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2011-08-15崔盈盈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肌流量

李 浩,崔盈盈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液供应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酶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严重类型,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一旦确诊,护理人员必须争分夺秒地抢救病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同时还要注意对病人和家属的健康宣教,降低心肌梗死的再发率。

1 临床资料

我科 2008年 1月—2010年 1月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50例,其中男 34例,女 16例;年龄 34~85岁,平均 58岁。治愈 20例,好转 29例,死亡 1例。入院评估知识缺乏者 26例,不良习惯者 24例。出院后 6个月进行家访和电话随访。随访结果显示,具备相关知识者 48例,生活习惯良好者 46例,心肌梗死再发率为 0。

2 护理

2.1 休息 卧床休息 1周,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解除焦虑。

2.2 吸氧 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量减少或血流速度减慢,均易发生低氧血症。应常规给予吸氧,尤其是有明显肺水肿和动脉血氧饱和度不到 90%的患者给氧能提高动脉氧分压,从而改善梗死区周围心肌的氧供。对于肺充血的患者应持续给予吸氧,对于有炎症并发症的患者,面罩或鼻饲给氧有时不能维持理想的血氧饱和度,应考虑正压辅助呼吸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鼻导管给氧法:1~5d先给予 4~6L/min持续高流量吸氧,以后间歇吸氧,流量为1~2L/min并在进食,活动,排便时适当加大氧流量,每日更换鼻导管,以防止鼻腔黏膜损伤及感染,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

2.3 监测 在冠心病监护室进行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监测5~7d,必要时还监测肺毛细血管压和静脉压。密切观察心律,心率血压和心功能的变化,为适时作为治疗措施,避免猝死提供客观依据。监测人员必须极端负责,既不能放过任何有意义的变化,又保证病人安静和休息。

2.4 解除疼痛 遵医嘱哌替啶 50~100mg或吗啡 5~10mg皮下注射,必要时 1~2h后再注射 1次,以后 4~6h可重复应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呼吸功能的抑制。

2.5 溶栓治疗的护理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一定要选择近心的大动脉,按医嘱迅速、准确、安全地将溶栓药物输入患者体内,尿激酶每次的用量为2.2万 U/kg,先用0.9%氯化钠溶液溶解,溶解时不可激烈震荡,以免使活力降低,产生大量泡沫使药液难以抽尽影响剂量准确,必要时可稀释 2~3次溶药及从安瓿内抽吸药液时应采用斜面背侧加压法[1],以防瓶塞碎屑注入输液瓶内,根据医嘱将尿激酶溶于 0.9%氯化钠溶液100m l中,按要求 30min内滴完,其中前 10min输入总药量的2/3,后 20m in输入总药量的 1/3,辅助抗栓治疗常用的有口服药物阿司匹林;还有皮下注射抗凝剂低分子肝素钠,于溶栓后 12h皮下注射 5000U,以后每隔 12h 1次,持续 5~7d。

2.6 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常有濒死感,加上环境陌生,床上大小便,改变了往日的生活习惯,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往往有濒死感,一般病人在第 1天为焦虑,第 2天有部分病人呈现否认的防卫反应,第 3天抑郁[2]。护士应根据病人的心理反应阶段性规律,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做好心理疏导,指导病人进行自我心理调整。主动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告知病人限制盐的摄入,卧床休息对心脏功能恢复的意义,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时,要动作敏捷、轻、稳、准、快,稳定病人情绪,主动关心病人的起居,做好生活护理。在解释和安慰病人时,要言语得体、语气和蔼、体贴和关心病人,使病人能够正确理解、认识和对待疾病,正确理解护理要求,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2.7 健康教育

2.7.1 家庭自救与急救兵 能早期采取家庭急救与自救措施对心肌梗死疾病预后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若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持续时间延长,疼痛程度加重,含服硝酸甘油无效者,极可能是心肌梗死先兆。应就地采取措施,保持冷静和情绪稳定,不要慌忙送往医院,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心肌耗氧和缺血,并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6mg)或速效救心丸 10粒,若服药后 3~5min仍不缓解,可再服 1次 (家里应常备急救药品,病人及家属应熟悉药品较固定的放置地点以备急用),有条件者立即高流量吸氧,同时拨打 120急救电话,等待救援,禁忌剧烈搬动病人。

2.7.2 避免诱发因素戒烟限酒,避免寒冷,情绪波动、饱餐、便秘、过劳,洗澡时水温不宜过冷或过热,时间不宜过长,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遇到突发情况应就近就医。

2.7.3 坚持康复训练建立渐进性运动计划,参加一定的体育运动和保健活动,劳逸结合,以不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身体不适为原则。

3 小结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起病急骤,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通严密的观察,精心的护理,极大的减少病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服务功能的不断扩大,通过对心梗病人实施全面、系统的出院健康教育使其正确认识自身病,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提高其遵医行为,对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进一步做好预见性的防范,从而降低心梗的复发率、死亡率,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庭和社会负担,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张碧淦,钟慧玲.防止瓶塞碎屑产生的方法 [J].实用护理杂志2003,9(4):45.

2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 [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49.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心肌流量
冰墩墩背后的流量密码
张晓明:流量决定胜负!三大流量高地裂变无限可能!
寻找书业新流量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复合心肌补片对小鼠梗死心肌的修复效果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五位一体流量平稳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