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1-08-15廖林英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降糖药低血糖饮食

廖林英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以老年人多见。我院从 2004—2009年收治糖尿病患者 280例,年龄在 60岁以上有 10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 100例患者中,男 48例,女 52例,年龄 60~99岁,其中 60~69岁 70例,70~79岁 24例,80岁以上 5例。均为 2型糖尿病。发病情况:本组以糖尿病不典型“三多一少”起病而发现者 45例,以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而诊断者 34例,由体检或术前、术后发现者 21例。空腹血糖 >10mmol/L者 39例,最高达 33.5mmol/L,系高渗性昏迷病例,7.8~14mmol/L者 52例,正常者 9例,经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空腹血糖阴性者 22例。并发症:本组慢性并发症以心血管病居多,共 66人例,主要为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 (尤以脑血栓形成多见);其次为糖尿病神经病变,有20例为末梢神经、膀胱和胃肠神经病变。急性并发症以各种感染多见,有 35例,以肺部感染居多,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有 2例。

1.2 治疗方法 本组均为 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单纯控制饮食治疗 9例,饮食控制加服降糖药物 73例,短期或较长时间使用胰岛素 18例,有严重并发症者给予相应治疗。治疗过程中有 15例发生过低血糖反应,其中用胰岛素发生 9例,口服降糖药发生 6例,发生时间多在夜间或清晨空腹时。死亡 7例,其中肺部感染和脓毒败血症 3例,心肌梗死 2例,脑血管意外及糖尿病肾病各 1例。

1.3 护理方法

1.3.1 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在长期的、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进行治疗和护理。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种并发症而致残和过早死亡,而全面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并非单靠药物可以达到的。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了解糖尿病高血糖的危害,是每个糖尿病患者长期配合治疗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我们在进行心理护理时,要克服急躁情绪,切忌语言简单,要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社会背景,不同病情进行疏导,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达到生理与心理平衡,从而为长期治疗疾病做好心理准备,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决心,充满信心,精神愉快,主动积极配合治疗。

1.3.2 饮食护理 合理的饮食有利于减轻体质量,控制高血糖和防止低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糖尿病的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最根本的方法之一,因此我们应向患者介绍饮食治疗的目的、意义及具体措施并督促落实,以取得最佳效果。

1.3.3 休息与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减轻体质量,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还可减轻患者的压力和紧张情绪,使患者心情舒畅。尤其对 2型肥胖患者应鼓励运动和适当体力劳动。避免疲劳和精神紧张。

1.3.4 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物的护理除了解各类降糖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外,还应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正确服用,及时纠正不良反应。观察患者血糖、尿糖、尿量和体重变化,评价药物疗效。指导患者按时进餐,切勿提前或推后。

1.3.5 加强基础护理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抵抗力低,当发现患糖尿病时,大都已经出现并发症,故对该病的住院老人,应加强基础护理,保持房间通风良好,空气新鲜,床单应清洁干燥,预防肺部感染。此外,特别注意皮肤及足部卫生,对于急慢性并发症,应制定护理措施,给予相应的护理。

2 结果

通过实施以上护理措施,能够减轻糖尿病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讨论

针对老年患者糖尿病病情多不典型、症状隐匿、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感知模糊等特点,要反复讲解老年糖尿病的特殊性,使其认识这些并发症的症状、表现及危害,做到心中有数,时时处处注重控制血糖才是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3.1 善于识别病变的程度 老年人糖尿病起病隐匿,症状多不典型,无所谓的 “三多一少”,可表现为疲倦、食欲减退、小便失禁、睡眠节律改变等。有人调查发现:至少半数患者并不认为自己有此病,往往以血管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为首要表现,检查时已有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糖尿病肾病、各种神经病变等晚期并发症[1]。因此,即使是新发现的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亦应视为具有潜在风险的糖尿病。在病人住院治疗的过程中,应加强病情观察,善于识别病人的患病程度,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3.2 加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及护理 老年人各系统功能减退,加之糖尿病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使心血管受累,往往在糖尿病尚未显现出来,心血管受累已经发生,因未及时治疗,使心血管并发症多而严重[2],成为本病的主要死因。因此,加强心血管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的治疗、护理,对降低糖尿病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3.3 预防低血糖对神经的损害 本组出现低血糖反应均为应用胰岛素和服降糖药后发生。一般认为,老年人肾功能减退,耐药性差,影响胰岛素的降解和清除,致使胰岛素蓄积,稍不注意,即有发生低血糖的危险。而且由于老年人大脑-下丘脑-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调节障碍,机体不能采取措施克服低血糖,常导致无感觉性低血糖。也因低血糖导致严重的神经损害、动脉血栓,甚至休克猝死[3]。因此,对老年人糖尿病饮食不宜限制过严,使用药物时切忌空腹,剂量要十分准确,督促病人睡前加餐,加强夜间巡视,注意观察[4-5]。对于有低血糖病史患者,要分析以往原因,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一旦发现低血糖,轻者进食糖果、饼干或喝糖水,重者静注 50%葡萄糖溶液,以防止低血糖对大脑的直接损害。

3.4 治疗护理时应注意的事项 老年人生理、心理有别于中青年人,进行治疗和护理时,应注意:(1)按体重及活动量给予低糖、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盐饮食,控制血糖略高于正常值。(2)胰岛素注射时,用量准确,常更换部位,坚持无菌操作。长效与普通混合时,先抽普通胰岛素。(3)常服阿司匹林减少微血管病变发生。(4)坚持运动疗法,注意运动的形式、量及近远期效果 (近期:尿糖、血糖下降、药量减少。远期:并发症少)。(5)尿检时,宜饭前半小时排掉小便,然后进餐前留尿样。(6)查血糖时应输液停止 2h以上或夜间睡眠,心情平静时空腹抽血。 (7)观察低血糖后的高血糖反应以及注意并发症的观察。

3.5 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 老年人性情比较怪僻、固执,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对治疗的顺应性或配合较差。因此在对老年人糖尿病进行治疗和护理时,必须耐心、细致、态度和霭可亲,掌握好言行的慢节奏,给予病人精心的生活护理。根据病人的年龄、性格、知识层次,所处地位不同,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利用治疗空隙向病人介绍糖尿病的一般知识,反复说明坚持饮食疗法及适宜运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趁其心情舒畅时提前作为院指导,如尿糖测定、饮食调节、胰岛素注射技术、用药注意事项、低血糖症状及急救措施等,直到其掌握。

1 陈家伟.老年内分泌代谢病的研究进展 [J].实用老年医学,1993,10(1):8.

2 钟学礼,朱禧星.临床糖尿病学 [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302-303.

3 邓尚平.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新认识 [J].临床内科杂志,1992,9(2):16.

4 胡美珠.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及护理 [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5):851.

5 田凌,林庆.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状况特点分析 [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7):2245.

猜你喜欢

降糖药低血糖饮食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两味鲜为人知的降糖药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
何为清淡饮食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