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图书馆联盟视角下城乡图书馆资源共享机制的实现路径

2011-08-15孟爱霞由建勋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6期
关键词:书刊农家书屋

孟爱霞 由建勋

(1.滨州市委党校,山东 滨州 2566122;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206)

图书信息资源作为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源泉,对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村图书信息资源建设严重滞后的实际,2007年3月13日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八部委,联合推出了《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为真正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将“农家书屋”建设成为信息、科技和文化扶贫的富民工程,需要以创新的思维,从构建区域图书馆联盟的角度,消除城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体制障碍,构建城乡一体化图书资源统筹联动机制,从源头和机制上突破农家书屋发展的瓶颈,将其建设为农村信息、科技和文化建设重要阵地。

一、制约农村图书馆资源建设及利用的障碍因素与成因

1.缺乏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软硬件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我国长期以来城市优先的发展战略,使有限的公共资源包括信息资源,更多的被用于城市,而弱势的农村图书馆只能处于缺乏有效支持与保护,并被排除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资源分配之外。就全国大部分地区而言,2007年以前偌大的农村仅限于县城一家公共图书馆,且缺乏资金投入、馆藏资源陈旧,文化部2004年图书馆统计年报显示,全国2700多个县(区)级公共图书馆中,700多个县级图书馆的购书金额为零[1]。一些县级图书馆甚至靠出租维持自身生存,资金贬乏导致农村图书馆因资源不足失去了服务能力。2007年八部委将农家书屋建设提到了惠农工程建设的高度后,虽然有了“农家书屋”工程的宏伟设想,但由于在资金投入方面缺乏国家财政为主的机制安排,而新闻出版署作为“八部委办”的具体实施单位,提出的解决建设资金思路,又是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导、国家适当补贴、社会各界捐助为辅。按新闻出版署提出的每家书屋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的要求[2],每个书屋仅1000册图书及所需书架等设施就需投资3万元,后续维持更是一项长期工程。而自农业税及附加取消后,在县乡基层政府财政收入捉襟见肘的背景下,仅书屋开办所需初始资金投入,落实起来就非常困难,开办后的更新维持运行,根本无力顾及。虽然有些地方出台了一些相关保障政策,要求确保图书每年更新率不得低于10%,农家书屋之间要建立图书流动机制,但由于缺乏具体可操作性规程,此种政策仅局限于纸面状态,难以落实。至于深受农民欢迎时政新闻、实用技术和生活保健类期刊更是无钱订阅和维持。

2.建设与使用相脱节,图书馆资源管理脱离农村实际。据调查,2007年后已经建成的农家书屋,绝大多数都是依靠地方政府的投入。而政府在投资时,他们对农家书屋的作用期望值很高,以为建了农家书屋就能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发展农村经济,因此努力从有限的财政收入中挤出资金,按中央精神以建设农村文化工程来突击建设。由于具体经办人员不了解农民需求,事先又缺乏调查研究,建设中仅凭经办人热情想当然地建设,结果造成书屋建设者与使用者脱节,形成了“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现象。书屋交付农民管理后,在管理体制设计上,普遍按照“政府引导、社会资助、自主管理、无偿借阅”的指导原则进行运作和管理,即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和运行模式。村委会等各级基层组织只承担筹建和监督的职责,不直接参与管理。这种模式虽然有利于降低村组领导成员负担,但在运行过程中却自然带有放任性,图书信息资源管理缺乏刚性约束,农民借而不还。这样建成的农家书屋,由于后劲不足,书屋很快变成了空屋,大多数形同虚设。

3.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制约了服务质量的提高。农村图书馆分布面广而散,管理不易。而在管理机制设计方面又没有统一的制度安排,实践上多由地方政府文化部门管理,而文化部门权威性不强,制定政策的可操作性弱,无法形成农村图书馆发展的有效保障体系。而富有决策权的县乡基层政府领导,只重经济不重文化,对农家书屋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忙起来忘掉”。农村基层政府文化部门对农村县级图书馆的人员配置、设备经费等问题无能为力,资金拮据的情况下,无钱也无法对农村图书馆管理员组织业务培训和开展指导服务,以致业务素质低等成为农村图书馆事业现存的普遍问题。作为农家书屋主要资源来源的社会捐献体系,在缺乏上级业务指导的情况下,赠与藏书质量差、与农村经济、科技和文化需求不符也就在所难免。由此导致了乡村图书馆馆员素质低下,服务效果差,业务不规范,藏书建设滞后,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长此以往,读者数量势必逐渐下降,也导致农村图书馆服务功能丧失。

二、依托区域图书馆联盟形成城乡图书馆资源共享机制与体系的路径

1.构建以区域核心图书馆为龙头的图书馆联盟,实现区域内图书馆资源城乡共享。区域核心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知识与信息中心,理应充分发挥文化公益性服务的重要功能,充分利用自身书刊资源优势,努力实现与农村小型图书馆的书刊资源共享。事实上,由于我国公共图书馆最低层级只设置到县(市)级,使得公共图书馆读者绝大多数为城镇居民,因而很多公共图书馆涉农书刊查阅人次很少、流通率较低;时政文化类等时效很高的期刊资源,发行当年在城镇读者群中还有市场,次年就乏人问津,而这类书刊农民又恰恰最感兴趣,很适合农家书屋陈设。高校图书馆书刊流通率虽然较高,但由于高校师生对期刊的时效性要求较高,过期政策性、娱乐性刊物及报纸需求较低,这类刊物也非常适合农民口味,农家书屋又无钱购置,因而具有拾遗补缺的重要作用。城市核心图书馆非流动馆藏资源对农村居民的巨大吸引力,为农家书屋紧密向区域核心图书馆靠拢,构建区域图书馆联盟创造了良好的需求基础。对此,建议通过公权力干预,构建以地(市)核心图书馆为龙头,区域内普通高等院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为辅助,地(市)所辖各县(市、区)图书馆、乡镇图书室和村组农家书屋密切协同的图书馆联盟,将处于联盟终端的乡镇图书室和农家书屋作为联盟图书馆的分馆,合力整合在城市流通率低、而农民又喜闻乐见的书刊资源,以及农业技术、市场信息、科研成果及实用性技术、农村文化建设、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等方面的图书信息资源,通过乡镇图书室和农家书屋在农村循环借阅,为广大农民提供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和农民能看得懂、用得上的优秀读物,实现以极低成本就能丰富农家书屋图书信息资源,增加农家书屋吸引力,提高区域内书刊利用率,实现书刊、报纸文献资源的区域城乡共享。

2.借用联盟专业优势对农家书屋建设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提升农家书屋的书刊资源质量和管理层次。鉴于目前农家书屋不可能聘用专业图书管理员,大多数均为兼职或临时人员的现状,区域龙头核心图书馆要牵头组织区域内农家书屋图书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要通过举办书屋管理人员培训班或辅导班,使农家书屋从人员选用、书刊购置到日常管理都处于科学管理之中。在人员选派方面,联盟内正规图书馆要协助村组选拔配备责任心强、公众信任、有一定文化知识、热心于公益文化事业的退休教师、退休在村老干部等担当“农家书屋”专职管理员。在购进及接受捐赠前,要指导帮助管理员根据当地农民需求配置书刊资源,充分考虑实用性。对发达地区农村,应该考虑以科技含量较高的使用科教书刊为馆藏重点,乡镇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应以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方面的书籍为主;经济欠发达地区,应以贴近民情、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性、政策性和文艺类书刊为主,此外,平原地带要多购置农作物种植、畜牧业养殖方面的书籍,鱼米之乡可以多购一些水产养殖、蔬菜栽培类书籍。农家书屋开放借阅前,要通过培训使管理人员学会日常的书刊、报纸管理、分类、上架、借阅、维护等业务。流动借阅一段时间后,要及时进行总结交流,定期开展检查和评比活动,并认真搞好宣传,对管理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一定的表彰和物质奖励,以发挥先进的示范带动效应[3]。最后,为提高书屋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管理能力,保证书屋充分发挥功能和作用,对管理规范、服务较好、具有一定经营条件的,可在书屋管理人自愿的前提下,推荐给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并授予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书屋管理人在保证书屋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可兼营出版物经营业务和农村私人图书借阅业务,获得的经营收入,通过公私结合协同及时扩大农家书屋补充新鲜血液,不断扩大书屋规模和影响。

3.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城乡图书信息资源共建与服务活动,形成农家书屋的农村科技信息“场”效应。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居住分散,政治集中度高,信息辐射和传导作用相对较弱。因此,只靠图书馆联盟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动员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在政府指导下,充分发挥区域核心图书馆的作用,联系科技局、科协、团委、妇联、高校学生会、高校教授和研究所专家等有关部门,共同深入乡、村召开信息发布会,推广新技术,开展咨询活动,提供咨询热线。利用周末、节日和学校寒暑假两大长假期图书流动性不足的有利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图书下乡、技术服务和现场指导等“三下乡”活动。在具体途径和方法上,一是借助“三下乡”活动开展送书下乡,区域核心图书馆要积极策划,设法将农家书屋作为三下乡活动的主要阵地,使农民在农家书屋及时了解中央及地方政府关于农村发展和农业生产的各项方针、政策、措施,获取各种致富信息、种植养殖技术信息;二是借助联盟内高校图书馆与高校教授、研究员等农业科技人员关系密切的先机,联系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在农家书屋设立咨询站,开展不定期技术服务,帮助农民为农牧业生产巡诊把脉,利用农家书屋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传播科学种田、蔬菜栽培技术等农业科技;三是配合文化部今年启动的“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将国家数字图书馆的资源通过国家文化共享工程平台,向村组农家书屋延伸,使农家书屋能源源不断地为亿万基层农民提供免费电子图书音像信息;四是为农业种养殖专业户提供区域内图书馆“一卡通”联合服务,农家书屋作为基层农村支点,选择推荐信息需求量大农业种养殖专业户给中心图书馆,通过构建区域内图书馆计算机信息中心,将区域内具备一卡通服务条件的图书馆连接成一个互联互通的整体,为种养殖专业户开展各成员馆之间的联合检索、网上阅读、馆际互借、联合参考咨询等服务,扩展专业户的信息资源渠道,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图书馆服务“三农”的目的。

总之,在政府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构建城乡图书馆资源共享机制,关键是通过理顺政府的组织体系,发挥区域核心图书馆的核心作用,以区域内公共图书馆和高等院校图书馆作为联盟的主体,联合推进和提升农家书屋作用与功能的发挥。地方政府应通过组织运营和资金扶持,帮助区域图书馆联盟将农家书屋发展成为“惠泽千里,功在千秋”的惠农信息资源基地,把农家书屋建成农民离不开的“营养屋”。

[1]郑猛.1/4县级图书馆:没有一分钱购书款[N].中国税务报,2005-09-23.

[2]薛颖旦,朱峰.江苏“农家书屋”年底可望突破1000家[N].新华日报,2006-12-26.

[3]杨驰原,梁毅“.农家书屋”聚焦[J].出版参考,2006,(8上旬).

猜你喜欢

书刊农家书屋
2023年精品书刊订阅
农家笑
篽箖·上野书屋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笑
春回农家
梦幻书屋
多翻书刊益处大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
书刊信息:环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