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高职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困境与对策
——以一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为分析对象

2011-10-26吕碧兰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口语考试

吕碧兰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广东高职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困境与对策
——以一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为分析对象

吕碧兰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本文以广东一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为分析对象,透过对该校近十年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历程的回顾,对目前影响广东高职大学英语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可行的对策,藉此为我国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近年来,为使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更好地适应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适应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需求,广东高职院校不断深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以笔者所在的一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为例,近十多年来,我校大学英语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先后开展了多次改革和实验:从最初对本科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模仿,到2000年《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颁布后,对其提出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教学原则的贯彻落实,到2006年进行分层教学试点,实验通过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再到2009年在《广东省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指导意见(讨论稿)》提出的“面向社会、针对岗位、培养能力、促进发展”教学改革总指导思想的指导下,课程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上述各发展阶段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广东高职大学英语教育目前面临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任务过重,影响教师的发展及教学质量从根本上提高。

大部分高职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量为每周18学时,少数教师达到24学时,教学任务过重。这导致三方面问题,一是挤占了教师的科研时间,使得教师职称上升得慢,进而影响到工资待遇的提升,最终使教师工作积极性受挫;第二,教师疲于上课,用来备课和反思教学的时间不充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慢;第三,由于师资不足,教师很少有在职进修的机会,更缺少定期出国提高语言能力、改善知识结构的可能。

2.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口语测试缺席,对教、学双方产生的负面的反拨作用日益凸显。

目前,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口语测试尚未在广东高职院校全面铺开。截至2011年4月,我校学生尚未参加过口试。口语测试的缺席,对广东高职大学英语教育造成的不利影响集中表现为:受考试对学生学习的反拨作用的影响,学生对口语训练的重视程度不高。即便教师把口语教学放在重要位置,面临考试压力的学生仍会把学习重点放在读、写上。

3.学生多层次的英语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学习热情下降。

随着社会竞争日渐加剧,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将英语学习与未来的职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使得他们对英语的需求更加细化。目前,我校学生对英语课程的需求大体上可分为三类:第一类,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同时为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打好基础。第二类,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第三类,认为英语课占用了过多学习时间,希望将英语课由每周6学时缩减为4学时,以使自己有更多时间消化和吸收课堂所学知识,同时增加专业课学习时间。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类需求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交织在一起。

二、问题分析与对策

1.解决高职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负担过重、职业发展缓慢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国家、地方政府和高职院校应为高职大学英语教师“减负”创造良好条件,而教师自身则应不断追求专业化发展,以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教学环境。

2003年,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主办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指出: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教学要求设定过低,而是教育资源严重匾乏,教学投入严重不足。大学英语师资培养这一根本性问题如果不解决,或解决不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将难以真正深化,许多相关措施也将难以真正得到落实。著名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家桂诗春(2004)也指出,外语教学最根本的基本建设是培养外语师资,“没有足够数量的、受过应用语言学训练的师资作为后盾,外语教学的任何改革都是一纸空言”。而从近年来教育部等部委陆续颁布的对高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中可以看出,国家一直在尽力解决教师队伍建设和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因而,要解决目前高职教育中的英语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还有赖于地方政府和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大对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度。

德国语言学家、教育改革家洪堡特认为,大学教育活动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一系列外部条件,即行政、财政等方面的有利措施,而且也取决于若干内部的精神的原则。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原则,就是在把科学看作“某种尚未完全发现并且永远不可能完全发现的对象”的同时,坚持不懈地去追求它。洪堡特所说的 “内部的精神的原则”,具体到高职大学英语教师身上,就是不断追求专业化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指教师在知识、经验和态度等方面不断进步的过程。并且,这一过程是持续终身的(Dale Lange,1990)。

吸收(intake)和产出(output)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两条“腿”。吸收包括阅读专业书籍和学术期刊,攻读硕、博士学位课程,参加学术会议和短期在职培训课程。产出(output)包括将自己在教学上的创新撰文发表,参加学术会议,撰写外语教学教科书及教辅资料。高职大学英语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教学上,学术积累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但同时一个可行的研究模式——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也应该被教师关注到。行动研究是指由教师针对自己的课堂出现的诸多现象所做的研究,其目的是提高教师型研究者自身的教学。Penny Ur(1996)提出,行动研究基于调查—行动—再调查的一个循环(如下图),通常由两个或更多教师合作完成。

行动研究循环(The Action Research Cycle)1. 确定一个问题。2. 收集和记录相关资料。3. 提出可能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4. 设计行动计划。5. 实施计划。6. 监测和记录结果。7. 如果原先的问题已解决,研究者则可开始着手下一个问题;若未解决,原先的问题则需重新定义,循环则重新开始。

高职大学英语教师对课堂现象进行研究,能够解决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促进个人的职业发展,还会促进我国高职大学英语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2.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口试的普及速度应提快。在此之前,教师可在课堂上引入形式多样的口试,发挥测试对教与学两方面的正面反拨作用。

刘润清、韩宝成(2000)指出,“语言测试中不考口语对整个外语教学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这里所说的“测试对教学的影响”即测试的反拨作用。反拨作用(the Backwash Effect)即考试对教学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根据影响之性质,反拨作用可分为正面的和负面的。迄今为止对“反拨”的概念进行过的最详尽的探讨是由Alderson 和Wall(1993)作出的。他们提出了可能存在的15条反拨作用假设。其中,对高职大学英语课程的测试有直接指导作用的有:(1)考试会对教学产生影响;(2)考试会对学习产生影响;(3)考试会对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产生影响;(4)考试会对教师选取的教学方法产生影响;(5)考试会对学生选取的学习内容产生影响;(6)考试会对学生选取的教学方法产生影响;(7)考试会对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产生影响;(8)考试会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的呈现顺序产生影响;(9)考试会对教学的程度(即“量”)和深度(即“质”)产生影响;(10)考试会对学习的程度(即“量”)和深度(即“质”)产生影响;(11)考试会对教和学双方对教学内容、方法等的态度产生影响。

语言测试对教与学双方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影响既如此之深,我们在将考试引入教学之先就应有意识地考虑到让它给教学带来良好的导向作用。在目前的教学实际中,要降低口试缺席的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对教与学双方负面的反拨作用,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还应尽快全面铺开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口语测试工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引入形式多样的口试,适当提高口语表现在平时成绩中的比重,发挥口试对教和学的正面的反拨作用。

为此,高职大学英语教师应积极探索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和业务交流能力的口语活动模式。口语活动的话题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未来的工作实际,这样的话题有学校、运动、职业、爱好、朋友、健康、书籍、影视、音乐、名人、旅行、假日、购物、动物等。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对话或讨论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还应引导学生理解并灵活处理中英文化差异。口语活动的开展形式应多样化,以更好地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较为有效的口语活动形式包括:描述事物、叙述事情、小组讨论、演讲、短剧表演、电影配音、面谈和角色扮演等。教师还可针对学生所学专业设计新的口语活动形式,如针对机电学院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可让学生模拟接待对某一款新车有购买意向的顾客的情景。

3.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英语学习需求,需要教育政策、学校资源、教与学双方等多方面的立体配合才能实现。在目前的条件下,从学校层面及教师层面入手效果较明显。

在学校层面上,一个实施效果优于以往的分层教学的方法是分类教学。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分班,而分类教学则根据学生的需要分班。目前广东有高校实行这种方法,以适应学生需求多样化这一现实。具体实施方法是,在第一学期末组织学生参加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第二学期根据学生的需求开设口语、综合知识、英语水平测试等几大类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

在任课教师这一层面上,要想尽可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一个在高职教学实践中收效明显的方法是尽量帮助学生扩大语言接触面。

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学习外语的途径,一是显性的正规的课堂教学,二是隐性的自然的学习环境。前者是有意识的,后者是无意识的,各有各的作用,有时甚至是不能互相代替的。在课堂教学里,学生可以学到较多的语言知识,但是只有在自然的环境里才能获得语言的感受,学会使用语言。桂诗春(1988)提出,教师应该打破课内外的界限,帮助学生扩大其语言接触面。在中国使用外语的自然环境不多,但并不缺少接触外语的机会,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认识到让学生通过接触外语材料来自然吸收外语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他还特别指出:扩大学生的语言接触面绝不意味着扩大教师的授课时数,而是说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学习的促进者,应尽量为学生提供接触语言的机会,让他们去自然吸收,达到“内在化”的地步,任何人都不能越俎代庖。

在广东地区,学生接触英语是十分便捷的。在这里可以接收到香港Pearl和World两家英文电视台的节目。其中有两档节目颇适合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和兴趣:一是两家电视台每晚7:30至8:00首播的新闻(Main News)。该节目配有英文字幕。二是World电视台每周二晚9:00播出的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制作的电视新闻杂志栏目《60分钟》。《60分钟》自1968年开始播出,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电视节目,曾5次荣获美国电视排行榜第一名。该节目配有中、英文两种字幕。电视英语新闻具有语篇结构简洁清晰、句型简单、措词通俗化和口语化的特点。同时,由于新闻报道内容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各个领域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在新闻中都得到展现。学生多接触口语性较强、直接反映现代生活各个层面的地道的电视英语新闻,可以提高在实际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虽然学生拥有这样优良的英语学习环境,但他们中很多人并未留意到这些资源,更谈不上主动利用,这种情形反映出高职学生的语言接触面较窄。因此,教师应把向学生介绍适合其英语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学习资源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向学生介绍 USA Today、The New York Times、Guardian、Newsweek、BBC和VOA等国际主流媒体的网站,建议学生平时多浏览其中的时事、科普和教育类的文章,藉此帮助学生掌握Krashen近年来不遗余力倡导的“自由、自愿的阅读”这一他认为“无论是母语还是二语教育中我们所拥有的最强有力的工具”。

[1]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挑战与期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座谈会”纪要[J]. 外国语,2003,3.

[2] Penny Ur.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3] 张志荣.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情况调查与探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

[4] 桂诗春. 应用语言学与中国英语教学[M].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

G71

A

1008-7427(2011)06-0028-02

2011-04-09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口语考试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酒中的口语诗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