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部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与组织学诊断的对比研究

2011-09-28孙亚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年10期
关键词:细针组织学细胞学

孙亚军,肖 栩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江苏镇江212001)

颈部淋巴结肿大是临床的常见症状,其病因种类多,来源复杂,诊断难度高。尤其是锁骨上区及颈侧区的淋巴结,一般的CT、MRI、B超等检查只能给出模糊的意见。而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应用,由于本方法具有安全、快速、微创和可靠等优点,应用范围已越来越广[1]。特别是对颈部淋巴结的明确诊断,FNAC对指导临床治疗的作用显著。本文对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04-2009年对颈部淋巴结行FNAC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其中640例在同部位取淋巴结做病理活检,比较FNAC和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结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2009年我院颈部淋巴结FNAC检查的病例 640例。男性344例,女性296例,男53.8%,女 46.2%,年龄3-85岁,中位年龄53岁。

1.2 方法 病人采取坐位,按常规进行颈淋巴结穿刺,将吸出物制成涂片,快速干燥后浸入95%乙醇中固定,HE染色。

2 结果

细胞学根据涂片内细胞成分,形态学改变和特征性细胞,结合临床及其他资料,直接作出疾病的诊断。细胞学与组织学检查结果见表1

表1 640例细针穿刺细胞学和组织学结果对照

3 讨论

本组病例中细胞学确诊626例,其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符合602例,符合率96.2%,不符合诊断者24例,不一致率3.9%。细胞病理学诊断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准确性较高,分别为97.6%和95.1%。可以看出FNAC在临床的应用有较高的准确率,但漏误诊又是FNAC所不可避免的。其原因主要归结以下几个方面:(1)对一些深部肿块,微小癌或癌症早期患者,因其病灶深或病灶小而隐蔽,而发生漏误诊现象。(2)涂片制作不良如出血过多冲淡了穿刺物,涂片太厚造成组织脱落或固定不及时引起细胞退变从而影响了形态的观察;(3)穿刺定位不准确、操作不熟练而没有吸取到足够的淋巴结实质组织;(4)当肿瘤组织发生出血坏死,涂片中仅见大片出血坏死物,此时容易造成漏误诊。

此外,表1中可以看出FNAC诊断恶性淋巴瘤尚有一定难度,因为恶性淋巴瘤的病理诊断通常仍需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完整淋巴结才能做出病理组织学诊断和分类,而细针穿刺提供的组织仅可作涂片而无法切片。因此,FNAC不能取代组织病理学诊断恶性淋巴瘤,两者相辅相成可提高阳性率。

尽管FNAC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仍然不失为目前鉴别颈部肿块良、恶性的有效诊断方法,值得大力推广,可作为术前诊断的一种常规方法[2]。

[1]舒仪经,阚 秀.癌症早期诊断现代技术: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420-3423.

[2]许良中.临床肿瘤细胞学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癌症,2004,23(12):1717.

猜你喜欢

细针组织学细胞学
细针穿刺可怕吗?
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标本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6种操作方法的比较
《呼吸道感染牛分枝杆菌对肝脏和肠道影响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图版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质核互作型红麻雄性不育系细胞学形态观察
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诊断病毒性脑炎36例
肺小细胞癌乳腺转移细胞学诊断1例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在轻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180例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