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峡工程对周边气侯影响微不足道

2011-09-11郑国光

中国三峡 2011年9期
关键词:三峡工程三峡库区青藏高原

郑国光

三峡工程对周边气侯影响有多大?

今年长江中下游发生了特大干旱,人们对三峡工程是否是引发长江中下游干旱的原因,提出了很多看法。我想,三峡水利工程是我们国家最大的水利工程,肯定会受到国内外的关注。但是,任何观点必须持之有据。

我们先来看看从1961年以来,对三峡库区气侯特征的监测情况。

气温从1961年以来对三峡库区的气侯特征的监测可以看到,三峡库区的气温变化,可以说也和其他地区一样是在平稳增长。但是,三峡库区明显低于长江流域其他地区。三峡库区温度的升高每十年增加0.08度,长江流域下游温度每十年升高0.2度,长江上游温度每十年升高0.17度,库区变化比较小。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库区的年平均气温是17.4度,因为有山脉的阻挡,有一些暖空气不易进入,所以气温由东向西是递增的。

毗邻三峡大坝的湖北秭归县经常有晴空万里的好天气。 摄影/魏启扬

降水量库区的年降水量是1136毫米,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从趋势上看,库区的降水是有点儿减少,但不单是库区在减少,整个西南地区、长江流域都在减少,这是一个大的气侯趋势。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不是三峡成库以后才减少的,实际上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就进入了降雨偏少的年代。三峡工程建成之前降雨就偏少了。

湿度库区的相对湿度减少的少一点,1961年以来库区相对湿度变化不是太明显。但是进入本世纪以来,库区的相对湿度有所降低,但是降低的不太明显。

大雾库区大雾的天数虽然也在减少,但没有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等其他地区那么明显。

三峡工程蓄水以后,三峡工程有哪些气侯效应呢?

增温效应通过卫星遥感我们可以看到,蓄水135米时干流的平均宽度是1.1公里,蓄水到175米时干流的平均宽度是1.5公里,比135米水位只增加400米的宽度。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就是说三峡水库其实只是一个420:1的狭长水道,所以水库的气侯效应是反应在南北两岸的范围内,只局限在几公里、十几公里的范围内。我国现在有许多的监测网,在整个长江流域气象部门有12000多个气象观测站。蓄水以后,库区的夏季有所降温、冬季有所增温,蓄水前后温差有变化,有气侯效应。因为冬天湖区的水温度比陆地要高,所以有的时候水面的温度要比陆地高,于是就增加了冬季温差,夏季温差也差不多,温差的效益还是比较明显的。但离水库两公里以外增温效应基本上就没有了,影响不足5%。

水体蒸发影响水体蒸发和水汽的变化也就在20公里以内,从气象学的角度来看,就是小气侯的影响。有没有影响呢?有影响。对水汽的影响就在沿三峡库区20公里范围内,20公里以外影响小于5%。

风的变化建库前和建库后相比,风是有变化的。我们做了一个模拟,水面抬升以后,水面以上20米处风确实是增大了。大坝建成以后夏季白天江面风是增强了,高山地区的风不会增强,夜间两岸的山顶向江心吹着的山风也在增强,三股风有明显地增强。

我们不要老拿三峡去说事。事实上,国际上几个大的水库都有气侯评估报告。为什么国外的媒体老来说三峡,我觉得他们是带着有色眼镜来看的。国际组织对国际上几个大的水库的评估报告的一致结论是,大坝建了以后,没有对库区周边地区的气侯发生趋势性的变化,这是国际组织明确认定的结论。从三峡工程蓄水以后的监测看,三峡建坝以后对三峡库区周边整个气侯、大气环流没有影响。

近几年长江流域极端事件的成因

我们国家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旱涝分明。实际上,影响长江中下游气候的主要是三股气流,一股是印度洋上索马里低空气流带来的水气,一股是南海带来的水气,一股是青藏高原下来的水气。青藏高原的这股气流影响小一些。所以中国的降雨量区域分布明显不均,南多北少。我们可以看到,在西部年降水量不到25毫米,在东部超过1800毫米。季风来了,带来大量水汽,就产生强降雨。季风是上不了高原的。从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来说,也是分区域的,长江中下游的雨季一般在五、六、七三个月。季风强了,带来的水汽多了,这个地方的降水量就多了。季风对中国气侯的影响太大了。

雨后,三峡大坝坝区的天气晴好。摄影/周平

一个地方雨下的多少,取决于两个条件:一个是水汽,一个是上升气流。如果水汽被上升气流带来,它就把水汽凝练成液态水,雨就下来了。在气象上有两个概念:水分子外循环和内循环。内循环就是小气候,当地地面的植被、当地水体的变化,会形成一个小循环。水分子还有一个大循环,是全球指数的大循环。但是对三峡来讲,大循环来自何处呢,就是孟加拉湾的急流带来大量的水汽,以及中国南海带来的水汽,还有部分是从青藏高原下来的水汽,青藏高原的水汽量很小。如果这三股气流上来以后,水汽外循环就来了。内循环和外循环相比,比重很小,不足5%。这个外循环的条件,不是三峡能定的,而是全球大气环流的背景定的。三峡工程有能力去改变全球的环流吗?不可能。外循环是整个地球本身自转的一个大的循环。这种情况下,三峡虽有气侯效应,但是气侯效应的范围很小,影响很小。

三峡大坝上游的西陵峡里,每年春色怡人。摄影/魏启扬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气侯变化的极端事件,其主要原因是大气海洋异常。全球主要水汽来自于海洋,特别是热带的海洋。三峡及周边的水汽主要来自于赤道、太平洋、印度洋。三峡工程建成以后,水位抬高了,水体增加了,增加了水份的内循环。但是这种内循环相对于外循环来说是微不足道的。青藏高原是影响我国气侯的主要热源地。青藏高原高山积雪的一些变化,会造成大气环流和长江流域夏天气候的一些变化,也是我国近年来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我们的科学家做过试验,如果没有青藏高原,可能中国在纬度30左右的地方都是沙漠。大家可以看一看,非洲的沙漠,中东的沙漠,包括我国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都在这个纬度,美国的沙漠也在这个纬度。就是因为青藏高原的阻挡,把气流分隔了以后,西南气流从青藏高原的南部进来了。如果把青藏高原去掉,可能三峡、长江中下游、福建这一带全是沙漠。要说对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要好好地研究一下。三峡水库只是一个420:1的狭长地带,与青藏高原和海洋相比,无论面积还是容量,都不在一个量级上。水体扩大了这么一点,它能对大范围的气候有那么大的影响吗?这次长江中下游特大干旱的时候,瑞士在旱,英国在旱,法国也在旱,这是整个大气环流异常所造成的。当然,由于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加上三峡水库蓄水时间还不长,气候观测网积累资料的时间较短,水库的气候效应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继续加强三峡库区及周边的气候监测、影响评估和科学研究工作。

三峡工程在应对气侯变化、防洪抗旱减灾中作用巨大

三峡工程在应对气侯变化中作用巨大大家知道,我们国家已对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我们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比2005年下降40%到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要达到15%。现在我们的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多少呢?不足8%。今年的福岛核电事故后,我国对核电重新进行安全评估,核能发展步伐可能是要放慢。清洁能源能靠风能、太阳能唱主角吗?不能!我觉得水力发电在完成非化石能源比重方面起着更大的作用。

三峡的水力发电显著降低了化石能源的消费,应该说在应对气侯变化方面贡献巨大,单是三峡一年的水力发电就减少化石能源排放温室气体超过1亿吨。而且三峡库区航运能源的消费也有所减少,也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以我们一定要看到,当前国家在应对气侯变化节能减排方面,三峡水利工程是走在前面的,是贡献巨大的。这点一定要看到。

三峡工程在防洪抗旱减灾中作用巨大三峡水利工程显著降低了长江中下游洪涝、干旱等灾害的影响,在防御减轻重大自然灾害影响方面,贡献巨大。在今年的长江中下游抗旱当中,温总理讲过,有了三峡工程以后,心里就踏实多了。我陪着温总理一块儿过来时,三峡工程下泄流量是一万立方米每秒,上游来水只有六千立方米每秒,三峡工程加大下泄流量,对保证下游的抗旱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也是社会效益。

在气侯变暖的背景下,极端气侯事件在增多、增强。有了三峡工程以后,对保证长江中下游这个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起到了保障作用。

1998年的抗洪投入是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很大。大家可以看到,去年长江洪水超过了1998年,就是因为有了三峡工程,才没有造成那么大的经济损失和影响。我们要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算一个账。三峡工程防洪抗旱的效益比发电效益大得多。但是,这个账算得不够,我们应该仔细算算这些账。

三峡工程在未来防洪抗旱减灾方面的作用会越来越大未来三峡库区会怎么样,还有很多科学上的不确定性,我们也做了研究,预测未来二十年气温还会继续升高0.5~0.8度,平均降雨量上游会增加,中下游会有所减少,但是幅度也就在5%~10%之间。所以干旱的趋势,未来还会增加,包括长江下游的干旱频率也会增加,三峡工程在未来的防洪抗旱减灾方面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气侯变化可能会影响到未来三峡水利工程的安全

气侯变化可能会影响到未来三峡工程的安全气侯的变化会引起入库水量的增加,比如说长江上游,预测降水量是要增加的,甚至会超过原库容的设计标准,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这个结论是2007年发布的国家气侯变化第一次评估报告中披露的,当然这个结论我们还要继续论证。未来上游强降雨增加,会引发一些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可能会对三峡水库形成一些冲击,危害水库的安全,对水库调用和蓄水发电产生不利影响。

气侯变化会导致洪水的频次增加,会导致超标准的洪水产生。三峡工程去年接受了考验,未来洪水有没有可能超过去年的流量,很难说。虽说三峡工程有应对百年一遇、千年一遇洪水的能力,但是我们要有所准备。另外,由于气侯的变化,原来千年一遇的洪水,可能百年内就会遇到,百年一遇的洪水可能五十年内就会遇到,这对三峡工程就是一种挑战。

要做好强烈天气引发洪涝极端事件的应对工作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我们要做好强烈天气引发洪涝极端事件的应对工作。今年7月8日到9日,中央开了一个水利工作会议,也提出了很好的要求,要把水利的改革发展提升到应对气侯变化、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综合能力的高度,也提出了要加强防汛抗旱减灾的能力建设,同时要加强水文气象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我们重大工程的安全运行。

猜你喜欢

三峡工程三峡库区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上的“含羞花”
科技支撑摇高峡出平湖
——三峡工程
给青藏高原的班公湖量体温
青藏高原首次发现人面岩画
三峡库区不同稻田分布格局下农业小流域径流磷排放特征
郑守仁:大洪水可以检验三峡工程的“成色”
昭君今若在,定惊故里殊 三峡库区兴山县移民搬迁侧记
三峡工程外迁移民安置研究
三峡工程景观保护研究
三峡库区生态环保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