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应县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考

2011-08-15任三英

山西林业 2011年6期
关键词:应县生态旅游景区

任三英

(山西省应县林业局 , 山西 应县 037600)

生态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也是21世纪一个极为重要的旅游经济增长点。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形式,生态旅游在世界旅游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应县拥有丰富的生物生态资源,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质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以及畅通便捷的交通网络,发展生态旅游业是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1 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和优势

1.1 生态优势

应县森林、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全县林草面积6.63万hm2,其中生态公益林5.10万hm2。境内生物种类丰富多样,山林密布,灌木丛生,水草丰茂,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十几种动物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全县林草覆盖度达到43%,初步形成了春有百花、夏有荫、秋有果实、冬有绿,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城在林中、人在花中的城市新景观。尤其是南部山区,林海茫茫、郁郁葱葱,分外壮观。

1.2 资源优势

应县历史悠久,山川秀美,人文荟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闻名世界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应县释迦木塔旅游景区。景区内有驰名中外的国之瑰宝,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佛宫寺释迦塔、净土寺、佛牙舍利。有被誉为塔乡地质奇观的石柱山及姝海寺、永镇寺、文殊寺等众多人文景观和以跑马梁为主体的南部山林自然景观。从宏伟的释迦塔、净土寺以及周围辽金风情的城市景观,到奇峰叠起,犬牙交错,山势迂回,千姿百态,怪石嶙峋,绿树成荫,野花盛开,泉水叮咚,秀色可爱的自然景观,引人入胜,美不胜收。站在黄花岭一片林海,往西望是金沙滩古战场,东瞧是田连阡陌的平川,是怀古赏景和游览避暑胜地。长城、古城、三岗、四镇等古遗址,都具有一定的考古价值。新建的释迦塔文化宫、塔北万亩生态公园、龙首山生态文化园,以及田园观光景区、无公害蔬菜园区、林果葡萄园区、花卉温室园区等,各具特色,初具规模。

1.3 交通和区位优势

应县交通纵横交错,快捷便利。大运、荣乌两条高速公路横穿境内,全长63.60 kg,荣乌高速的出站口就在木塔西,距县城迎宾大道入口不到1.0 km。县境内有省道117 km,县乡公路700 km,村村通水泥路。2010年动工的原平到大同的铁路线途径应县,薛家营火车站正在建设中,建成通车后将结束应县没有铁路的历史。从西安到大同的高速列车道开始施工,途径应县城西的寇宅火车站也即将动工。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应县发展生态旅游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搭起了发展生态旅游的起跳平台。在旅游区位上,“荣成—乌海”高速公路通车后,应县具有了事实上的首都远郊区的区位特征。应有北有内蒙古大草原、昭君墓、成吉思汗陵、大同云冈石窟,东有北岳恒山、悬空寺,南有五台山、芦芽山、晋祠、乔家大院、介休绵山等等众多名胜古迹,对来自北京和周边地区的旅游客源市场、旅游资本、旅游产品等,都有较强的聚集和吸附能力。

2 发展生态旅游业现状

近年来,应县结合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林业、观赏林业、商品林业,重点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通道绿化、交通沿线荒山造林、村庄绿化等重大生态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设中,整合资金,坚持乔、灌、草立体种植,针、阔、花科学布局,通道绿化与景区绿化并举,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初步建成了以建设中的新火车站为中心,由附近的黄花岭古战场、辽萧太后行宫、薛家营水库组成的西部景区;以木塔和净土寺两大国宝文物为中心,包括佛牙瞻礼馆、民俗宫,具有辽金风情的城市景观和塔北万亩生态文化园的古塔释迦塔景区;以龙首山生态文化园为中心,包括龙潭湖和生态湖大桥及桥栏800个仿古雕、罗汉像组成的龙首山文化园景区;以跑马梁为主体的南部山林自然风景区;以南河种寺庙群、明代内长城为主体,包括南河种、下社、金城镇在内的田园观光景区。特别是以接马峪蔬菜市场为主体的1.0万hm2无公害蔬菜园区、南河种1334hm2林果、下马峪153.33hm2苹果、葡萄园区,以及拥有高标准日光温室130个、栽培50多种鲜切花的珍玉花卉温室园区,让游客在游览观光的同时亲历纯朴的乡间生活,极大地拓宽了农林业发展的新领域,丰富了应县生态旅游的内涵。2011年,政府投资上亿元的塔林公园清宁园改造和高标准的县城街道园林绿化工程,也全面铺开。

3 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应县生态旅游开发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生态旅游开发现状与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不相称。主要表现为:一是环境落后。与生态旅游景区景点开发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严重滞后,旅游服务行业档次不高,旅游环境整体差距较大。二是合力不够。全县的旅游资源条块分割,形不成整体合力和竞争优势。三是人才匮乏。全县旅游业发展缺乏一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管理人才和训练有素的服务人才。四是经济效益差。由于投入不足,开发滞后,产品有限,设施不配套,生态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未显现。五是旅游宣传不够。除木塔、佛牙舍利外,其他各项旅游景点还缺少知名度,旅游市场开发较慢。

4 发展生态旅游应采取的措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快速转变和消费结构的较快升级,感受自然,回归自然,成为更多人的选择。对此,应该顺应潮流,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积极推进生态旅游和生态经济的发展。

4.1 明确理念,制定措施

发展生态旅游,首先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要树立“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速度”的理念,积极推进生态县建设,大力营造生态文化,加强生态保护,发展生态经济。2005年,应县已经规划出工业生态园区,并先后建起了雅士利乳业、晶都太阳能电力公司、吉祥制药厂、中粮集团、山梨集团、皮革厂、减水剂厂、玉雄淀粉厂等一大批大中型企业。但如何把分散的小企业引入园区集聚发展,统一处理排污,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引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促进企业清洁生产。要搞好工业园区的绿化,改善生态环境,为生态旅游和生态发展腾出空间,创造条件。

在旅游景区、景点的建设中,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森林景观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采取有力措施,在保护的基础上加快资源开发,推动产业发展。

4.2 高点定位,突出特色

应县木塔闻名世界,游客络绎不绝,为生态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客源基础。县委、县政府以此为依托打造旅游大县,投资100多万元聘请国内外旅游策划专家作出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先后完成了石柱山旅游专线和停车场建设,启动了木塔周边环境整治项目,塔北万亩生态园、万亩经济林带观光旅游项目及塔林公园、城镇园林化建设等项目。这些工程的实施,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要丰富旅游内涵,必须发展生态旅游。

首先,要把县城建设成为具有北方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要按照建设“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北方园林城市的总目标,继续完善塔林公园、南山森林公园、龙首山文化园等景区景点的整体规划和生态建设。结合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推行街道艺术化,搞好县城的绿化、亮化、美化、净化,进而形成山上绿林、山边花亭、蓝天碧水、山水相依,凸显北方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真正让游客感受到塔乡的亮丽景观。

其次,要雕琢精致的景点景观,对自然景观进行开发性保护。比如,把群山环抱、树木葱茏、花香四溢、泉水潺流的石柱山建成集漂流、观光、探奇为一体的自然风景旅游区;把林海幽静、山水如画的龙湾建成赏山色、探林海、觅野趣的森林公园,让游客真正领略塞上江南般的葱翠秀色;把湖光山色的龙潭湖库区建成快艇飞驰、轻歌踏浪的水上乐园;把跑马梁看作一个生态社区,强调“旅游者”、“原住民”、“原文化”、“自然基底”等元素之间的联系,形成旅游社区的“有机生物链”。塑造自然、怀旧、超脱的旅游产品;也可以在跑马梁一带建成集高山滑雪、骑马狩猎、滑翔伞比赛等项目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

第三,要挖掘本地文化特色。要把应县淳厚的风土文化、优美的生态环境、原始的天然景致凸显出来,开发田园旅游、小吃旅游、森林修身养性游等富有吸引力的旅游新产品,实现旅游的综合性、多元化。特别是要充分挖掘释迦塔的文化底蕴,进一步丰富佛学文化旅游项目。在旅游区内推出烽火台狼烟表演、地方小戏演出以及骑马登山等旅游项目,将民俗风情瑰宝融入生态旅游开发之中,使之成为应县生态旅游的重要内容。

4.3 完善机制,多元投入

旅游开发是一项投资额大,效益长久的项目,单靠政府投资难以在较短时期内见效。应由政府主导营造环境,坚持举市场之力,走开放之路发展生态旅游。应建立政府引导、部门参与、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开发生态旅游的机制。一是政府引导性投入。政府每年要拿出专款,继续用于改善景区的交通通讯条件,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景点景观,开展宣传促销。二是部门参与性投入。县里要做好生态旅游的统一规划、整体设计,并按“谁开发、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明确各部门在景区的景点建设任务。三是争取项目性投入。全县各单位各部门都要把旅游政策、项目、资金的争取作为“项目兴县”的重要内容,精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立项目库,加大向上争取力度,争取每年都能从生态环境建设、高效农业、基础设施、旅游开发、小流域治理等不同方面,争取资金投入生态旅游建设。四是市场性投入。要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按照“思想上放胆、领域上放开、经营上放活、税费上放宽”的原则,制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要运用市场手段,鼓励外商、集体、个人和有实力的旅游大集团投资参与生态旅游开发。

4.4 强化基础,拓宽市场

旅游服务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使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得到最大满足,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营造舒适、安全、卫生、文明的旅游环境不仅是吸引外商投资的亮点,也是吸引游客的卖点。要不断提高城市和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提升队伍素质,加强旅游景点的开发和专业人员的培训,提升旅游环境质量和旅游形象品味,塑造优美的旅游形象。要不断完善旅游公路、旅游餐饮住宿、生态环保厕所、娱乐设施等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从而提高全县旅游业的服务水平。要加强生态旅游的宣传促销,加大宣传经费投入,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健全营销网络,积极拓宽旅游市场,推进生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应县生态旅游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应县木塔葬书中的“木奴”与“天牛”考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从应县木塔秘藏看辽代西京地区雕版印刷业的兴盛原因
应县木塔秘藏中的辽代戒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