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可行性及策略

2011-11-30郭雷祥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资源共享社区

郭雷祥

(皖南医学院 体育教研室,安徽 芜湖 241002)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可行性及策略

郭雷祥

(皖南医学院 体育教研室,安徽 芜湖 241002)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和实地调查,对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进行分析,论述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策略,以期调动社区居民锻炼的积极性,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使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学校体育;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策略

1 前言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就是在同一辖区内,建立以优势学校为龙头,街道办事处为依托的社区全民健身工程组织结构,形成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社区全民健身运行机制。借助学校场地设施、技术人才和教育管理的优势解决社区全民健身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使其优势更具有价值。在《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中也明文规定“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在不影响工作和生产秩序的前提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居民开放,为居民健身服务”。所以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形成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互动与良性循环,是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可行性

2.1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主观因素

对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皖南医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以及部分社区中学的领导、体育教师、学生进行的学校体育资源向社区开放的问卷和访谈结果如表1所示。

表 1 学校对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共享的态度

从调查结果来看,多数认为学校体育应该向社区开发,被调查对象中持支持和赞同态度的人认为,学校体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资源,弥补社区体育资源的不足,有利于社区体育的发展,学校应采取积极的态度。持消极和反对态度的人则认为学校体育向社区开放会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还有可能引发学生和居民利用体育场地器械的矛盾,所以在学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和给予重视。

2.2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客观因素

2.2.1 时间因素

据调查表明,学校体育场地一般是在上午和下午用于体育教学和训练。但在清晨、傍晚、节假日期间相对空闲,而这些时间段也是社区居民较为集中的锻炼时间,所以学校体育场馆在保证正常教学训练的情况下,向社区居民无偿或有偿开放,尤其是傍晚健身的社区居民,他们大都是下班后自主聚集共同爱好的健身群体,这部分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和一定的体育消费的意识,更希望在健身环境优美、健身设备好的场所里与亲朋好友健身娱乐,有偿开放学校的体育场馆和器械为其提供服务是解决他们健身难点之一,同时也是解决社区居民晨晚健身活动点场馆紧缺的问题。这样,既给社区全民健身提供了方便,又可使学校空闲的场地、器材设施得到充分利用。

2.2.2 空间因素

体育场地设施是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是现代社会文明和衡量一个地区体育发展水平的标志。一个良好的社区体育活动环境和体育设施,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激发、引导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体育活动欲望的主要因素。众多研究报告指出,体育场地设施缺乏是影响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是表现在社区体育基础建设仍然落后,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健身意识日益增强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已制约了社区体育的全面开展。据《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现有的850 080个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558 04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6%,可见我国体育资源主要分布在教育系统中。而教育系统中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仅资源较为充足,且环境幽雅,是进行体育活动、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周边社区居民、职工、退休人员在余暇时来校园进行体育锻炼,既可以健身,又能得到知识殿堂的文化熏陶。

2.2.3 人才因素

社区体育发展中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懂行的指导者。作为学校体育资源重要成分的体育教师和学生体育骨干,具有扎实的体育技能,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条件下,完全可以从事对全民健身锻炼的指导和组织工作,这样既能有效地带动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效地带动社区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同时还可以弥补社会体育指导员不足的缺陷。然而,学校体育现有的优势还没有发挥其优势作用,根据调查显示,有92.3%的教师在课余及节假日有时间和精力,愿意参加社区的体育组织与指导工作,而实际参与社会体育组织与指导工作的约12.6%。可见体育教师参与社区体育各项工作的比率较低,表明学校体育人才资源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还不能更好地在社区体育中发挥作用,为社区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3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策略

3.1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资源共享理念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资源共享为推动和落实全民健身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应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资源共享理念,充分发挥政府在二者资源共享过程中的引领作用。政府要通过立法或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把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资源共享以及共享的管理体制、运作方式等明确下来,不仅要明确学校或社区对国家投入的公共体育资源享有特定的权利,还要明确学校或社区利用国家对其投入的公共体育资源为社区服务的义务。此外,国家还要积极引导新增公共体育资源的投向,促进不同社区公共体育资源的均衡分布和协同发展。但政府不能完全包办或捏合二者的资源共享,要实现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资源共享,必须以市场的方式来运作,实行有偿使用、有偿服务等。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共享理念,既能强化学校或社区在资源共享问题上的基本责任,又能充分调动学校和社区参与资源共享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持久、深入开展。

3.2 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增强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互通

实现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目的,就是通过整合更多的学校体育资源,科学有效地开展社区体育,以满足广大社区成员体育健身需求。社区体育充分利用学校的多种体育资源,以提高社区全体成员身心健康水平为宗旨,开展符合社区各类成员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使终身体育与体育社会化相统一,以推动社区体育的发展;而学校体育必须克服“本位主义”的思想,树立全民健身的观念,使学校体育资源充分为社区体育服务,互通学校与社区的联系通道。另外教师和学校要充分利用社区这个平台来进行教学,为学生锻炼提供一个展现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不只局限于学校,而能融入到社区提高学生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极大地拓展了体育课程资源的外延,拉近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距离。学校领导及管辖区也要增强全局观念,为“资源共享”建立和创造条件,真正体现互惠互利、共享资源的原则。

3.3 充分发挥学校体育优势

为了使社区体育活动顺利开展,要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优势,合理有效地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师资力量,发挥学校体育的优势,来推动社区体育的发展。在实施学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过程中,要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体育模式,可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组建学区体育委员会,由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及社区居民代表组成,加强学校对群众体育的组织和引导力度,建立协调和指挥系统。本着友好合作、互利互惠的精神,共同商量制定共建、共享方案和具体管理制度,明确学校与社区各自的职责任务,逐步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和体育骨干参加社区的各种体育活动,增强对社区的责任感,激发学校在社区体育中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优势,提高居民锻炼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4 积极推广“学区体育俱乐部”模式,实现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组织形式的衔接

为了充分利用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必须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学校或社区的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优惠开放的办法。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共享理念下,采用“学区体育俱乐部”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积极推广学校与社区共管,主动适应体育终身化、社区化、生活化的趋势。使学校与社区融为一体,互动发展,使学校更为开放,从而带动社区的体育运动发展。

3.5 建立资源共享的规范和制度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习惯于稳定、规范的封闭式管理体系,而“资源共享”促使学校体育由封闭转向开放、纳入合作和多元性的社区体育空间,冲击了学校原有的管理体系,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因而,建立资源共享的规范和制度,通过规范来指导、协调学校和社区的资源共享工作。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也是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保障。

[1] 曲宗湖.21世纪中国社区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 郭卫.利用高校的优势促进当地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16,(1):29-30.

[3] 柏杰.社区体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J].四川体育科学,2004,(2):114-115.

[4] 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简报[Z],2005,(37).

[5] 李娟,牛静.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J].体育学刊, 2005,(5):95-97.

[6] 张文圣.构建我国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探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4):1-3.

[7] 佘静芳.城市社区创新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8):30-31.

[8] 兰林.整合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2008,22(1):124-125.

[9] 李启龙,李平静.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版),2010,29(2):153-154.

[10] 朱小平.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的共享与拓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6):93-96.

(责任编辑、校对:孙海祥)

School Sports and Community Sports Strategy and Feasibility of Resource Sharing

GUO Lei-xia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Wannan Medical Colleges, Wuhu 2741002, China)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field survey, school sports and community sports resource sharing was analysized from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Feasibility of resource sharing between school sports and community sports was discussed. Strategy of the school sports and community sports resource sharing was given in order to mobiliz the enthusiasm of community residents, and enhance awareness of physical, futher to improve community residents quality of life.

school sports; community sports; resource sharing; strategy

芜湖市科技计划软科学基金子项目(2008808)

2011-06-25

郭雷祥(1981-),男,山东菏泽人,硕士,皖南医学院体育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

G807.4

A

1009-9115(2011)05-0001-03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资源共享社区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社区大作战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石狮市城市发展与体育场地建设的研究
我国第六次与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