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种马铃薯稻草包芯栽培模式试验研究

2011-09-12何新民谭冠宁唐洲萍何虎翼李丽淑

中国蔬菜 2011年2期
关键词:冬种黑膜薯块

何新民 谭冠宁 唐洲萍 何虎翼 李丽淑 王 晖

(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7)

冬种马铃薯稻草包芯栽培模式试验研究

何新民 谭冠宁 唐洲萍 何虎翼 李丽淑 王 晖

(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7)

对冬种马铃薯3种栽培模式(稻草免耕、稻草包芯、黑膜覆盖)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栽培模式均优于常规种植,其中稻草包芯和黑膜覆盖栽培模式缩短了出苗时间,提高了商品薯率,增加了单株薯块数和单株薯块质量,显著提高了种植产量和效益,明显优于稻草免耕栽培模式,其中稻草包芯每667 m2纯收入比常规种植高出402.81元,产投比达1.76。

冬种马铃薯;稻草包芯;稻草免耕;黑膜覆盖;栽培模式

近年来,免耕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广西冬种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的发展,2007年全区冬种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2.7万hm2,其中免耕马铃薯种植面积为8.65万hm2(韦祖汉,2008)。虽然稻草免耕可以充分利用废弃稻草发展特色马铃薯种植,但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稻草用量过大,种植大户无法获得足够的稻草;出苗较慢,影响种植季节;由于风吹、鼠害、灌溉等原因导致稻草不平整,容易产生青头马铃薯。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内一些省份已经在探索新的栽培模式。福建、广东等省大面积推广和应用稻草包芯栽培模式,取得较好效果(翁定河 等,2009)。江苏省开展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试验、研究和推广,获得成功(封小东 等,2009)。笔者结合广西具体情况开展本试验,比较稻草免耕、稻草包芯、黑膜覆盖栽培模式对冬种马铃薯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发展马铃薯栽培新模式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与材料

试验在广西农业科学院英才科研基地进行。2009年11月10日播种,2010年3月9日收获。前茬作物为常规水稻,土质为含有铁锰颗粒的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偏低,田块肥力均匀。以东农303为试验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试验小区长5 m、宽3.6 m,做成3垄,小区面积18 m2,每垄种植2行,每个小区播种120株,四周设置保护行。设常规耕作栽培模式为对照(简称常规种植)、稻草免耕覆盖栽培模式(简称稻草免耕)、稻草覆盖包芯栽培模式(简称稻草包芯)和黑膜覆盖栽培模式(简称黑膜覆盖)4个处理。

1.2 栽培模式与田间管理

常规种植:犁耙地后起畦,开种植沟、施肥、摆种、盖土10 cm。

稻草免耕:不犁耙地,开排水沟,将排水沟中的碎泥均匀撒到畦面上,然后摆种、施肥、盖草,稻草厚度为盖后轻压至8 cm,稻草与畦面垂直覆盖。

黑膜覆盖:在免耕的基础上,畦面覆盖稻草(厚度2 cm)后再盖黑色地膜(幅宽120 cm,厚度0.008 mm)。

稻草包芯制作方法:种薯摆好后立即用稻草进行覆盖,稻草覆盖厚度一般为3~4 cm,均匀铺平,稻草不留空隙,摆放整齐,然后在稻草上加撒碎泥,培土厚度5 cm左右。

播种前于畦中间条施750 kg·hm-2复合肥作基肥,播种后30和50 d用225 kg·hm-2复合肥和150 kg·hm-2尿素浇施追肥2次,生长期间清沟结合中耕除草2次。现蕾后用25 %甲霜-霜霉可湿性粉剂、5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5.75 %多抗-福可湿性粉剂轮换喷施2次,预防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发生。

1.3 数据分析与测定方法

各处理的生育期、商品薯率等均按国家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标准记载,各指标的测定参考马铃薯试验研究方法(张永成和田丰,2007)。采用 DP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平均数多重比较采用新复极差法(SSR)。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出苗时间的影响

各栽培模式中出苗最快为黑膜覆盖,从播种到出苗仅为30 d,稻草免耕出苗时间最长,为52 d。由此可见,黑膜覆盖缩短了马铃薯的出苗时间,各处理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表1)。

2.2 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商品薯率的影响

各栽培模式的商品薯率分别为稻草包芯87.36 %、黑膜覆盖86.91 %、稻草免耕76.96 %,常规种植76.24 %。与常规种植相比,稻草包芯和黑膜覆盖极显著提高了马铃薯的商品薯率。

表1 不同栽培模式马铃薯出苗时间的比较

2.3 不同栽培模式马铃薯产量的表现

从表2可知,不同栽培模式中,单株薯块数以黑膜覆盖最多,达4.40个,稻草包芯、稻草免耕次之,常规种植最少,只有3.67个。单株薯块质量以黑膜覆盖最高为0.43 kg,其次是稻草包芯为0.42 kg、稻草免耕为0.38 kg,常规种植最低为0.35 kg。各栽培模式的产量表现从高到低依次为黑膜覆盖、稻草包芯、稻草免耕,分别比对照增产23.80 %、21.34 %和7.87 %。从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看,不同栽培模式产量与对照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单株薯块质量和单株薯块数不同所致(表2)。

2.4 不同栽培模式马铃薯的经济效益比较

从表3可知,在4种栽培模式中,稻草包芯每667 m2马铃薯纯收入最高,为651.74元,产投比达1.76,排在第1位;黑膜覆盖、稻草免耕纯收入居中,产投比相近,分列第2、3位;常规种植纯收入最低,只有248.93元·(667 m2)-1,产投比仅为1.25。

表2 不同栽培模式马铃薯产量的比较

表3 不同栽培模式马铃薯经济效益的分析 元·(667 m2)-1

3 结论与讨论

南方地区利用冬季气候资源优势种植马铃薯,抓住市场空档,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提高效益,可以采用种植早熟品种、外加覆盖物等方法来获得高产(张招娟 等,2009)。本试验结果表明,黑膜覆盖、稻草包芯、稻草免耕3种栽培模式均能增加马铃薯的单株薯块数、单株薯块质量和商品薯率,从而提高产量。与常规种植相比,黑膜覆盖出苗时间最短,增产效果最为显著;稻草免耕出苗时间长,产量与常规种植差不多;而稻草包芯处理效果处于两者之间。此外,稻草包芯每667 m2纯收入比常规种植高出402.81元,产投比达1.76。由于黑膜覆盖和稻草包芯均减少了株间水分蒸发,有效改善马铃薯后期的生长条件(蔡典雄 等,1995),所以两者的产量极显著高于稻草免耕栽培模式。

不同栽培模式各有利弊。在实际生产中,各地应根据土壤、气候条件、稻草可利用量、人工支出等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合适的栽培模式,以获得马铃薯高产,实现农民增收。

蔡典雄,张志田,高绪科,王小彬,张镜清.1995.半湿润偏旱区旱地麦田保护耕作技术研究.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3(4):67-74.

封小东,陈廷祥,王雪红.2009.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135-136.

韦祖汉.2008.广西冬种马铃薯免耕技术推广现状及发展对策.中国马铃薯,(s):7-9.

翁定河,张招娟,郭玉春.2009.马铃薯稻草包芯栽培的发展.中国马铃薯,23(3):174-176.

张永成,田丰.2007.马铃薯试验研究方法.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116-187.

张招娟,翁定河,谢向誉,陈选阳,郭玉春.2009.不同栽培方式冬种马铃薯的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品质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30(5):628-632.

Studies on Cultivation Pattern of Straw Wrapping Potato in Winterplanting

HE Xin-min, TAN Guan-ning, TANG Zhou-ping, HE Hu-yi, LI Li-shu, WANG Hui
(Cash Crop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ning530007, Guangxi, China)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 in straw no-tillage potato(Solanum tuberosum L.),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3 cultivation patterns were perform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se3 cultivation patterns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pattern. Among them the straw wrapping and coverage with black film in winter-planting potato could shorten the germination time, increase the commercial potato rate and potato numbers of single plant, improve the potato quality of single plant, remarkably raise the yield and efficiency. The straw wrapping and coverage with black film all precede the straw no-tillage pattern. The net income from straw wrapping pattern can reach6042.15 Yuan per hm2and the ratio between investment and output is1.76.

Winter-planting potato; Straw wrapping; Straw no-tillage; Coverage with black film;Cultivation pattern

S626.2

A

1000-6346(2011)02-0078-03

2010-08-26;接受日期:2010-09-29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zhsyz-17)

何新民,副研究员,专业方向:薯类作物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E-mail:he-xingming@163.com

猜你喜欢

冬种黑膜薯块
冬种绿肥对水稻土硝化作用的影响*
可降解黑色地膜覆盖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超级黑膜”能吸收几乎所有光线
鸡蛋上的“黑膜”不致癌
汽车A柱外饰黑膜的产品工艺设计及其施工方法研究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甲基托布津SC马铃薯使用技术实验总结
红薯窖藏“三期”管理
薯块储藏腐烂原因及防止对策
不同栽培方式对冬种鄂薯4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