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伯逊易位在遗传咨询患者中遗传效应分析

2011-09-28付爱红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年10期
关键词:着丝粒配子易位

付爱红,潘 芹,王 娟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北宜昌443003)

罗伯逊易位(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是常见的人类染色体结构异常.又称染色体着丝粒融合,是指当两条近着丝粒染色体在着丝粒或其附近某一部位发生断裂后,二者的长臂构成一大的染色体,而其短臂构成一个小的染色体,这个小染色体缺乏着丝粒在减数分裂时丢失,这种易位是相互易位的一种特殊形式,易位发生在D组和G组染色体之间,发病率0.1%。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受检者925例均为来我院就诊遗传咨询专科的病人,其病因包括自然流产、死胎、畸形生育史等。

1.2 方法 取外周血置培养基常规制作染色体标本,G显带[1],每例患者计数50个核型做众数分析,寻找5个染色体分散良好,带纹清晰的做核型分析,异常者加倍计数与分析。

2 结果

发现12例罗伯逊易位患者,同源罗伯逊易位2例,非同源罗伯逊易位10例;女性7例,男性5例;D/D组易位7例,D/G组易位4例,G/G组1例。12例染色体罗伯逊易位携带者的遗传效应见表1。

表1 12例罗伯逊易位患者的遗传效应

3 讨论

罗伯逊易位是指两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D,G组)分别在着丝粒附近断裂、重接。通常保留两条染色体的整个长臂,只缺少两条短臂,由于短臂小,遗传基因不多,遗传效应不明显,所以这种易位携带者表型及智力发育一般正常[2]。但是易位携带者在配子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产生不同分离和结果,从而有分娩染色不平衡易位后代的风险,因基因大量重复和丢失,发生了严重的遗传效应[3]。

3.1 罗伯逊易位与不良生育史 在本文12例罗伯逊易位中,其中同源罗伯逊易位2例,涉及13,14号染色体,其配偶染色体均正常。如例2:女、30岁,不明原因流产2次,均发生在孕3个月以内,其染色体核型为45,XX,-14,-14,t(14;14),是一个同源罗伯逊易位携带者.患者两条14号染色体的短臂丢失,两条长臂连接成一条新染色体,这种衍生染色体由于保留了两条染色体的长臂,几乎含有全部遗传物质,所以患者表型、智力一般是正常的,但在配子的形成过程中,却产生两种类型非正常的配子.与正常配子结合,形成单体或三体型合子,理论上不能生育正常的孩子,所以,对同源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应劝其绝育[4]。非同源罗伯逊易位,根据在配子形成中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以及在受精中配子的随机结合,这类携带者在减数分裂和受精卵形成过程中,可形成6种不同的配子和合子。其中1/6机会生育正常胎儿,1/6机会生育表型正常的易位携带者,4/6机会导致流产、死胎及生育畸形儿等[5],因此对这类患者,应向其详细说明情况,允许妊娠,但必须在专科医生监护下,指导其生育,妊娠时,行绒毛或羊水染色体检查,如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应及早终止妊娠。

3.2 罗伯逊易位与先天愚型 本文统计资料中,先天愚型患者1例(例9)。该患者染色体总数虽然也是46条.但多余的一条21号染色体易位到D组或G组染色体上,形成易位型21三体,从而表现出与典型的21三体同样或较轻的症状,易位型先天愚型大约1/2病例是新发生的,另1/2是由于双亲之一平衡易位引起[6]。当罗伯逊易位发生涉及的一条是21号染色体时,本文(例5,7,8)则生育21-三体型患儿的机会增大。

3.3 平衡易位携带者的异常表型 本文中例6,女,19岁,智力正常,双乳房未发育,无月经来潮,超声检查显示为幼稚子宫,检查染色体核型为45,XX,-15,-21,+t(15;21),其父母核型正常。例7,女7岁.染色体核型为45,XX,-13,-22,+t(13;22),其父母核型正常。患儿2岁多才开始走路,至今不会说话,张口伸舌,眼距宽,智力低下。罗伯逊易位携带者由于丢失的两条短臂上所含基因甚少,因此表型、智力一般是正常的,例6患者的性染色体是正常的,却出现了性发育的异常,是否在缺失的15,21两条短臂上,也存在影响性腺发育的基因,或是易位导致的位置效应影响了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有待进一步探讨;而例7患儿出现智力低下,其可能原因主要有两个[7]:一是在非平衡罗伯逊易位中,由于造成了染色体的失衡,或者是罗伯逊易位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正常,因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二是在罗伯逊易位的融合点或者是断裂点上,由于涉及到了某些对机体功能有重要影响的遗传物质,这些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因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3.4 近亲婚配的罗伯逊易位家系 本文中例12因其妻产一脑瘫儿来做染色体检查,查出其核型为44,XY,-14,-14,-15,-15,+t(14;15),t(14;15),家系调查,其父母为表兄妹近亲婚配,其父为例10,核型为45,XY,-14,-15,+t(14;15),其母为例11,核型为 45,XX,-14,-15,+t(14;15)。其父母流产5次后产一表型正常男孩(例12)。究其原因,应是例10和例11从他们的共同祖先那里获得了同一条罗伯逊易位的衍生染色体,他们各自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均为1/6,产生平衡易位配子的概率也是1/6,故他们产生正常子女的概率为1/36,产生双平衡易位子女的概率也为1/36,其余34/36的可能性产生遗传物质不平衡的后代[8]。

[1]夏家辉,李麓云.染色体病[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陈秀珍,左 极.医学遗传学[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135.

[3]杜传书,刘祖洞.医学遗传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66-230.

[4]李 曼.13例罗伯逊易位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1,9(6):40.

[5]王世雄,等.染色体平衡易位与优生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02,20(9):520.

[6]Ghosh P,Banerjee M,De Chaudhuri S,et al.Increased chromosome aberration frequencies in the Bowen's patients compared to non-cancerous skin lesions individuals exposed to arsenic[J].Mutation Research/Genetic 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Mutagenesis,2007,632(1-2),104-110.

[7]Yamada S,Durante M,Ando K,et al.Complex-type chromosomal exchanges in blood lymphocytes during radiation therapy correlate with acute toxicity[J].Cancer Letters,2000,150(2):215.

[8]Mateuca R,Lombaert N,Aka PV,et al.Chromosomal changes:induction,detection methods and applicability in human biomonitoring[J].Biochimie,2006,88(11):1515.

猜你喜欢

着丝粒配子易位
平衡易位携带者61个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周期的结局分析
植物功能着丝粒DNA研究进展
独立遗传规律在群体中的应用
韩方普研究组在植物着丝粒研究取得重要进展(2020.8.19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
基因也会“作弊”
再谈着丝粒、着丝点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的修订
基于核酸适配子W3量子点探针的转移性大肠癌靶向成像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靶向适配子的亲和力筛选
从“梅普组合”到“普梅易位”的俄式政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