向训练班,为浙江省多家大型企业开展培训团队拓展训练。

[1] 余治平.“生态”概念的存在论诠释[J].江海学刊,2005(6):6.

[2] 宣裕方.生态大学理念下的和谐校园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1):21.

[3] 洪世梅.建设生态大学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7(3):64.

[4] 陈敬佑.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生态大学[N].中国教育报,2007-11-28.

[5] 许传宝.生态体育:绿色奥运的核心理念[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5):26-27.

[6] 何晓知.定向运动原生态价值取向与体育的善本再造[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5):23.

InteractiveResearchofBuildingHarmonyEcologicalUniversityandSchoolSportsCulture——Take 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as example

Li Jiyuan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ZhejiangA&FUniversity,Lin’an,311300,Zhejiang,China)

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complies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builds ecological university for the demand of the time,and explores how to build the harmonious ecological university and campus sports culture in theory and practice:people-oriented ecological campus environment design,ecological sports landscape hardware construction,new ecological sports course,multiple extracurricular ecological campus sports activities construction

harmony;ecology;sports culture

G80-05

A

1672-1365(2011)06-0015-02

2011-07-30;

2011-09-22

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高教研究项目;浙江农林大学人才启动项目(2010FR074)

李吉远(1976-),山东泗水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历史与文化。

猜你喜欢

农林大学校园浙江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浅谈农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高密度大学校园规划指标与形态研究
《杂草学报》中国农林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Mother
Task 2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