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佛教与均陶堆花的产物
——寿缸

2011-11-15刘俊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1年5期
关键词:高僧缸盖缸体

刘俊

宜兴均陶有限公司 宜兴214221

浅谈佛教与均陶堆花的产物
——寿缸

刘俊

宜兴均陶有限公司 宜兴214221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对中国的历史、思想、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悠久的陶瓷史中,宜兴陶瓷产业中也融入了很多佛教文化,承载了古老的文明。

佛教;陶瓷;均陶;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最早。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正式由官方传入中国。此后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融合,对中国的历史、思想、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与世界其他宗教相比,佛教有着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文化色彩浓重。而中国制陶业,历史悠久,距今大概有8000多年的历史,它蕴藏着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无论在历史、思想,文化,政治,还是民情风俗的角度,都有必要让我们对佛教和制陶业的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悠久的陶瓷史中,宜兴陶瓷产业中也融入了很多佛教文化,承载了古老的文明。宜兴作为陶瓷产区,创作了许多建筑园林陶为佛教所用。如宜兴的琉璃制品繁多,有400多个品种,六大系列:就是琉璃瓦系列、屋脊走兽系列、花窗栏杆系列、龙亭系列、还有浮雕壁画系列和路灯柱系列。而宜兴的琉璃瓦作为与佛教文化结缘最深厚的建筑陶瓷特色门类,形成了自身的艺术体系,被许多寺庙所用。除此之外,宜兴的花盆,花缸等也被佛家用做庙宇的装饰,也成为佛家的一道独特风景。

宜兴均陶的堆花寿缸,又名“和尚缸”或“坐化缸”属于佛家的一种专有陶瓷寿器。它是文化习俗和宗教意象的产物,也是宜兴制陶人为佛教文化创造的专用陶器,是高僧“坐化”的器物(高僧离世被称作“圆寂”或“涅磐”。“坐化”是指高僧盘膝端坐着死去,成仙的尸解,成佛的坐化。但佛教认为这个过程并不是指死去,而是人的修为达到一定程度的体现,能体现出其灵魂的灵性来)。宜兴均陶所制的堆花寿缸,属于花缸类。缸体造型为叠肚式陶缸,缸盖和缸体一般呈圆形。其大体分为三类:六方、八方、圆形;每件可分三段,一是缸体身筒,底小腹大,上口略收,便与罩缸;二是上盖,高约60—80厘米左右,盖口中央留有10厘米左右的盖顶;三是有口封盖,葫芦形状,高约20厘米左右的盖顶。整个缸体一般用酱色粗陶土作胎骨,其颗粒粗,可塑性强,缸体不易变形。坯体外施老红釉或花缸釉,内施老红釉、花缸釉或铜绿釉,后经过高温烧制,使得内外光泽晶莹,艺术价值极高。整个缸体和缸盖上有均陶堆贴的图案,早期图案是在缸体通身是以连贯性的画面贯彻其中,画面连续性强,生动,逼真;后期缸体画面开始以装饰性花边分开,每个装饰性花边内为一个画面,但现存的多数堆花寿缸每副之间用装饰性的花边图案分开。这些花边和图案,均采用堆贴工艺制成,立体感很强,造型十分精致。一般缸上采用的图案都是以传统的吉祥图案如人物、鸟兽、花卉、山水与带有宗教色彩的人物等图案,其画面内容针对性较强,寓意深刻。

寿缸的使用方式:“坐化”的高僧在进入坐化缸中时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在缸外坐化后由他人抬入坐化缸中;另一种是在坐化缸中坐化而后由他人将缸盖好。据说在第二种坐化方式中,和尚即将坐化(临终)时,要有一定身份的方丈让其盘膝坐在缸内,盖上有开孔的“棺盖”,待坐化(死了)以后,再盖上一个葫芦状的盖顶,然后埋在很深的地下。这两种方式有所不同,但过程均一致。首先,坐化者盘腿入定置于坐化缸内,两脚交叉与缸底接触,以臀部、两膝支撑于坐化缸体内壁,形成一个底面三角形的稳定结构,借以固定坐化者的身躯。其次,用缸盖将坐化者露出缸体的部分固定,其中,缸盖的中间留有一个圆孔,刚好能使坐化者的头部从中间穿过。最后,坐化者露出缸盖的头部用缸顶盖好并予以固定。在缸体、缸盖、缸顶的衔接处均设有卡槽,从而使整个坐化缸结合紧密、浑然一体。为了使坐化的和尚免遭地中水汽侵害和湿气入侵,一般在高僧的遗体四周添充木炭、石灰、香料等物品,用来除湿防腐,再密封缸体安葬。坐化缸的地形也十分考究,一般选在高坡之上,地形向阳、干燥之处。坐化缸的三重结构,一则能够保持坐化者坐化时的姿势,二则能以严密的结合方式保证坐化者在缸内不被来自缸外物体的侵害。坐化缸内坐化的和尚一般均为修身高深的高僧,道行高深的和尚预知到其死亡时间后,为了在他圆寂后其弟子能继续瞻仰他的肉身,以达到不在而又无处不在的境界。由高僧于长年食素不沾荤腥,注重修炼持久坐禅,必然气脉贯通,筋骨干连,加上坐化前知其大限来临,一般都是十天半月食不沾、水不进,使腹肠空空,体内脂肪和水分极少,这为死后坐缸蜕变为肉身奠定了基础。坐化缸出现较早,各地的做工也不一,而宜兴均陶的堆花寿缸,更是别具匠心,精美绝伦,是宜兴的艺术工匠们的智慧和劳动的产物。宜兴的堆花寿缸出现在明末清初。初期寿缸在制作和装饰上比较简单,多以简单的装饰花边或花鸟等图案点缀。而到了清代中晚期,寿缸的制作不仅在工艺和技法更为细腻,精美,而且还融入了许多文化元素。有一种清康熙甲辰年菊月(1664年)制作的寿缸,堆贴的颜体楷书,端庄古雅,韵致清绝,堪称佳作。到了近代,常州天宇寺主持僧曾到丁蜀镇定制一只抽角八方堆花寿缸,由著名的堆花名匠杨耀生承制。这只寿缸的八个抽角处堆贴“暗八仙”图案,缸体的八个面上堆贴“明八仙”人物图象。寿缸盖上堆贴了“四大金刚”佛像,并辅以奇花异草、飞禽走兽,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是近代寿缸中的经典之作,到20世纪八十年代,宜兴均陶工艺厂还制作过寿缸,现在是按佛家要求订货生产。

由于战争及人为因素,使得能完整地出土、并能再现坐化者遗容的坐化缸,十分罕见。现存与世的堆花寿缸也只能在少数收藏者和陶瓷古玩市场中看到身影。但随着人们对宜兴均陶堆花寿缸的发现和认识,将为研究古代的制陶工艺和佛教历史提供了实物依据,对于研究早期的工艺美术也具有一定价值。

[1]林世敏居士著,佛教的精神与特色,1971年出版

[2史]俊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出版

猜你喜欢

高僧缸盖缸体
一种发动机缸盖水堵自动上料拧紧装置设计
如何消除灰铸铁缸体麻点缺陷
缸体顶面轮廓度加工能力提升分析
铸铁缸体新型电机孔粗镗刀具的应用
爱国高僧阿旺嘉措评述
《高僧传》地名“抱罕”为“枹罕”校误
高性能连体缸盖关键铸造工艺研究及应用
缸体铸件清理打磨自动化输送线设计
丝绸之路上的两位高僧
缸盖气门导管座圈的加工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