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思路

2011-11-21邹炳燕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情境内容

杨 健,李 颖,邹炳燕,杜 东

谈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思路

杨 健,李 颖,邹炳燕,杜 东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 300191)

结合机电一体化团队参加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实践,从课程建设思路、前期准备、课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为职业院校课程开发与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与方法。

课程定位;情境设计;课程开发;网站构建

一、精品课程建设思路

1.高职课程建设要始于岗位分析,基于工作过程的展开,最终落脚于职业能力的培养;

2.要坚持为用而建,而不是为评而建。

3.课程建设要体现先进的理念、科学的设计、丰富的资源,学习网站要有交流互动。

二、课程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一)选择一门成熟有特色的课程

什么样的课程才能成为精品课程?首先应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成熟课程,课程是基于完整工作过程开展情境设计,每一个情境的实施都是基于行动导向开展教学设计。通过6年精品课程建设,目前高职院校国家级精品课程已达到上千门,建设团队在选择了若干门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成熟课程后,不妨通过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进行网上调研,了解自己想建设的这些课程目前建设的水平、先进的经验,只有经过充分的调研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权衡利弊、避热就冷,从中选择出一门能很好体现工学结合的成熟课程。

(二)组建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优秀团队

教学团队的建设要从学校长远发展着眼,注重老、中、青相结合,实现传帮带,形成稳定的教学梯队,保证专业建设后继有人。职业院校要体现出教师“双师型”特点,既要吸收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加入这个团队,同时也要吸纳外聘企业人员进入教学团队,形成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高中级职称教师占一定比例的,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好的教学群体。

三、课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确定了课程建设的选题,怎样做才能将其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哪?

(一)课程定位要准确恰当

在课程建设中,教师容易将课程的定位过高,给人的感觉一门课程将几门课程甚至是一个专业要达到的目标都包括了,不切实际,且需要交代的内容没有,课程是来自于专业的课程框架内,它是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一个小的分支,只是实现对某一个或几个能力的培养,它应该包含的内容是课程性质、授课对象的专业技能水平、课程在本专业培养目标中所起作用、与前后课程的关联度、课程的学时以及所开设的学期。

(二)开发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的开发要遵循基于完整工作过程这一原则,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例如想建设液压传动与控制精品课程,在进行学习情境划分时常常给教师带来困惑,如何设计才能体现基于完整的工作过程?如果按照泵、阀、执行元件讲,不能体现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因为再简单的系统也会同时包括这三部分内容,容易使人走入误区,但是如果将学习情境划分为手动控制液压系统、继电器控制液压系统、比例控制液压系统、伺服控制液压系统四个学习情境,涵盖了液压的所有传动与控制形式,每一个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并且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规律。

(三)组织学习内容

课程的学习内容要针对岗位核心职业能力和素质需求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选取,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呼应,内容中应明确课程中主要内容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结果,要遴选与职业资格所要求的内容纳入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去,按照学生认知规律进行组合,确定基本内容。要高度重视实训、实习、企业现场教学等工学结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所设计的内容应占有相当的比例。

(四)进行教学设计

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特征,在教学设计中不应过多的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而是使他们懂得“是什么、怎么做”。对学生的要求是能够正确运用方法进行操作,或是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要将“教”寓于“学、做”之中,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依据典型工作过程以四步法或六步法规律开展教学设计。

(五)教材的选用

教材的选用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编写的新教科书随着教学内容变化,最好课本教材逐渐过渡到生产现场技术文件,使学生学习媒体实现与企业技术文件对接。

(六)课程的开发体现“三度”,

既指课程建设要具有一定的高度、厚度和精度。

“高度”——充分体现在7项评审指标所涉及的内容中,以评审指标“课程设计”为例加以说明。

1.要围绕本课程所服务的专业结合职业资格证书明确“培养目标”。

2.课程建设要与企业紧密合作,有条件的学校可从七个层面展开,其一课程定位来自于走访相关企业后确定。其二教学设计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其三构建适度可行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如果没有条件实现,也可借鉴在课程实施前进行企业参观学习来弥补。其四教学实践条件的建设,校内要建立仿真教学环境,探索创建符合课程改革支撑环境的教学载体和高度仿真企业的设备;校外要注重与企业的合作,开发学生实训、实习的场所。其五考核与激励应挖掘与企业合作的亮点,例如企业在学校中设立专项奖学金,并参与考核和评审,这些都是课程建设值得推广的经验,应该在网站上体现出来。其六教学内容服务于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可参照职业资格要求来选取,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注意为学生的拓展发挥留有的一定的空间。其七学习的过程要模仿工作过程进行设计。

“厚度”——要注意结合课程内容最大限度调动各种资源;要通过网站结构的合理布局直观体现出厚度,可以参考中德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2010年国家级精品课程。

“精度”——要体现在网站设计、创意及每一个文档、视频、动画、图片、照片中。

(七)进行说课设计

我们观察了2008年的说课录像,发现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内容上说的基本都是申报表中已经描述过的,画面普遍呈现单一,教师站或坐在讲台及设备前不停的讲说,在长达20~40分钟的过程中表现过于死板,难以引起观者的兴趣,我们认为说课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1.说课内容。说课应该是对申报表中的重点内容进行简单说明,重要的是有些不能在申报表中体现出的亮点内容在说课中要言简意赅的体现出来,例如要交代课程名称、定位、建设背景、课程要做什么、课程设计理念、教学如何实施、怎样保证教学质量、网络资源建设、未来工作等内容。

2.视频制作。视频要呈现出“动态”画面,要通过视频反映出地域的经济发展、课程建设的历程、校企合作的成果、课程建设的资源、“教、学、做”课堂师生真实面貌、课程建设的成果、毕业生的风采等内容,课程负责人的画面只需在片头、中间和结尾出现若干次。

3.背景音乐。背景音乐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课程负责人说课的声音从头到尾始终贯穿在视频中,但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增加背景轻音乐,这样使说课在舒缓轻松的音乐中完成,使观者感到惬意,这里要注意在制作视频时不仅要将说课的过程全程录像,还要同时进行近距离说课声音的录制,此项工作必须与视频同步录制,确保画面中嘴形与声音同步,避免后期制作的麻烦。

(八)挖掘课程特色与创新点

精品课程建设中,最难的就是课程的特色和创新点,往往大家提炼出的内容很容易雷同,因为大家只是注意了大的方面,像课程的建设思路,工学结合,教学方法和手段,往往忽略了上好一堂课所必备的其他基础条件,例如授课群体、教师背景、教学载体质量、数量、教学媒体等与教学成败致关重要的内容,以“模块化生产系统安装与调试”国家级精品课程为例,其特点与创新点体现在:

1.选择“质”、“量”、“可变化”特质的载体有效地保证了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质”——指本课程选择的三个载体,包括国际奥林匹克机电一体化竞赛指定设备、国内技能大赛指定设备是国际、国内优质的技能训练设备,它们组合在一起确保了知识性、技能训练性、能力通用性的全面,规避了一个载体不全面的缺陷;“量”——指本课程三个载体涉及67个工作单元,57个不同型号的PLC,设备数量保证每个学生在教、学、做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将“做”落到实处。

“可变化”——指静态载体可转变为动态载体,教师可结合受训者的基础和学习情况,在载体上既可以通过站与站多种组合进行教学设计,产生多种变化适应不同受训者,产生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又可以结合工业设备上的实际功能,将各工作站元件进行重新组合,使载体变化出多种新功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载体,实现静态变动态效果,教学设计的变化带来了新的创新型工作任务,给学生留下了拓展和创造空间。

2.“四教”一体,即教学内容一体化: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性的教学设计;教学环境一体化:从企业实习车间到校建实训室再到校企合作实训车间;教材一体化:从课本教材逐渐过渡到生产现场技术文件,学生学习媒体实现与企业技术文件对接;教师队伍一体化:教学团队中6名具有企业工作背景的本校教师,3名来自企业的专家,30%具有双证书,既能胜任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又能从事课程开发、承接企业项目,是一支双师型教学团队。

3.与众多企业合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4.学院领导、德国专家亲自指导并参与到课程建设中。

5.课程服务范围广,本课程既服务于学历教学,又针对企业开展教学,与企业合作面对全国职业学校教师开展培训,与技能大赛专家、评委、德国职教专家联合授课,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提供服务。

6.学习评价勇于创新,学生成绩由阶段评估、考试评估、答辩与展示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阶段评价占总成绩40%,答辩与展示评价占总成绩10%,考试评价占总成绩50%,阶段评价和答辩与展示评价是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进行的;考试评价是在真实的载体上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由性能评价和过程评价构成,性能评价注重功能的实现,过程评价注重职业规范、团队合作、职业素养,这种评价的方法用过程性的评价代替了一次性的考试,规避了仅仅停留在功能性的结果评价上,而是结果与过程并重,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表现,评价的过程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性,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评价结果真实体现了学生的水平。

评价内容 分值 权重 成绩(加权成绩)情境1 100阶段评价情境2 100情境3 100情境4 100情境5 100 0.07 0.07 0.4 0.10 0.10 0.06阶段评价(情境1+情境2+情境3+情境4+情境5)答辩与展示评价 100 0.1性能评价 100过程评价 100 0.5 0.35 0.15考试评价考试评价(性能评价+过程评价)总成绩(阶段评价+答辩与展示评价+考试评价)

四、进行网站设计时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构建课程网站要体现出“三用”,既好用、实用、管用。

“好用”——建议学习网站建设应以简洁、实用为原则,不要过多的进行修饰,栏目设计不仅具有课程自主学习的必备内容,例如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案、电子课件、教学录像,预习指导、复习指导、作业、习题、模拟试卷、教材、参考资料、常见问题答疑、还应包括相关知识内容的栏目,特别是对一些综合性强的课程尤为重要,一些工业应用视频,拓展学习的内容,相关网站链接,甚至与本专业就业面试有关的内容都可通过增加相应的栏目加以展开,使网站内容更丰富。评审网站栏目的建设,所涉及内容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条件、教学效果、课程特点与支持7个栏目。

“实用”——学习网站上不仅要具有实际有用,便于自主学习的内容;还要具有便于学习者下载学习及能够拓展学习的功能。

“管用”——网站能够进行资源的快速更新,可实现交互形式的学习,能进行在线测试、问题解答、信息发布;不仅成为使用者的老师,还能架起一道与教师连接的桥梁。因此建议在具有交互式平台的软件上建设精品课程。

五、精品课程建设的收获

1.课程建设是对一个教学团队锻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使教师认真梳理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核心技能以及教学实施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通过参加精品课程建设,教师改变了教学观念,推动了教学改革,同时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使教师真正参与到示范校建设工作中来,促进了示范校的建设、丰富了成果。

3.促进课程管理标准化工作,为推进标准化教学打基础(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文件三项标准化),为教学资源共享做准备。

4.课程建设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和总结的过程,这项工作需要大量的付出,压力巨大,一个责任心强的人在压力下,产生的动力和最终所导致的结果有时你自己都不敢相信,正是这种压力使人进步,能力得到提升。

A Discussion on the Thinking Method of the Building of Classic Curriculum

YANGJian,LI Ying,ZOU Bing-yan,DU Dong

(Tianjin Sino-Germany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Tianjin 300191 China)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building national Techtronic’s classic curriculum,this essay makes a summary f rom course building,thinking method,preparation in advance,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and the like.It p rovides experience and methods f or reference.

curriculum orientation;curriculum development;website construction

G423:G71

A

1673-582X(2011)06-0039-05

2010-10-10

杨健(1962-),女,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副教授,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情境内容
不同情境中的水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中职学校“汽车空调”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主要内容
高职院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探索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国家精品课程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