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科学发展观指导风景园林建设的实践意义

2011-08-15王爱芬

山西林业 2011年6期
关键词:造园风景园林园林

王爱芬

(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12)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解决好能源资源不足的矛盾,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必须充分认识节约能源资源的极端重要性,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坚持开发节约优先,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我国目前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状况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进一步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空间很大,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充分挖掘潜力,努力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约束性目标。

胡锦涛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将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重要理念,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风景园林在为城市居民带来改善生态居住环境的同时,也消耗了很多的资源与资金。用于建设和维护众多风景园林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相当可观的。人们不得不开始关注这样一种一面在建设生态,另一面又在破坏生态的现象。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解决这一现象的继续发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风景园林建设的价值取向

尽管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可持续景观设计的思想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但明智地利用景观格局和过程来获得人类自身永续生存与发展的认识,在中国至少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先秦时代,基于生存的经验,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竭泽而鱼,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义赏》)。这种“天地人和”的“三才”思想是建立在对广义农业生产后“时宜、地宜、物宜”的经验认识之上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人力”的调配和干预。

明代造园师计成在他的造园著作《园冶》中提出了造园的基本原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更为后人提供了一个亘古不变的造园准则,也明确地提出了造园的价值取向。在这样的价值取向下,人类方可最大程度地尊重自然,并在其基础上建设更加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从而达到既保护环境又改造环境的双赢目的。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再次肯定了中华民族祖先们的生存艺术,并将其深化演绎,为当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风景园林的建设将维护和强化其自身整体山水割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将人的干扰范围和强度降到最少。保护和运用乡土物种,可使更能适应本土环境的植被发挥最大的生态功能。在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废弃的土地和原有的材料,可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借助现代高科技的实践成果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尤其是可再生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雨水等等。这样,风景园林将拥有具有再生能力的景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它应该是持续进化的,并且能够为人类提供持续的生态服务。这样的景观营造,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建管费用大、见效慢等问题,使风景园林逐渐步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自身的良性循环。

2 “文化意境”是风景园林建设的灵魂

风景园林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现代社会城市居民的精神领域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同时,风景园林显示出的文脉、风貌特色、时代特征和人文精神、构成的文化意境等,具有耐人寻味的丰富内涵。因此,在风景园林中是否能体现和营造“文化意境”也就成为影响风景园林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在工业化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园林工程的建设速度也在飞速加快。许多园林工程不论设计还是施工都在与工期赛跑,至于营造意境已成为奢望。大城市之间相互模仿,盲目崇洋,一味地强调视觉冲击力已不再是个例。于是,类似于“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的精品越来越少。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园林是整齐规律的色块,千篇一律的树种,却再也难寻值得玩味的景点。人们渐渐开始只能是游于其中,却无法赏于其中了。

于是,风景园林作为人类精神寄托对象的功能也相对削弱,中华民族优秀的造园传统体系也无法全面发展和系统地延续了,这对于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也和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对此,应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将中国优秀的古代造园艺术发扬光大,避免盲目地造景造园。要寓情于景,营造深厚的文化意境于园林,使园林具有自身生生不息的灵魂。只有这样,我国的风景园林建设才能继承并发扬古代先贤的作品精髓,象“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名园一样千古流传,名扬中外,为炎黄子孙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

3 以人为本是风景园林建设的根本出发点

风景园林之所以建设其目的就是为人类服务。因此,园林建设中大到山水体系的建设小到游园设施的安装,都应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论。如果说在风景园林建设中,片面地强调园林景观的震撼于唯美,却忽略了其最终使用者——人的需求,则会使建设成果成为摆设,无法实现它的实用意义,也会对建设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而建成的园林则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将陷入无限投入、汇报趋零的恶性循环。

因此,“以人为本”是风景园林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本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所做的园林作品将拥有别具特色的风景、耐人寻味的意境、切实可用的基础设施、恰到好处的细节设计,使人们在园林中能充分得到精神和物质的享受。人们在游走之后,留下的不再是无奈的叹息,不再是践踏的脚印,也不再是遍野的垃圾,而是意犹未尽的回味、步移景异的景观以及整洁优雅的环境。这样的园林自成体系,能够实现资源内部循环的再利用,可以从根本上节约了自然资源。

4 结语

近些年来,我国大力倡导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各大小城镇都积极响应,大兴土木,城镇面貌一新再新,老百姓门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花园。但是,在这些成绩的背后,也不乏存在着资源消耗大、建设成果不实用等诸多弊病。这些弊病的代价,远远大于人们眼前所看到的所谓的成果。在这关键的时刻,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吸取其理论精华,切实应运到园林建设当中,方可善用资源、避免浪费,不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实现园林景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居民营建出真正怡人、健康的人居环境,为城市居民搭建起城市与自然生态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

猜你喜欢

造园风景园林园林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清代园林初探
壹 造园·纳瑞集祥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