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经济发展的大提升和大提速

2011-11-02王东祥

浙江经济 2011年6期
关键词:海岛示范区浙江

文/王东祥

海洋经济发展的大提升和大提速

文/王东祥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既是浙江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发展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又是完善国家沿海发展战略布局、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宏观需要

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这标志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海洋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和区域经济的新制高点,成为浙江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发展质量、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契机和新引擎;标志着海洋经济发展的大提升和大提速,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拥有了新使命,进入了新起点。

海洋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浙江的海洋经济,是随着全省陆域经济的发展和对海洋经济认识的提高而不断向前发展的,大体上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从认识浙江的家底、探索资源优势的角度考虑的。当时提出的口号是“念好山海经”。“山海经”中的“海”,就是做好渔、港、景、油四篇文章。渔排在首位,指的是海洋渔业,舟山是世界闻名的四大渔场之一;港,指的是深水岸线资源,是港口建设;景,指的是海洋旅游资源;油,指的是东海油气田的开发。海洋经济大规模、实质性的启动是在1993年,全省第一次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当时的主题是“开发蓝色国土,拓展发展空间”。

到了1998年,在舟山召开了全省第二次海洋经济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发展海洋产业,建设海洋经济大省”。这个时候,我们对海洋经济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从海洋优势资源的排序中也可以看出。“港、渔、景、油”,把港口资源优势摆在首位,突出了港口建设,强调通过港口带动港航物流和临港工业的发展。

到了2003年,全省第三次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陆海联动,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从“大省”变为“强省”,这一字之差,充分反映了浙江对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视,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明确列入了浙江省“八八战略”。这次会议以后,浙江专门成立了海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当时的省委书记习近平任组长,省长吕祖善任第一副组长。

在2003年以后,有两项实质性的大动作:第一,通过并开始实施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和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第二,推动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建设港航强省。这个时期,浙江发展海洋经济已经开始从就海洋论海洋的发展,进入到陆海统筹基础上的发展,强调陆域和海域的协调、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城市和农村的协调。2011年3月,以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为标志,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可以说,发展海洋经济,浙江省历届政府都高度重视。但是,认识和实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对海洋和海洋经济的认识上,我们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随着发展阶段的推进而不断提高的。海洋经济的高度、深度、广度和重点领域,都在不断拓展和提升。

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客观必然性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国家宏观需要和浙江现实需要的共同结晶。首先,从世界范围来看,“21世纪是海洋世纪”的观点已经通过一系列事件得到印证。我们看到:俄罗斯在北冰洋底插国旗,各国围绕海岛归属和海域划分的争端分歧越来越多;亚丁湾多国护航打击索马里海盗,说明国际航线安全对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马尔代夫在海底召开内阁会议呼吁应对气候变暖,防止海岛被淹没;在深海海底以及印尼海岛发现海底矿产和动植物新物种,海洋矿产和海洋生物等产业潜力巨大。进入21世纪只不过才十年的时间,但是一系列围绕海洋发生的事件已经令人眼花缭乱。其次,海洋经济发展对我国来说,已经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战略机遇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竞争机遇、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以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安全机遇。

再次,从浙江省的资源禀赋来看,浙江发展海洋经济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海洋资源丰富,有港、渔、景、油、涂、岛等各种资源,其中深水岸线资源约占全国1/3,海岛资源居全国第一,滩涂资源有391万亩且开发条件优良;二是区位条件优越,浙江正好位于我国沿海中部和长江流域的“T”型结合部,东濒太平洋,西连内陆地区,紧邻国际航运战略通道,具有深化国内外区域合作,加快开发开放的有利条件;三是产业基础良好,海运业发达,船舶工业、临港石化、海水淡化等位居全国前列,已经形成较完备的海洋产业体系;四是科技支撑能力较强,海洋科研机构和海洋教育比较发达,有利于提升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五是体制机制灵活,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市场化程度较高。

对浙江来说,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这既是浙江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发展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又是完善国家沿海发展战略布局、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宏观需要。我们应该抓住这个重要机遇,全力以赴加快海洋经济强省建设,尽早建成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内涵和新使命

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已经列入浙江省“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而随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二五”时期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内涵、新使命和新目标。

新内涵,具体包括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是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以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我国海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区域等。

新使命,就是要加快建设“一个中心、四个示范区”,即建设我国的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和我国的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海陆协调发展示范区及海洋生态文明和清洁能源示范区。

新目标,就是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其中具体的量化指标是:到2015年,浙江海洋生产总值要接近7000亿元,占全国海洋经济比重达到15%,基本实现海洋经济强省目标;到202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2000亿元,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35%左右,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立,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省。

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最核心的任务是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要按照“综合实力较强,核心竞争力突出、空间配置合理、生态环境良好、体制机制灵活”的总体要求,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海陆联动发展,推进海洋综合管理。从主要抓手和重大举措上来看,重中之重是要抓好“三个新”:新格局、新产业、新区。

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具体量化指标是:到2015年,浙江海洋生产总值要接近7000亿元,占全国海洋经济比重达到15%,基本实现海洋经济强省目标;到202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2000亿元,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35%左右,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立,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省

第一是构建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规划提出要构建“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海洋经济总体发展格局。即强化“一核”:以宁波—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为核心区,继续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形成我国海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重点区域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地;提升“两翼”:以环杭州湾产业带及其近岸海域为北翼,以温州、台州沿海产业带及其近岸海域为南翼,尽快提升两翼的发展水平;做强“三圈”:加强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沿海都市圈海洋基础研究、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建设成为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活力较强、产业层次较高的重要区域;集聚“九区”:在整合提升现有沿海和海岛产业园区基础上,坚持产业培育与城市新区建设并重,重点建设杭州、宁波、嘉兴、绍兴、舟山、台州、温州等九大产业集聚区,使其成为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城市新区培育的主要载体;利用“多岛”:加强分类指导,重点推进舟山本岛、岱山、泗礁、玉环、洞头、梅山、六横、金塘、衢山、朱家尖、洋山、南田、头门、大陈、大小门、南麂等重要海岛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发展成为我国海岛开发开放的先导地区。

第二是发展海洋经济新产业。要充分发挥优势,加快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健全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增强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这方面的重点,一是要突出发展港航物流服务业,以打造“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为主要抓手和载体;二是要积极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抓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制造、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海洋清洁能源、海洋勘探开发服务等;三是要择优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主要是大石化、大钢铁、能源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高档造纸等;四是提升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和海洋旅游业。

第三是建设“舟山群岛新区”。这是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和亮点之一。“舟山群岛新区”的定位是“三基地一城市”,即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国家级海洋科技基地和群岛型花园城市。建设“舟山群岛新区”,重点在于突出其“群岛开发”的特点。推进“舟山群岛新区”建设需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扶持政策要优惠。如实行“以岛养岛”、进一步扩大开放以及建设用地和建设用海的指标保障等。其次是开发方式要科学。严格遵循一岛一功能、全岛规划、整岛开发的原则。这一点,马尔代夫的海岛开发模式对我们极有借鉴意义。他们的海岛开发是政府先进行整体规划,明确各个岛屿的开发功能,然后分批推出几个岛屿,面向国际公开招标,采取引进大集团、建设大项目、发展大产业的方式进行海岛开发。第三是体制机制要创新。要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集聚高端要素加快海洋开发;要打破行业垄断、允许民营经济进入;要根据实际不断探索和创新海洋开发的体制和机制。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全国海洋经济示范区的题中应有之意。只有科学利用海洋资源,加强陆海污染综合防治和海洋环境保护,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海洋经济,必须正确处理好加快开发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两大生态屏障,就是西部山区的绿色生态屏障和东部沿海的蓝色生态屏障。因此,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必须贯彻省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落实好生态省建设的主要任务,正确处理好加快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高度重视海洋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就当前来讲,要注意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深水岸线的节约集约利用。虽然浙江深水岸线资源丰富,但从服务于全国港航运输的大局来看,可供开发利用的深水岸线仍然是紧缺的。从节约集约利用的角度出发,应该规划一批公共岸线,没有必要所有的企业都建自己的专用码头,造成资源浪费;需要占用岸线的临港产业,在布局上也要有所调整。

二是科学适度地围垦滩涂。应该把淤涨型滩涂作为围垦的重点,根据滩涂淤涨的程度,把握好围垦的节奏,这样既有利于节约成本,也能为后续发展留出余地和空间,更重要的是对生态环境影响比较小。在滩涂围垦中要采取科学的围垦方式,尽最大努力做到不灭失海岛、不减少岸线、不破坏港湾,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化。

三是要做到海陆污染同时监控、同步防治。加大陆源入海污染物集中净化处理和达标排放力度,推动跨区域海洋污染防治,实施海洋生态保护区建设计划,把应该保护岸线、滩涂、海岛和海洋生物物种及早地保护起来,坚决防止海洋开发过程中引发的生态灾难。

(作者为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副秘书长兼综合经济部部长)

猜你喜欢

海岛示范区浙江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在海岛度假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