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记忆”构建“意义”
——程式语与英语阅读能力的认知研究

2011-11-02

关键词:信息加工短时记忆程式

罗 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金城学院,南京 211156)

以“记忆”构建“意义”
——程式语与英语阅读能力的认知研究

罗 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金城学院,南京 211156)

程式语是言语交际活动中一种较常见的语言结构。在英语阅读活动中,学生对程式语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的提高。首先对这程式语的概念和分类进行了理论综述,并结合信息的认知加工模型,分析阅读困难学生的认知加工特点以及引起阅读困难的原因,以探讨程式语对学生书面语理解能力的影响和利用“记忆”构建“意义”的积极作用。

程式语;英语阅读;认知研究

一、引 言

阅读是一种典型的输入认知活动,也是一种对外部新信息的摄入与组织过程。目前较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有关阅读行为的观点是:阅读活动是一种多种因素、多向交流与反应的复杂解码过程。不论精读还是泛读,作为英语学习基础阶段教学必修课和基础实践课,目的为促进学生大量接触英语读物,加深文化沉淀,以培养其阅读能力。然而,目前英语阅读的教学效果仍不尽人意,学生普遍存在阅读困难现象。

从20世纪70年代起,研究者就开始关注语言的程式性问题。Becker(1975)和Bolinger(1976)率先提出了程式语概念,指出它是英语中一种特殊的多词词汇现象,介于传统的语法和词汇之间,通常是固定或半固定的块状结构。他们认为语言中有大量的现成框架,因此人们在表达和理解时不需要一切都从头开始来运用规则。程式语是对语言中现成结构的总称,是一种语言习得过程中非常普遍却又经常被忽略的语言现象,大量存在于各种题材和体裁的英语篇章之中。

二、程式语与信息加工模型

1.程式语概念

程式语指语言中事先预制并被频繁使用的多个词的组合,以整体形式储存在学习者记忆中,并在运用时作为整体提取,无需语法规则分析的连续或非连续的预制多词组合。在理论研究方面,由于涵盖范围和侧重点不同,对其定义表述也不一。Krashen和 Scarcella(1978)对程式语的定义中区别了常规用语和型式语,认为前者是整块话语,能够以记忆块的形式习得;后者是可部分分析的话语,存在一个或几个可替补的空槽。Pawley和 Syder(1983)认为程式语是语法形式和词汇意义完全或几乎固定的句子长度的单位。Ellis(1985)认为它是类似问候语序列的所有字词,或固定或可预测,因而学习者能够记住。2000年出版的《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和《现代语言学词典》对程式语的释义较具权威性。前者认为程式语是指“有若干词素或单词组成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来学习和使用的语言片段”;后者认为程式语是“某些语法的理论和描写的研究用来指缺乏正常句法和形态特点的话段。”DeCarrico和Nattinger(2000)认为程式语是一种特殊的多词词汇现象,介于传统的语法和词汇概念两极之间,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组成,是一个完整的词汇-语法单位。丁言仁(2004)认为使用程式语是制作策略的一个子集,它是一种现成的语言结构,以整体形式储存在学习者记忆中,并在运用时作为整体提取。

许多语言学家试图为程式语的分类建立统一标准,但这一点很困难。对其分类主要根据形式、功能、意义等标准,难免有重叠之处。Nattinger和 DeCarrico(2000)把程式语按结构分为四类:1)聚合词语,即一种固定的词语组合,像独立词项一样使用;2)约定俗成的表达形式,如谚语;3)限制性结构短语,指固定词语构成的短语框架,有一定可变性;4)句子框架型结构,特点是为整个句子提供提供框架结构,有较强可变性。这一分类体现了词汇和句子不同层面,以及程式语的可变性和连续性,较权威且具代表性。

2.信息的认知加工模型

“认知”是心理学界普遍使用的术语。一般认为,认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与认识的含义基本相同,指个体通过感觉、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思维等形式把握客观事务的性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狭义的认知与记忆含义基本相同,是指个体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学生的认知的过程就是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加工过程,包括对信息的获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认知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

图1:信息加工模型

认知心理学认为,记忆是由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记忆系统组成的信息加工活动。短时记忆是将所得到的形象暂时保存和加工的系统,被加工和理解的内容保存在大脑中就形成了长时记忆的环节:输入(input)—中央处理(central processing)——输出(output)。根据程式语特点,加工相关联的预制序列,把小词块变成大词块,可以补充短时记忆的信息量,对于同一材料加工的信息量就能有所增加。

三、阅读困难学生的认知加工特点

从信息加工论的观点看,学生的阅读过程实际上是个体对外来信息接收、编码、储存、提取以及运用的过程,阅读困难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较多的认知障碍。

首先,阅读困难学生表现出明显的注意缺陷。注意是个体在认知加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可分为保持注意、集中注意、选择注意等。例如,学生常要在复杂的信息背景里通过选择性注意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阅读困难的学生难以有效地接受信息,在对新知识加工的前期就产生了障碍,直接影响信息加工过程的效果。

其次,当学生与文本产生互动,信息首先进入感觉记忆,接受视觉编码与听觉编码的加工。如阅读过程的第一步。当对一个词再认时,需要将扫视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词名、词义对应比较才得以辩认。阅读困难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搜索记忆,导致阅读速度低于其他学生。当信息从感觉记忆进入短时记忆时,经过复述才能储存。阅读困难学生复述时会表现出零乱而无结构。长时记忆里的信息以一定的结构或网络保存,阅读困难学生会表现出语义记忆障碍,难以有序地提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对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影响。

再次,个人的知识背景是贮存在长时记忆里的。知识背景会影响学生的编码和提取的效果。阅读困难学生知识背景的贫乏使难以理解外来信息,也不利于在回忆时激活长时记忆。

最后,缺乏对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监控。阅读困难学生阅读时是逐字阅读,这样就会给短时记忆带来压力,难以从宏观上组织文章信息。阅读目标的缺失和阅读策略知识的匮乏也导致学生难以有效地对调节认知过程。

四、以“记忆”构建“意义”,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阅读属于视觉语言刺激,要促进信息加工的深度和效率,扩大进入工作记忆的信息容量很重要,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阅读活动中以程式语而不是单词来处理外界信息,以提高阅读效率。学生记忆中预制语言单位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阅读能力的高低。

首先,以程式语为加工单位可以很好地弥补学生的注意缺陷。熟悉的词组,固定搭配和句子框架型结构可以帮助学生自动识别语言符号及其组合方式,这样,学生接触某一体裁或题材的篇章时,大脑中就会有与该话题有关的词项出现,从而达到集中注意并进行高层次加工该符号所传递的信息的水平,而不是停留在识别和处理某个词语的低层次的阅读水平上。如果学生对程式语这一语言知识熟悉程度不够,阅读时便需要为认知系统腾出空间先加工语言的字面意义或识别词语,而不是快速自动地组合其意义,导致单位组块信息的减少,影响信息加工效率。

其次,背景知识也是一种程式语。阅读理解过程是读者已有知识与新接受信息的相互构建相互参与的过程,如果学生缺少与阅读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阅读效率就会降低,甚至造成理解失败。背景知识以潜在模块的形式存在与个体经验之中,当阅读活动发生时,已有的认知结构被激活,学生便检索并提取与需要处理的信息有关的模块,加以分析,对照,推理,达成知识的重新构建与运用,从而完成阅读。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课内外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扩大知识面,扩展背景知识,促进其阅读的速度和理解力。学生也应自主地阅读不同体裁和题材的材料,构建背景知识思维模块。

再次,程式语是语篇功能和语篇意义的结合,掌握一定数量的程式语有利于学生对篇章的整体控制,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快速并正确地划分出句组和意群。一篇文章是由许多句子组成的,但每个单句之间的亲疏关系并不等同,每个句子承担的语篇结构功能也不相同,分清“句组”和“意群”对阅读理解极为重要。所谓“句组”,就是相互关系密切的能表达一层意思的一组句子。“意群”就是一个句组所表达的相对独立的意义单位。句组的划分依据是意群,一个意群就是一个句组,反之亦然。把相对独立的意思用一组句子表示出来,这就是写作时文字编码的基本手段。所以,要想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进行文字解码首先就是要正确地划分出句组和意群。

在阅读活动中,背景知识以及新旧学习经验的互动对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学生记忆中预制语言单位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阅读能力的高低。另外,阅读属于视觉语言刺激,要促进信息加工的深度和效率,扩大进入工作记忆的信息容量很重要,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阅读活动中以程式语而不是单词来处理外界信息。教师需要在阅读活动之前激发学生记忆中与阅读材料背景相关的程式语,把有用的程式化语言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暂时放在短时记忆中,或者帮助学生去注意感觉记忆中保存的程式化语言信息,促使其进入短时记忆系统。

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确定出现频率较高,实用性较强的程式语作为教学重点,并引导学生将程式语作为理解单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程式语的敏感性,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自觉地分辨出程式语,并分析记忆常用的程式语表达,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运用程式语的策略和方法。

五、结 语

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语言输入技能,是语言学习的主要手段。教师应该充分认知到阅读困难学生在认知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进传统阅读课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自动形成程式语识别能力,构建不同类别的思维模块,以提高阅读活动效率和自身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程式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克服阅读过程中出现的认知难题,对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1]Nattinger,J.R.&DeCarrico, J.S.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2]Richards,J.C.The Language Teaching Matrix[M].Shang 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3]2002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4]丁言仁.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王立非,张大凤.国外二语预制语块习得研究的方法进展与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5):17-21.

[6]桂诗春.记忆和英语学习[J].外语界,2003(3).

[7]李铮,姚本先.心理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H319.4

A

2095-0683(2011)01-0161-03

2010-11-29

罗文(1984-),女,安徽来安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英语系教师,硕士。

责任编校秋晨

猜你喜欢

信息加工短时记忆程式
基于非稳态调和分析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河口潮位短期预报混合模型
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动力电池剩余容量预测方法
增程式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延长优化
英语程式语可学性的语言模因论解读
基于Motor-CAD的增程式电动车发电机设计
信息技术对学习者认知信息加工的协同影响
面向煤化工产业的专利信息加工与应用
短时记忆理论的影响
信息深度加工优化“密度”教学
物理教学中的学习风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