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SWOT分析法探究皖西北地区体育旅游的发展及其路径

2011-11-22何启安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西北地区安徽省旅游业

何启安

(阜阳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从SWOT分析法探究皖西北地区体育旅游的发展及其路径

何启安

(阜阳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为安徽省打破南热、中温、北冷的旅游发展格局,实现安徽省三大旅游板块协调发展战略,在对皖西北地区现有旅游资源梳理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SWOT等方法对皖西北地区开展体育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因素进行了分析,为皖西北地区开展体育旅游、提高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旅游资源;体育旅游;SWOT;对策;皖西北地区

1 前言

皖西北地区,在地理区域涵盖上包括现在的阜阳、亳州两个省辖市,其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行政区划的分分合合,建国后又经历过一次合分,因此,在文化上两市存在着很大的缘源性和很强的统一性。本文在对皖西北地区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为皖西北地区开展体育旅游进行SWOT分析并为皖西北地区开展体育旅游建言献策。通过本研究既可充实、丰富皖西北地区旅游及体育旅游研究的数量和内容,又可为安徽省实现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顺利转变、振兴皖北经济以及打造新皖北旅游区三大战略提供理论参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 皖西北地区开展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

2.1优势分析(Strengths)

2.1.1资源优势

皖西北地区有着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其中,阜阳市目前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历史人物有管仲、鲍叔牙、姜尚、刘福通等,A级旅游景区8处,国家湿地公园3个,乡村旅游景区景点40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中医药养生之都,安徽省三大旅游中心城市之一,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历史人物有老子、庄子、华佗、曹操等100余位。目前,亳州市对外经营的景区景点13家,A级旅游景区4处,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处,省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 1处。

2.1.2区位优势

阜阳与亳州历史上虽曾分分合合,但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历来被各朝代所重视。阜阳在历史上被称为“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区位独特而优越,它既是安徽省的西北门户,又是豫、鲁、苏、皖及我国南北交通的重要咽喉。亳州位于皖西北地区边陲,黄淮平原南端,“南北分疆,此亦争衡之所也”即是对其地理位置重要性的生动描述。

随着国家各大城市经济圈的建立和发展,又赋予了皖西北地区新的地理区位:位居华东经济圈、大京九经济带的结合部和长三角经济圈的直接辐射区,具有承东接西、呼南应北的独特区位。

2.1.3政策优势

自我国发展旅游业以来,国务院、国家旅游局及地方相关部门先后颁布了若干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及文件。安徽省在《关于推进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意见》及近期发布的《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无不将开展特色旅游尤其是开展体育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作为今后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同时,皖西北地区两市根据中共中央、安徽省发展旅游业的指导思想、总体规划并结合本地区的旅游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均制定了适合自身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指导性文件。近日,皖西北地区两地市委、市政府正组织人员重新制定《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

2.1.4产业集群优势

从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内容构成(食、住、行、游、购、娱)来看,旅游产业体系大致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旅行社、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餐饮业、交通客运业、游览娱乐行业、旅游用品和纪念品销售行业。当前,皖西北地区两市其旅游产业体系已初具规模。其中,阜阳是安徽乃至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有6个方向的铁路在阜阳交汇,已建和规划即将动工的高速公路亦有6个方向,淮河和沙颍河乃是两大水运“黄金水道”,4C级阜阳民航机场皖中北仅此一座,旅游星级饭店(宾馆)20家,旅行社29家,还有诸如太和贡椿、颍州樱桃、临泉毛笔、阜阳柳编等众多地方特产;亳州市高速公路四通八达,311、105国道和307省道在市内交叉穿过,京九铁路纵贯南北,涡河水运直抵苏杭,现有星级饭店(宾馆)11家,旅行社20家。另外,亳州市是全国重要的药材、优质棉、优质茧生产基地,拥有药材、酿酒、蚕桑等资源和经济优势,地方名优产品较多。

2.2劣势分析(Weaknesses)

2.2.1皖西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总体不高

尽管安徽省通过实施“861”行动计划、打造三大旅游板块等战略着力发展安徽省旅游产业、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创造了诸多条件,但我省旅游业“南热、中温、北冷”的现状仍是客观存在的,皖西北地区旅游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的不足已成为安徽省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变并实现安徽省旅游业统筹、协调发展的一块“短板”。

表1 2008年安徽省各地市旅游业部分指标一览表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9》绘制。

表1显示,阜阳和亳州两个省辖市无论在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国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方面在全省17个省辖市中均处于较低位置。其中,在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国际旅游收入方面,阜阳市和亳州市均以较少的数量居于最后两位;在国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方面,阜阳市虽分别上升至14位和第8位,但亳州市仍居于最后一位。另外从旅游收入在GDP中所占的比例来看,阜阳和亳州两市旅游业还没有成为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2.2体育旅游开展未受到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体育旅游的发展涉及许多部门,如旅游部门、体育部门、园林部门、环保部门、文物部门、文化部门等。目前,皖西北地区有关部门对体育旅游的价值和功能认识的程度还不够,致使体育旅游在旅游业中所占的份额较小。现阶段,皖西北地区所开展的体育旅游产品大多为水上项目,如划船、钓鱼等,至于陆上体育旅游项目几乎是一片空白。开展体育旅游一方面需要一定的资源做前提和一定的旅游产品做保证,另一方面也需要上述有关部门密切联合与协作将发展体育旅游的政策落到实处,加强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体育旅游宣传,以增加消费者对体育旅游的了解,使之对其发生兴趣,从而将其潜在购买力转变为现实购买力。

2.2.3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水平低

表2 2008年皖西北地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生活费支出一览表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9》绘制。

从表1可知,皖西北地区现有四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08年阜阳市和亳州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6475元和7887元,远低于安徽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14485元,更是低于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2698元。可见,皖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这也是皖西北地区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个人或者确切说是其家庭的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往往决定着他能否实现旅游需求及其旅游消费水平的高低。所以,家庭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乃是一个人产生旅游需求和实现旅游活动的前提之一。按国际经验,当人均国民收入超过1000美元时,是一个国家旅游需求急剧膨胀的时期;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2000美元时,将形成对休闲的多样化需求和多元化的选择;当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度假需求会普遍产生。但表2所示,阜阳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187元、11727元,亳州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585元、12759元,这与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202元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90元相比有一定差距,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0.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0.8元相比较差距则更大。

收入是消费的硬约束。皖西北地区城乡居民较低的收入状况是其消费水平不高的关键因素。表2所示,阜阳市和亳州市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的比例达到59.02%、62.06%,城镇居民这一比例更是达到了79.01%、72.79%。另据何启安调查,皖西北地区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水平也很低:年体育消费额在100元以下的占50.83%,年消费额在200元以上的仅占21.71%。以上数据表明皖西北地区城乡居民进行高消费享受的条件和能力还没有充分形成,这种约束对皖西北地区开展体育旅游的影响短期内是不易消除的。

2.2.4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短缺

体育旅游业是通过提供体育旅游服务满足体育旅游者需求的综合性产业,是服务业的一种。众所周知,服务业生产的是服务产品,服务产品的生产其核心则是专业服务人员的培养。体育旅游专业人才是指具有旅游和体育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旅游景区从事体育旅游分析、预测、规划和管理的劳动者,它是发展体育旅游业的前提和支柱。现阶段皖西北地区这方面的人才非常短缺,这是其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和营销能力不强、体育旅游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之一。

2.3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2.3.1“长三角”经济区的辐射和拉动

国务院于2010年正式批准实施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跨省份的区域规划。该规划为长三角地区带来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优势,而这一区域的产业升级和转移,也将产生带动沿江、辐射南北的巨大效应。安徽省一方面因其地处中部诸省的最东部,其地理优势是可以顺利与“长三角”无缝对接,成为“长三角”产业梯度转移的首选地带和直接辐射区,另一方面因其具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被纳入了长三角区域规划的发展范围。皖西北地区虽地处安徽省的西北部,但通过安徽省与长江三角区的紧密合作,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迎来一个腾飞期,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创造重要条件。

2.3.2“中部崛起”战略

“中部崛起”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为促进中部6省共同崛起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该战略不仅给中部地区带来一系列机遇和实惠,同时也对中部诸地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工农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为城乡居民进行体育消费创造条件;二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安徽省交通运输状况,节省旅游者交通旅行时间和旅行成本;三是利用招商引进的投资,可以加快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可为体育旅游市场发展注入活力;四是可充分利用相关优惠政策,促进体育旅游业快速发展。

2.3.3社会发展机遇期的有利条件

“十二五”时期是安徽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及“十二五”安徽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同时指出: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发展旅游业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强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工农业等业态的融合,推动观光、生态、文化、红色、乡村、休闲度假、会展、大型主题公园等旅游产品的一体化发展。

2.4威胁分析(Threats)

2.4.1周边地区特色旅游“竞相开放”具有较强的挑战性

随着观光旅游、专项旅游和度假旅游的先后发展,一大批诸如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会展旅游、体育旅游的特色旅游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比如东北各省利用天然的冰雪资源开展的冰雪旅游,海滨城市开展的水上水下体育旅游,西北地区开展的沙漠旅游、徒步旅游等均为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这种强大的示范效应带动下,全国各地均在依据自身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条件等加大力度挖掘当地旅游资源潜力,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争抢一定的旅游市场份额。与阜阳市接壤的淮南市也正充分利用山水资源、文物古迹资源,大力宣传,积极营销,形成了涵盖豆腐文化、民俗风情、古文化、古战场、休闲度假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淮河民俗风情”旅游品牌,激烈的竞争为皖西北地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4.2旅游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难题

旅游地环境是构成当地总体旅游产品的最基本的要素。它不仅是吸引旅游者来访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且其质量还将影响来访游客的访问经历和满意程度。随着旅游业的开发和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目的地环境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化。根据我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调查,在我国已开展旅游活动的自然保护区中,有44%的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2%出现水污染,11%有噪声污染,3%有空气污染。在旅游业发展史上因对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盲目利用或保护不力造成当地严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而深受其害的例子不胜枚举,带给人类的教训颇多。

皖西北地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较为丰富,在体育旅游开发及经营过程中如果不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将会形成因旅游交通工具增多、大量生活污水和大量生活垃圾残渣等体育旅游服务设施所排放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和布局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等众多问题,这种因环境污染引起的种种问题往往会对当地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活环境等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甚至毁坏,最终影响到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 皖西北地区开展体育旅游的路径

3.1抓住机遇,积极培育体育旅游市场

从目前来看,皖西北地区应紧紧抓住“中部崛起”战略、安徽省旅游强省建设战略、安徽省三大旅游板块建设战略等机会所带来的优惠措施和便利条件,积极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依靠广播、电视、杂志、期刊、网络等传播媒介并结合与该地区有关的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重大体育活动广泛宣传皖西北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加大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体育旅游产品营销能力、改善体育旅游环境、积极培育体育旅游市场,以满足皖西北地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旅游需求。

3.2发挥政府及相关部门职能,促进体育旅游发展

政府及相关部门是体育旅游政策的制定者,在发展体育旅游的过程中政府与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其应尽的全部职能,努力做到:第一,加强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设施状况,提高食、住、购、游、娱等服务质量。第二,合理规划与开发体育旅游资源,提高体育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吸引力,促进体育旅游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三,积极组织各种大型会议、展览、体育等大型活动,为发展体育旅游营造声势;举办好亳州养生旅游文化节、道教旅游文化节、阜阳桃花节樱花节等旅游节庆活动。第四,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宣传体育旅游这种新兴的旅游形式,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体育旅游,同时要转变人们传统消费观念,培育人们体育消费意识,让体育旅游成为人民群众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第五,想尽一切办法,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引导居民合理消费健康消费。

3.3实行“两手都要抓”,加强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很多国家和地区在体育旅游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常因短期行为对旅游资源进行盲目或过度开发而造成对资源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从而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体育旅游必须建立在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承受能力之上,对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应“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对一些不能再生的体育旅游资源或有限的体育旅游资源,如古建筑、千年历史遗址等应以保护为主,必要时可实行封闭式保护管理;另一方面,对体育旅游资源应做到合理开发、优化利用。合理开发和优化利用是实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合理开发就是要按照体育旅游资源自身特点和其所在地的自然、社会环境,立足长远将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集合起来,使体育旅游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又能为子孙后代造福。优化利用即指将有限的体育旅游资源合理配置,使各种资源要素充分发挥功能,追求的目标达到最优化的资源利用方式。

3.4铸造体育旅游品牌,形成特色旅游产品

皖西北地区开展体育旅游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精心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精”颇具地方特色的体育旅游品牌。诸多经验教训表明,没有旅游品牌就没有吸引力也就形成不了旅游业的大发展局面。首先,皖西北地区应对自身乃至周边地区现有的旅游资源、旅游项目进行审视、评估,借鉴其他地区体育旅游先进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科学规划皖西北地区体育旅游项目,与周边地区旅游业产生互补效应。其次,皖西北地区两市在体育旅游开发策略上应有所侧重。阜阳市应充分利用滨水园林城市之优势,大力开展水域体育旅游项目,如游泳、钓鱼、沙滩排球、水上拓展项目等;亳州市应充分利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两大城市名片,倾心打造五禽戏保健气功、老庄道家养生旅游品牌。这样皖西北地区一古一今两大体育旅游品牌互相映衬,方能使皖西北地区体育旅游业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1] 柳伯力,陶宇平.体育旅游导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30.

[2] 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司.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9.

[3] 魏小安.中国休闲经济[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67.

[4] 何启安.皖西北地区地区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7(4):43.

TheDevelopmentandPathofSportsTourisminNorthwestofAnhuifromSWOTAnalysis

He Qi'an

(P.E.Department,Fuyang Normal College,Fuyang,236041,Anhui,China)

For breaking the irrational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achieving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three tourism sector in Anhui,using literature research,expert interviews,SWOT and other methods,the factors of stengthes,weaknesses,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developing sports tourism are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carding existing tourism resources in Northwest of Anhui.At the end the feasible measures to enhancing the overall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tourism of northwest of Anhui are put forward.

tourism resources;sports tourism;SWOT;strategy;northwest of Anhui

G80-05

A

1672-1365(2011)06-0042-04

2011-08-06;

2011-10-11

阜阳师范学院科学研究资助项目“皖西北体育旅游研究”(2010FSSK13)。

何启安(1976-),男,山东定陶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产业。

猜你喜欢

西北地区安徽省旅游业
成长相册
西北地区支护桩施工技术应用概述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空间环境因素对西北地区电离层空间特征影响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新疆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贡献实证分析
寒露
西北地区商业模式设计与实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