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黄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

2011-08-15张晓玲方月梅

关键词:黄石市黄石利用

张晓玲 方月梅

(黄石理工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关于黄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

张晓玲 方月梅

(黄石理工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重大举措,是缓解资源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文章简述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实质,分析了黄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黄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黄石市;循环经济;现状;问题;对策

黄石作为典型的资源型重工业城市,粗放型经济仍占相当比例,矿产资源濒临枯竭问题日益显现,严重制约了黄石的可持续发展。在武汉城市圈获批“两型”社会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湖北省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之际,黄石市迎来了发展循环经济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求新的发展模式,促进资源、能源有效利用,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对于黄石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具有重要意义[1]。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实质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模式,根据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等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流动过程,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2]。其实质就是生态经济,强调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3]。因此,走循环经济之路,将循环经济理念注入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中,能使黄石市从根本上改变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首先在生产和生活的全过程中追求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以减少资源的投入,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其次是对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体现了回收再使用和循环利用的原则,达到废弃物的资源化;三是对不能循环再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可以解决经济与环境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包括推行清洁生产、综合利用资源、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发展绿色产业和促进绿色消费等方面。

二、黄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

(一)建立了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

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把振华化工、芳通药业等十几家污染物浓度和排放总量“双超”企业以及生产过程中使用或排放有毒有害气体的企业作为审核重点,推行清洁生产,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高消耗、高排放型向资源节约型和生态环保型转变,推进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为主向全过程预防为主转变。在大冶有色、新冶钢、华新水泥黄石公司、黄石兴华生化有限公司、黄石大江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循环经济试点,拉长产业链条,实现原材料延伸增值循环。

(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所提高

开展小水泥、小造纸、小火电专项整治行动,淘汰了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能力低下的企业,关停了华新水泥股份黄石公司北区磨机、新冶钢煤气厂,有效削减了污染物的排放;抓重点企业、重点节能工程,对湖北新冶钢、大冶有色公司、华新水泥有限公司黄石公司等10多家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能耗产业制定了明确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推进燃煤工业炉窑改造项目、余热余压利用工程、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电机系统节能改造工程、能量系统优化工程、建筑节能工程、绿色照明工程、政府结构节能工程等八大节能工程项目,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全市综合能耗逐年降低;广泛推行生态养殖场猪粪尿、秸秆综合利用等农作物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降低农村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综合利用率;加大高耗水企业和重点用水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鼓励企业使用中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城市节水管理,创建节水型城市。

(三)循环经济在企业、产业、区域等层面多模式格局初步形成

在企业层面:黄石市以骨干企业为载体,围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通过实施重点项目,开展循环经济的示范推广和梯次推进,实现企业内部的循环;通过产品的不断延伸,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附加值越来越大,使资源综合利用最大化。例如,黄石兴华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生产废水——沼气——发电”循环链,年可创效益350万元;利用废水日产蒸汽4吨用于生产;利用薯渣、玉米渣每年制成5 000吨饲料外销;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泥状硫酸钙生产免烧砖,年创利润50多万元;从废水中开发出新产品醋酸钠,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产业层面: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间和产业内副产品的交换和利用,提高产业关联度。如富川油脂公司、江北农场5万头生猪养殖基地、灵乡镇长坪村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农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油料——食用油——食用菌”的农产品生态循环链和“猪——沼——菜(鱼、果)”的生态循环链。按照“减量化、资源化、高效化”原则发展第二产业,以产品结构的绿色化为核心,以特钢、铜等生产基地建设为契机,延长产业链,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积极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业、青铜文化和工业旅游、红色旅游,已取得较好成效。

在区域层面:初步建立起黄金山、阳新、西塞山、黄石港、灵成、大冶经济开发区等一批起点较高、形成生态工业产业链(网)和拥有园区资源一体化经营与生态化管理体系的产业园区雏形。

三、黄石市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性制约因素短期内较难改观

受传统经济观念影响,一些企业仍然以数量型 GDP增长为重点考核指标,多数企事业单位单纯以经济效益衡量成绩。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理念,居民对循环经济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性认识不够,“绿色消费”意识不强,铺张浪费的消费观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扭转。

(二)结构性制约因素尚未根本改变

黄石因矿而兴,资源产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比重较大,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重工业在城市经济结构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其中以冶金、建材、采矿为主的传统产业比重大,随着资源逐渐枯竭,矿业发展后劲乏力。改革开放以来,黄石产业结构虽然日渐高级化,二三产业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但第二产业升级缓慢,产业创新能力偏弱、效率低,第三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结构调整升级困难较大,已影响着黄石经济的稳步协调发展;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增长以量的扩张为主,土地、水等资源要素的利用率偏低;以传统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缓慢,造成区域性行业污染严重,绝大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

(三)企业规模小,产业集聚程度不高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只有实现规模经济,循环经济才能得以发展。但黄石市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相对较小,不仅直接影响到资源利用率以及废弃物的资源化程度,而且污染监控成本较高,循环经济的技术推广成本也较高,发展循环经济缺乏规模支撑。黄石现有开发区产业发展定位有交叉,工业项目和布局不甚合理,大多技术落后,产业聚集的空间较为分散,各种公共品、准公共品和专门化的基础设施以及人才、技术、资金、设备、部件和市场网络无法共享,因而制约了企业通过产业聚集降低生产及经营成本获得更多的利润。企业间横向联系少,企业关联度低,龙头企业产业链向周围企业的协作性延伸不密切,未能与下游及同行进行整合,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统领市场的大宗核心产品不多,即使有少数产品具备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其零配部分往往是区外购进多,区内配套少;没有相关中介机构针对产业关联度强、产业链延展度长的产品作出各链节需求公示,并以市场化运作、成本优先机制引导合作;少数企业甚至存在一定的小农经济意识,不能充分认识到产业集群效应的作用。

(四)循环模式层次偏低

循环经济模式应体现在企业(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和社会(大循环)三个层面上[4]。目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更多地集中在微观层次,区域和社会供需等宏观层次的研究与实践较欠缺。黄石市循环模式层次偏低,主要集中在一些产品链较长、规模较大的企业进行,主要涉及清洁生产和物料循环。废物回收利用体系显得有些支离破碎,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起点低、规模小、二次污染的问题。至于运用循环经济理论重构经济流程,促进生产与消费,政府、企业和公众参与的社会大循环,从而实现消费品的有效利用,促使消费者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建设节约型社会,更是任重道远。

(五)科技研发与推广应用力度不够

目前,黄石市在发展循环经济所需要的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研发上投入不足,各产业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相互配套的关系比较松散,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研发能力较弱。尽管涌现出了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能耗低、污染少的科技型企业,但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全市工业经济中所占份额极少,发展循环经济仍存在很多技术瓶颈,资源利用率、回收利用率和废物处理率都比较低,对资源节约与替代、能源梯级利用、绿色制造、污染物“零排放”、相关产业链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有待加强。

四、黄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长期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的倡导,还需要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只有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行动、公众驱动的运行体制,才能有效的建立循环经济的模式[5]。因此,要广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将循环经济理念和知识纳入基础教育内容,建立一批生态教育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推广普及循环经济理念,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把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废弃物等活动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二)调整产业结构,拉长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发展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积极推进信息化,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工艺,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和技术。按照布局区域化、发展产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的要求,以循环经济理念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建立起产业结构协调、布局合理、生产高效的循环型产业体系。通过延伸冶金工业产业链、整合冶金建材中小企业、培植高技术产业、承接武汉和长三角产业转移,加速工业由资源依赖型向综合发展型转变;建设全国特钢和铜产品加工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优先制造业基地,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的深加工度和附加值,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农产品、畜产品深加工为龙头,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技术,引导农业发展走上生态化道路;大力发展优质种苗繁育,积极发展市郊观光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积极发展生态物流产业、生态旅游业、绿色商品流通业、高效金融业,做大、做强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整体竞争力。引进新技术和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一、二、三产业间和产业内副产品的交换和利用,提高产业关联度。

(三)扩大龙头企业规模,提高产业集聚程度

抓住特钢、铜、铝、水泥、纺织服装、煤电、制造业等优势产业,按照“做长产业链条、做强龙头企业、做优名牌产品”的思路,采取兼并、联合、重组等多种形式,形成产业规模,实现规模经济,利用企业地理上的临近性以及生产工艺的类似性,通过经济政策引导集聚企业,引入“增链补环”企业,形成有梯次、有层级、有接替的接续产业集群,形成块状经济。在块状经济中实现集中供热、集中供气、集中治污,发挥资源利用和污染治理的规模经济效应。通过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和项目的关联配套互补,把产业链上的企业连接起来形成类似于自然界的“生物链”,通过副产品、能源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提高产业集群的生态效率。同时,要积极采取经济手段,运用价格、税收等市场机制,调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6]。

(四)坚持试点示范和不同层面的有序推进,构建多系统的循环经济模式

通过试点先行,典型示范,开展循环型企业、循环型产业园区、循环型城镇和循环型社区建设,发挥不同层次示范的综合效应,提出不同领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从企业、区域、社会三个层面协调推进,逐步在全市推开。继续加大企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力度;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规划、建设和改造产业园区,对进入园区的企业提出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综合控制要求。推行“补链”战术,把“工业链”发展成为“生态链”,使废渣、废水、废气、余热、余压等在循环利用中实现“吃干榨尽”; 发展“静脉”产业,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再生资源和再生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培育规模化的再生资源利用示范企业和园区,使消费领域中丧失使用功能的产品,如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旧金属、废旧玻璃、废弃包装物等进行回收处理和再资源化,推动循环经济区域性整体联动。

(五)坚持科技先导,建立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研究和开发生态工程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节水技术、无废少废工艺、废物再生循环利用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技术,提升工业的科技原创能力。积极推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实现重点环保装置、设备的产业化,为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提供技术装备保障。大力扶持技术应用信息平台建设,整合重点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科技资源,强化产、学、研的横向联合,建立并逐步形成各种形式的循环技术创新开发平台、转让推广网络体系、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发展技术咨询服务中介组织,连接企业和技术市场,为企业发展提供生态适用性技术支持。

[1] 赵青.发展循环经济:武汉城市圈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2.

[2] 陈瑶.关于黑龙江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建议[J].商业经济,2005(4):11 -13.

[3] 王占霞.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循环经济[J].商业研究,2006(7):199-200.

[4] 肖劲松,王东升.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机理与对策[J].生态经济,2009(7):61-65.

[5] 王晓帆.论循环经济中的政府行为[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增刊:55-58.

[6] 陈贞.城市圈:放大了的产业集群——试论如何利用企业集群经验提升武汉城市圈的功能[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8.

Reflection on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in Huangshi

ZHANG Xiaoling FANG Yuemei

(Huangsh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ngshi Hubei 435003)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is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implementing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is the major step to realize and adjust th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and is the basic way to alleviate resource bottleneck and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paper briefly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and essence of circular economy,analyzes existing problem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it in Huangshi city,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 to develop it.

Huangshi city;circular economy;current situation;problem;countermeasure

F061.3

A

1671-7422(2011)01-0010-04

10.3969/j.ISSN.1671 -7422.2011.01.003

2011-01-18

张晓玲(1968— ),女,陕西镇安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研究。

(责任编辑 尹春霞)

猜你喜欢

黄石市黄石利用
黄石国家公园庆祝150年蛮荒岁月——这是怎样的历史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黄石俱乐部度假别墅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黄石高速公路改造项目中互联网+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的应用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黄石市区园林植物资源调查及分析
近30年来黄石市水域面积的动态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