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分析

2011-10-17高明朱龙

关键词:生源导师课题

高明,朱龙

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分析

高明,朱龙

研究生教育但随着招生数量的快速增加,在导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出现一些问题,研究生学术目的不强,科研创新和实践能力不足,成材意识和学习动力差;导师方面主要是教学方式和内容陈旧,实践性不强。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迫切需要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设计,改进考核方式,推进科研与学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学习就业相结合。

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过程控制

自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工作以来,研究生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10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已达46.5万人,年均平均增长率达到5%左右。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张,体现出我国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一方面满足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是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注。本文以某高校在校研究生和导师为调研对象,将生源评价、教学评价、学风评价、科研评价、导师指导评价和自我质量评价这个几个方面作为调研的重点内容,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客观的评价学风状况、生源质量、导师队伍、科研水平等方面情况,为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调研情况分析

(一)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的高校是一所省属“211”工程大学,到2010年,该校累计培养博士生783人,学术硕士研究生10422人,专业学位研究生5253人,研究生数量年平增长率为6.67%,形成了博士、硕士、专业学位、在职博士和硕士的培养体系。目前该校每年招收研究生近2000名,在校学术型研究生5000多名,各类专业学位研究生2000多名;研究生导师有800多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74人。本次调研采取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共发出80份研究生导师问卷、1215份研究生问卷,回收了80份有效研究生导师问卷、850有效研究生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达100%和68%。并对研究生院、学生工作处,以及若干导师与研究生进行了访谈。

(二)调研内容与分析

(一)生源状况

生源质量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生命线,良好的生源质量是研究生培养的基础性条件。调查显示录取的第一学历中有99.9%的是本科学历,其中有53.4%的是“211”重点大学;入学方式上统一招考占82.3%,推免占17.7%;入学生源中有85.5%的是应届学生。

表1 生源状况

(二)学风状况

学风是研究生学习目的、态度、行为的综合表现。本文主要从学术氛围、读研目的、学术态度和学术论文四个方面来综合反映。

调查显示有55%的导师认为研究生学术氛围一般,有15%的认为较好,主要原因是研究生对于科研精力投入不够;读研目的上有57%的研究生读研是为了获得文凭,除了10%没有明确目的的人以外,只有33%读研是为了专业和学术的目的,而且有53%的学生表示毕业以后不想从事学术方面的工作;学术态度调查显示8.7%的学生对于科研学术很感兴趣,并且认为自己在读研期间科研能动性得到了发挥;在读研期间55.2%的研究生发表了1篇论文,30%的发表了两篇,14.8%的发表了3篇及以上的论文。大多数导师对于现阶段研究生论文的质量还是持较高评价态度的,但是也存在创新性不足和质量提升不显著、核心期刊论文较少的问题。

表2 学风状况

(三)教学评价

1.课程设置。学生和导师在学制、学分和课程学时的设置上意见比较统一,认为是比较合理的。课程设置上有50%的研究生认为必修课设置不合适,有54%研究生反映说课程内容有缺乏实用性的特点,21%的研究生认为课程内容太陈旧,84%的研究生反映在课程学习中没有动手试验或实践训练;在课程深度上有61%的导师认为与本科区别较大;课程学习上有54%的研究生认为需要自学才能跟上;13.5%的研究生表示知识量过大,掌握不了。

2.教学方式。调查显示在教学方式上目前80%以上的导师还是以传统的讲授为主,而60%以上的学生更倾向于大部分由老师讲课,小部分由学生发言讨论的教学方式。对于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有77%的导师认为一般,仅有28%的导师认为是比较合理的。教学水平上有57%的学生认为老师水平一般,教学方式比较成旧,45%的导师认为需要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学秩序上有65%的学生认为一般,26%的学生认为很好。在调查中也有很多导师反映研究生对于课堂学习不够重视,缺乏积极性。

表3 课程内容评价

(四)科研状况

1.参加科研课题情况。导师问卷显示所有导师都有课题项目,其中51%从事国家级重大课题项目,13%从事横向重大项目,36%从事纵向项目。70%的导师认为学生的课题一般都是源于导师的课题;研究生问卷有48.06%对于课题研究有兴趣,32.08%的不太感兴趣。有47%没有参加过课题研究,29%参加了一个课题,24%参加了两个及以上的课题,有课题经历的研究生中有60%的认为所从事的是前沿性课题。

表4 课题参与情况

2.科研条件。研究生问卷有48.18%认为科研所需图书资料基本满足,有65.01%认为网络资源能够满足需要,60%以上认为有较多的机会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导师问卷有90%认为学校提供的学习、交流机会过少,54%认为目前的科研经费过少,70%认为学校为研究生开展的学术、科研与创新等活动不多,而且有45%认为正是因为科研条件有限是构成学生在科研环节进展不顺利的主要原因。

(五)导师指导状况

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导师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为9-12名,博士导师指导博士研究生1-3名;指导频率上一周一次的占35.5%,一周一次以上的有15.1%,一月一次的占34.1%;从指导效果来看有80.39%的学生认为导师指导水平是比较好的,而且有50%以上的研究生认为导师对创新思想启发比较大;调查中有41.4%的研究生反映在论文写作中主要依靠网络,仅有29.78%的学生认为主要依靠导师;指导内容上多以课题、学术论文等为主,但多数学生希望导师给学生在研究技巧、学术思想,个人职业发展上给予更多的帮助。

(六)研究生自我评价

研究生作为整个培养环节的中心和主体,对于他们的评价能够更加直观的反映出培养体系的成效。

1.知识评价。在研究生教育期间,有770名研究生认为专业知识有所收获,占总调查人数的93.20%。其中,有138名研究生认为收获非常的大。

2.能力评价。有750名研究生认为科研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提高,占总调查人数的91%。其中,有200名研究生认为提高的非常大;22%的导师对于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表示很满意,65%的老师比较满意。

3.实践评价。有416名研究生认为研究生的培养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占总调查人数的50.43%;有148名研究生认为研究生的培养落后或者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占总调查人数的18%。

三、调研结论与建议

(一)调研结论

从调研结果的分析来看,目前研究生培养状况总体较好。生源质量目前维持在一个较好的状态,导师队伍层次比较高;研究生的学术兴趣浓厚,论文发表数量较多且质量较高,而且多数研究生认为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培养自我提升和收获是非常大的;科研课题资源丰富,多以国家级课题为主,研究生科研态度端正;导师指导水平好,指导效果明显。但是从调研结果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和解决,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研究生的扩招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伴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可能带来的生源质量下降、师资不足、办学条件紧张等矛盾将长期存在,如何应对这些矛盾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二是学风总体状况比较一般,学术氛围不浓厚。有57%的研究生读研是为了获得文凭,53%的学生表示毕业以后不想从事学术方面的工作,而且存在科研精力投入不足的情况。

三是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实践性、授课时间过于集中,而且存在课程数量、选课比例失当的问题。同时导师教学方式和课程评估制度有待改进,需要进一步提升导师授课水平和研究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引导研究生重视课堂学习。

四是科研问题突出。将近50%的研究生没有过课题经历,缺乏实践锻炼;科研条件也需要进一步的改善,特别是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各个院系之间缺乏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

五是导师所带研究生数量过多导致指导次数偏少,指导内容上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研究技巧、学术思想、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

(二)建议

第一,严格把握研究生招生质量,从源头上提升生源质量。一是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研究生选拔,进一步降低初试笔试成绩在综合成绩中的比重,提高综合素质面试成绩的比重;二是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有权利选拔和录用他个人认为研究能力强的学生[3]。三是进一步扩大学校影响力,以发展海西经济区为契机,打造高品质的大学形象。

第二,建立导师学术联合指导小组,实行双导师制。这样做有这几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打破学科限制,让不同院系和专业的导师和学生在一起学术交流和对话,实现文科与理工科以及校内与校外的结合;二是可以实现学术资源共享,比如在课题、实验室、科研资料等方面的共享;三是可以让研究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指导,学习到不同的学术思想和科研方法,而且小组内的学生之间也能够有效的沟通。

第三,改革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课程体系要统筹培养目标、学制、学科性质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的关系,既要考虑到研究生理论基础的广博坚实,也要考虑到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研究生的个人发展需求,体现出“观点新、内容新、方法新”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灵活的使用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学术沙龙等方法,学校也要及时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教育,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学科的最新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于课程考核的方式也要有所改进,考核的目的是检验研究生知识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可以采取课程论文、课程报告、团队课题等多种方式。

第四,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拓宽科研经费的支持渠道,建立科研激励制度和科研交流共享制度;丰富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高层次的学术科研活动;加强对研究生学习目的学术性的引导,充分调动科研的积极性,强化学术规范。对于学术学位论文要做好论文选题的引导,严格把好开题、评审、答辩的环节,建立对于优秀论文和核心论文发表的激励措施。

第五,完善培养体系,加强对于研究生就业与生活的引导。当前一个突出存在的问题就是研究生科研精力投入不足,主要是由于就业压力、经济压力、生活压力等带来的。所以要建立完善的产学研体系,将科研与就业相结合,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加强老师与学生在生活中的沟通,注重发挥辅导员的协调作用,适当设置较多的“三助”岗位以帮助研究生的学习与生活。

[1]王国荣.华南地区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调查报告[R].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1).

[2]刘世清.我国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3(2).

[3]王孙禺,袁本涛,赵伟.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综合调研报告[J].中国高等教育,2007(9).

[4]姚纬明,叶玲,李鑫,姚龙琴,陈克江,高建华.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调研[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8(1).

[5]陈光奎.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证研究:以安徽大学2008届硕士研究生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0(5).

[6]苌庆辉,闫广芬.扩招后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体因素:对生源、生师比、师生关系的考察[J].现代大学教育,2010(5).

G643.6

A

1673-1999(2011)24-0168-03

高明(1965-),男,吉林农安人,福州大学(福建福州350108)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朱龙,男,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

2011-10-11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规划课题“基于质量控制的研究生培养管理研究”(FJI10-041);福州大学研究生院研究项目(2009BY11)。

猜你喜欢

生源导师课题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V eraW an g
导师榜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图表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