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厂化食用菌发展优势、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2011-08-15潘孟乔

食药用菌 2011年4期
关键词:金针菇工厂化食用菌

陈 青 潘孟乔

(1.浙江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杭州 310020;2.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学0803,武汉 430070)

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热潮,成为食用菌现代化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更好地服务和引导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会、问卷调查、电话、邮件等形式,普查了浙江省52家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主体,建立了企业档案;还调研了福建、江苏等主产省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情况,参阅了有关日韩台食用菌考察报告。在比较分析生境,梳理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对策和政策建议,以期更好地服务各地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1 工厂化食用菌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元素

1.1 工厂化食用菌生产是现代农业的标杆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在日本率先得到发展,带动了台湾省和韩国的工厂化栽培。如享有盛誉的台湾戴氏养菌园,采用了全套现代化瓶栽系统,雇用工人60人,日产金针菇30吨。浙江省从2001年开始发展,目前全省已有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52家,产量1.76万吨,产值2.2亿元。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典型的用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是农业生物工程技术和工业先进生产手段相结合的产物。它利用温控设备、空间设施,在可控条件下进行精准化、智能化管理,实现立体化、周年化规模生产,隶属于 “精品农业”范畴。它所依赖的不是肥沃的土壤,而是电力、机械和农艺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说,在产品的安全性、可控性、标准化、产量产值等诸多层面,工厂化食用菌是农业产业中唯一可媲美工业的产品,是可扎根城市的都市农业,是发展城市菜篮子工程的一抹亮色。

工厂化食用菌能源的利用率较高。据测算,浙江省工厂化生产金针菇,单位GDP电耗为970.8千瓦时/万元,优于平均社会用电的1051.9千瓦时/万元。1千瓦时可生产工厂化金针菇为0.82~1.24千克,价值8.2~12.4元。

1.2 工厂化食用菌是 “保供给,均衡市场”的有效手段

工厂化食用菌在生产效率上具有其他农作物无可比拟的优势。单位面积土地工厂化金针菇年产量可达90吨/亩 (1亩≈667平方米,下同),工厂化杏鲍菇则高达110吨/亩,约为蔬菜的6~10倍,水稻的90~100倍。这得益于食用菌的立体栽培和较短的生产周期。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完全不同于大田作物,它不受季节的限制,一年四季均可生产,每天可采收上市,产量稳定,计划性强,市场供应均衡。

1.3 工厂化食用菌是农业标准化的典范

工厂化食用菌在质量安全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因为其生长基质经高温灭菌,无菌操作,培养条件可控,且一次性收获,生长全过程均不施用农药、化肥,是安全、放心的健康产品,在食品安全广受关注的今天,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机遇。工厂化食用菌各生产环节遵循统一的工艺流程,周而复始,拌料、灭菌、接种等环节均实现机械化,培养、出菇均在温湿控条件下进行,产品大小、成熟度均匀一致,如同工业产品一样规格整齐均等。

2 工厂化食用菌发展现状

2.1 工厂化食用菌快速发展中存隐忧

近年来,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成为投资 “兴奋点”,生产规模急速膨胀。据了解,福建省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厂家约200家,年产量10万吨,其中杏鲍菇占40%,金针菇占10%~20%,真姬菇占30%;江苏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有70~80家,日产量300~350吨,其中以灌南县最为集中,以生产金针菇为主;上海、湖北也均在发展大型工厂化食用菌生产。浙江省工厂化生产品种以金针菇为主,产量占67%,杏鲍菇次之,占20%,另有少量真姬菇 (蟹味菇、海鲜菇)、白灵菇、双孢蘑菇、茶树菇等花色品种。截至2011年5月,全省共有食用菌工厂化企业52家,另有3家正在建设,而且资本呈继续涌入态势,丽水市莲都区、淳安县、象山县、嵊州市等均有大笔投入在建或拟建工厂化的生产计划,投资规模在2000万~4000万元。但相比上海、江苏、福建等地,单个主体生产规模仍较小。

门槛不高、效益尚可、政策扶持是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吸引社会资本的重要原因。浙江省单个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多在200万~2000万元,年产值100万~2700万元,效益30万~1000万元。其快速发展的背后推手还有政府部门,近年来,浙江省现代农业专项资金支持建设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建设基地有15个,还有一部分受惠农机补贴政策。

产能快速释放是把 “双刃剑”,三成企业盈利状况欠佳,一年有4个月处在亏损边缘。供应充足、物美价廉的食用菌一方面促使产品平民化,有利于消费市场的培育拓展;另一方面,市场价格竞争,会使规模较小、实力较弱、成本较高、技术较差的企业承受巨大压力。以工厂化金针菇生产为例,出厂价7元/千克是金针菇价格的 “生命线”,但在3~6月份,价格却经常低于6元/千克。

2.2 土地、电力成为制约工厂化食用菌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素

土地是发展工厂化食用菌的先决条件。工厂化食用菌生产需要硬化土地建造厂房,建设用地指标已成为新建和扩大生产规模的首要制约因素。曾有因土地审批原因筹划3年仍未投产的情况。土地和地方优惠政策是吸引社会资本流入的最大牵引力,目前除建设用地外,也有使用林地和耕地的情况。从占地规模看,小的不足1亩,大的30~40亩。

电力是工厂化食用菌的血液。浙江省工厂化食用菌总用电量2500万度,单个主体用电最高为323万度。据测算,1度电约可生产1千克金针菇,每袋成本约0.3元;工厂化金针菇生产,单位GDP电耗优于平均社会用电,而执行的电价则为0.61~0.895元/千瓦时,高于日本、韩国农业用电 (韩国工业电价是1元/度,设施农业电价是0.18元/度;日本工业电价是0.9~1.0元/度,设施农业电价是0.3元/度)。令人忧虑的是,在电荒油荒、有序用电背景下,尽管部分主体自备发电机,然而一旦停电,损失仍不可避免,要求连续供电、优惠用电的呼声很高。

2.3 技术创新是生存和发展之本

人才是决定工厂化食用菌成败的重要因素。由于投资者来自各行各业,包括流通、加工贸易、机械、电子设备、栽培、科研等各个领域,非专业背景因素使得主体在建设初期更多的是扮演投资方角色,迫切需要引进人才打造管理、技术团队。由于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个新生事物,“技荒”普遍,但工厂化食用菌企业 “封闭运行,技术保密”,栽培配方、生产技术、机械维护、电气管护等许多方面均需要摸索提升,失败的案例不少。如有的原计划投资工厂化杏鲍菇,却因技术问题而改为生产银耳;也有的因产量和品质未达标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技术创新才能占领竞争的制高点。全省30家金针菇工厂化企业 (4家采用瓶栽直生法,26家采用袋栽再生法)的生产数据显示,各主体的生产水平、节能效率和盈利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反映在生产周期、成品率、产量、产品品质、货架期和电耗等指标上。袋栽金针菇尤其突出,生产周期60~90天,成品率90%~99%,单产300~380克,单位千瓦时金针菇产量0.57~1.24千克,单位GDP电耗为806.5~1219.5千瓦时/万元(以工厂化金针菇均价10元/千克计);每瓶或每袋的用电成本大多在0.27~0.3元,最低的只有0.125元,最高的达0.34元。在技术创新方面,浙江双益菇业有限公司针对立体出菇培养时上、中、下层因温、湿、气不一致而生长不同步的问题,通过对出菇室的技术改造,改固定培养为旋转式移动培养,将原本需要3~5天才能采完菇品的菇房缩短至1天,从而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周转效率。在新品种开发方面,当前的品种结构仍显单一,产品同质化,也加剧了市场竞争。

3 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发展建议

3.1 理性发展,着力提升竞争力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不难,难的是保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工厂化食用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在国际、国内 (福建、江苏等)工厂化菇的冲击下,市场价格已显疲态,盈利效应正在消退,而且新产能释放还有滞后效应,风险正在积聚。因此,发展工厂化食用菌,应多一分理性,少一分侥幸。

(1)做好风险评估工作,避免盲目上马。有关部门应帮助主体做好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建设的引导、服务、论证工作,不搞形象工程。评估分析用地用电、技术风险、产品市场风险,以及其他不可见因素。打造优秀团队,包括菌种繁育、工艺流程设计、节能设备 (保温菇房、制冷机组、灭菌设备等)、采购、技术管理、机械电气维护、产品营销等。

(2)合作共赢,倡导差异化、多样化竞争,发展特色品种。在渠道拓展、物流服务、品质品牌和质量控制上下功夫,开拓高端市场,推广配送直送专卖店形式。对共性问题协作攻关,强化技术革新及技术储备。如对菌种改良、接种技术改进、产品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困扰工厂化金针菇生产的绵腐病等课题,企业可联合申请科技攻关项目。

(3)加大集约化菌棒 (包)工厂化生产扶持力度,推广 “集约化菌包生产+分散式出菇管理”模式,有效促进标准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模式。在生产淡季,工厂化生产主体可主动减产,将设备用于帮助菇农加工常规食用菌的菌棒制作,以促进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与常规食用菌生产的和谐发展。

3.2 加强宣传,做大市场蛋糕

毋庸置疑,食用菌工厂化发展已成潮流,食用菌将成为人们餐桌上重要的花色品种和美味佳肴。但是,人们对食用菌的认知甚少,十分有必要宣传引导食用菌产品的健康消费,使其大众化。公益宣传 “一荤一素一菇”理念,可采取以下做法。

(1)开展科普宣传月活动。在农贸市场、公交车等场所播放食用菌科普光盘,展示食用菌种类、生长过程、营养价值、科学选购、烹饪知识等。

(2)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盆栽食用菌的养菇活动。

(3)设计食用菌卡通形象组合、食用菌品种扑克牌等,以娱乐方式促进食用菌普及。

3.3 政策给力,发展食用菌循环经济

依托农业 “两区”(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农业园区中的工、农业废弃物,收集桑园、果园、茶园修剪枝叶,种草养菇,以及农作物秸秆资源发展食用菌。鉴于工厂化食用菌的属性,提出以下建议。

(1)在不改变农业用途、严格控制容积率的情况下,对一些地力差的山地、荒地,允许硬化土地发展工厂化食用菌,对已经存在的灰色用地能给予补办手续,转换土地性质。

(2)在 “电荒”背景下,实行双路供电,在执行有序用电时,保障正常生产,避免因断电导致的严重损失。参照日本、韩国等的农业政策,农业用电采取更优惠的政策。

(3)试点 “碳汇交易”补贴,类似生物质能源开发,对就地收集利用农业废弃物、食用菌菌糠资源多级利用的给予补贴。

猜你喜欢

金针菇工厂化食用菌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钢结构工厂化预制质量控制
工厂化生产的钢结构桥
金针菇转潮期管理七要点
野生与人工栽培的金针菇营养成分比较
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
G0-7“工厂化”井组钻井工艺技术
不熟的金针菇会造成中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