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故事要学会突出故事的主线

2011-11-17高玉红

剧影月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主线馒头讲故事

■高玉红

一个故事要能紧紧地抓住观众,牵动观众的情绪,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跟着故事员走进故事,或悲或喜、或疑或怒、或紧张或开怀……最后探到结果后或笑、或思、或释然、或起敬……无疑,这样的演讲才算是成功的,而故事员的演讲也就具有了“勾人”的本事。

在多年对故事演讲的辅导中,发现许多故事员讲故事初一听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声音好听,语气生动活泼,表演也自然大方,可就是觉得有点散,“勾”不住观众的心,一个故事讲完了,观众对故事的内容,主要讲的是什么却不是很清楚,或是印象不深刻。

这是为什么呢?经仔细揣摩,我认为这是因为故事员在演讲过程中没有抓出故事的主线,只是把故事生动地背了一遍,而从开始就没有把故事的发展有意识地拽在自己的手里,从而使故事的脉络在观众的脑中反馈的印象不清晰,如此,观众自然很容易走神,注意力分散。

要想故事讲得能“勾人”,这不但需要故事员有一定的语言和表演功底,更需要故事员学会在讲的过程中能紧紧地抓住故事的主线,如抓着绳子登山似地一步一步引人入胜。

演讲时能抓住故事的主线并不是靠一招一式学来的,它需要故事员自己去悟出来,而这种悟性有的人可以在长期的听讲故事中渐渐意会出来,有的人,或在短期中就需要辅导老师耐心地去引导他,使其逐渐掌握。

我的辅导做法是:

1.首先帮助故事员认真剖析故事,使其深刻体会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不同的人物性格,不同的情感变化以及不同的趣味所在,理解故事的精神,理清故事的情节脉络,把握故事的演讲情绪,一步步“拎出”故事发展的主线。

2.然后要求故事员在讲之前一定要把故事的情节脉络了然与胸,也就是清楚故事的发展情节。因为只有这样故事员才能做到在演讲中把握准情绪,既把重要的情节点强调出来又能上下连接,前后贯通。

3.最关键的就是最后在讲的过程中指导故事员突出故事情节的重点。

突出故事情节的重点,即把故事要主要交代的情节内容,也就是时间、地点、人物、背景、情节的关键词,甚至是精神等等给强调出来,这样故事的演讲就没有了散的感觉,比较整体,使观众在听的过程中对故事的情节发展非常清晰地留下印象,从而期待下一步的发展,并在听过以后,虽然不能把故事一一背出,但却对故事大概的情节一清二楚,印象深刻,从而达到故事要易记易传的本质特征。

我市创作的故事《残缺的馒头》曾在全国少儿故事演讲大赛中获二等奖,在长三角地区故事演讲赛中获金奖,这里就以这个故事为例我们来进行分析:

题目是《残缺的馒头》,故事是围绕着“馒头”来发展变化的,即从送“馒头”——抢“馒头”——保“馒头”——还“馒头”——送“馒头”。通过“残缺的馒头”表达了一种高尚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那么,“馒头”就是这个故事中的主要线索,“残缺的馒头”则是这个故事中所要表达的最关键的东西。于是,故事中的 “馒头”就是故事员要注意强调的词,“残缺的馒头”就是故事员要强调的关键词句。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就是故事员要在演讲中表现出来的魂。

“日本鬼子侵犯我中华领土”说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惠通桥沿岸”与故事发生的地点有关系,“大胡子叔叔”、“小女孩”是故事的主要人物,“村民”和“耿振华师长”是故事的次要人物,“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那里,国军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不惜一兵一卒,必须再坚守24小时”,是故事的背景。

只要把所有上述这些时间、地点、人物、背景、情节发展的关键词从讲的内容中强调出来,故事主要情节的发展线就被“拎”了出来,故事的发展线一清晰,观众自然就被吸引着往下听。

总之,讲故事要能“勾住”观众的心,故事员在演讲中要善于“拎出”主线,使脉络分明,这非常重要,而要学会“拎出”主线,首先就要自己“吃透”故事,准确抓住故事的魂,一步步吸引听众向纵深发展,达到预期效果。

猜你喜欢

主线馒头讲故事
牢牢把握红色主线凝聚奋进“红色动力”
更加突出主线 落实四个到位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数字主线
《厉害的馒头仔》
《厉害的馒头仔》
买馒头
讲故事
通性通法:我们的常规武器
听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