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朝海上丝绸之路

2011-09-12

中国船检 2011年10期
关键词:船队船体贸易

本刊记者 曹 凛

1258年,曾为“海上丝绸之路”劲旅的西亚阿拔斯王朝,被旭烈兀率领的元朝西征军推翻,强大的阿拉伯帝国的帆船队宣告衰败,元朝商船队在海上丝绸之路上获得空前机遇,元海外活动的范围也远远超过了前代。这其中,亦黑迷失、杨廷壁和杨氏家族可为元代远洋航海家的杰出代表。

亦黑迷失四下南海

据《元史》卷131亦黑迷失传记载,亦黑迷失是元朝杰出的远洋航海家、外交家兼水军将领,除率水师攻打过爪哇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南巫里(今苏门答腊岛中部)、苏木都剌(今苏门答腊岛中部以外部分)、不鲁不都、八剌等岛国外,还率官方贸易船队四次奉旨出航南亚。

亦黑迷失精于船艺,1272年,亦黑迷失第一次出使印度马拉巴海岸的八罗勃国前,监吏察看了船队整体情况。元朝《松乡先生文集》(任士林著)卷四记载元远洋船:“舶挂十丈之竿,建八翼之橹,长年顿指南车坐浮庋上,百夫见鼓番休整,如官府令。碇必良,纤必精,载必异国绝产。” 监吏检视船底舱桅座的稳固程度,桅杆的材质是否坚实且垂直竖起,桅杆是否支撑得住船帆、横杆和吊杆的重量;监吏查看船上罗盘针的精密度,测试指南车在船只摇摆情况下的指向误差,以换算成精准的航向,元朝的船用指南针盘已刻有精确的航向方位,如元朝《真腊风土记》(周大观著)就记录了:“自温州开洋,行丁未针(航向202.5°)…到占城”,“又自真蒲,行坤申针(航向232.5°),过昆仑洋入港”。

监吏还勘验船舵状况,元朝远洋船舵多在船尾,近海时用正舵,而进入深海后,则“从上插下二棹”(《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徐兢著)),一正舵二副舵同时使用,“随水深浅更易”。监吏检看锚碇质量,以免“铁质船锚也难以抛抓”(元初《海道经》)的情况出现;监吏还检看锚绳的结实程度,防止水流过急情况下断缆或走锚。元时远洋锚碇分重量大的石碇与泥沙底质用的木,以便靠重力或抓力抛锚靠岸。

亦黑迷失四下南海

亦黑迷失率船队到达八罗勃国,完成外交使命,并接受和购买了大量异国珍稀财宝,“以珍宝奉表来朝”(《元史》卷131),历时两年于1274年返回中国,得到忽必烈“金虎符”的赏赐。

1275年,亦黑迷失属下的监吏再次查勘船队情况后,元船队第二次出使印度八罗勃国,这年,该国国师随亦黑迷失船队回到中国,就政经与宗教问题和元高层展开了交流。亦黑迷失因精于船务,1277年升迁为兵部侍郎,主抓水军作战。

1284和1287年亦黑迷失又奉旨率船队分别前往斯里兰卡的僧珈剌国和印度的马八儿国,这两次出行前,监吏都察验了远洋船队的船只状况。当时中国的四桅远洋海船风靡南洋与印度洋一带。监吏主要察视主船桅的安装位置是否准确,若位置出现偏差,遇到暗流,船就会左右不停摇摆;监吏还察视副船桅的安置位置是否固定牢靠,避免船上所有蓬帆张开后桅杆因承重过大而折断或塌斜。

1294年,作为水军统帅之一的亦黑迷失,率船队远征位于苏门答腊东南的爪哇国,忽必烈将船务和船况检勘的一切“海道事付亦黑迷失”,可见亦黑迷失很精通船术业务。恰逢忽必烈去世,远征水军随即撤军,亦黑迷失回国后家资没收1/3,后来“复还之”。另两位将军则都被杖打17,家资没收1/3。亦黑迷失“告老家居”。去世后,元朝第四任皇帝孛儿只斤“念其屡使绝域”,四次率船队出使南洋,而被“诏封吴国公”(以上见《元史》卷131)。

杨廷壁出使具蓝

继亦黑迷失访问印度半岛的八罗孛国、马八儿国和僧珈剌国(今斯里兰卡)后,这几个国家纷纷“奉表称藩”(《元史》卷210),但印度半岛的一个重要国家俱兰国未有回应,这使得忽必烈很不高兴。于是,1279年底,忽必烈派广东招讨使杨廷壁出使俱兰国。1280年杨到达俱兰,国王表示来年再遣使通交,杨廷壁带着俱兰国书回元。

1281年1月,杨廷壁与哈撒儿海牙再次奉命乘坐使船从泉州出发,去往俱兰国。出发前,杨廷壁命船上部领郑震等人检看船只准备情况。

元朝海船不仅大而坚,在船舶上的人员也有严密的组织和分工,每条船上有纲首、直库、杂事、部领、火长、舵工、梢工、碇手、亚班等分工,分掌航海职责。郑震因精于船艺,负责船体安全与维护的部领工作。

郑震察看船舱上方的舱顶及四周的防水效果,缝隙处要进行捻逢处理,船板间捻逢用的麻绳,按照工序紧密均匀塞入缝隙;察看船体的耐风浪强度,检视船侧和船底的密封情况,船首和船尾的结构等方面出现问题,必须马上返工整改,限期完工。

杨廷壁出使具蓝

4月,使船到达僧珈剌国海岸时遇季风转向,“舟人郑震等以阻风乏粮”(《元史》卷210),改向到马八儿国,然后走陆路进入俱兰国,但因这一地区战火纷纭,几次商议无果,杨廷壁与哈撒儿海牙只好按原路回国。

1281年11月,忽必烈第三次派杨廷壁一人率使团携国书远洋前往俱兰国。临行前,舟人部领郑震等再次奉杨廷壁之命,查看了船体现况。

郑震主要察看船体水线下部分的船底木梁和木板磨损情况,检视船舵、锚碇、橹、桨等水中附属装置等,水中附属装置与船体连接处之间隙应予密封严实,以免船体渗入海水。针对船橹浸泡受损情况,郑震对船橹进行了修补。郑震还察看了船舱内情况,对一些较薄的船壁进行了加厚处理。

经郑震等舟人的检勘与修补后,船体状况良好。杨廷壁率使团远航俱兰,1282年2月到达俱兰,受到俱兰国王的迎接:“国主及其相马合麻等迎拜玺书”,周边国家也纷纷派宰相等重臣到俱兰国与杨廷壁签订建交国书。

杨廷壁完成外交使命后,率使团返航,途中,郑震发现船况异常,船体有渗漏水现象发生,报知杨廷壁。船队停泊于尼科巴群岛中的那旺国,杨廷壁和郑震彻查了船壳与船舱情况:木质出现稍许腐蚀情况,需要修补或更换;查勘船板结合点的燕尾榫、直通榫、斜榫、子母榫、半隐蔽榫和隐蔽榫等的接合紧密状况,榫卯孔眼是否有缝隙,是否有不安全的船用设备没有固定好,是否能尽快漏排掉船上的渗漏水等。

船只检勘后,郑震等人在岸边对船体进行了修补。期间,杨廷壁还率使团参拜了该国国王,并与那旺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愿纳岁币,遣使入觐”。1283年,杨廷壁率使团顺利回国。至1286年,在杨廷壁与亦黑迷失的多次远洋出使影响下,南洋与东非的10个国家先后与元朝建立了外交关系(详细名单见《元史》卷210)。

杨氏航海世家

远航贸易方面,浙江澉浦的杨氏家族在元朝赫赫有名。最初,杨发掌管元朝的庆元、上海、澉浦三处市舶司,后在家乡修筑船场造大船,并进行航海贸易,成为一代海商巨富。《马可·波罗游记》记载浙江澉浦港 “(离杭)二十五英里…城有极良的港口,有很多很大的船,从印度及别的地方,装载巨量的贵货物来到这港…”,可为证明。

在船场造大船时,杨发考虑到木船远洋航行时受外应力的影响,要求船体有三层外壳,每层45-85毫米,提出了船壳板必须用坚硬的上等木材如杉木、樟木等制作,因为这些木料具备耐碰、防水、防火、防虫和不变形等特点,杨发还要求水密隔舱封闭性能一定要好。

大船造好后,杨发派人进行新船验收,但见这些海船呈V自型,三层船壳板若遭海水腐蚀,还可以修补最外面的一层木板,船体在水中航行稳定性能良好,能支持大面积的风帆,可借风长途航行。

杨发的贸易船队“于番邦博易珠翠香货等物”,积累了巨大家财。在杨氏家族的影响下,当地小民争相仿效,以海为业,修船造船成风,海运业十分发达。海外贸易和与航海有关各业的发展,也成就了元初澉浦港的一代繁华。

杨发去世后,其子杨梓继承了父亲的船队,主要从事对日本和高丽等国的海上贸易。忽必烈虽然对日本两次用兵,但从没有禁止过与日本的民间贸易。杨梓有时会登船查勘船只现状,针对船况,提出一些船体和船用装备设计方面的改进和保养内容。

杨梓查勘船况外,还验察船上货物的质量与数量。当时出口日本的货物主要是丝绸制品,此外还有瓷器、茶叶和工艺品等。元初远洋船队归属个人,由个人贸易,国家只管收税。杨梓除有大量私家船只外,还因熟悉海路和东南亚风情,任爪哇宣慰司官,随大臣伊克穆苏负责军事导航,前往招谕,归来后受封为安抚总司。1311年因“澉浦杨家等有舟,且深知漕事”,杨梓再次升迁为海道运粮都漕万户。

元海船多为方尖底型

杨梓之子杨枢(1283~1331),字伯机。1301年,他承包了泉州致用院的官本船,出海经商贸易。泉州致用院是元代中期的沙不丁(元另一著名航海家)主持的“规运”官钱出海贸易的机构。负责泉府司和市舶司的沙不丁,先后管理海外贸易二三十年,拥有可与澉浦杨氏相比的庞大私家船队。

远航西洋前,杨枢查勘了致用院官本船的船况。致用院官本船,是由政府承包给个人的贸易商船。致用院的远洋船买卖利润由国家和个人7:3分成。致用院是元朝1285年设立的,意欲禁海期间由政府垄断海上贸易(《元史》卷94《食货志三·市舶》)。杨枢认为致用院的官本船质量比不上他们家族的海船:船外壳和船底都只有两层杉木板,水密隔舱的间数也只有七八间,密封性能也不是十分好,长约二十几米的四桅杆间隔距离偏近。

杨枢自费请船匠对船只进行了密封修补,并将头桅杆位置向船首挪移了十数尺,使主桅杆与邻近桅杆间有足够的扬帆空间。杨枢率远洋船行至西洋,适遇波斯王派遣使臣那怀数人欲去元国“来贡珍物”(《元史》卷21),遂载那怀等一同来朝。1303年,杨枢与那怀平安到达中国,那怀等人去京城觐见了天子。1304年,那怀因为念及杨枢海船之稳定与远洋途中高超的驾驶技术,请求元朝廷还由杨枢率船队护送他们一行回国。元文宗图帖睦尔早知杨枢精于船事,因此当即同意,并加封杨枢为忠显校尉海运副千户。

杨枢开始了第二次远洋波斯航行,鉴于致用院的官本船比不上杨氏家族的海船,因此杨枢决定海船和一切旅途费用都由己出,船只、船上装备与后勤保障一切自备,“凡舟楫、粮、器物之须,一出于君,不以烦有司”(黄《海运千户杨枢墓志铭》)。临行前,杨枢查勘了船况。

杨枢发现一些远洋时容易忽视的问题:如船尾部的舵承座与舵桨装置还需要加固安装,以免遇大浪时舵承座损坏或舵杆磨损折断情况发生;系锚碇的绳索应划上刻度,一旦怀疑驶入浅滩,可以放下锚碇的绳索测量船底下的水深;各舱都应配备锣号、水桶及刀斧等防火防灾器材,以保证紧急情况时船体及船上人员的基本安全。

船况验查好后,杨枢带领自己家族的船匠,对船体及船上装备进行了检修与维护工作。等到1304年冬,季风转向海流西漂时,杨枢的远洋船顺流启程了。杨枢以官员身份护送西域使臣那怀一行经历许多艰险,风暴一再阻碍行程,1307年才到达忽鲁模斯港,今波斯湾出口处,为古代交通贸易要道。杨枢把那怀顺利送回波斯国,受到波斯国王的隆重礼遇与回谢。一路上,杨枢还多次与别国进行了海外贸易,为元朝贡献了巨大的税收利益,也为他们杨氏家族敛取了丰厚的财富。1308年杨枢回国,受到元武宗的召见。

1329年,杨枢率船由海道运漕粮抵直沽(天津)仓,旧病复发,1331年病卒于杭州私廨。朝廷当时升迁杨枢为海运千户,旨达时,杨枢已卒,葬于泊鲁山(《海运千户杨枢墓志铭》)。

猜你喜欢

船队船体贸易
船体行驶过程中的压力监测方法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美国乙烷进口对发展我国大型乙烷船舶的影响
超大型FPSO火炬塔及船体基座设计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船体剖面剪流计算中闭室搜索算法
贸易统计
淡水河谷40万吨级大型船舶船队对铁矿石供应链的影响
水下爆炸气泡作用下船体总纵强度估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