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老年人休闲行为时空特征研究
——以芜湖市为例

2011-09-19齐莉莉方玲梅

巢湖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场所问卷老年人

齐莉莉 方玲梅

(1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安徽 芜湖 241003)

(2 巢湖学院历史旅游文化系,安徽 巢湖 238000)

城市老年人休闲行为时空特征研究
——以芜湖市为例

齐莉莉1方玲梅2

(1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安徽 芜湖 241003)

(2 巢湖学院历史旅游文化系,安徽 巢湖 238000)

本文以人文地理学、休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为基础,运用实地调查法研究居住在芜湖市市区范围内年龄在60周岁及以上的城镇人口的休闲行为的时空特征,希望能对城市老年人休闲行为的规律做出有益的探索。

城市老年人;休闲行为;时空特征;芜湖市

休闲是个人休闲时间和自由活动的总称,也是人们对可自由支配时间的一种科学和合理的使用。休闲活动是人们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载体。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突出的社会现象之一。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人均寿命的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也越来越快,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中国人口有12.9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就占11%。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意味着养老问题对社会介入需求的加大,特别是富有闲暇时间的老年人的休闲问题,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日益突出且急待解决的问题。休闲是人们尤其是老年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老年休闲市场非常具有开发潜力,而老年休闲市场等应用型研究要以老年休闲调查,老年人休闲行为的研究为基础。

国内针对老年人休闲行为研究较少,仅有的也主要是特定区域的小样本调查,如孙樱,陈田,韩英 (2001)通过对北京市区50名退休老人四季休闲行为的跟踪调查,采用时间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揭示大城市老年人口日常生活行为、休闲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时空分异的规律,为大城市规划中的休闲空间的组织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1]此外还有林勇强,史逸 (2002)通过调查北京某一小区老年人活动场地,结合环境行为与心理学原理和实态调查的结果,探讨了老年人休闲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室外活动地的关系。[2]陈金华,李洪波(2007)运用“行为模式”理论,结合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研究我国滨海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老年人休闲行为,分析其休闲的特征,时空选择,休闲意愿。[3]孙樱 (2000)认为对老年人口休闲行为的时空分异规律、休闲设施的空间组织和规划进行探讨,可为老年型社会的城市规划、社区管理和社会保障提供科学依据。[4]柴彦威,李昌霞(2005)以中国城市老年人日常消费行为状况的问卷调查为基础,主要运用经验行为主义方法,从宏观层面揭示出中国城市老年人日常购物行为的空间特征。[5]而万邦伟的《老年人行为活动特征之研究》主要注重宏观上老年人的行为活动特征。[6]

1 样本的构成

调查问卷是借鉴以往的研究结论并结合老年人休闲行为实际情况设计而成的,内容包括六大部分(见附录),问卷的第五和第六部分采用李克特(Likert)量表法分为5个量度。

为了尽可能地提高问卷设计的科学性和问卷结果的准确性,笔者首先到老年人活动中心对部分老人进行问卷调查预研究。根据反馈对问卷进行了修改,调整了问卷措辞,删减了部分内容,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同时,笔者发现,老年人由于年龄、文化程度以及身体等方面的原因,让老人自己填问卷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且老年人戒备心理非常强,因此及时调整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即在问卷调查的同时结合访谈的方法,尽管调查速度较慢,但效果较好。

限于人力和物力,为了更深入和全面地了解老年人休闲行为的状况,在样本选择上,采取了分层抽样的方法。即将老年人按性别、年龄、收入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和层次,然后在这些类型和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在确保回收率的前提下,笔者于2009年10月-12月,安排了40个人发放问卷220份,回收198份,其中有效问卷180份,问卷有效率为90.9%(详见表3-1)。采用SPSS16.0对问卷进行分析。

表1 被调查老年人基本情况

2 芜湖城市老年人的休闲活动

休闲应该尽可能地包括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活动或状态。休闲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常余暇生活的愉悦、安逸、刺激等心理需求,起到调整和平衡生理活动的作用。充裕的休闲时间使老年人从事休闲活动的欲望也同步增强,从而希望休闲活动的形式更趋多样,种类更加丰富。

参考有关国内外研究成果,本次问卷列举了12种休闲活动对老年人进行调查。(见图2-1)

从图2-1可以看出:关于休闲活动,65%的老年人选择看电视影视娱乐和上网,结合问卷第二部分关于休闲时间的调查,说明大部分老年人把休闲时间放在看电视上,看电视是老年人最主要的休闲活动。主要因为:(1)电视作为重要的传媒手段,承担着向人民大众提供精神食粮的责任,电视在我国已经全面普及,选择看电视这种休闲活动,花费少,要求低,易于实现。(2)反映老年人生活、符合老年人欣赏习惯的文学作品很少,即使有符合他们口味的演出,又因为价格太高、演出场次少、演出地域的限制而无法如愿。许多老年人戏称:“面包虽有,精神却时时感到饥饿”。因此,休闲生活的选择只好是看电视。

近些年来,老年人高发的心血管疾病、“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偏瘫、肥胖、癌症、痴呆等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整日坐在电视机前,缺少体育运动和精神运动而导致的。但我国对电视的负面影响研究和宣传不够。

其次,35.6%的老年人选择了逛街购物闲聊,28.9%选择了体育健身,27.8%选择养花草宠物。

值得关注的是,14.4%的老年人选择了旅游度假这种休闲活动,这也体现了积极的休闲观和休闲意识,主要因为:(1)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传播渠道的发达,老年人的休闲观念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2)老年人求偿心理的影响。在子女成家立业,没有过多的经济负担之后,部分老年人产生了较强的补偿性消费心理,在美容美发、健身娱乐、旅游观光等休闲活动方面,有着与青年人类似的强烈兴趣,以补偿那些过去未能实现的愿望。[7](3)旅游企事业组织对老年人旅游市场的关注。专门针对老年人设计的旅游线路产品日益丰富,这也为老年人旅游度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对来说,选择吧式消费、休闲教育等休闲活动的老年人数量较少。

休闲活动时伙伴的选择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的休闲生活质量。老年人由于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后,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大幅度减少,参加休闲活动可以弥补这些不足。

从图2-2可以看出,46.2%的老年人选择与家人一起参与休闲活动;30.6%的选择了朋友,其余的选择老同事、单独活动和其他,分别占11.1%、9.8%和2.3%。主要因为:(1)老年人家庭观念强,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依恋亲情。亲情以血缘为基础,也体现了休闲活动伴侣的亲密性特征。凸现出老年人注重休闲活动时情感沟通需求的显著性。(2)有些老人喜欢自由自在的休闲方式,也有一些老人喜欢清静,但是还有部分老人因为无法找到经常的熟识的休闲伙伴,所以9.8%的老年人选择单独活动。访谈中发现许多老人更喜欢与同龄人交流。一位曾是小学老师的老人告诉笔者:许多年轻人不愿意与老人交谈。究其原因主要是老人的思维及观念与年轻人有着比较大的区别,老人与老人之间有同样的生理状况,同样的丰富经历,也就有了更多的话题。总之,交流是老年人日常休闲活动中一项重要的休闲方式。

老年人的运动能力有所下降,所以他们的活动范围相对来讲比较小,除了一年中有几次旅游的机会外,大部分老年人主要还是在芜湖市区范围内活动。休闲活动地域相对比较固定,再加上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因此老年人在休闲活动上的支出相对较少。

从图2-3可以看出:每月休闲花费在50元以下的人数最多,占40%;花费在50-100元的占30.3%;花费在100-300元以及300元以上的分别占16.6%和13.1%。主要因为:(1)老年人退休后收入明显减少,这就限制了其休闲花费在总花费中的比例。(2)即使小部分老年人退休后收入依然很高(尤其是离休的老年人),但他们由于文化程度、身体状况等方面的原因也不能实现自己的消费愿望。笔者在与一位83岁的离休干部访谈时,在问到她的愿望时,她表达想去北京看看,但由于子女们担心她的身体和安全,都持反对意见,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想法。支出少与老年人的休闲方式和休闲空间密切相关。

3 芜湖城市老年人休闲行为的时空特征

3.1 休闲时间

休闲时间是指人们为满足生存需要,在从事劳动后进行身心维护和调整的过程。休闲时间是人的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维度和检验人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的新标准。而这些休闲时间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是影响休闲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从图3-1可以看出:老年人有较为充裕的休闲时间。芜湖城市老年人的平均休闲时间为8.32小时,其中女性平均休闲时间为8.29小时,男性为8.35小时。33.9%的芜湖城市老年人每天休闲时间在10小时以上;每天休闲时间在6-8小时的占23.9%;4-6小时的占18.3%;8-10小时的占17.8%;少于4小时的占6.1%,这说明老年人每天休闲时间的数量差距较大,这可能是因为:(1)我国传统习惯女主内,男主外,即使退休后,这种习惯依然没变,大部分女性老年人的休闲时间被家务占用。(2)由于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不同,部分老年人即使退休后依然坚持在社会上工作,以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提高收入。(3)尽管中国人传统的上下代观念比较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部分老年人的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不再只为子女而活着,而是追求自己所向往的生活,但有些老年人却为了照顾子女的孩子耗费了大量的休闲时间。

3.2 休闲空间

与各种其他类型的居民活动一样,休闲活动也存在着空间分异的现象。并且不同类型的休闲活动往往倾向于特定的区位,从而形成休闲空间结构。

休闲场所是老年人进行各种休闲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活动中心,是传播知识的课堂,也是增进老年人彼此之间联系的纽带。

从图3-2可以看出:70.6%的老年人选择了家作为其休闲场所,这说明家是芜湖城市老年人最主要的休闲场所;其次是社区或单位活动中心,有41.7%的老年人做出了选择;35.6%的老年人选择了风景区公园广场绿地;只有3.3%选择了博物馆和2.2%选择了图书馆;其他还有老年人选择了网吧酒吧、学校培训中心、宗教活动场所、街道商场超市、公共文体娱乐场所、公共餐饮场所作为其休闲场所。主要因为:(1)老人的身体条件及生理状况,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老年人,上下楼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他们只得在家里来度过自己的休闲时间。(2)老人的子女一般都在忙于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在老人身边,所以子女们不希望他们跑到较远的地方去,所以离家较近的社区、风景区公园广场绿地、街道商场超市也就成为老年人休闲常去的场所。(3)关注民生、关注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已成为倍受政府和社会关注的话题。因此,城市里的公园广场绿地不断增多,而且大多已向市民免费开放。

从图3-3关于休闲场所的选择可以发现:距离是影响老年人选择休闲场所的重要因素。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选择的休闲场所离家的距离在200-1000米的老年人最多,占45.6%;其次是选择距离在200米以内和1000-2000米的,分别占25%和20.6%;选择2000米以外的最少,只占8.8%。(图3-3)老人习惯于在居住区附近活动,如果公园,广场等公共休闲场所距离老人的家较远,那么老人宁愿放弃去这些场所休闲。尤其是在芜湖市较老的小区,由于距离公园,绿地,全天尤其是下午的时候,在小区门口,路边,聊天,打麻将,打牌的老人三三两两的随处可见。主要因为:(1)老人的体力不支持更远距离的活动。(2)远距离的休闲场所容易造成陌生感,老年人一般不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而且认为自身年纪大了,容易上当受骗,防范意识非常强。所以即使到了陌生的场所,他们也不轻易和陌生人交流,这也影响了其休闲质量。

休闲场所离家的距离也影响了老年人前往休闲场所时选择的交通方式,从图3-4可以看出:66.7%的老年人选择了步行,说明步行是老年人选择的最主要的交通方式。选择自行车电动车的占17.2%,12.8%的老年人选择汽车,3.3%的老年人选择了火车。主要因为:(1)步行对老年人来说,不仅是一种交通方式,更是一项老年人最适宜也最容易参与的运动。步行对老年人的健康,作用明显。(2)老年人选择的休闲场所离家的距离主要集中在200-1000米,步行和骑自行车都很容易到达。(3)尽管老年人乘坐公交车是免费的,但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原因,容易出现坐错车、坐过站或造成身体伤害等方面的问题,所以选择汽车这种交通方式的老年人不多。

4 结论

(1)城市老年人的休闲时间较为充裕,但是他们之间休闲时间的数量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性别、年龄、收入等都是造成这一结果的因素,除此之外,老年人的家庭观念、价值观念影响也很大。

(2)积极健康的休闲活动在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保持社会安定也有一定作用。尽管日常休闲生活时间不短,但休闲生活的总体质量不高,表现在休闲活动比较单一,这与相关设施的数量与分布、经济的承受力以及社区组织指导缺乏有很大关系。

(3)自身、家庭、社区和社会是影响老年人休闲生活质量的四个重要方面。自身、家庭、社区和社会四者联动,才能打造老年人高质量的休闲生活。

[1]孙樱,陈田,韩英.北京市区老年人口休闲行为的时空特征初探[J].地理研究,2001,20(5):537-542.

[2]林勇强,史逸.城市老年人室外休闲行为初探—老年人室外活动场地设计为例[J].规划师,2002,(7):81-84.

[3]陈金华,李洪波.历史文化名城老年人口休闲行为研究—以泉州市为例[J].泰山学院学报,2007,(3):78-80.

[4]孙樱.我国城市老年人休闲行为初探—一个小样本问卷调查的简要分析[J].城市问题,2000,(2):68-71.

[5]柴彦威,李昌霞.生活时间调查研究回顾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1999,(3):58-61

[6]万邦伟.老年人行为活动特征之研究[J].新建筑,1994,(4):78-81

[7]单凤儒.营销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9

A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ISURE TIME AND SPACE OF THE AGED——TAKE WUHU CITY FOR EXAMPLE

QI Li-li1FANG Ling-mei2
(1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of Anhui Business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Wuhu Anhui 241003)(2 History and Tourism Department of 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leisure behavior of the citizens over sixties in Wuhu city with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field survey research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on the basis of related theories of the human geography,the leisure,the sociology,psychology and statistics.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derly,on the ba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 from the leisure time and space.

aging population in urban area;leisure behavior;characteristics of leisure time and space;Wuhu City

F59

:A

:1672-2868(2011)02-0037-06

责任编辑:澍 斌

2010-12-15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09SK486)

齐莉莉(1980-),女,安徽池州人。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休闲经济与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场所问卷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远离不良场所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问卷网
恋爱场所的变化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