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农业模式的社会效益——无锡市太湖水稻示范园调研分析

2011-08-15李俏

关键词:示范园园区水稻

李俏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从历史的角度看,我们通常把农业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发展阶段。相对于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而言,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营理念和组织方式经营管理,追求专业化、高效益的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和社会化的农业运营模式。[1]它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目前世界各国农业生产发展所追求的目标。现代农业的内涵不仅仅是在生产种植环节,甚至更多的是在其社会化、市场化和加工增值环节,它是一个完善而复杂的制度体系。

一、“社会效益”的概念界定

本文所探讨的社会效益并不是广义上的 “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或产生的有益效果”,而是指排除以经济指标为衡量标准的经济绩效的 “对社会的科技、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它不是通过具体的经济数据来反映的。

而新型农业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则重点体现在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以及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三方面。

二、新型农业模式对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不容忽视的是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极大,粮食安全的基础比较脆弱。而从今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将必然呈刚性增长,而耕地的减少、水资源的短缺、气候的变异性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所以可以预见的是我国粮食的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联合国关于粮食安全的定义的核心即一国的用于商品交换的粮食的供应量要得到切实的保障。这里实际上有两个重要的衡量:一个是粮食必须为能够用于商品交换的,也就是说有品质要求的,安全卫生而有营养价值;二是粮食的商品性供应是充足的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不难发现,粮食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商品粮的生产、库存和供给。

太湖水稻示范园的主营业务是水稻种植,可以相信这样一个融新的技术、新的经营模式为一体的示范园区,将为整个江南产粮地区乃至全国产粮区提供一种重要的探索经验。园区在引入全新的理念,不增加额外自然性资源投入的情况下保证了区域水稻产量的稳定增长和商品粮产出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可基本说明该项目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起着积极作用的。

(二)保证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是对耕地的保护

目前土地沙化、土壤退化、“三废”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可以预见,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仍将继续减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日趋匮乏,今后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的空间将极为有限。1.2亿公顷耕地红线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线,对耕地采取切实且有效的保护措施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3]

地处江南传统产粮区的无锡太湖水稻示范园采取了一种新的耕地保护方法,那就是对原有的农村农业用地进行规划重组,在远离市区的农业区位优良的地块进行了 “按标卡线”式的耕地建设,即以国家规定的具体的地方耕地保障线为依据人为地重新选择了大型规则形状的土地作为优良耕地进行建设,规划面积达667公顷,现实际建设已达300多公顷,而且这些耕地基本全部是以水稻或水稻种植小麦轮种为主。在进行园区建设以前,当地的农田会出现撂荒现象和非农设施占用现象,实际耕地面积不能得到稳定的保持,现在不仅耕地的面积得到了保障而且耕地的质量也有所提高,因为在进行耕地建设过程中农田配套设施得到了完善,平整土地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效。这种园区式的耕地保护方法是很具有创新性的,并且实际效果也很显著。

(三)提高传统种植业的单位产量和质量对确保粮食安全起着关键性作用

面对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不断恶化而农业产品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的紧迫形势,国家提出确保粮食安全必须做到提高基础农业的单位产量和质量,比如要力争到2010年中低产田所占比重降至60%左右,到2020年中低产田所占比重降到50%左右,力争到2010年全国粮食单产水平提高到每公顷4 875公斤,到2020年提高到每公顷5 250公斤左右,同时要力争在粮食高产优质品种选育、高效栽培模式、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新品种。

太湖水稻示范园项目在立项之初便是以提高主要粮食作物水稻 (轮种小麦)的单位产量和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的。在政府决策时便按照资源禀赋、生产条件和增产潜力等多种因素,科学谋划粮食生产布局,明确分区功能和发展目标的。争取集中力量建设一个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和粮食调出量大的核心产区。同时要求该项目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与科研机构合作强化农业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科研攻关,实施新品种选育、粮食丰产等科技工程,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等很多重大专项,成功开发出高钙米、巨胚米等具有很高市场价值的优良品种,并尽可能将它们推广到临近产粮区,而在严谨细致的投标、评审、选择土地承包商的过程中园区耕地的单位产量不断提高。

三、新型农业对建设生态文明和推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一)建设生态文明需要走现代生态农业之路

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二、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发展更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农业体系。在党的十七大,中国正式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世纪发展目标,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是离不开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的。现代生态农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传统种植业领域的全面规划、合理调整、技术创新。就是从以产粮为主导的传统模式转向以综合开发为目的的现代模式,就是从较为粗放的分散经营转向精细的集中经营,就是从单纯的生产性资源投入型生产转向科学技术投入型生产。总而言之,生态农业尤其是传统种植业领域的生态模式就是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4]

太湖水稻示范园是典型的水稻大田集中经营,在园区中心太湖米业公司的操作下,根据政府的统一规划安排,建设起了从育种、生产、加工、销售四位一体的现代农业,而在这四个过程中又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通过建设农田污水综合治理工程以及提出更为严格的试验性农药施用标准,在保证基本效益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当地较为脆弱的农业生态环境。

(二)生态农业的多维生产空间

高效性是生态农业的基本特征,它要求降低农业成本,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等手段,实现经济增值,这便催生出了一个多维的农业生产空间。

通过调研了解到,太湖水稻示范园一些地方的人们在特定时节会将水稻的种植与淡水小龙虾甚至是鱼类的养殖相结合,这充分地说明生态农业的生产空间是多维的。其实这种充分利用生物之间的关系和耕地空间以提高收益的混合种养形式很早以前便已经出现,而现代生态农业所推崇的多维生产空间所指的已经超出了这种限制,要求从立体农业过渡到网络农业,即收益不仅来自于农田地块还要来自于农田之外,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大力发展农业旅游。虽然示范园区有不错的旅游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还没有完全建成,所以要实现真正的多维生产的现代生态农业还尚需时日,不过其发展前景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三)更高效的利用各种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现

强调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则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所谓可持续发展是在重视发展的同时要求发展的可持续性。中国正处在发展与改革的关键历史时期,一味的要求开发新能源成本太高而且周期太长,因此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和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的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到更高效的利用各种资源,只有这样才能首先保证在国家节能消耗的要求之下实现发展。持续性是现代生态农业的又一个基本特征,它决定了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同时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以及农药化肥等工业产品是传统种植业生产过程中最为基础的生产性资源,长期以来粮食的高产大多得益于这两种资源的高投入,然而现在这种高投入已经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资源短缺或价格大幅上涨引起的投入瓶颈问题,还有其导致的环境破坏问题等。[5]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更高效的利用那些有限的生产性资源来建设起真正的生态农业乃至生态文明,而这必须依赖现代科学技术来采取对策。

前面已经提到之前在示范园区范围内的农村会出现耕地撂荒和不稳定流失的现象,宝贵的土地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就被浪费了,政府所主持实施的科学的耕地重组规划解决了这一问题。水稻示范园三年来始终是在用科技来调控农业生产,如与外地高校合作建设的微电脑控制农田合理灌溉系统以及对示范田所实施的更为严格的试验性农药化肥施放标准等,而农田污水循环处理厂也是由政府投资的重要配套设施。

四、新型农业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按照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基本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含完善的支农政策,普及的规模化现代农业,安全稳定的粮食生产,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合格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达到较高水平,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农村综合改革顺利推进,广大农民持续增收等内容。[6]在这个过程中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承担了很大的责任,如何能够用有限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建设效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无锡太湖水稻示范园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通过了省级立项,省、市、区三级政府都为这个项目提供了各种力所能及的支持。这是一项很好的方法的尝试,以传统种植业为对象进行深入的探索,在普及规模化现代农业和保持安全稳定的粮食生产的大前提下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农村的综合治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农村基础设施的改造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进行

因为耕地被重新规划,各种新的生产配套设施也陆续建立起来。大量的政府投资建设了新的电网设施、水利设施和道路交通设施等,很难想象如果这个示范园区没有立项这些投入还会出现。与该园区有关的农村也为了配合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村庄面貌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据村民反映园区的建设对他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并不大,这可能是因为三年来建设新农村运动在当地持续开展,各种生活上的变化较为平缓且复杂多样,因而没有多少人将一些变化与水稻示范园的建设联系在一起,但是从实地的考察来看,园区的各种配套设施建设对周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调查了解到在无锡所处的江南地区农村产业结构早已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由于乡镇企业发达,外部交通条件较为便利,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住户构成了主体,近10年来单纯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就已基本消失。绝大部分村民都是主要在村、乡、镇甚至市区的工厂单位工作,只利用很少的个人时间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或者是一家中只老年人在从事日常的农业生产,在园区建立起来之后,所有的规划内土地都通过村集体与区农林局的租赁合同划给了水稻园,土地使用权被收的村民不再从事农业活动。以前利用少量时间从事农业活动的村民获得了更多的闲暇时间用来娱乐,曾经从事农业活动较多的老年人开始受雇于周围的企业或耕地承包户。可见在这里虽然从产业结构上,园区所起的带动调整作用并不明显,然而对农村不同人群的日常生活确实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水稻示范园区这类大型项目在产业结构尚倾向于传统的地区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在那种从全国范围来看还大量存在的地方,一个类似的项目将急剧改变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因为之前的主要劳动对象被统一租赁,大量的劳动时间被空闲出来,如果能配合当地企业建设的开展,将很有可能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

江南地区有其独特的产业结构背景和资源条件,因而现代水稻园区的建设受到的阻力比较小,实施比较容易。[7]而在产业结构还比较传统且资源条件并不优越的地区,类似的园区建设虽然能带来农村基础设施改造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更突出的成果,但同时阻力也会更大,而且需要来自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更多的投入和努力。

(三)新农村要求新的支撑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8]

无锡太湖水稻示范园是经过政府科学规划和决策的,其基础设施也是完全由政府投资,经营中采用投标承包的方法选择委托方,通过调查,承包土地经营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其中有一部分就来自于专业的农村信贷机构,国家调整优化农村金融扶持政策在这一过程中显现了效果,而由于这种政策的调整优化,更多的社会力量开始准备进入这一基础领域,年年增加的土地竞标代表已经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了。一些当地的农民在暂时放弃耕地使用权一段时间后由于承包外显效益与本人家庭经济情况的变化也流露出愿意收回土地进行耕种的意愿。农民是新农村的主体力量,当农业作为一种产业真正开始吸引农民回流时,新农村建设就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五、新型农业模式在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存在着不足

(一)缺少长远规划,运行机制落后

以太湖水稻示范园为例,园区自建设起,就事实上是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管理,地方政府都积极建设该农业园区,并将其列为农业和农村工作重点,作为党委、政府督办的重要实事,可以说建设园区的政治热情很高。但是,水稻园园区在开始建设时轰轰烈烈,运转后却少有人问津,园地交由承包户管理,在大多数时间内任其自由管理,有些承包户种的是示范园的优质土地,使用的却仍旧是陈旧落后的管理方法。园区型企业虽有雄心,但在规划上受制于政府,在执行上办法的创新明显不足,略显形式化的政府参与的投标竞标,使得园区现有土地的利用分配受到以往农村土地承包的显著影响,新的承包户事实上并没有出现,过去并非主要的承包户的利益却被实际上的剥夺了,因此在村民中产生了一些相关的意见分歧和争议。

(二)更注重形象展示,经济效益并未真正带给普通村民

党中央要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高投入、高收益是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园区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园区引进先进设备和优良的试验性品种,他们这样做是因为除经济利益的考虑外园区的展示作用相对而言更为重要,不可否认示范园应该发挥自己的形象展示,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农业新技术的研发成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当地农民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避免给他们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农业科技园区其实是一个农业型企业或企业集群,也是一个农业技术开发区,建设内容多,建设周期长,所需资金多。[9]目前,水稻示范园区先期投入基本上以政府为主,但是政府投入毕竟有限,政府资金目前仅能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新型农业金融扶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的背景下由于投融资跟不上,社会资金不能充分入园,后续资金因而短缺,后期建设开始出现放缓的迹象,园区运作也相伴出现多种问题。[10]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当地村民对这一项目的满意度越来越低,在调查中有部分村民甚至表示如果土地耕种权重新归他们所用,他们是很乐意接受的。据了解,根据村集体与农林部门的合同协议,土地租金将随实际市场粮食收购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但约定保底上浮),但是在国家基准粮价三年来已提高了近一倍的情况下,村民拿到的土地租金却没有多少提高,合同没有得到履行,老百姓产生不满情绪实为正常。虽然原因错综复杂且涉及范围很广,但可以确定的是在这中间相当大一部分的经济利益事实上并没有分配给当地村民。

(三)信息的过滤和筛选不当,激化了农村社会矛盾

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应该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然而由于各级行政部门与组织对信息的层层过滤和筛选,在最基层的广大村民中间只有与经济效益有关的项目内容 (比如土地租赁合同等)为大多数人所了解,这就势必造成了村民们心理预期呈现单一化(只以经济收入为标杆),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他们中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水稻示范园的建立对国家确保粮食安全以至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而因为种种原因现实的收益结果与经济收益预期逐渐的产生了差距,在无法用另外的一种利益的表现来缓和村民矛盾的情况下,他们由于普遍不会考虑到项目其他方面的预期与结果,所以,便会加重自己的利益受损感,由于近年来乡村经济的不景气,农村中失业者开始出现并增多,类似的利益受损感 (或可成为相对剥夺感)容易更为严重,这样,村一级新的社会矛盾渐渐被点燃和激化,这样下去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1]蒋和平,辛岭.建设中国现代农业的思路与实践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5.

[2]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中国粮食安全发展战略与对策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5-26.

[3]蒋和平,辛岭.北方干旱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与抗旱对策 [J].经济观察,2009(3):29.

[4]顾双平,姚立生.农业科研单位服务沿海地区现代农业的几点思考——以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为例 [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204-206.

[5]蒋和平,张忠明.发展设施农业的政策建议 [J].农家参谋,2010(9):4-5.

[6]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2008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年度报告 [R].

[7]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5-55.

[8]蒋和平,崔凯.农业科技园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原理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0,137(23):61-65.

[9]陈阜,王强.农业科技园区规划理论与实践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78-83.

[10]蒋和平,辛岭.关于完善我国农业补贴的政策建议 [J].农家参谋,2010(7):6-8.

猜你喜欢

示范园园区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流翔高钙花生 托起示范园主“致富梦”
一季水稻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水稻花
园区的开放样本
流翔高钙对比示范园,在齐鲁遍在开花
塘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