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审计在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

2011-08-15王换娥崔铭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年16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文/王换娥 崔铭

一、国家审计在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

(一)安全防护。国家审计主要通过对有关部门、有关组织的安全防护机制的监控,保证其正常履行其安全防护职责,使国家经济社会运行始终处于健康、可控的状态,形成有效的保卫国家安全的“免疫系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着重加强对宏观政策落实的监督审计。关注政策执行的质量和效益,特别是要促进财政支出和信贷资金向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行业、重要领域投入。

(二)机制修复。审计机关通过与纪检监察部门、被审计单位等的开放性互动,使国家经济、社会运行实现机制性自动修复;或通过审计建议,督促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促进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或通过公之于众,引入舆论监督;或通过审计移送,交由有关职能部门进行问责处理。通过审计,使组成国家的各个部门自我完善体制机制,各个子系统的自防自愈能力也就加强了,整个系统的免疫力也就得到加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才能实现。

(三)科学预警。发挥国家审计的预警功能,一是要在重要问题的风险预警上,揭示问题的现状,阐明问题的风险趋势;二是要在对政策性问题预警上,通过对审计结果的综合分析,针对倾向性问题以及可能对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提前预警,并提出可行的审计建议。审计发挥预警功能,不仅要在微观经济领域,更要在宏观经济的视角内关注经济安全。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有广阔的视野、敏锐的眼光、准确的判断,注重发现可能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各种苗头性问题,提醒有关方面采取预防措施。

(四)问题揭露。审计要及时揭露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微观问题以及这些微观问题所反映出的体制、机制方面的隐患,并为政府或相关权力部门提出可行性的整改意见,防微杜渐。在经济社会运行中存在的疾病,例如违反财经法规、经济犯罪、舞弊行为、贪污受贿等,要通过审计予以发现和纠正。发挥这一功能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秩序,保护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推动民主法治和廉政建设,意义十分重大。

二、国家审计在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途径

(一)财政审计:主要是财政资金的绩效审计。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通过政策性扶持资金、政府投资、政策性补贴等途径,在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着引导、带动、示范、促进等作用。审计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工业发展资金是否用于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机制转换和工业企业重点技术改造;农业发展资金是否用于农业产业化及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项目;财源建设资金是否用于支持第三产业建设;政府投资是否用于改善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或者高科技产业;政策性补贴是否体现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导向等。特别是专项资金的审计,近几年来,各级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逐步增多,资金规模不断扩大,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在审计专项资金投向的同时,还要关注资金管理的科学性、投入方式的多样性、资金使用的效益性等方面,从而更好地提高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金融审计

1、金融机构的审计。对金融机构的审计重点应在于以下几点:揭示金融机构在运行中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执行国家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的情况,资产质量和资产结构的风险等,确保金融机构稳定运行、健康发展;促进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满足客户多样化融资需求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促进金融机构强化资本管理、寻找自身业务增长点,加快自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金融审计特别需要关注的是银信合作业务。银信合作业务具有促进银行和信托公司优势互补、丰富我国理财市场产品种类的功能,但是在银信合作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违规银信合作、信贷资产转让等问题和风险隐患。同时,银信合作业务在商业银行一直是作为表外资产,无论是在统计上还是监管上都存在困难,更易于规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于部分行业的影响。在严格控制信贷规模的政策环境下,通过银信合作业务,可以为存在刚性资金需求但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的行业如房地产行业、“两高一剩”行业提供资金支持,不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为此,银监会在今年出台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将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表外资产转入表内,这对银行资本和拨备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2、信贷资金的审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2010年末,本外币贷款余额50.92万亿元,同比增长19.7%,全年本外币贷款增加8.36万亿元,同比少增2.16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47.92万亿元,同比增长19.9%,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11.8个百分点。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7.95万亿元,同比少增1.65万亿元。在信贷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对信贷资金的审计,不仅要体现在信贷资金的申请、审批、抵押、发放等方面,还要关注信贷资金所支持项目的合规性,认真分析研究项目的行业特点,从项目融资方案的合理性入手,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风险评价,合理测算企业的贷款需求,对信贷资金使用的绩效情况提出审计意见,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三)企业审计

1、企业经营情况和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情况。现阶段,不少国有大中型企业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消耗大、负债重、成本高、效率低,已成为制约经济效益提高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作为综合性经济监督的审计部门,可以通过事后审计和事前审计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国有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从转变微观经济入手,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从资源高耗型经济到资源节约型经济的转变。要紧紧围绕“质量、责任、绩效”等关键因素,按照“把握总体、揭露隐患、服务发展”的审计思路,把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与效益审计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主业集中度和技术创新能力等关键因素,重点关注企业国有资产安全、企业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及国有企业经济布局等宏观问题。

2、科技进步与创新。科技进步和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实现机制。我国的自主创新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有选择、有重点的自主研发;二是通过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实现同一类型企业的集体创新和技术外溢;三是在政府的协调指导下,实现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力量的整合,以协作的方式推进自主创新。国有企业在规模上、实力上、政策上都有着天然的优势,通过国家审计,挖掘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的潜力、发现存在的不足,可以有效地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技术引进依赖型经济到自主创新支撑型经济的转变。

[1]刘国艳.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表现类型.审计月刊,2007.2.

[2]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员办事处.会计审计风险提示:一个模板——关于审前调查关注要点的思考.审计研究,2009(增刊).

[3]郭晓亭,蒲勇健,林略.风险概论及其数量刻画.数量经济技术经济探究,2007.2.

[4]周德魁.审计固有风险的量化探索.中国审计,2007.9.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分享经济是个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拥抱新经济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