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演“张哈哈”的心得体会

2011-11-16胡婷婷

剧影月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锡剧排练戏剧

■胡婷婷

在2010年秋风送爽的金色季节里,我们溧阳市锡剧团精心编排了一台具有超时代感的青春校园音乐剧《我的快乐成长》。我本人在该剧中饰演了初中生“张哈哈”一角,获得了专家的赞赏,并荣获了“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表演奖银奖,在这成功之际,兴奋之余,我思绪万千,儿时的情景不由自主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童年,正是遐思迩想,充满甜蜜梦幻的岁月。年仅14岁的我因从小喜爱音乐舞蹈,如愿考上了常州文化艺术学校锡剧表演班。我是幸运者,考入戏校时,正赶上90年代剧坛姹紫嫣红的好景象。三年的学艺,一年的实习,使我接受了严格、系统的专业技术训练。可以说是和着泪水和汗渍一步步走上了艺术之路。1995年,我步出校门,投身到了我所钟爱的锡剧事业之中。

2010年,为了参加“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我们溧阳市锡剧团精心编排了一台校园青春音乐剧《我的快乐成长》。这是一部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动人肺腑情节的学生戏。描述了一群花季少年在阳光灿烂的暑假里,为参加“机器人”比赛,在“作业如山”、“家教重压”的困境中,如何以热爱科学的精神和纯真的童心,感动了有着陈旧观念的“奶奶”,冲破了以“奶奶”为代表的人们所设置的种种禁锢,最终实现了美好愿望的故事。

当我第一次拿到剧本时,不禁为剧中我所饰演的初中女生“张哈哈”一角而担忧起来。因为这个人物只有14岁,而且性格形象也是非常活泼可爱,要我去演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这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也是艺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挑战。于是,我抓紧一切机会看导演排练。一句句台词在嘴里反复背诵,一个个表情对着镜子仔细琢磨。当排到第二场时,我总是找不到感觉,后来我灵机一动,跑到学校里去看十四、五岁的中学生,看他们的神态、表情、找他们的感觉。剧中的我是一个成绩优秀、戴着眼镜、活泼可爱、却又喜欢吃零食的小姑娘,因此,我就千方百计有针对性地去觅寻生活中的“张哈哈”,我这个大学生还真的和一位中学生小姑娘交上了朋友,更多地理解了现代中学生所思所想的内心世界和行为逻辑。就这样,一瞬间,“张哈哈”的形象出来了。在二度创作中,我认真研读剧本,分析“张哈哈”的性格,琢磨“张哈哈”的形象特征。通过导演的启发,在体验人物情感的基础上,对“张哈哈”这一角色的语气、行动层层剥离,不断梳理。在情感表达,动作设计,人物语言的行动线上同样如此。如一句“爸爸啊,你能不能多一点时间陪陪我”的自语,它是我在找到感觉的前提下,从内心发出的声音,更是当代不少孩子对父母的呼吁。因而无论从语调到节奏,都充满了期盼和真切的情感,由此起到了强烈的戏剧效果。又如在“张哈哈”身上经常出现的用左手扶正眼镜的动作,还有她那一边吃零食、一边急于讲话的“狼狈”样子,都是生活中的原型所给我的启发。就这样终于将“张哈哈”这一人物较为丰满地塑造出来了。

其实塑造角色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因为戏剧艺术是以人与人的心灵交往为手段的艺术。记得有一位戏剧专家说过:“戏曲演员应具备两种材料。一种是感情,这是铸造角色的燃料;一种是基本功,这是铸造角色的钢材。而演员在规定情景的熔炉中,燃烧自己的情感,将钢材熔解在角色中。”是的,只有“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才能感染观众。演员不动情,观众必定不共鸣。演员要使观众真正惊醒起来、兴奋起来,就必须使塑造人物的外部动作与内心感情融为一体。

通过《我的快乐成长》的排练,使我进步了很多,也学到了许多。首先,我学会了如何理解、分析人物角色的特征性格,在这一过程中,特别是导演和老师们给予了我很多帮助,他们留给我的不仅是艺术上的财富,更多的是教会我应爱岗敬业,他们为锡剧事业默默奋斗了一辈子。“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一点也不错。在《我的快乐成长》的排练中,无论是编剧、导演、作曲以及演奏员和后台工作人员,他们都付出了很多。作为剧中的一员,我深感荣幸!通过《我的快乐成长》中对“张哈哈”这一人物的塑造,也更使我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这一论断的真正含意,也更使我懂得了作为一个演员塑造角色的过程,就是从内心体验到舞台体现的过程。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我时刻告诫自己,这只是艺术道路上的一个台阶。今后还有许多高峰需要我去努力,去攀登。艺术道路上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意味着一个新起点,在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里,作为一名青年演员,应该谱写出壮丽的青春篇章!就像我所饰演的“张哈哈”们那样,勇于攀登新的高峰,这也是我塑造了“张哈哈”这一人物形象的另一份收获。

猜你喜欢

锡剧排练戏剧
传统戏剧——木偶戏
建构学校锡剧文化品牌的思考与实践
新年晚会
普及教育对锡剧艺术传承的重要性
两个大忙人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二胡在锡剧伴奏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乐师
鸟雀排练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