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掌握技能、培养兴趣和增强体质的关系

2011-10-11冯海波杨国庆刘维杰陈启浩

浙江体育科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增强体质三者体质

冯海波,杨国庆,刘维杰,骆 杨,陈启浩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100875)

·学校体育学·

体育教学中掌握技能、培养兴趣和增强体质的关系

冯海波,杨国庆,刘维杰,骆 杨,陈启浩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100875)

通过对掌握技能、培养兴趣和增强体质的关系的传统认识进行阐述后,深入分析其特点及存在的弊端,而后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重新对掌握技能、培养兴趣和增强体质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刻而详细的探讨,认为三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最后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教学方面的建议。

对立统一;掌握技能;培养兴趣;增强体质

Abstract: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mastering skills,cultivating interest and enhancing physique,then deeply analyzes the trait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at.Taking a fresh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among mastering skills,cultivating interest and enhancing physique by unity of opposites,we believe that the relationship of them is dialectically unity.Finally,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of them,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eaching.

Key words:unity of opposites;mastering skills;cultivating interest;enhancing physique

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掌握技能,长期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而终级目标是增强学生的体质。这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体育课最直接接触的就是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技能,另外两个层面的目标既不直接,也是容易被师生忽视的。但是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基本途径,是从小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从孩子抓起,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的长远之计。但是如何增强体质呢?在体育教学中掌握技能,培养兴趣和增强体质孰轻孰重,它们又是什么关系呢?笔者主要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1 三者关系的传统认识

传统的认识认为掌握技能培养兴趣与增强体质是阶段性递进关系。

如图1所示:

图1

通过上面的图示可以看到这种关系有几大特点:

1.1 时间、作用上的继起

即体育教育首先就是要掌握技能,这是直接目标,也是第一阶段性最先完成的目标;然后在掌握技能的前提下,再慢慢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学生养成的锻炼的习惯之后,才能通过长期的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1.2 方向的单一

即认为掌握技能有助于通过学生在对项目的了解的优越感上逐步发展起兴趣爱好,而一旦形成了稳定的兴趣,就会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从而有助于增强体质。但是却没有看到或是低估了培养兴趣对掌握技能的作用,也没有看到掌握技能和培养技能之间的平行配合对增强体质的关系。

1.3 培养兴趣和增强体质的无力

即这两项内容虽然是体育课的目标,但是在体育课上却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课上教会学生技能,而是否能够培养兴趣和增强体质是学生的自发行动,体育教育并不对此负责。将这三者严重脱节,把掌握技能当作是课堂内容。孰不知教师不仅要教会技能,也要通过日常的教导使学生逐渐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使他们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三者关系的新认识

图2

随着体育教育越来越社会化,传统教育理念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我们也对掌握技能、培养兴兴趣和增强体质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如图2所示:

这种观点认为:

2.1 不再具有明显的继起

由图2可见,掌握技能、培养兴趣和增强体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不再是一步一步阶梯式的递进的过程,反应在体育教学上,教师的教学过程或者教学任务就不是单一的由课上传授技能,课下培养兴趣,学生从事运动,增强体质的简单模式,而应是三者皆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个模式。

2.1.1 三者时间上无先后。传统体育教学来看,掌握技能永远是是排在第一位的,通过技能的掌握而后再培养兴趣,最后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这里不再对这种模式存在的弊端再做阐述,单单从上面这种模式来看,它抛开了起点,也没有终点,看似没有道理,但是细细研究会发现,这种模式恰恰是多少年来体育工作者们一直在努力探索而期望的一种体育教学,是新课程理念的终身体育观的最好体现,在这种教学下,掌握技能、培养兴趣和增强体质不再有先后顺序,因此就不会再有两两之间的关联脱节,避免了多股诺效应的发生。

2.1.2 三者作用上无大小。上面也已经讲到,三者不但没有时间的先后,而且作用也没有大小,按传统观念,增强学生体质最最终的目的,无论是掌握技能还是培养兴趣都是为之服务的,如果没有体质的增强,所有技能练习、兴趣都毫无意义。这种观点看似正确实质上是经不起推敲的,首先抛开技能和兴趣单谈体质的增强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丝毫没有意义的;其次,新课标的确规定“健康第一”,但是仅仅因为这个就以为增强学生体质是体育课的意义所在的话那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这里的健康第一并不是单单是体质健康,它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已,最后这三者不存在孰轻孰重,是共同为终身体育观的形成而服务的。

2.2 传导方向是循环的

三者并不是单一方向的促进作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2.2.1 了解和熟悉技能能够增强兴趣,而强烈的兴趣有利于技能的掌握。一旦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尤其是与其他人相比具有知识上和技能上的优势的时候,就很容易因为这种优越感而产生兴趣。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个小学生对篮球毫不知情的时候,对电视中的篮球比赛转播可能没有一点兴趣,连看也不看,但是当在体育课上学习了篮球的技能、规则和相关的知识之后,就会自然地关注甚至观看电视中的比赛,可能还会饶有兴致的讲给爸爸妈妈听,炫耀自己的知识。

同样,拥有浓厚的兴趣有助于技能的掌握。浓厚的兴趣不仅会使学生努力学习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在课下努力练习技能,还会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收集和学习,从而掌握比其他学生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由此获得的他人的羡慕和夸奖会使其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2.2 掌握技能是增强体质的基础,而体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技能的掌握情况。增强体质的手段和方式繁多,但众所周知,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才是增强体质的唯一途径,所谓科学合理地体育锻炼,就是要求学生要有锻炼的知识和锻炼的手段,这里所说的手段就是技能。因此技能的掌握好坏直接影响到锻炼的效果,影响到体质的增强,比如,对篮球传球技术的掌握不够好的学生在进行篮球活动时,往往会因为传球不到位、失误过多而引起同伴的指责,这样就会降低该学生的锻炼热情,学生锻炼次数减少,体质就不会得到提高,更严重的是技能未掌握还容易造成运动损伤,伤害学生的身体。

同样,身体素质的好坏也影响了技能掌握的快慢和质量,这里不再赘述。

2.2.3 浓厚的兴趣是增强体质的催化剂,体质是兴趣长久的保障。古语有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仅有浓厚的兴趣不能直接增强学生的体质,但是它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其他任何因素,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从事某项体育锻炼,才能有体质的增强,所以兴趣好比催化剂,是增强体质这一最终结果的必不可少的一个因子。同样,对于某项运动的兴趣的持续时间的长短与体质的增强与否也有很大的关系,通过锻炼体质得到了增强,尝到了运动的乐趣,才会使之更加喜欢这个项目,如果体质没有得到增强,甚至经常受伤,就会使之丧失兴趣。

综上所述,掌握技能、培养兴趣和增强体质三者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

3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处理这三者的关系

基于整体性的教学思路,把运动技能教学放在恰当的教学环节上,在学生理解运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因人而异教授各种技术和技能,从而避免学生简单模仿,盲目生硬地完成动作,刻板机械地进行战术配合。由此可见我们要充分把握实质的整合思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真正体现体育运动的价值。

3.1 正确处理分解与整合学习的关系

我们在设计具体教学步骤时,首先从整体出发,通过项目介绍和比赛概述,让学生了解运动的特点、规律和比赛规则,以及比赛涉及的基本技能,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对如何学好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整体认识和概念,进而分别通过战术介绍,结合实践向学生教授如何应付复杂情况的办法,在学生对比赛过程有所了解并有了相应的实践后,再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的需要,教授技能和合理运用技能的决窍。从表面上看,从项目介绍→兴趣培养→教授技能的教学步骤正好与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应用能力→实践的传统技能教学法相反,似乎有悖于基本→复杂的一般认识规律,其实不然。因为,整体并不是所有部分简单相加,它是内在的统一体,是一个任何环节都不应人为分割的有机体,人们常常将整体分解为部分不是由于事物的本质,而是由于人们认识能力的局限性,运动技能的学习何尝不是如此。运动技能的传授就是从前后关联的整体把握入手的,因此不能把技能与技能相混淆,因为技能是在特殊情形与前后关联情况下的应用,而技能可以抛开比赛这一学习过程的核心,从比赛的前后关联中分离上来,与根据前后关联运用技能有很大的区别。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领会教学法在处理技能与技能的关系时把重点放在了技能上,而将技能放在一个次要的教学环节上,强调技能学习的前后关联性。事实证明,首先建立概念,然后再回到基础部分的“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简单→复杂”的传统技能教学法。

3.2 重视兴趣的培养

体育学习是以运动实践为主的学习,运动技能学习往往被视为理所当然的重要内容,而对体育教学中的兴趣培养却有所忽视。我们应该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及兴趣上,并以认识活动为主线设计教学,一改以往教学中把学习放在技能学习和技能掌握之后的教学范式,转而将项目介绍、比赛概述和战术意识的学习放在运动技能学习之前,以便使学生先建立对所学项目的概念,获得必要的战术意识,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学习相应的技术和技能,突出学习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强调学生对体育运动规律、特点、规则及相应技能和技能的领会与掌握。如果没有学生对运动特性、规律的认识、没有对规则、比赛方法、战术等内容的综合理解,则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运动技能的掌握。新的教学法应该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从而使得学生学有味,学得有趣,在学中乐,在乐中学,真正达到学生认识发展与技能提高、情感陶冶同步发展的有效整合。

3.3 重视技能与兴趣的配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传统技能教学法的教学范式,在学生一开始学习就对各项体育运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通过不断、反复的比赛实践和技能的学习提高,清楚各项基本技能及战术在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因而对所学内容就有了相应的认知定向,知道“为什么做”“怎样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惰性、随意性明显降低,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避免了简单模仿、盲目机械地完成动作的被动局面,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主动地掌握运动技能。这与经过严格系统的纯技能学习的传统技能教学法相比较,使学生更具兴趣的学习技能,形成特定的锻炼习惯,从而提高身体素质。

4 结 语

从传统的和现代的教学理念中对掌握技能、培养兴趣和增强体质三者的关系比较中不难发现,当前体育工作者们要正确的认清三者的辩证关系,并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并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去促进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

[1] 黄若华.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探究[J].陕西教育,2003(9).

[2] 毛振明.论运动技能学习与体验运动乐趣的关系[J].体育教学,2002(1).

[3] 张延堂.浅谈中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培养[J].体育科学,2001(2).

[4] 贾秋英.论体育课兴趣化[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2).

[5] 萧诚.体育课兴趣培养探微[J].贵州教育,1998(10).

[6] 李东彬.学体育教学应如何贯彻素质教育[J].体育学刊,2000(6).

[7] 赵立.浅论技能学习、新学习理论与快乐体育[J].体育教学,2002(1).

[8] 马志强.探索成功体育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1999(2).

[9] 郑伟锋.由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反思体育课程与教学[J].体育教学,2007(2).

[10] 郭德兵.论快乐体育与掌握运动技能[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11] 高胜光.体育新课程中的运动技能教学[J].体育学刊,2007(2).

The Relationship among Mastering Skills,Cultivating Interest and Enhancing Physique in PE Teaching

FEN G Hai-bo,YANG Guo-qing,LIU Wei-jie,LUO Yang,CHEN Qi-hao

(College of PE and Sports,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G807.01

A

1004-3624(2011)01-0047-03

2010-08-30

冯海波(1986-),男,江苏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增强体质三者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读 书
踏上“四有”“三者”好老师之路
浅谈幼儿园户外游戏之野战区活动的开展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改革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
视力之痛 增强体质不应遗忘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