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形体认知偏差与其引起的满意度的现状分析

2011-10-11金林群

浙江体育科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胸围形体偏差

金林群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信息系,浙江杭州311231)

·运动心理学·

大学生形体认知偏差与其引起的满意度的现状分析

金林群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信息系,浙江杭州311231)

研究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大学生形体认知偏差及其引起的满意度的现状。运用方差分析,结果得出:形体认知偏差只在性别、科别、年级中存在显著差异,形体认知满意度的特征只在性别上显著差异,通过对这些结果的进一步讨论,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在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心理疾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形体认知偏差;形体认知满意度;大学生

Abstract:This study researched characteristics of bias and body cognitive satisfaction arising by analysis of variance.It came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physical cognitive bias in gender,divisions,grades.There was difference only in gender of physical satisfaction.Discussing on these results,it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in aspects of health education or psychological disease prevention for the workers of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physical cognitive bias;physical cognitive satisfaction;college students

形体认知偏差引起的满意度的研究对自我概念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心理学角度讲,当个体根据外在的社会观念,对自己的形体大小及体重认知判断与自己的实际身体情况不符时,两者之间就存在差距,这个差距即为形体认知偏差,差距的大小反映了个体对自己形体的认知偏差程度;然而形体认知上引起的偏差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形体自我评估,在情绪体验方面的表现是对自己的形体满意或不满意,这种情绪体验的强弱称为形体认知偏差引起的形体满意度。纵观很多研究资料,形体认知偏差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但研究的形体认知偏差主要从体重认知偏差来描述,没有涉及到对形体的其它部位的偏差,而对于形体认知偏差引起的满意度的研究也并未出现。但是由于形体认知偏差产生不满意的情形,可能导致大学生身心发育、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甚至可能出现情绪低落、自杀等社会问题和精神问题,因此研究形体认知偏差及其引起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将形体认知偏差、形体认知满意度,分别作为观察变量,把年级、性别、家庭区域、科别为独立变量,根据一定的提取标准,归纳这些指标各自的表现特征,从而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在高校大学生中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提供依据,并为以往的理论进行补充。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普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法,在中国计量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四个高校2008级、2007级、2006级、2005级男女大学生中发放问卷35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28份,有效率为93.8%。年龄在19~25岁之间,男生有148人,女生有180人,平均年龄20.86岁。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本研究采用自编形体认知、形体胖瘦认知、形体认知满意度量表。为了测量学生对形体各部分的认知大小,采用了形体认知问卷,包括对理想身高和理想体重以及对胸围、腰围、臀围、上臂、大腿、小腿、脚踝部位的估计尺寸。如“我的理想身高是()厘米,我估计我的胸围是()厘米”。形体认知偏差是实际的形体数据与形体认知数据进行比较后的差异,实际的形体数据获取采用了皮尺和体重计进行测量的实际形体问卷。为了得出形体认知满意度变量,采用了形体胖瘦整体认知与形体满意度问卷,此问卷用来反映学生对形体的胖瘦程度以及对形体的满意度程度,包括两个问题,均有10级组成。形体认知中“1”表示非常瘦,“10”表示非常胖,“5’表示适中,得分越低说明认知越瘦,得分越高表明认知越胖;形体满意度中“1”表示非常不满意,“10”表示非常满意,“5’表示一般,得分越低说明对体形越不满意,越高则越满意,形体满意度与形体胖瘦整体认知的差距即为形体认知满意度。

1.2.2 研究步骤。形体认知量表中,在确定形体部位时,先采用开放式问卷,对40个男女大学生进行访谈,即“关注形体的哪些方面”然后将学生的回答进行逐一总归纳,作为形体指标的测试内容,即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上臂、大腿、小腿、脚踝。形体认知问卷是要根据学生对自己身材的估计进行填写,在估计前,由测试员对自己的身材进行准确数据的说明,然后学生对比测试员的体形数据或者根据表格数据填写,完毕后由本人亲自测量,由一学生记录。其他量表时,为保证调查问卷的填写质量,由本研究者亲自向调查对象讲解调查的意义、匿名性和资料的保密性,各类、各项条目的具体填写要求等。问卷回收时对可疑不合格问卷采取现场询问或再次讲解后补充填写或修改等方式以保证问卷质量。本研究对随机抽取的大学生进行现场问卷发放回收,并对问卷进行筛选,对漏题、信息不全的问卷一律删除,最后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 结果分析

本研究界定形体认知偏差=实际形体—形体(理想、估计),在问卷中有理想与估计之分,由于学生对自己的身高和体重都很清楚即身高、体重即运用理想的身高和理想的体重,其它部位都用估计形体。

体重认知偏差=实际体重-理想体重,如为正数,表示实际体重要比理想体重要重,说明该学生希望自己轻点,如为负数,则希望自己重点。身高认知偏差=实际身高-理想身高,如为正数,说明该学生实际的要比理想的矮,则希望自己要矮点,如为负数,则希望自己要高。

在其它部位测试时,问卷调查时发现,男女生有区别,男生的填写符合自己的想法,认为自己偏瘦的话数据就填得比实际的小,如胸围认知偏差=实际尺寸-估计尺寸,男生认为如正数表示学生对自己的胸围估计偏小,反之,负数的话表示学生对自己的胸围估计偏大,腰围、臀围、肩宽、上臂围、大小腿围、脚踝围和胸围认知偏差的解释一样;女生则不同,回收问卷的同时做了口头问卷,得出女生对自己的三围比较重视,平时也知道自己的三围的大概数值,在估计自己的三围时比较合乎自己的想法,如胸围认知偏差=实际尺寸-估计尺寸,如正数表示学生对自己的胸围估计偏小,反之,负数的话表示学生对自己的胸围估计偏大,腰围、臀围如胸围解释;但是对于平时数值不清楚部位,在填写的时候则根据参照的表格比例或者根据测试者的形体数据来对自己进行估计,无论自己是胖的还是瘦的体形,填写时跟问卷表格中体形较好的数据差不多,表现出希望好体形,有理想之意,如脚踝认知偏差=实际尺寸-估计尺寸,如正数表示学生对自己的脚踝希望小,反之,负数的话表示学生对自己的脚踝希望偏大,其它大小腿数据同脚踝的解释。

2.1 形体认知偏差在性别、科别、年级、家庭区域中的特征分析

2.1.1 形体认知偏差在性别中的差异。为了考察男女间的形体认知偏差的差异,将形体中体重、身高、胸围、腰围、臀围、上臂、大腿、小腿、脚踝认知偏差作为观察变量,把性别作为独立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表1 形体认知偏差在性别中的差异

从表1中显示,男女在体重、臀围、腰围、大腿、小腿、上臂这五个部位的认知偏差差异显著。从性别上来看,体重认知偏差差异最大,均值 M的大小说明,男生的 M等于-2.64,偏向负数,女生的M值是2.98,偏向正数,说明男身希望壮一点,女生希望瘦一点。在其他部位中,由于男女生的认知能力的特殊性,男生的估计能力比女生好得多,估计合乎自己的想法,而女生由于清楚身高、体重、三围,在填写是合乎自己的想法,对不清楚的部位数据估计能力差,因此在填写时均有理想之意,估计的时候还是比实际的小得多。因此是臀围认知偏差上差异上看,男生的M等于5.05,女生的M值是2.63,说明男女生都希望臀围丰满点。腰围认知偏差中,男生的 M等于1.84,女生的M值是-0.222,说明男生希望腰围大一点,但女生希望腰围小一点;从大腿、小腿、上臂的认知偏差来看,男生的小腿和上臂的均值大于零,估计的比实际的小,希望自己再胖一点,但是大腿认知偏差的均值小于零,说明估计比实际的大,希望自己大腿瘦点;女生来看均值都大于零,说明数据估计偏小,希望自己的大腿、小腿、上臂均小一点。除此以外,研究发现男女生的身高认知偏差均值都为负数,说明男女大学生都希望身高高点。

2.1.2 形体认知偏差在文理科中的差异。为了考察在文理科间的形体认知偏差的差异,将形体中体重、身高、胸围、腰围、臀围、上臂、大腿、小腿、脚踝认知偏差作为观察变量,把文理科作为独立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从表2得出,只有体重认知偏差在文理科中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其平均值的大小显示,理科学生的M=-0.48,文科学生的M=1.63,说明在理想体重中理科学生比文科学生跟接近实际形体。在身高、胸围等其他形体认知偏差中没差异。

表2 形体认知偏差在文理科中的差异

2.1.3 形体认知偏差在年级中的差异。为了考察在年级间的形体认知偏差的差异,将形体中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上臂、大腿、小腿、脚踝认知偏差作为观察变量,把年级作为独立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从表3中的数值可以看到,在形体中十个偏差中只有大腿认知偏差是有显著差异的,其他部位的形体认知偏差在年级中没有差异。为了进一步分析大腿认知偏差在年级之间的具体差异,本研究进行年级间组内分析(见表4)

表3 形体认知偏差在年级中的差异

表4 大腿认知偏差在年级中的组内差异

从表4中揭示,在大学一年级学生与大二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大学一年级学生的M值是-1.33,说明该年级学生认为大腿偏瘦,大二学生的M值是1.33,说明该年级学生认为大腿偏胖。

2.1.4 形体认知偏差在家庭区域中的差异。为了考察在家庭区域中形体认知偏差的差异,将形体中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上臂、大腿、小腿、脚踝认知偏差作为观察变量,把家庭区域作为独立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形体感知偏差在家庭区域没有任何差异(表格略)。

2.2 形体胖瘦认知、形体满意度、形体认知满意度在性别、年级、家庭区域、科别中的特征分析

形体认知满意度界定为形体满意度与形体胖瘦认知的差,当形体满意度与形体认知的差等于零时,说明形体满意度与认知刚好一致;当小于零时,说明对自己的评估不满意;当大于零时,说明对自己的评估满意。

2.2.1 形体胖瘦认知、形体满意度及形体认知满意度在性别上的差异。为了考察形体胖瘦认知、形体满意度及形体认知满意度在性别上的差,将形体胖瘦认知、形体满意度、形体认知满意度作为观察变量,把性别作为独立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表5 形体胖瘦认知、形体满意度、形体认知满意度在性别中的差异

从表5显示,形体胖瘦认知与形体认知满意度在性别上存在较大差异,形体满意度在性别上不存在差异。形体胖瘦认知中的 P值达到了0.026的有效值,从M值来看,男生M值是4.78,女生M值是5.47,说明男生认为整体形体偏瘦,女生形体认知偏胖;形体认知满意度来看,P值达到了0.025的有效值,说明形体认知满意度在男女大学生中差异显著,从M值来看,男生的M值是0.826,女生的M值-0.178,说明男生的形体认知满意度比女生的高。

2.2.2 形体胖瘦认知、形体满意度及形体认知满意度在年级、家庭区域、科别中的特征分析。将形体胖瘦认知、形体满意度、形体认知满意度分别作为观察变量,把年级、家庭区域、文理科分别作为独立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上述因素在年级、家庭区域、文理科没有任何差异(表格略)

3 讨 论

本研究首先揭示了大学生形体认知偏差的特征,采用问卷法对形体体重、身高、胸围、腰围、臀围、肩宽、上臂、大腿、小腿、脚踝部位认知准确度进行测量,并与实际测量的数据进行对此,测得大学生形体认知偏差的存在。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大学生的形体认知偏差在性别、科别、年级中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家庭区域变量中没有差异。从性别上来看,男女在体重、臀围、腰围、大腿、小腿、上臂这五个部位的认知偏差差异显著。体重认知偏差差异最大,均值M的大小说明,男生的 M等于-2.64,偏向负数,女生的 M值是2.98,偏向正数,说明男生希望胖一点,女生希望瘦一点,这与已有研究结果稍为一致,如Furrnarm&cainan认为女性更多地认为自己胖,虽然按客观标准来说她们并没有超重;而男人更倾向于认为自己低于客观的体重标准[1];还与叶丽红[2]等《大学生体像烦恼及体像关注性别差异分析》中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他们认为女大学生正在肥胖的人只占5.2%,而认为胖的人占40.2%,男大学生真正瘦的人也只占13%,而认为自己瘦的人占41%。在其他部位中,由于男女生的认知能力的特殊性,男生的估计能力比女生好得多,估计合乎自己的想法,而女生由于清楚身高、体重、三围,在填写是合乎自己的想法,对不清楚的部位数据估计能力差,因此在填写时均有理想之意,估计的时候还是比实际的小得多。因此在臀围认知偏差的差异上看,男生的M等于5.05,女生的M值是2.63,说明男女生都希望臀围丰满点。腰围认知偏差中,男生的M等于1.84,女生的M值是-0.222,说明男生希望腰围大一点,但女生希望腰围小一点;从大腿、小腿、上臂的认知偏差来看,男生的小腿和上臂的均值大于零,估计得比实际的小,希望自己再胖一点,但是大腿认知偏差的均值小于零,说明估计比实际的大,希望自己大腿瘦点;女生来看均值都大于零,说明数据估计偏小,希望自己的大腿、小腿、上臂均小一点。除此以外,研究发现男女生的身高认知偏差均值都为负数,说明男女大学生都希望身高高点。这些认知偏差的差异可能与当今社会流行的女性应该小巧、苗条,而男生应该高大魁梧的思想所致。这与 Rolland等(1996)发现结论稍微一致,他们发现78%的超重女孩都希望更瘦一些,而体重正常的女孩只有30%希望更瘦一些[3]。

在文理的科别上来看,只有体重认知偏差存在显著差异,在身高、胸围等其他形体认知偏差中没差异。研究显示在理想体重中理科学生比文科学生跟接近实际形体,从数据来看,理科的学生希望胖一点,文科学生希望瘦一点,这种差异可能的解释是理科专业的学生具有做任何事都全身心投入的特点,他们主要从事实践作业,而文科的学生主要从事理论作业有关,此外还有可能的解释是,理科女生少,文科女生多,因为前面结论女生都认为自己偏胖。在年级差异中,只有大腿认知偏差是有显著差异的,其他部位的形体认知偏差在年级中没有差异,并且研究显示大学一年级学生与大二的学生有显著差异,大学一年级学生希望胖一点,大二学生希望瘦一点,这可能是随着年级的上升,对原本的形体认知有较大的改变。

研究表明大学生形体认知偏差的存在,而且不仅在体重和身高上,因为以往的研究都停留在体重与升高的BIM偏差上,然而研究发现体形的其它部位也存在较大偏差,由社会认知理论所知,这种偏差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大学生对自我形体的认知和判断时,不仅受到自我系统和自我效能的作用,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自我评估不仅要通过社会比较,还要通过与自己的内部标准进行比较,在受到社会文化、媒体和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下,潜意识中对希望的我和现实的我产生评估偏向,从而对形体各部位的关注程度也明显升高,导致认知上的偏差。然而男女生之间对形体认知偏差存在明显的差异,可能是当今社会中,女生很可能是在崇尚瘦身美的社会氛围下,将社会对于苗条、瘦长、丰满的高标准内化;而男生由于受社会上男模特体形的影响,高大魁梧、躯干呈倒三角的思想所致。

其次揭示形体胖瘦认知和形体满意度及形体认知满意度特征,在科别、年级、家庭区域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只有形体胖瘦认知与形体认知满意度在性别上存在较大差异。形体胖瘦认知显示,男生认为整体形体偏瘦,女生形体认知偏胖,男女生差异较大,可能的解释是受现代模特形体的影响,男生高大、魁梧,而本研究样本中男大学生的大都是南方人,由于地域的缘故,身材普遍比北方的小,而女模特均为细长、高挑,这与西方文化背景的被试研究有一致的结果,如对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瑞士、以色列、日本、克罗地亚、墨西哥等国青少年的研究均表明:大多数女孩希望自己比现在更瘦(Edlund,19%;Hill,1994;Onharo,1993;PereZInitre.1997[4-7])。女孩中有28%~42%想更瘦,5%想有更大或更宽的身体;男孩中39~48%想有更大更宽的身体(Gardner,l997[8]);形体认知满意度的显示,男生对自己的形体认知满意度较高,处于满意状态;女生对自己的形体认知满意度偏低,女生则处于不满意状态,男生的形体认知满意度比女生的高。男女生中形体认知满意度不同的原因可能有:首先随着青春期的成长,女孩的现实形体离她们的理想形体越来越远,而男孩的现实形体却越来越接近其理想形体;其次可能是与男孩相比,女孩更多地与他人的比较,从而更消极地看待自己的形体(Gardner,sorter&Friedman,1997[8]);再者可能是媒体中有关女孩子的身体信息比男孩子多,在杂志、电视和网站上处处都充斥着关于身材的信息,这往往导致对形体的极度不满意,如 Gardner R M分析女孩对自己身体形象不满意的原因时提到媒体中有关女孩身体信息比男孩多。雷林等研究认为,女生在对自我形体不满意的各组对象中要求体形继续偏瘦者仍占多数,这其中包括自我体形认识的偏瘦组和标准组。说明对女生而言,理想体形可能存在一个比较一致的标准[9]。对于此种现象,可能是学生形体认知歪曲的结果。从社会认知角度来看,社会认知的一个基本成分是图式,图式是可以帮助我们加工信息,但是他们常常是稳定不变的,结果会扭曲我们对社会的理解。 相对于男生,女生更多的受到崇尚瘦身美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有着与男生不同的认知结构和自我图式,如已有研究表明,男生更注重运动能力和更满意自己的形体[10]。然而女生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更多地与他人的比较,从而更消极地看待自己的形体。

鉴于上述研究发现,建议体育教师在健康教育活动中,要提倡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体形,特别是让女大学生明白关注体形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在此基础上,教育青少年懂得自我价值是个人内涵的体现,并不是形体的自我想象,从而抵制错误行为的产生。

[1] Fumham,A.,&ealnan,A.(1998).Eating disturbances,self-esteem,reasons for exercisting and body weight dissatisfaction in adolescent males.European Eating Disorders Review,6:58-72.

[2] 叶丽红,等.大学生体像烦恼及体像关注性别差异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6):658-659.

[3] Rolland,K.,Fanmi11,D.,Griffith,R.A.(1996).Children’s perceptions of their current and Ideal body sizes and body mass index.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82:651-656.

[4] Edlund,B.,Halvarsson,K.,&Sjoden,P.(1996).Eating behaviors,and attitudes to eating,dieting,and body image in 7-year-old Swedish girls.European Eating Disorders Review,4:40-53.

[5] Hill,A.J.,DraPer,E.,&Stack,J.(1994).A weight on children’5minds:Body shape dissatisfactions at 9-years ol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18:383-389.

[6] Ontasharo,H.,Ohzeki,T.,Hanaki,k.,Motozuxni,H.,&Shiralki,K.(1993).Abnormal perception of body weight is not solely observed in pubertal girls:Incorrect body image in childre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body weight.Acta Psyehiatrica Scandinavia.87:218-222.

[7] Perezmitre,G.G.(1997).Body image disturbance in a mexicans sample of preadolescent students.Revista Mexicana de psieologia,14:31-40.

[8] Gardner,R.M.,Sorter,R.G.,&Friedlnan,B.N.(1997).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children’s body images.Journal of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12:1019-1036.

[9] 雷霖,王建平,张亮,毕玉,陈薇.北京女大学生瘦身倾向的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3):152-154.

[10] 陈红,黄希庭,郭成.中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与自我价值感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4):817-820.

参考文献

[1] 王进.为什么到手的金牌会“飞走”:竞赛中“Choking”现象[J].心理学报,2003,35(2):274-281.

[2] 王进.压力下的“Choking”:运动竞赛中努力的反常现象及相关因素[J].体育科学,2005,25(3):85-94.

[3] 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4] Baumeister R F.Choking under pressure:Self-consciousness and paradoxical effects of incentives on skillful performance[J].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1984,46:610-620.

[5] Arnold LeUnes Jeck R.Naion.运动心理学导论[M].姚家新,漆昌柱,黄志剑,等译.第三版.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63-175.

[6] Marchant D B,Morris T,Andersen M B.Perceived importance of outcome as a contributing factor in competitive state anxiety.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1998,21:71-91.

[7] Wang J,Marchant D,Morris T,Gibbs P.Self-consciousness and trait anxiety as predictors of choking in sport.Journal of Medicine&Science in Sports,2004,7(2):74-85.

[8] Krohne H W,Hindel C.Trait anxiety,state anxiety,and coping behavior as predictors of athletic performance.Anxiety Research.1988(1):225-234.

[9] Madden C C,Summers J J,Brown D F.The influence of perceived stress on coping with competitive basketbal1.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1990(21):21-35.

[10] Wang J,Marchant D,Morris T.Coping style and susceptibility to Choking.Journal ofSport Behavior,2004,27(1):75-92.

[11] Gaudreau P,Blondin J P,Lapierre A M.Athlete’s coping during a competition:relationship of coping strategies with positive affect,negative affect,and performance-goal discrepancy.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2002(3):125-150.

[12] 胡桂英,许百华,许琦.青少年篮球运动员“Choking”心理机制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8,31(3):528-531.

Research on Situation between Satisfaction Caused by Physical Cognitive Bias of College Students

J IN Lin-qun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Information Zhejiang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Technique College,Hangzhou 311231,China)

G804.85

A

1004-3624(2011)01-0098-04

2010-08-31

金林群(1979-),女,浙江慈溪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心理学理论与应用.

猜你喜欢

胸围形体偏差
探讨假体凸度对假体隆乳患者术后胸围及罩杯的影响
50种认知性偏差
浅谈形体训练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如何走出文章立意偏差的误区
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
胸围革命
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积极效果
幸而今天买了胸衣
机械装配偏差源及其偏差传递机理研究
自适应两级UKF算法及其在时变偏差估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