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射频控温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

2011-08-15罗海龙张丽荣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热凝术三叉神经痛射频

罗海龙,李 欣,张丽荣

(1.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11;2.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一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其疼痛具有阵发性的特点,疼痛范围主要局限在三叉神经分布的区域内。治疗方法有药物、酒精封闭、球囊压迫、射频热凝治疗术、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等。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射频热凝治疗术具有临床疗效好[1],即刻缓解疼痛、并发症少、可重复性等优点。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神经内科采用该方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6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0月至2008年12月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7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13例,女23例;年龄27~67岁,平均45.2岁;病程4个月至14年,平均5.4年。对照组37例,男15例,女22例;年龄28~69岁,平均47.4岁;病程3个月至15年,平均5.8年。经头颅影像学(MRI)检查,全部患者均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疼痛部位等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术前术中准备 射频热凝术治疗前,均系统询问患者的病史,行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压以及MRI等各项常规检查,注意患者是否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术中行心电监护。手术设备:西门子数字化多功能X射线诊断机,射频治疗仪,心电监护仪。

1.2.2 治疗方法 ①治疗组给予射频热凝术治疗:按Hartel方法进行治疗,即采用前路方法自颅骨的卵圆孔部位进行穿刺。患者取仰卧为手术位,常规消毒手术区域后,进针点予以局部浸润方法麻醉。5号注射针垂直进入患者的额部帽状腱膜位置,然后将中性电极与注射针柄相连接。接着从患者的口角外大约2.5~3 mm位置的皮肤处将穿刺针穿刺进入,往下经过颊间隙部位,沿着上颌结节和喙突两者之间的软组织间隙缓慢进入,经过颞下间隙部位一直到达头颅颅骨底卵圆孔部位。选取向头侧方向的20°角度的头颅侧位片,标出耳-床线针尖和耳-线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其之间的距离进行测定和定位[2]。确定穿刺针的具体位置和深度,再进行方波形式的刺激试验,当刺激的反应部位和疼痛部位达到相同的时候,再进行加温热凝方式处理,热凝的温度可以达到80℃ ~85℃,治疗持续时间5~6分钟。用针刺和棉球等方法擦拭患者的皮肤,对患者的区域疼痛感觉和触觉变化情况进行测定,一直到疼痛感觉完全消失,触觉变得迟钝为止。手术后需要对所有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3~4天,以预防颅内出现不必要的感染。②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给予药物治疗或封闭治疗。

1.3 疗效判断标准[3]优:疼痛感觉完全消失;良:疼痛明显改善;无效:疼痛没有任何变化。总有效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疗效优18例、良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对照组疗效优12例、良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3.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P<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2例患者出现面部感觉减退和角膜反射迟钝等不良反应,1例患者出现张口困难等不良反应,1例患者出现结膜下出血等异常情况,但上述患者不良反应均在手术后2周内完全恢复,没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2.3 随访情况 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治疗组有1例(2.78%)复发,对照组5例(13.51%)复发,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78,P<0.05)。

3 讨论

文献报道三叉神经痛发病率大约为18/1万人,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患者;疼痛大多集中于面部的单侧,以右侧出现疼痛最多见,双侧疼痛的发生率仅占5%[4]。药物治疗时,需要患者较长时间服用止痛药,最后往往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出现种种严重的不良反应而失败。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则有创伤面较大、并发症较多、手术风险较大、治疗费用较高等缺点,使得大部分患者无法接受。与开颅手术相比较,射频温控热凝术手术安全可靠性较大,手术操作过程简单,手术费用低,患者术中所受痛苦小,术后并发症较少,手术适应证比较广泛,手术治疗可以重复进行等。

对颅骨卵圆孔部位进行穿刺,其穿刺的准确性是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成功的关键。定位准确率的不断提高使头颅颅骨的卵圆孔部位穿刺成功率明显上升。临床中发现不少操作经验不足者容易将关节结节误认为是髁突部位进行穿刺,导致穿刺针出现稍微偏后的情况,从而导致整个的射频温控热凝手术失败。本研究在X射线图像协助下,利用耳-床线这一基线,对穿刺针和耳-床线之间进行仔细观察,并对穿刺针的针尖和耳-床线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可以明显提高穿刺的准确性[5],进行手术不再唯一依赖操作人员的经验,避免对患者进行多次的反复穿刺损伤,准确破坏三叉神经的分支,从而避免三叉神经第一支的错误损伤的发生,手术治疗成功率较大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因此,射频温控热凝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疾病的有效方法。

[1]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沈云霞,何玉泉,邢元龙,等.耳-床线定位在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3):230-232.

[3]国秋生.阿霉素外周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22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8,5(4):119.

[4]石宁跃,贾冰冰,银公敬,等.三叉神经痛外科治疗临床比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5):70-71.

[5]马科院,李新,刘中平.CT定位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评价[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8,5(6):84-85.

猜你喜欢

热凝术三叉神经痛射频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三叉神经痛难忍 家庭自灸速缓解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不同温度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
臭氧消融联合射频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的临床分析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三叉神经痛97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