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实证研究

2011-11-08凤,向

长春大学学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层级分级班级

陈 凤,向 鹏

(东华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44000)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实证研究

陈 凤,向 鹏

(东华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44000)

本研究以东华理工大学2008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分级教学的分级方式接受度、课堂满意度、教师满意度、师生交流度、分级后的心理情感变化等几方面调查他们对分级教学的看法,探讨该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期对分级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价,为全面实施分级教学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大学英语教学;分级教学;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分级教学成为解决学生水平差异、因材施教的一种有效方法,也因此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重点话题之一。但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多为定性和理论研究,只有少数的定量实证研究。由此可见,该领域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为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深入了解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和分级教学的看法与意见,笔者对我校2008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对分级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进行探讨,以期对分级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价,为全面实施分级教学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1 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东华理工大学2008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我校目前分级教学的模式(即为了提高学生的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按照学生在第二学期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把学生分成三个级别,分别是AA班、A班和B班,学生人数的比例是5%,50%和45%),在三个层次的班级共随机抽取150名学生,在2009年12月对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40份,其中AA班学生(四级成绩大于500分,并通过面试筛取后的优秀英语学习者)30名,A班学生(四级成绩大于425分,未被选入AA班者)60名,B班学生(四级成绩小于425分者)60名。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学生个人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选择题,分为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两部分,主要调查学生对我校分级教学的总体看法、必要性、分级方式接受度、分级后学习的课堂满意度、心理情感变化等几方面的看法;第三部分是开放式的简答题,主要调查学生们对分级后的教材、教法和考试等的建议和想法。问卷收回后将问卷的结果输入电脑,对数据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2 研究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我校08级学生对分级教学模式的总体认同度一般,40%的学生认为分级非常必要,但不同层级的学生对此的看法存在明显差异,AA班的学生很希望分级教学(60%),B班学生对此的认同度最低(30%)。但对我校当前的分级教学模式的认同度较高,70%的学生认为在四级考试后进行分级教学比较合适,这与我校目前抓学生们的四级通过率有关。以下表一是分级后学生们在分级教学的六个方面的看法及不同层级学生各个方面看法的差异:

表1 描述性统计数据及方差分析结果

上表表明:

(1)目前我校分级方式学生接受度较高mean=3.57>3,同时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著值p=0.071>0.05,说明三个层次班级的学生对此的接受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普遍认为在我校为提高四级通过率的教学需要下,这种分级教学的方式是一种广为接受的方式。

(2)分级教学后,教师会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难度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明确学习目标。但这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对分级后的课堂教学满意度不是很高(mean=2.8708<3),课堂学习氛围没能给他们自身学习兴趣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认为老师这种教学方式对自己的学习帮助不是很大。但三个层次班级的学生对此的接受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4<0.05),AA班学生的满意度明显更高,这是由于AA班开设的外教口语课能让他们更多地接触本土英语,有利于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而B班同学则要全力以赴进行四级备考,学习内容难免枯燥。

(3)分级后三个层级的学生对教师教学满意度不高,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mean=2.0339,<3,F=1.389,P=0.253>0.05)。很多学生认为任课老师在分级后对自己的英语学习帮助不大,并认为混合班级里教师的教学态度不如从前,尤其是A班学生认为自己处于被遗忘的角落,既不是老师培养的尖子生,也不是老师天天抓住的四级备考对象,因此对教师的教学满意度降低。

(4)分级后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与老师、同学的学习交流度提高(mean=3.4237>3),同时F=4.373,P=0.011<0.05,说明三个班级的学生在交流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分级后原有的自然班级被打乱,学生们可以和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和交流,同时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也更多了,因而加强了师生交流。尤其是AA班的学生在此方面与A班和B班学生有着明显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方式下,自己更能与英语成绩优异的学生竞争和相互学习,有利于自己英语水平的提高,而很多B班同学认为分到B班的学生就是英语很差的学生,大家在一起相互学习的可能性更小,对个人的英语学习激励作用不大,课堂吸引力不够,也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学习心得。

(5)分级层级流动愿意度

分级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是一个动态的教学模式,级与级之间可以进行流动,即通过调整教学机制,提供可以跃升或下降的动态学习环境,为学生发展不断增加压力和动力,以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刺激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但目前的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学生的分级层级流动愿意度不高(mean=2.79,F=1.884,p=0.163>0.05),三个层级的学生都不是很愿意通过竞争机制进行层级流动,这可能一方面是由于层次流动会带来学习上的压力,另一方面是由于频繁的层级流动会导致学生们之间相互不熟悉,带来交流上的困难所致。

(6)分级后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情感发生了变化,各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动机不高,同时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mean=2.8898),且各层级学生的情感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4<0.05)。部分学生尤其是自认为成绩还可以,但未被选入AA班的A班学生,因为没有被分到理想班级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学习兴趣也有所下降,甚至有被抛弃的感觉。因此,这部分学生在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上也比较消极,认为自己班上的教师不如AA班的老师,对自己的英语学习帮助不大,继而影响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

3 讨论

3.1 我校实施分级教学的可行性

上述数据分析表明:目前我校的分级方式学生接受度较高,各层级学生在心理上都接受了这种分级模式,并对他们的语言学习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分级后各级别学生加强了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学习目标进一步明确,部分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自信心加强。分级后教师针对不同等级班级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因材施教,学生的四级通过率明显提高。与2007级学生第三学期的四级通过率5%相比,2008级学生在第三学期的四级考试中成绩明显提高,达到15%。分级后B班学生全力以赴备考大学英语四级,学生们的学习目标更明确,不再感到茫然,觉得自己现在可以从基础开始学,不会给以前的自然班级拖后腿,学习自信心也有所增强,且分级后老师的专题训练也提高了学生的四级通过率。

此外,通过分级教学,AA班和A班学生提前完成了四级的学习,没有了考级的压力,给了他们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更多地时间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发展需要。因此,分级教学模式试行的结果充分证明了分级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高了我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3.2 分级后学生对后续课程的期待

本研究还对学生们对于分级后的后续课程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2:

课程英语学习方法班级四六级培训课程和技巧 英语文化知识 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英语基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等AA班13.3% 20% 53.3% 100% 20%A班37.1% 44.3% 20% 48.5% 34.2%31.4% 37.1% 35.7% 61.4% 34.2%B班

上表结果表明:学生们对分级后的后续课程充满了期待。在英语能力培养方面,他们更喜欢听说课,希望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和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在内容上,他们也欢迎开设关于英语文学、文化等方面的课程,一方面可以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另外也可以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石。但是各层级班级的学生对后续课程的期待有着明显的差异,AA学生对此的期待与A和B班学生有明显不同。AA班学生非常欢迎英语听说课(100%),很注重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其次,他们比较关注英语文化知识课程的开设,不太喜欢英语基础知识课程以及学习方法和技巧等,这可能是由于大多数AA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英语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基础比较扎实,同时觉得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较好,因此不太喜欢这一类后续课程。而A班和B班的学生虽然也希望后续课程能更多地培养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但他们也渴望学习到更多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英语基础能力的培养,甚至四六级考试基础,而不太注重英语文化课程的课程,尤其是B班学生(只有20%的学生选择了英语文化知识课程),他们渴望学习英语学习方法和技巧(44.3%),以及四六级考试技巧(37.1%),当然这也是他们目前英语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

3.3 分级对学生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

分级教学模式的实行总体上受到了学生的认同,但学生的课堂满意度和教师满意度不是很高,且各级别的学生对这种模式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分歧。如AA班学生对分级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较高,B班的同学对分级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是最低的。这主要是由于分级教学对B班学生的心理影响较大,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这种模式的管理机制调动学生,尤其是成绩比较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的学习动机有待进一步探讨。

分级教学模式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目前还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层级流动机制的接受不高。造成这种结果有多种原因,其一,学生对分级教学模式的动态特点了解不够;其二,有关部门对这种运行机制缺乏详尽的描述,如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升级,在何种情况下可以降级并没有清晰的界定;其三,相关部门在执行的过程中未能规范化。因为大英学生多,给学生调级涉及面太广,每每不能严格执行,造成了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应该说,教师和学生对这种动态机制的不够重视,减低了这种模式的激励度。

4 教学建议

通过我校2008年学生的分级教学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分级教学有其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产生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尤其是提高了学生的考级通过率,但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分级教学过程的控制及分级教学的组织、计划和协调。具体有如下教学建议:

(1)要合理设计教学级别,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分级教学考试模式。加强教学评估,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

(2)在教学材料的选择方面要体现连贯性,每个级别的衔接上要体现出难度的逐渐增大,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分级教学的特点。此外,分级教学不仅是简单地按成绩把学生分成不同级别,采用不同的教材即可,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也应有所不同。因此应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针对性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稳步提高。同时老师的教学还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3)一定要实施分级流动机制,设立合理的晋级、降级制度并严格执行,以维持学生动力,并在适当时机重新组织分级考试,使这个分级模式更趋于合理,实现整个教学流程的最优化,达到满足学生需求的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 李炯英,戴秀珍.从i+1理论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语言输入[J].山东外语教学,2001(1):54-58.

[2] 王重沧.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纵横观[J].外语界,1991(2):24-26.

[3] 王士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J].外国语,1986(3):86-88.

[4] 吴鼎民.建立一个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外语界,1996(4):71-72.

[5] 吴伟英,邓志辉,黄继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8(1):108-110.

Empirical Study on Graded English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CHEN Feng,XIANG Pe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chang 344000,China)

The study,taking 2008 grade students in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the research object,makes careful investigations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including the acceptance of graded English teaching,class satisfaction,teachers and students interaction,and affective factor changes,discusses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and presents some suggestions,hoping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graded English teaching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iratical basis for implementing i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graded English teaching,teaching model

G642

A

1009-3907(2011)10-0093-03

2011-04-21

陈凤(1982-),女,湖北利川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方面研究。

责任编辑:张晓辉

猜你喜欢

层级分级班级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