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人”范畴的认知研究

2011-11-02

外国语文 2011年1期
关键词:老人指代范畴

唐 青

(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老人”范畴的认知研究

唐 青

(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从原型范畴理论视角探讨“老人”范畴化这一自然现象的动态过程。与“老人”相关的词项可看作一个范畴,该范畴成员众多,非常丰富,而“老人”这一成员涵盖最多的典型特征,为该范畴中的原型。范畴成员相互重叠交织,其中,表尊称成员比含贬义成员的隶属性高,指代男性成员比专指女性成员在范畴中地位更重要。此外,“老人星”、“老寿星”隶属程度低,属于范畴边缘成员。

范畴;原型;范畴化;老人;典型特征

1.引言

原型范畴问题是认知语言学的学理基础,而在认知语言学的诸多研究中,原型范畴问题已成为众人所关注的焦点。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其重要性也日益突现出来。经典范畴理论和以之为颠覆对象的原型范畴理论实际上是处于平行线上的两套理论,两者处于不同的层次。前者以本质为鹄的,后者以现象为依托,换言之,前者止于名——名所包含的概念,后者起于实——实所代表的物体。质而言之,原型范畴理论并不是关于范畴本身的理论,它只适于对范畴属性、范畴偶性(contingencies)、范畴异化之类的直观解释。所以,如果说经典范畴理论是本质的、上位的,那么原型范畴理论则是现象的、下位的。由于现象涉及凸显特征,因此原型范畴用于词义的引申、嬗变以及概念的表征方式上有一定的解释力。

国外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原型范畴方面的研究,国内对此理论较早且又系统的介绍开始于90年代(杨忠、张绍杰,1999),同时相关的具体研究也得到了开展,已涉及到语义、句法、外语教学和词典释义等层面(熊学亮、王志军,2002;章宜华、黄建华,2000)。

但目前的研究还比较片面,不够完善。对实例范畴分析研究很少,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范畴化过程研究涉猎的人不多,更谈不上全面和深入。

本文以一自然现象及其表征,即“老人”这一范畴为例,对该范畴从原型范畴视角来进行描写和解释结构,以明晰范畴原型。从认知角度对“老人”进行范畴化,将形成一个有机系统的老人范畴。其优势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老人”范畴中的原型作为判别其他成员是否属于该范畴和成员在范畴中位置的参照点,另一方面“老人”范畴中的原型的确定将有助于明晰范畴内部结构。此外,本文对“老人”范畴这一具体实例分析将进一步丰富该理论研究材料,弥补其实例研究资料的匮乏。

2.“老人”范畴成员分析

在对“老人”这一词项范畴进行分析之前,我们且看看原型范畴理论的要点。认知语言学家的概括性解释主要有如下几点:

A.范畴内存在最佳成员或典型代表。罗施(Rosch,1975,1978)把原型解释为一个比同一概念的成员有更多共同特征的实例,这个典型代表对于识别范畴起着重要作用。

B.范畴由两个因素所决定,即最佳实例以及一套最佳实例进行操作的规则。这就是范克斯(Fanks)和布兰斯福特(Bransford)提出的“原型加转换”这一观点。兰盖克则对原型和图式做了区分,认为原型是范畴中的典型事例,而图式是一种抽象的特征。

C.范畴核心具有图式化的心理表征或者一种认知参照点(cognitive reference point),在此意义上,最佳成员只是原型的例示。丽德(Reed,1973)认为原型是范畴的平均特征或集中趋势,是对范畴进行概括的表征。泰勒(Taylor,1995)认为原型是一种图式表征,它是范畴的概念核心,并认为具体的实体不是原型,而仅仅是例示原型。

泰勒(Taylor,1989)认为,原型范畴理论可用来解释语言中的很多现象,比如语义范畴就是原型范畴,具有明显区别特征的该范畴的不同子范畴(subcategory)就是该范畴所代表的词的不同义项。义项成员之间地位不等,有中心的典型的义项和边缘的非典型的义项。

Rosch(1978)根据其试验总结出是否是范畴的原型的四个条件,即:1)高频率和提及的顺序;2)学习的顺序;3)家族相似性;4)验证的速度。(Croft& Cruse,2004:78)

对于表征“年岁大、身体逐渐衰老”这一概念,汉语中有大量的不同表达方式。“老人”这一词语是所有表达式中最常见的一种。它最初出现在《左传》中,“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罗竹风,1993:600)。此后,“老人”(指代上了年纪的人)这一用法继续被广泛使用,例如:

(1)在我这没法合紧双眼的当儿,一个意想不到的老人的影像变朦胧在我眼前了。(罗竹风,1993:600)

“老人”这一概念的表达方式繁杂,可表褒义,也可表贬义。尊称的表达方式有老太、老人家、老太太、老大娘等等,如:

(2)好久不曾来看老太,老太在家享福。

(3)凡事勤慎些,休惹老人家着急。

(4)吉小姐会到北京来么?我很想认识他,我想他一定是同老太太一样的和气、可爱。

(5)在大娘背后还有以为雪白头发的老大娘。(罗竹风,1993:601-631)

含有贬义的表达方式有老太婆(年老的妇女,常含有轻蔑的意思)、老东西、老货(用于老年人,表示轻蔑、厌恶)、老废物等等,如:

(6)她一个老太婆有什么开销!难道几个月工夫,她那三百块钱就用完了么?

(7)没有忘记他的人只有两个吧,一个是大秋,一个是林德贵那老东西。

(8)高个子的黄兵,举起大铁锹,砰的一锹,打在他大腿上:“起来!打死你这老货”。

(9)老废物,上了年纪而又无用的人。(罗竹风,1993:601-631)

总的来说,汉语中,带有尊称的表达方式要比含有贬义的多得多。

中国人有自谦的传统,因此也就有了老人自谦的表达方式,如老臣(年老之臣的谦称)、老我、老骨头、老慵等等,如:

(10)且先君而有知也,毋宁夫人而焉用老臣。

(11)老我伴身惟有影,倚偏风轩月榭。

(12)大爷不用急,挺着这把老骨头也送你到淮安。

(13)可怜幽静地,堪寄老慵身(罗竹风,1993:602-630)

在表征“老人”的相关表达式中,有些是特指年老女性的,如“老大娘”、“老娘们”指代中老年妇女,“老人婆”特指年老而又啰嗦的女人。此外,还有老妇、老婆子、老婆婆、老妪、老妈等等。有些词语专指年老男性,如老大伯、老夫、老爹、老头儿、老大爷、老汉等。(罗竹风,1993:602-630)

值得一提的是,对涵括这一年老自然现象的表达式中,有些非常笼统,另一些比较具体,如“老者”指代老年人,“老耄”专指七八十岁的老年人,“老宿”则特指年老而又资深的人,例如:

(14)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15)我自己还没有老耄到不能够辨别是非黑白的地步。

(16)玄门尊老宿,白发长婴儿。(罗竹风,1993:602-631)

有些表达方式含有喻意,如老人星,指南部天空一颗闪亮的二等星,古人认为它象征着长寿,亦称老人;老寿星,古人指象征着长寿的女神。例如:

(17)老人一星,在孤南,一曰南极,为人主寿命延长之应。

(18)刘姥姥便知贾母,陪着笑,口里说“请老寿星安!”(罗竹风,1993:601 -631)

综上可见,在汉语“老人”繁多的表达式中,按表述的清晰度划分,有笼统和具体的;按意义的褒贬区分,有尊称和蔑称的;按表达的指涉区分,有直接的和间接的。这充分说明了汉文化内涵以及表征方式的多样性。

3.“老人”范畴分析

根据原型范畴理论,原型就是一个概念范畴或语言范畴中最具有突显性、最具代表性的成员,所有其他成员与原型具有相似性。(参见赵艳芳,2002)

3.1 “老人”——词语的范畴原型

汉语不同于其他语言,而汉字是表义文字,字形和字义之间有着较强的理据关系。我们如果能对汉字的形体结构做出正确的解析,对于了解和掌握汉字的本义有着很大帮助。因此,在分析范畴中有哪个成员符合这四个条件之前,我们先探讨“老”、“人”字形本身的意义。

如下是汉字“老”不同时期演变的字形。甲骨文①好像是一个弯腰驼背的老汉,头发很长,面部朝左,手持拐杖。金文②的头部毛发很长,像一条竖起来的辫子似的,不过手中拐杖却变得不像样了。小篆③形体上基本同于金文。楷书④一点也看不出老人的样子了。(左民安,2005:456)

人是万物之灵长,在所有概念中“人”应该占有一个核心的地位。甲骨文①看似面朝左立着一个人,上端是头,向左下方伸展的一笔是臂,中间是身子,身子以下是腿。金文②和小篆③基本上与甲骨文相同。小篆的腰部弯曲更大一些。楷书④一点也看不出人的样子了。(左民安,2005:13)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老”是对人逐渐衰老、年龄增大这一自然想象最直接、最具代表性的表达方式。“人”是最具表征的指代直立行走的高等动物的表达方式。由此推理,老人在“老人”这一词项范畴中必然符合高频率、最早被掌握、迅速的验证速度这些作为原型的特点。

此外,“老人”涵括了最多的突显性特征,如上了年纪的,生活的久的,体虚的,有经验的,值得尊敬的,头发灰白的,明智的。相比之下,其他成员,如老人婆、老人星、老耄、老宿等相似程度则较低。总的来看,“老人”涵盖了最多的突显性特征,可视为该范畴中的典型成员。人们以之为该范畴的认知参照点对“老人”等词项进行范畴化。

3.2 “老人”范畴内部结构

如上所述,原型是范畴中典型成员,与表征相关概念的其他成员相比它是有着更多共同特征的实例。范畴成员之间有隶属程度的差异,即地位不等,某一成员与原型的相似度越高,其隶属度越高,反之,则越低(Taylor,1989,1995)。

在众多的纷杂的关于“老人”的词项范畴成员中,词义上有笼统和具体的、有尊称和蔑称的、有直义的和喻指的。哪些与原型相似性较多,在范畴中处于较核心的位置?哪些又属于非典型成员,处于范畴边缘呢?这自然与文化的赋值相关,即正面的、积极的处于核心位置,为典型成员,反之不然。有鉴于此,在“老人”这一词项范畴中,蕴含尊称的范畴成员,如:“老人家”蕴含上了年纪、受人尊敬之意而享有核心的地位,而带有贬义的成员;“老东西”蕴含上了年纪、让人厌恶之意,则处于范畴边缘。这完全符合原型范畴观涉身(embodied)的理论假设。

通过与原型的典型属性相比较,蕴含尊称的成员,如“老人家”比含有贬义的成员的地位更重要一些。这两个成员在范畴中的位置是由其与原型的相似度所决定的。而这一点也应和我国的文化认知角度,也就是说我们从中国文化中也可以推断出相同的结论,即“老人”家在范畴中的地位比老东西重要一些。中国是个尊老爱幼的传统古国,古人就曾提出“上老老而民兴孝”(杨天宇,2004),表述了天子如若体贴侍奉老人,百姓就都会孝敬老人。中华这一“尊老”美德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涵括尊称的成员老人家当然比蕴含贬义的老东西在“老人”范畴中更具典型性。

“老人”这一词项范畴中,有的词项是复合词,有性别标记。有些成员专指男性,如老大爷,有些则专指女性,如老大娘。哪种成员隶属程度高呢?回顾历史,男权思想在中国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男权文化始终处于绝对主流,而女性在男权社会里处于从属和受歧视、受压迫的不公平地位。因此,人们所认知的男性突显性属性有:英明的、具有掌控权、强者。而女性的突显性属性是:顺从的、无知的、弱者。这些突显性特征与“老人”范畴中表述不同性别的成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决定了它们相应的隶属程度的高低。图1清楚地诠释了它们各自的典型性特征。

图1 典型性特征对比

通过以上分析,“老大爷”这一范畴成员与原型的相似度更高,除了都指代上了年纪的人,它们都蕴含了“明智的”另一个典型特征。由此推断,“老大爷”比成员“老大娘”的隶属性更高。

对于笼统的成员和具体的成员,哪一种更具典型性?我们认为概况性的成员地位更高,因为这些成员比具体的成员运用的更广,被人们使用的频率更高。而具体的成员只能特指某类人,如:“老耄”特指年龄上了七八十岁的人,而“老者”可以泛指上了年纪的老人。

在众多的范畴成员中,“老人星”和“老寿星”与典型成员相比相似度最低,属于非典型成员,位于范畴边缘位置。更确切地说,从理据上看,“老人星”位于“老人”范畴与“星系”范畴的重叠交界处,“老寿星”位于“老人”范畴与“女神”范畴的重叠部分。“老人星”指上了年纪的,喻指南部的一颗二等星;“老寿星”也指上了年纪的,但象征着长寿的女神。这些含有喻意的成员决定了它们既具有“老人”范畴的特征,同时也涵括了其他范畴的特性。

图2详细地诠释了“老人”范畴中成员的内部结构。

图2 “老人”范畴内部成员结构

在“老人”这一词项范畴中,成员非常丰富,只能采用例举,而不可穷尽。所例举的“老人”词项范畴成员在其所在的子范畴中都是最具代表性的。表述笼统的成员和具体的成员与一些子范畴相互重合,所以没单独分析。表述自谦的成员通常指代男性,它们都属于指代上了年纪的男性范畴内。

4.总结

综上所述,“老人”这一词项范畴构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认知系统。按表述的清晰度划分,有笼统和具体的;按意义的褒贬区分,有尊称和蔑称的;按表达的直接或间接区分,有直义的,也有喻指的。而“老人”这一范畴成员涵盖了最多的突显性特征,是该范畴中典型成员。它是为该范畴的认知参照点,人们以此对“老人”这一词项范畴进行细化。范畴成员之间有隶属程度的差异,蕴含尊称的意义的成员隶属度比带贬义的成员高,指代男性成员比女性成员典型性强,而成员“老寿星”、“老人星”属于非典型成员,处于范畴边缘。

从认知的角度看,范畴化可以说是人类高级认知活动中最基本的一种,它指的是人类在歧异的显示中看到相似性,并据此将可分辨的不同事物处理为相同的,由此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进而形成概念的过程和能力。“老人”因其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而占据凸显地位,此研究有效地清晰化了“老人”这一词项范畴及相关成员的地位。至于我们构架这一范畴的认知根源是什么,范畴成员为什么如此庞杂,中西方“老人”范畴是否一致,有哪些相同和相异之处,都还有待我们作更深入的探索。

[1]Croft,W.& D.A.Cruse.Cognitive Linguistic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105 -254.

[2]Reed,S.K.Psychological Processes in Pattern Cognition[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3.

[3]Rosch,E.Cognitive Representations of Semantic Categori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1975(104):192-233.

[4]Rosch,E.Principles of Categorization[C]//E.Rosch &B.B.Lloyd.Cognition and Categorization.Lawrence Erbaum Associates,1978.

[5]Taylor,J.R.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2-3.

[6]Taylor.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M].Oxford:Clarendon Press,1995.

[7]Ungerer,F.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8]罗竹风.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

[9]熊学亮,王志军.被动句的原型研究[J].外语研究,2002(1):19-23.

[10]亚里士多德.工具论·范畴篇[C]//秦典华,译.亚里士多德全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11]杨寿堪.亚里士多德范畴学说简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12]杨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3]杨忠,张绍杰.认知语言学中的类典型理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1 -8.

[14]章宜华,黄建华.语言学理论对词典释义的影响[J].现代外语,2000(1):67-76.

[15]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16]左民安.细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M].北京:九洲出版社,2005.

责任编校:蒋勇军

A Cognitive Study on the Category lao ren

TANG Qin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ategorylao ren(old people),aimed at illustrating its dynamic process of categor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totypical category.Conclusions are drawn out that the memberlao renhas the most salient features and acts as the prototype in the category“lao ren”with its various members.In the categorylao ren,members are interrelated and overlapped by their features.Members conveying the meaning of respect win higher grades of resemblance than those with derogatory meanings,and members referring to the male are more central than those female terms.Members of the categorylao ren-xingandlao shou-xinghave the least grade of resemblance in the categorylao ren.

category;prototype;categorization;Lao ren;salient features

H315

A

1674-6414(2011)01-0089-04

2010-10-25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重点课题“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编号:06A021

唐青,女,湖南常德人,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老人指代范畴
奥卡姆和布列丹对指代划分的比较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奥卡姆和柏力对简单指代划分的比较*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The Ways of Leading a Healthy Life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基于深度学习的维吾尔语名词短语指代消解
四十一岁的“老人”
健身气功·八段锦对社区老人终身体育的促进研究
故乡,长不大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