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射击运动员“Choking”与人格特质的实验研究

2011-10-11孙保利朱国生张剑峰劳海霞

浙江体育科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人格特质射击高压

孙保利,朱国生,张剑峰,劳海霞

(1.苏州市南环中学体育教研组,江苏苏州 215007;2.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青少年射击运动员“Choking”与人格特质的实验研究

孙保利1,朱国生2,张剑峰1,劳海霞1

(1.苏州市南环中学体育教研组,江苏苏州 215007;2.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11名专业青少年射击运动员为实验对象,测试压力下“Choking”现象及其与运动员人格特质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高压情景下运动员的射击成绩显著下降;②个人自我意识、期待取胜和竞赛特质焦虑三个变量能有效解释85.8%的“Choking”指数变异,且对“Choking”指数均有显著的回归效应,能有效预测“Choking”现象的发生。

“Choking”现象;人格特质;青少年;射击运动员

Abstract:Basing on methods of the documentary materials,experimental,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ng,interviewing and statisticsing,eleven adolescent shooting athletes were selected and tested in the experimen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oking and personality trait under pressure,which showed that:①The shooting athletes’results dropped significantly under high-pressure scene.②Individual self-consciousness,expecting victory and competitive trait anxiety could effectively explain 85.8%of the variation of Choking index,demonstrate a significant regression effect on Choking index and predict effectively Choking phenomenon.

Key words:Choking phenomenon;personality trait;adolescent;shooting athletes

0 前 言

在运动竞赛中,运动员常常会出现一些发挥失常的现象,即发生一些不该发生的失误,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美国射击选手马修·埃蒙斯在男子50m3×40气步枪冠军决赛中,最后一射出现了4.4环的重大失误,使自己在领先3.3环的优势下痛失金牌,重演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悲情的一幕。运动心理学界将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技术发挥失常的现象称为“Choking”现象,并将其定义为:在压力条件下,一种习惯的运动执行过程发生衰变的现象[1]。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外就有关于“Choking”现象的研究,而国内对此现象的研究始于近几年,且其研究内容、项目较为局限,尤其是“Choking”现象与人格特质之间关系的研究甚少,另外,选取心理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射击项目作为实验任务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以青少年射击运动员为实验对象,采用被试内平衡实验设计的方法,试图通过实验来揭示“Choking”现象的本质,探求其与人格特质间的关联性,这将有利于我们来解释在比赛中,为什么有的运动员易发生“Choking”现象,而有的运动员则不易发生,从而使教练员和运动员更好地了解“Choking”现象,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尽量减少或避免该现象的发生,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1 研究过程

1.1 研究对象

以苏州市和徐州市射击队11名(男8人,女3人)青少年气手枪射击运动员“Choking”现象为研究对象。被试平均年龄15.64岁,训练年限2~5年,均参加过正式的射击比赛,具有一定的临场比赛经验。有关研究表明,“Choking”现象在性别上并无差异,所以,本研究没有考虑男、女被试人数等同的因素[2]。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的需要,利用苏州大学图书馆、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EBSCO全文数据库等途径获取“Choking”现象方面的相关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2.2 实验法。人为设置压力情境,测试运动员在低压与高压情景下的射击成绩,并运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及心率指标来检验设置的压力情景是否有效。

1.2.3 访谈法。根据研究需要,对气手枪射击教练员及运动员进行访谈。

1.2.4 问卷调查法。实验前三天,将有关运动员人格特质的运动竞赛焦虑测验、自我意识测试量表、中国运动员应对量表、射击运动员目标取向测验、特质运动自信心量表、期待取胜量表[3]等发放给运动员。量表当场填写并回收,有效率为100%。

1.2.5 数理统计法。对咨询、调研、访谈所收集并分类整理得到的有效数据,根据社会学统计方法与统计原理,在计算机上运用SPSS 14.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

1.3 压力设置

本实验运用了“低压”和“高压”两个压力条件。将常规下的射击环境称之为“低压”条件,必须说明的是,这里的“低压”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也就是说,被试在面对实验过程和只有一个主试时,也可能会感到压力。也许对某些被试来说,他们会感到“一些”或“中度”的压力[2]。采用录像、选拔赛、观众、金钱鼓励及惩罚等压力源作为“高压”条件,且以往研究已证实这些压力源足以引起增加的压力[2,4]。

1.4 实验步骤

本实验采用被试内平衡设计,即ABBA设计。具体步骤如下:

①第一轮测验前测一下被试每人安静状态下10s的心率,并填写一份CASI-2量表。每人打10发子弹,并记录成绩。

②第二轮测验前设置压力后同①步骤。

③第三轮同②。

④第四轮同①。

2 结果与分析

2.1 压力情景的有效性检验

表1 低压与高压下被试心率及状态焦虑状况(n=11)

从表1可以看出,运动员的心率及状态焦虑在高压下显著增加,P<0.01,这说明设置的压力情景对被试的生理及心理均产生了明显反应,压力情景是有效的。事后对被试的访谈也证明其在高压情景下确实有比较紧张的感觉。

2.2 低压与高压下被试射击成绩状况(压力下运动员的“Choking”现象)

表2 低压与高压下被试射击成绩(环)状况(n=11)

本研究将“Choking”指数定义为:“Choking”指数 = 低压条件下的成绩(环)-高压条件下的成绩(环)。如果指数为正值,则表示被试在压力条件下不能保持原有的运动水平 ,即出现“Choking”现象 ,且指数越大 ,说明“Choking”现象越明显。表2可以看出,“Choking”指数为正值,表明已出现“Choking”现象,通过对低压与高压下成绩的统计处理,P=0.000,P<0.01,出现极其显著性差异,说明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在高压下,成绩明显下降。

2.3 “Choking”与人格特质关系状况

本研究所选取的运动员人格特质主要包括竞赛特质焦虑、自我意识(包括个人自我意识、公众自我意识)、应对方式(包括积极应对、回避应对)、目标取向(包括自我取向、任务取向)、特质运动自信心和期待取胜等指标,并对这些指标和“Choking”指数进行 Pearson相关分析,见表3。

表3 人格特质指标相关性状况

从表3可以看出,运动员的“Choking”指数与个人自我意识呈显著性负相关(r=-0.731,P<0.05),且公众自我意识与个人自我意识呈极其显著性正相关(r=0.756,P<0.01),公众自我意识与自我取向呈显著性正相关(r=0.643,P<0.05)。其余指标间相关不显著。“Choking”指数与个人自我意识呈显著性负相关,即个人自我意识越弱的个体越容易发生“Choking”现象,这可能是因为自我意识强的个体习惯了自我注意增加的场合,表现出容易应付压力,当从一个低压环境到高压环境时,自我意识弱的个体通常会由于不适应变化而“Choking”[5]。公众自我意识与自我取向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因为公众自我意识强的运动员比较关注自己的公众形象,在比赛中面对观众时,往往会考虑自己的表现是否会给观众带来好的印象,自我取向的运动员比较注重比赛结果,他们往往会通过努力提高比赛成绩从而得到观众、教练员以及同伴的认可,提高自己的公众形象,因此,公众自我意识与自我取向之间的显著性正相关关系是不难理解的。

基于以上分析结果,以运动员的“Choking”指数作为因变量,人格特质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射击运动员“Choking”指数的回归模型,见表4。

表4 运动员“Choking”指数逐步回归模型(n=11)

从表4可进一步看出,该回归模型总共能解释“Choking”指数总变异的85.8%。其中,个人自我意识能解释“Choking”指数总变异的 53.4%,R2change=0.534,F change(1,9)=10.299,β=-1.130,P<0.01,对“Choking”指数有极其显著的回归效应;期待取胜和竞赛特质焦虑都增加了有意义的解释变化,且对“Choking”指数均有显著的回归效应。根据“Choking”指数回归分析,可得出回归方程式如下:

“Choking”指数 =10.828—0.662×个人自我意识 +0.707×期待取胜+0.552×竞赛特质焦虑

表4显示,该回归模型的复相关系数 R=0.926,非常接近1,说明进入该回归方程的这三个自变量与因变量“Choking”之间有非常强的线性关系;从 R2以及Adjusted R2的值可以看出该回归模型有较高的拟合度,建立的回归方程比较好,自我意识(主要表现为个人自我意识)、期待取胜、竞赛特质焦虑能有效预测“Choking”现象的发生。王进(2005)[2]曾研究认为个人自我意识更能预测压力下运动员的“Choking”现象,这在本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证实。而有关期待取胜能预测“Choking”现象,目前只查阅到Marchant D B等的调查研究建议,认为成绩期望值越高,“Choking”的几率就越高,且较高的成绩期望值,通常会放大对比赛重要性的认知,并通过增加额外的努力,引起有意识地控制运动过程,导致失误现象的增加,特别对敏感性强的运动员更易如此,增加了“Choking”频率[6]。本研究也证实了Marchant D B等人的调查研究建议。竞赛特质焦虑是指个体具有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一个人无论在何种情境中都预先具有一种以特殊的情绪反应方式和程度来对待事物的倾向,从而显示出在许多情境中的一致性。高竞赛特质焦虑水平的运动员面对比赛压力时反应更强烈、更敏感,更容易体验到状态焦虑,继而导致技术发挥失常,导致“Choking”现象的发生,并且该结论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吻合[7]。

应对方式、目标取向以及特质运动自信心未能进入回归模型,不能有效预测“Choking”现象的发生有些出乎意料。对于“Choking”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未能得出结论。关于运动员在比赛中到底采取哪种应对方式更有助于技术水平的发挥,已有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Krohne,H W.[8]等的研究表明,成功的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多使用回避的应对策略;Madden,C.C.[9]等研究发现采用不断提高努力、指向问题解决策略的篮球运动员报告更高的认知紧张;王进[10]的研究认为“Choking”现象更多地发生在经常采取积极应对的运动员中;而 Gaudreau,P.[11]等对高尔夫运动员的研究则认为较回避的应对方式而言,赛前、赛中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会有利于比赛目标的完成;胡桂英[12]等(2008)研究后认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降低其“Choking”现象的发生几率。从理论上来讲,任务目标取向的个体追求的是比赛过程,而不会太在乎结果,其对比赛结果重要性认知也不会被扩大;而自我目标取向的个体比较注重比赛结果,其对比赛结果重要性的认知很可能会由于比赛的压力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被扩大,因此自我目标取向的个体在比赛压力下很可能会付出额外的努力去追求完美的结果。根据“Choking”的过程理论,如果过度控制运动过程,会破坏运动的流畅性,打乱运动节奏,从而引发“Choking”。然而,本实验没有得到作者想要的结果。从理论上讲,特质运动自信心应该能有效预测“Choking”现象的发生,因为特质运动自信心高的运动员在面对比赛压力时,更能顶住压力发挥其较好成绩,相反,特质运动自信心较低的运动员更容易“Choking”。

3 结 论

3.1 高压情景下,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的射击成绩明显下降。

3.2 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的个人自我意识、期待取胜和竞赛特质焦虑三个变量能有效解释85.8%的“Choking”指数变异,且三个变量对“Choking”指数均有显著的回归效应,能有效预测“Choking”现象的发生。

[1] 王进.为什么到手的金牌会“飞走”:竞赛中“Choking”现象[J].心理学报,2003,35(2):274-281.

[2] 王进.压力下的“Choking”:运动竞赛中努力的反常现象及相关因素[J].体育科学,2005,25(3):85-94.

[3] 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4] Baumeister R F.Choking under pressure:Self-consciousness and paradoxical effects of incentives on skillful performance[J].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1984,46:610-620.

[5] Arnold LeUnes Jeck R.Naion.运动心理学导论[M].姚家新,漆昌柱,黄志剑,等译.第三版.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63-175.

[6] Marchant D B,Morris T,Andersen M B.Perceived importance of outcome as a contributing factor in competitive state anxiety.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1998,21:71-91.

[7] Wang J,Marchant D,Morris T,Gibbs P.Self-consciousness and trait anxiety as predictors of choking in sport.Journal of Medicine&Science in Sports,2004,7(2):74-85.

[8] Krohne H W,Hindel C.Trait anxiety,state anxiety,and coping behavior as predictors of athletic performance.Anxiety Research.1988(1):225-234.

[9] Madden C C,Summers J J,Brown D F.The influence of perceived stress on coping with competitive basketbal1.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1990(21):21-35.

[10] Wang J,Marchant D,Morris T.Coping style and susceptibility to Choking.Journal ofSport Behavior,2004,27(1):75-92.

[11] Gaudreau P,Blondin J P,Lapierre A M.Athlete’s coping during a competition:relationship of coping strategies with positive affect,negative affect,and performance-goal discrepancy.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2002(3):125-150.

[12] 胡桂英,许百华,许琦.青少年篮球运动员“Choking”心理机制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8,31(3):528-531.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Choking and Personality Trait of Adolescent Shooting Athletes

SUN Bao-li1,ZHU Guo-sheng2,ZHANGJian-feng1,LAO Hai-xia1

(1.PE Teaching and Research Group,Nanhuan Middle School,Suzhou 215007,China;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21,China)

G804.82

A

1004-3624(2011)01-0102-04

2010-09-13

孙保利(1982-),男,山东潍坊人,中学中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运动心理学.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射击高压
一种耐高压矩形电连接器结构设计
画与理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为什么射击最高的成绩是10.9环,而不是11环
机枪射击十八式
近视患者人格特质与近视矫正手术意向的关系研究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反腐高压震慑!这些官员选择自首
实战化近距离快速射击方法初探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