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演构思与剧场效果关系浅议

2011-11-17李珊

剧影月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芭比现实意义剧场

■李珊

著名导演阿·波波夫在《论演出的艺术完整性》中这样谈到:“一个好的导演要能准确无误地预先猜到要求严格的观众的反应。导演如果了解现代观众,了解他们的要求和希望,那他就不会陷到死胡同里,不会遇到台下观众的出乎意料的反应,以致需要把一个已经排好的戏整个返工。”

导演是剧场艺术的创造者和总工程师,需要对戏的剧场效果有所构想和预期,并要对自己将要创作演出的剧场效果负责。换句话说,也就是导演的构想和预期如果能与观众的剧场反映一致——达到观众能够按照导演的设计去理解和思考的目的,则说明导演对作品的舞台表达是准确的。那么,导演如何对剧场效果进行构思呢?

一.剧场效果的构想定位于对剧本主题和现实意义的把握

导演在创作的初始阶段会根据剧本产生很多有关创作方面的联想,这些在导演构思的初期所产生的联想很多是很好的创作“动机”和火花,同时也有一些创作想法在后面的排练中逐渐被淘汰掉。怎样去寻找这些赋予创作灵感的火花?导演必须从主题和现实意义出发,去开掘剧本每个段落与主题现实意义紧密相关的内容,并去丰富和发展它们,从而能体现创作者的思想态度。

如同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一样,在戏剧中,主题就是你的论点,故事的人物、事件各要素就是你的论据,而组合情节发展的过程,就是你的论证过程。要先有论点,根据论点的需要,再去找论据,然后进行论证,而不可能反过来。所以,在导演构思中,主题和现实意义是导演必须要最先考虑的,以它们为戏剧的灵魂与核心和判断标准来指导戏的其他要素。也就是说导演用的一切手段,要达到的剧场效果,最终,都是为戏的主题和现实意义服务。

恩格斯曾说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在剧场中,你会发现一部好的作品,会让你的感受随着戏剧的发展而发展“启承转合”,在这个过程中其实观众是在被每个导演处理过的场面的戏剧效果感染牵引着的。这些感受,一个一个的随着戏的发展在心中累积,最终让我们领悟了整个演出想表达的意味。如果说一个一个效果是现象的话,那么剧本的主题和想表达的现实意义就是本质。导演在进行导演构思的时候就一定要对本质——剧本的主题和剧本的现实意义有深刻的认识,这样导演才能对每一段戏加以控制从而达到最终的剧场效果,只有本质理解的深刻,现象才能表达准确。

二.剧场效果的构想源于剧本的风格和体裁

风格体现在艺术作品的诸要素中。它既表现为艺术家对题材选择的一贯性和独特性、对主题思想的挖掘、理解的深刻程度与独特性,也表现为对创作手法的运用、塑造形象的方式、对艺术语言的驾驭等的独创性。真正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品能够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从而成功地实现艺术家个人特有的思想、情感、审美理想等与欣赏者的交流。

例如:话剧《博士》,其作者是南斯拉夫作家著名的作家努希奇。这个剧本结构精巧,语言幽默风趣,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是讽刺喜剧。在对本剧的呈现进行构思的时候,首先要从体裁上体现讽刺喜剧的风格和体裁,从剧本的结构和语言中去寻找和开掘可以体现剧本特色的桥段,对其进行构思与处理,使剧本中一度创作的内容,通过导演的二度创作形象化的、鲜明的展现在观众面前,形成这个戏特有的剧场效果。在《博士》的排演中,我们采用了耳熟能详的世界名曲作为重点效果场面的配乐,因为音乐很熟悉配合夸张式的哑剧表演,给观众带来一种滑稽的感受。另外,由于这个戏上场人物众多,每个重要的有特点的人物上场时会配以符合他性格身份特点的世界名曲,强调人物身份,听觉化人物性格感受。通过这样的导演处理,观众一下子就能对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能记住他们的性格特征。

三.剧场效果的构想基于导演的二度创作

剧场效果是随着戏的内容发展而变化的,因而在剧场中产生的剧场效果基本上来自二个部分。一是剧本中一度创作所提供的,需要导演把它开掘和展现出来;二是剧本中原先没有涉及到,为了整体的剧场效果,从导演总体构思、导演二度创作的角度出发,在排练时根据剧本内容和人物行动丰富和发展创作出来的。

导演对一个剧本在舞台上呈现出来基本的效果会有一个预期的判断,有的剧本在剧场效果的呈现上可能不太利于表现,或是不能用很好的方式表达出来,在这个时候,导演从整体的构思出发,和整体的节奏出发,在剧本中寻找可以“发展和创作的段落”进行调整和修改和创新,在剧本原有的基础上,新的构思和内容的加入会增加剧场效果。

如在《MR.情剩儿》的排演中,其中有一段戏是男主人公贾青胜和90后美少女芭比表达情感的戏,贾青胜为了讨芭比欢心,特意仿照“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为芭比写了一首诗:“花洒无声溪细流,吊灯照地爱晴柔,我心才露尖尖角,早有芭比立上头”。芭比极为感动热情地扑到了贾青胜的怀里。这一段戏原本是剧本中没有的,但我们根据男主人公爱好写诗的特点以及想讨好芭比的行动,为他设计了这样一段戏,通过这段戏不但表现了贾青胜的心理活动同时表现出了他这个“半调子诗人”的特点。这首改词创作的经典古诗,在这段戏中一被朗诵出来,观众们马上就感受到了这个人物的特点,使这段戏更加有趣味,从而产生了很好的剧场效果。

四.剧场效果构想依赖于导演的生活经验和积累

导演的生活阅历、情感状态、以及人生价值观和审美品位都与导演构思有着直接的关系。导演的品位决定一个戏整体的风格和品位。所以,导演对生活的理解与接受就十分重要。在二度创作中,导演起着主导的位置,导演排戏时一定会把自己的审美品位和生活体验带到创作的戏里。导演怎样才能准确地对剧场效果进行构思和判断呢?我认为导演的生活经验和积累对于他对剧场效果的把握十分重要。

在《谁爱谁爱谁谁》这个戏的排演中,为了使整台戏更加生动有趣,我们加入了许多能产生剧场效果的桥段,这些桥段不是为了获得剧场效果的廉价笑料,而是一些来源于生活经验的幽默。例如,在众人上班挤公共汽车一段表演中,演员利用形体和生活动作的结合来展现公共汽车上的拥挤。这一段挤公车的表演获得了很好的剧场效果。因为这段的表演引起了观众对于自己挤公车境遇的联想。在表演中,车厢内十分拥挤,一位乘客不得不忍受另一位身旁乘客的汗臭味,而当公车紧急刹车的时候,演员用肢体的体态组合的造型夸张的表现刹车后车厢内乘客的一种“手足无措”——陌生的男乘客扶着女乘客的腰;女乘客情急中手又推到了身旁一位男同志的脸——一种尴尬的挤车遭遇……由于是紧急刹车和车厢拥挤导致坐车的人遭遇这种情况时的态度,只能是一种无奈;另外还有一个处理,就是当最后一位乘客下车时,他用形体的变化和语言“中门上,中门上!”表现了一个刚要下车的乘客却被违规从中门上车的人群再次挤回到车上的场景。每次戏演到这里都能引起观众哄堂大笑,很有剧场效果,我想是因为有坐公车经历的观众太能体会和感受到这段表演的真实性:北京的公交汽车改革实行了上车和下车分开门的方案,可是有的时候,有些乘客就是不自觉或是贪图方便,就非要从下车门上车,结果给下车的乘客下车造成很大的不便。演员的这段表演准确而生动的展现了挤公车族的尴尬与无奈,使观众们能够 “感同身受”因而获得了很好的剧场效果。

五.剧场效果的构想要依靠技术的保障

一出戏用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出来是导演构思重要的一部分。而导演构思的具体形式能否呈现出来,除了演员及表演等一些内因,同样也取决剧场中灯光,舞台,音响等外部技术手段。外部的技术手段是剧场效果构想实现的重要保障。

导演要切实的了解演出的制作经费,剧场的技术指标等很多资料,才能确保自己的导演构思的剧场效果能否实现。如果,没有考虑很周全的技术情况,预想和设计的剧场效果可能就是一个“幻想”根本没有办法实现。

例如:林兆华导演的人艺版《赵氏孤儿》有两段戏的剧场效果让人印象深刻。在开场,整个剧场弥漫着白色的烟雾,制造出了一种空灵悠远的感觉:空旷的舞台上有棵大树,树下有匹白马在吃草,可想而知,这样的场景出现在剧场中,效果非同一般,立刻把观众从剧场带到了“世外桃源”般的地方。这样的一个开场,制作起来需要有专人带马喂马,同时还需要至少两台烟雾机在开场前持续喷雾几分钟以上等等。这些都是实现这个剧场效果的技术手段。另外,在这个戏中还有在结尾处有一段更需要技术保障的很有剧场效果的视觉处理。就是在赵氏孤儿长大后,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决定:我不复仇了。他与为了帮他完成复仇大业牺牲了自己一切的义父有一段面对面交谈的戏。在舞台上,两个人侧对观众,面对面地坐着,当孤儿发誓说他不再复仇时,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雨量很大,雨丝细密,在整个舞台上下了近2分钟,台上的两个演员全身被雨水都淋透了。这段戏地处理不但形象化的外化了当义父得知孤儿不复仇后心中的感受。同时,让观众感到了出乎意料的剧场效果,使人印象深刻。以上两段戏的剧场效果的实现都需要舞台美术及舞台技术手段的保障才能实现。

综上所述,导演对于剧场效果的构想应是既宏观又是微观的。宏观上,导演必须要定下一个基调和尺度,所有的剧场效果的处理都要在这个基调上和尺度内,才能保障演出的总体效果对观众的影响是在导演构思和预想之内的;就微观而言,每一出戏的每个场面的效果,每个重点桥段的处理的剧场效果都会因剧本内容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导演必须辨证的把握好剧场效果处理方面宏观与微观的关系,既要注意演出的整体效果,同时又要把握局部每一处的具体效果。最终,才能让观众“沉浸”在剧场里,获得预期的剧场效果!

猜你喜欢

芭比现实意义剧场
《夺冠》:女排精神在深化青年思想建设中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开心剧场
胖芭比
心灵的旅程
热点芭比
50%天使×50%芭比
迷你芭比主题便利店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