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

2011-08-31王发社东莞理工学院广东东莞52310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1年12期
关键词:个性化数字图书馆

●王发社(东莞理工学院,广东 东莞 523106)

1 引言

目前,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在国外已进入普遍应用阶段,比较完善的有MyLibrary系统和My-Gateway系统。其中典型的有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MyLibrary@cornell系统和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图书馆的MyLibrary@NCState个性化服务系统。国内的个性化服务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如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建立的“我的数字图书馆——基于个性化集成定制的门户网站”系统,浙江大学图书馆开发的MyLibrary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等。[1]通过当前环境下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SWOT分析,可以使高校图书馆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在个性化服务市场环境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便于他们在开展个性化服务过程中制定更好的发展战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更好地与科技、教育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相适应,最终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 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SWOT分析

2.1 优势

(1)丰富、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开展个性化服务的物质基础,高校数字图书馆依托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极为丰富,是其他任何信息服务机构都无法比拟的。网络环境下,为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正在向专业化、个性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就为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高素质的馆员队伍。高校图书馆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已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个性化服务人员一般由参考咨询服务部高职人员担任,这些人员具有学科专业知识和较好的外语基础,熟悉各种检索工具和网络信息的检索方法以及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相关技术,具有网络信息资源处理的综合能力。

(3)相对固定的用户群。高校拥有广泛而相对固定的信息用户群,即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这些素质较高且相对稳定的信息用户群是高校数字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基本用户,他们给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2.2 劣势

(1)服务范围狭窄,规模小。[2]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仍是围绕着对文献信息的采集、组织、检索、传递来进行的,以保证文献的可获得性为主要目标,实质上还是按照影印本文献为基础的图书馆结构来建立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机制,服务范围狭窄且规模小,并未发挥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更为明显的优势。

(2)对用户信息需求了解不够。用户需求是图书馆工作存在和发展的前提,高校图书馆员需要对师生的需求以及偏好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才能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然而目前高校图书馆难以从用户角度来灵活组织和利用各种资源、服务和系统,难以充分挖掘高校师生信息利用过程的各种可能来拓展信息服务,对用户信息需求了解不够。

(3)与用户缺少交流。现有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局限于文献检索传递,忽略了与用户应用交流、传播和创造知识的其他过程。虽然高校图书馆尽力地加强与用户的互动,但是服务没有良好的交流手段和途径,效果甚微,一旦缺少与用户的交流,数字图书馆就不能满足用户需要,形成服务滞后。

2.3 机遇

(1)用户个性化需求。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纷繁复杂的信息充斥在我们周围,当信息资源数量巨大时,图书馆用户将会被淹没在其中,无法及时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或者说获取资源非常困难,尤其是高校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具有及时性、针对性和新颖性,并呈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满足高校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成为推动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研究和开展的直接动力。

(2)Web2.0 的发展。[3]Web 2.0 为提升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提供了新技术支持。Web 2.0可以帮助数字图书馆创建一个与用户进行交流、互动的信息服务环境,提升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能力,甚至使以前不可能提供的信息服务成为可能。例如,博客(Blog)、维基(Wiki)、社会性网络(SNS)等的运用。

(3)云计算的出现。云计算的出现无疑给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建设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天地。依靠云计算带来的可靠的数据存储、方便快捷的云服务、强大的计算能力等优势,数字图书馆得以摆脱在技术、服务等多方面的困境,从而在个性化服务上大展拳脚。目前,在 Amazon、Google、IBM、微软、Yahoo、Sun等IT巨头的推动下,云计算迅速得到发展,基于云计算的服务也逐渐为人们所了解,主要有:① 基于资源的云服务,包括存储空间服务、网络设施服务、带宽服务以及将各种资源虚拟化、网络化的服务。② 基于软件平台的云服务,包括SaaS服务、PaaS服务、软件API、开发环境、应用工具等,用户可通过浏览器接受这一类别的各种服务。③ 基于动态数据的云服务,包括管理、分享、组织、转换、分析、挖掘、过滤和搜索各种原生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结构化数据。

2.4 挑战

(1)个性化服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以“用户为中心”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信息服务商开始涉足个性化服务领域,不断向知识服务方向延伸,竞争日益激烈,其中尤以Google为最甚。Google以搜索技术为核心,已经开通了3种类型(搜索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面向学术信息的搜索和提供服务)20多种网络服务。而其中在互联网增值服务方面,Google推出的很多新型的服务,使得相当数量的图书馆读者被吸引到它身边,Google正在入侵原来属于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加上微软、Yahoo、Adobe、HP等知名企业及非营利组织对个性化服务的拓展,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不可避免地受到强有力的挑战,图书馆由于信息知识聚集而自然形成的中心地位也受到了很大挑战。

(2)用户参与度不高。虽然,高校图书馆的用户是一个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群体,乐于接受和尝试新事物,而且在学习和科研中他们对知识的交流共享和个性化需求高,但是高校师生对个性化服务的认知度、参与程度却不容乐观。据对分布于南京、上海、武汉、厦门和北京5个地区23所已开展图书馆 2.0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展开的调研显示,有69.2%的用户对Web 2.0概念“不了解”,不知道本校图书馆提供RSS、标签(Tag)、博客和维基(Wiki)服务的读者分别占76.3%、82.6%、83.3%和92%。可见多数用户是“不知道”本校图书馆提供了这些服务,即使在知道这些服务的用户中,利用过RSS、博客、维基(Wiki)和标签(Tag)服务的用户分别只占34.7%、33.3%、22.2%和34.5%,但53.7%的用户对个性化服务持肯定态度。[4]这对国内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宣传、推广和培训工作提出了挑战。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建立了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SWOT分析矩阵模型(见下表)以便易于拟定可行的策略方案。

表 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SWOT分析矩阵模型

3 对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策略建议

3.1 积极探索Web2.0和云计算环境下的个性化服务

高校数字图书馆应该依托自己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在Web2.0和云计算环境下,积极探索新的个性化服务模式,开展开放、协同、共享、交流的个性化服务。例如,Web 2.0下的博客可用于读者与读者之间、读者与馆员之间、馆员与馆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有效地凝聚读者、推广服务;可以用Wiki开源软件构建基于Wiki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系统,汇聚社会群体智慧共建共享知识库,也可为知识库知识标注语义信息,建立参考咨询知识地图,创新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方式。而云计算环境下的大量软件服务、云存储服务、平台服务、网络整合服务等,给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高校数字图书馆应该把握好机遇,扩大服务内容和范围,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师生。

3.2 注重对用户需求的收集和研究[5]

个性化服务的开展必须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高校图书馆应建立丰富的与信息用户沟通的渠道,从而适时进行用户信息需求的调查与收集,并对具体用户的信息服务利用和反馈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图书馆还要与用户建立动态的用户信息数据库,保障流畅互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因此数字图书馆应帮助用户建立这种系统或者平台设施,为个性化服务创造交流环境,根据用户的反馈使信息服务系统设计方案进一步完善。

3.3 探索新的服务模式,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

面对商业数字图书馆和免费信息服务的挑战,高校数字图书馆应该扩展服务的深度和广度。(1)提供更深层次的信息服务——知识服务,即以信息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2)探索新的服务模式。Google为了扩大其服务领域与图书馆进行合作,同样,数字图书馆可以利用Google的优势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借助其搜索门户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传递给读者,使读者更广泛地了解图书馆。

3.4 重视宣传推广与用户培训,加强与外界合作

面对个性化服务用户支持度不高的现状,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宣传推广和用户的培训服务工作,让更多的读者体验和应用个性化服务。例如,可以在网站上提供新增服务及其功能的详细说明信息;可以利用RSS技术主动推送说明信息,从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指导说明;也可以在网站提供相关软件的免费下载链接,提供图文并茂的安装使用手册,并开展针对个性化服务的用户培训工作,注重课程的实践性、操作性,切实提高用户的信息能力,增强用户体验,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个性化服务的好处。同时,加强与外界的合作,比如可以利用Google、Amazon、OCLC和Del.icio.us等的开放API服务,帮助数字图书馆进行资源与服务的融合。[6]把所有有利于用户更好地使用和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与手段都加以整理并呈现给用户,从而拓展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空间,提升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

4 结语

进入信息时代,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图书馆生存价值的体现。文中讨论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因素,以及讨论的应对策略,都是就目前状况分析提出的。而各因素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总在动态变化之中,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读者个性化需求意识的提高,数字图书馆个性化需求服务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因此,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策略等问题,将值得我们继续摸索与探讨。

[1]胡昌平.信息服务与用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284-288.

[2]丁久辉,蔡景平.论Web2.0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发展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08(2):302-305.

[3]N S Harinarayana,N Vasantha Raju.Web2.0features in university library web sites[J].Electronic library,2010 (1):69-89.

[4]刘磊,等.图书馆2.0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的调研分析:用户眼中的图书馆2.0[J].图书情报工作,2009(13):70-73.

[5]王育菁.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探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11):83-85.

[6]严浪.Google和百度数字图书馆计划及高校图书馆的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7):61-63.

猜你喜欢

个性化数字图书馆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图书馆
答数字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数字看G20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