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公园园林植物与置石配置初探
——以长沙市为例

2011-11-16罗金芳彭重华

湖南林业科技 2011年2期
关键词:观叶造景城市公园

罗金芳, 彭重华, 张 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4)

城市公园园林植物与置石配置初探
——以长沙市为例

罗金芳, 彭重华*, 张 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4)

置石与植物进行艺术组合能丰富园林景观类型,满足人们更高的观赏需求和精神享受。文章从置石的美学特点出发,以长沙市城市公园置石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选择配置现状展开调查,总结了用于置石配置的植物种类,分析了其选择配置特点,并针对现实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配置优化建议,以期为对置石进行植物配置造景并充分发挥其观赏作用提供理论参考及实践依据。

置石; 植物配置; 景观; 城市公园

置石是园林中具有独立或附属功能的造景石料。置石能体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美,但不同于完整的山景[1]。置石与最富生命力和自然活力的植物结合能创造古朴自然、多姿多彩的独特景观,满足人们多元的观赏需求和精神享受。研究表明,西方置石与现代艺术结合紧密,体现了一种现代审美取向;日本理石的主要形式也是置石,而不是山形叠石。对理石意境的过分强调,是其后世构造高度抽象化石景的意识本源[2]。我国多继承发扬中国古典园林置石理法,重在追求自然、创造意境,对置石种类、特性、园林应用有详细研究[3-4],而有关置石的植物配置造景方面的研究较少,有的从微观上对园林置石与植物配置特点进行了地域分析[5-6],但缺乏系统研究。本文通过对长沙市城市公园置石的植物选择配置特点及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配置优化建议,以期为今后更好地对置石进行植物配置造景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1 置石的美学特点

石的种类繁多,传统园林中用于置石的基本品类有太湖石、黄石、宣石、灵壁石、笋石、英石、黄蜡石、木变石、卵石等。受传统园林用石的影响,现代园林中置石大部分沿用传统园林石材,但也出现了一些多样化特征,如斧劈石、千层石、龟纹石、花岗石、人造塑石的使用等。

1.1历史属性之美

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石伴随人类生活,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对石的审美心理[7]。无论是“女蜗炼石补天”的神话传说,或是原始石器时代制作石器工具的事实,抑或《博物志· 山》中关于“石者, 金之根甲,石流精以生水,水生木, 木含火”(释义:石是金、木、水、火、土的本源,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要素)的记载,都使得看似普通的山石披上了神秘色彩、散发着灵性气息,人们视之为真正的天工造化之物,是天地精华的凝聚体,是自然的象征、宇宙的化身,并产生一种敬畏和迷恋之情。

1.2人文寓意之美

石具有坚固耐久的物质属性。古往今来,文人们不仅陶醉于石质、石形和石色的美好情境,还将石的属性比拟人的品德。《周易》的卜辞“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记载了古人对石坚贞品性的赞誉。今人熟知的成语“金石为开”、“海枯石烂”等都是以石之坚硬象征人的品性的坚毅与忠贞。同时形成于悠远太古的石,在时间意蕴上使人有生命长寿的联想。因此,石被赋予了更多的精神内涵和人性寓意。

“古朴”向来是中国文人孜孜以求的境界,石作为混沌初期的产物,作为见证远古悠久历史的载体,很自然地成为文人雅士尚古思静的寄托。如文震亨的《长物志》中以“石令人古”的评价揭示了石古来恒定的秉性,及其对于人品性的陶冶功能。为体现这一审美追求,选石多求高古、清雅脱俗,置石多体现古意盎然的意境,使人产生贯通古今的审美体验,想到它形成的自然史,或想到它和历史上某一名人的关系,特别是联想到观赏石上古题刻的深意而感叹沉思。

1.3外形及气势美

现代园林中置石千姿百态,陈从周在《中国园林鉴赏辞典》里将“瘦、透、漏、皱、清、丑、顽、拙”作为传统品石的美学标准,而从现代审美的角度,石的形态、质地、肌理、色泽、体量是评价置石的基本要素[8],以抽象造型为主、追求独特的质感、纹理、色泽、适当的尺度比例。园林中置石造型多样、纹理独特、色彩丰富,不同置石具有独特的气势美。如太湖石、灵壁石讲究“瘦、透、漏、皱、丑”;黄石讲究“拙”,其棱角分明,气势朴实、稳重刚直;卵石圆润、自然、朴实、稳重、素雅、浑然可爱;黄蜡石色亮如黄蜡,具有“湿、润、密、透、凝、腻”特点;千层石、龟纹石纹理独特;花岗石坚硬刚直等均体现了置石独特的个体美。

2 长沙市城市公园置石中园林植物选择配置特点

2.1用于置石配置的植物种类

长沙市城市公园用于置石配置的植物以观姿态、观叶的乔木、灌木、草本为主。观姿态乔木有三角枫、鸡爪槭、红枫、垂柳、旱柳、龙爪槐、紫荆、紫薇;观姿态灌木有砂地柏、千头柏、苏铁、南天竹、迎春、棣棠;观叶形灌木有八角金盘、棕竹、凤尾兰、丝兰、狭叶十大功劳、雀舌黄杨、构骨;观叶色灌木有红檵木、红叶石楠、金叶女贞、金边黄杨;观叶或观花草本有芭蕉、美人蕉、大花美人蕉、花叶美人蕉、紫叶美人蕉、萱草、鸢尾、黄花鸢尾、石菖蒲、一叶兰、春羽、宽叶泽苔草、野芋、旱伞草、千屈菜、麦冬、土麦冬、阔叶麦冬、吉祥草、芒、花叶芒等。人工造型的观姿态植物日本黑松、日本五针松、罗汉松、榆树、红檵木、中华蚊母树、对节白蜡、金弹子、赤楠等在长沙市城市公园中也多与置石搭配。

除观形、观叶植物外,用于置石配置还包括少数观花灌木、藤本、竹类及蕨类植物。观花灌木有石榴、木芙蓉、木槿、夹竹桃、腊梅、金边槐、含笑、杜鹃、山茶等;藤本植物有紫藤、爬山虎、异叶爬山虎、常春藤、扶芳藤、乌蔹梅、薜荔、木房已;竹类植物有凤尾竹、青皮竹、小琴丝竹、刚竹、慈竹、毛竹、孝顺竹、粉单竹等;蕨类植物有蕨、金星蕨、红盖鳞毛蕨、芒萁、井栏边草等。

2.2植物选择配置特点

自然界植物种类丰富,植物景观类型多样,造景或层次单一、或错落有致,注重空间层次、形态、质感、色彩的整体搭配效果。与植物景观不同,公园中置石对植物的选择配置要求更高,且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2.2.1 偏重视觉观赏 偏重视觉美感是城市公园置石植物选择配置中最显著特点。置石形态万千、质感丰富、色彩多样,具有独特的外在美,园林植物与置石搭配造景无论是从植物选择或是造景手法上,亦偏重于外在美感。在植物选择上注重植物的姿态、色彩,讲求姿态横生、叶形独特、叶色多彩,而花、叶兼美者为最佳,意在通过观赏性强的园林植物来衬托或烘托置石,增强置石整体艺术美感,给观赏者带来长久持续的审美感受。从造景手法上看,现代园林运用多样统一、对比调和、均衡稳定、韵律节奏及合适的比例尺度等艺术法则对植物与置石进行造景以形成形式美感。如在长沙市烈士公园中鸡爪槭、南天竹与黄石配置(图1),形态上与植物的飘逸与黄石的“拙”形成对比、色彩上绿与黄色相协调、层次上高低错落有韵律、体量上比例协调。

图1 烈士公园置石植物配置

选择不同观赏植物,利用不同艺术法则会取得不同的景观效果。公园园林植物一般多孤植,与置石配置形成一树一石质朴自然的景观;或丛植,与石配置形成立面层次错落、季相丰富的自然群落景观。与古典园林置石不同,现代城市公园置石多经过人工修饰,而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也使造景形式上更倾向于“简洁、明快”,运用人工造型植物与置石配置形成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的景观也是势之所趋。长沙市城市公园中多用人工造型树日本黑松、榆树、红檵木等与石配置,形成人工与自然结合的简洁优美景观。

2.2.2 注重文化意境 注重文化意境的创造是城市公园置石植物选择配置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受文人画家艺术风格的影响,园林置石也试图表现出独特的人文寓意美,并注重选择搭配置拟人化和具某种象征意义的花木,以此寄寓高尚品德或含蓄地传达某种情趣,或表达一种诗情画意的情感,进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城市公园中用松柏类、竹类、红枫、南天竹、垂柳、芭蕉等文化内涵深厚的植物与石配置,不仅注重枝叶扶疏、色香清雅,同时追求“古、奇、雅”,而且讲究 “偃仰得宜,顾盼生情;映带得趣,姿态横生”[9]。如长沙市麓谷公园中“横卧” 着的太湖石搭配竹、鸡爪槭、常春藤,突显山水画意(图2)。不同文化寓意的植物与石搭配常能让人获得不同的意境感受,如松柏类与石搭配,显示出一种苍劲有力感,寓意万古长青、坚贞不渝;竹与石相拥,显示出自然飘逸,寓意虚心有节、坚贞不屈;红枫与石缠绵,显示出青春热烈的气息;南天竹与石配伍,可呈现出轻松、宁静的氛围;垂柳与石相依,突显动静结合、刚柔并济效果;芭蕉与石相伴,能使人产生夜听风雨声的意境。

图2 麓谷公园置石植物配置

2.2.3 追求自然野趣 追求自然野趣是城市公园置石配置植物的重要目的。在现代城市,来自生活和工作中多方面的压力使 “回归自然”成为人们的一种奢求。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营造原则,历来被我国古典园林奉为圣典[10]。现代园林的植物与置石造景同样如此。将置石与植物巧妙而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形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景观,正是追求这一效果。近年来西方国家岩石园的出现似乎也体现了他们对追求自然、崇尚自然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我国现代城市公园中虽无西方纯色的岩石园,但常讲究用草本植物与置石搭配,营造天然野趣。草本植物与置石配置应注重质感统一,在质感细腻的置石边搭配叶子小、薄、光洁的草本植物,在质感厚重的置石边选择叶子大、厚、多毛的草本植物与之搭配。长沙市城市公园中与置石配置的草本植物,如萱草、麦冬、吉祥草、芒、花叶芒、鸢尾、黄花鸢尾、石菖蒲、旱伞草等,多质感细腻;而美人蕉类、宽叶泽苔草、野芋等质感粗糙,应用相对较少。如烈士公园中圆浑细腻的卵石与南天竹、萱草、花叶芒形成自然细腻景致,深受人们青睐(图3)。为增强配置的变化和多样性,藤本及蕨类植物也常被使用。

图3 烈士公园置石植物配置

3 城市公园中置石植物配置的优化

长沙市用于置石边配置的植物虽具有以上特点,但却多而不精。主要问题有植物种类单一、传统观赏植物应用不当、缺乏“因时而借”的设计。以下将从这几大问题入手提出优化建议。

3.1通过各途径增加观形、观叶植物种类

据调查,长沙市与置石配置的植物多是常见的观形、观叶植物,种类较少,景观类型单调。在现有种类基础上,应扩大新型观形、观叶植物的应用。如观姿态植物金钟花、中华绣线菊、金丝桃等,观叶植物紫叶小檗、洒金东瀛珊瑚、玉簪、紫叶鸭趾草等均是能与置石产生完美配置效果的植物。在适应长沙市气候环境前提下,增加对外来观形、观叶植物的应用,或在满足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将室内观叶植物用于室外与置石搭配,可使配置更为丰富多彩。如花叶良姜、孔雀竹芋、细棕叶、龟背竹、鹅掌柴、灰莉等均是值得尝试的植物。野生植物,如画眉草、纸莎草、五节芒等,也是具有与置石配置潜力的新型种类。

3.2根据不同置石的美学特点选择合适的植物

在长沙市城市公园中往往忽视置石的美学特点,生搬硬套传统观赏植物松、竹等,是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传统观赏植物虽美,但若与置石配置不当,便会显得笨拙而别扭。唯有根据置石的形态美或内在文化美选择相应的植物与之配置,才会升华美感。自古以来,梅石讲究古、松石讲究拙、竹石讲究瘦,这是在考虑植物美学特点时对置石的选择要求。同样,在选择植物时,要考虑置石的美学特点,并根据其形态、气势美,选择合宜的植物。

3.3通过借景天象和季相增强构图的艺术效果

长沙市公园中有鸡爪槭、南天竹等秋色鲜明的植物与置石配置,但缺乏对天象等因素的“应时而借”。借景天象即通过对日月星辰、天光云影、阴情雨雪等自然因素的借景和渲染,巧妙地构造优美动人的园林景观[11]。植物与置石不仅占据一定的自然空间,也寓于天时季相之内。因此,若能巧借天象因素,便更能大大增强其艺术感染力,产生景深无限,妙趣横生之感。以扬州个园为例,扬州个园不仅凭借石料、花木,同时借用风、雨等环境要素,春用石笋与翠竹相配形成“雨后春笋”图;夏以湖石配睡莲及荫生植物形成“于夏如竞”图;秋用黄石与秋色叶植物搭配形成“秋风萧瑟”图;冬用宣石于落叶植物搭配形成“北风呼啸、大地春回”图,使四季假山景观呈现鲜明的天时季相特色。置石虽是静态不变的,但同样可借鉴个园的匠心,利用天时景象创造“时移景异”景观,增强其时空意境。以常绿观形、观叶植物为主,适当搭配观花及观果植物如桃、樱花、海棠、火棘、小檗等,也可增强季相效果,使得季季有鲜景可赏。

4 结语

在城市公园植物与置石配置造景时,达到视觉上的形式美感是基本的,创造文化意境并达到天然野趣效果才是最终的目标,符合人性化的造景原则。植物与置石配置造景应融入到整体园林设计思想中,才能提升园林的整体价值,满足人们更高的观赏需求与精神享受。

[1] 李友友,蓝先琳.园林石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2] 龙宇锋.中日庭园景石艺术比较及科学内涵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0.4.

[3] 申东凡.景石在园林中的应用[J].湖南林业科技,2005,32(3):49-50.

[4] 刘斯萌,张茹.论园林景石设计[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9(9):48-50.

[5] 傅嘉维,翁殊斐.广州公园景石与园林植物配置初探[J].广东园林,2009(2):23-26.

[6] 梁爱丽,陈月华.柳州园林景石与植物配置初探[J].科技信息,2009(34):445.

[7] 封云.试论中国园林的山石之美[J].中国园林,1996,12(2):53-56.

[8] 汤晓敏,王云.景观艺术学——景观要素与艺术原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9] 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0] 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1] 李敏.中国古典园林30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011 — 01 — 21

2011 — 03 — 03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0B33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2008SX19)

罗金芳(1985 — ),女,湖南省株洲市人,研究生,从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为通讯作者。

TU 986

B

1003 — 5710(2011)02 — 0055 — 04

10. 3969/j. issn. 1003 — 5710. 2011. 02. 016

(责任编辑:谭著明)

猜你喜欢

观叶造景城市公园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室内观叶植物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分析
浅议室内观叶植物的肥水管理
春季如何对室内观叶植物进行管理
浅议室内观叶植物的肥水管理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浅析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设计
论城市公园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