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与小学合作共同体建设的探索
——基于小学教师教育的改进研究

2011-08-15陈威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师范生共同体

陈威

(哈尔滨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

大学与小学合作共同体建设的探索
——基于小学教师教育的改进研究

陈威

(哈尔滨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

大学与小学合作共同体,是基于大学和小学合作实践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具有大学和小学获得多重价值的合作共同体。通过大学与小学的协同合作,推进大学与小学在小学教师教育上的合作,创新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和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在大学与小学合作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合作理念、重构平等的合作文化、建立规范的合作制度、确定有效的合作内容、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才能真正促进合作并彰显合作的内在价值。

大学;小学;合作共同体;教师教育

近年来,教师专业化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热点。在此背景下,依据教师专业化理念,变革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和机制,成为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与趋势。其中,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建立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共同体的重要载体,发展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师培养模式,逐渐引起了国内外教师教育界的关注与重视,并成为国际教师教育领域的一个基本做法。随着我国小学教师教育层次的提升,高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亦应确立研究先行,立足于实践的行动方略,探索建设大学与小学的合作共同体,改进小学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小学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一、大学与小学合作共同体建设的背景

大学与小学合作共同体,是基于大学和小学合作实践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理念,是基于大学和小学需要彼此的帮助以获得成功的合作需要,是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消除二者隔离状态的有效途径。通过大学与小学的协同合作,融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改革为一体,教学研合一,共同推进小学的改善和大学的教学改革,为大学的师范生培养、大学教师和小学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改善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有效可行的载体。

大学与小学合作共同体的构建,源于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简称PDS)所倡导的核心理念:大学和中小学要合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自19世纪末期以来就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存在,如1896年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20世纪 60年代末期出现的教师入门学校(portal school),都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不同形式,但PDS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是在1986年由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育学院院长组成的霍姆斯小组在其《明天的教师》的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报告指出:在专业发展学校中,实习教师、大学教研人员和中小学教师应当建立伙伴关系,共同致力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水平[1]。霍姆斯小组认为,专业发展学校是“为初学者的专业训练,有经验者的继续发展,以及教学研究和发展”的最佳的形式,此后,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迅速崛起,成为改革教师教育模式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其倡导大学与中小学教育要进行密切合作,一起关注中小学的变革和教师教育的变革。只有大学与中小学之间进行长期、整体的合作,建立共生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才能改变教师教育脱离实践、远离中小学教育环境的现状,促进大学实习学生的“临床实践”和专业成长,也为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提供对话的平台,从而促进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有效沟通,使双方都得到改进,进而发生实质性的教育变革。这种具有大学和中小学获得“双赢”的多重价值的合作共同体,是一种成功的合作形式。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需要以提升教师素质和改进教师教育为基础和动力。为了切实培养出能够服务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合格师资,适应和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承担小学教师教育的大学需要主动地研究小学的各种新变化、新需求,不断反思小学教师教育的目标、课程与教学,把小学的教育情境当做宝贵的应用资源与施展力量的发展领域,把广泛与小学开展合作,服务于小学教育实践、发展自己作为自身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职责。而小学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一方面需要来自大学的学术支持和理论指导,另一方面也是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与大学共同培养和指导师范生专业成长的职责。双方具有合作的现实需求。

二、大学与小学合作共同体建设的目标

(一)转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

以教师教育的大学独自承担师资培养培训职责的教师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暴露出教师教育领域深层次的弊端,即:大学的职前教育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严重脱离基础教育实际,不能高效高质量地达成培养新教师的目标,新教师不能很快适应教师角色的要求。新教师在大学教育阶段所学的缺乏“现实教学土壤”的理论知识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脱离,专业准备明显不足,使得他们无法迅速地实现由师范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而大学教授则固守自己的理论天地,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又缺乏理论的科学指导。师范生的职前阶段处于一种“没有实践的理论”状态,而在从教阶段却是“没有理论的实践”[2],这必然影响到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当前,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实践转向,为此,师范生的培养并不能单一取决于大学教师教育的系统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应更多的根植于小学的现实教育场景,从小学鲜活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中获得教育智慧,实现专业发展。小学应具有教师教育的职能。建立小学与大学的合作共同体,在合作的基础上培养教师是教师教育的新模式,旨在改变现行的主要以大学为本的培养小学教师的教育模式,倡导未来教师专业目标,使小学教师教育成为优质的教育实体。在合作共同体中,大学与小学之间彼此了解和互动,共享资源和信息,共同承担师范生的培养职责,一方面可以改变实习生得不到有效指导的弊端,在具有合作积极性的大学教师与小学教师的合作指导下,师范生全方位地参与学校的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以真实的教师身份去亲历教学过程、实践班级管理、集体备课、参与会议和科研活动,有更多的观察、研究、实践与反思的机会,可以使师范生在大学接受系统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养成理性思维的同时,在小学提供的真实的教学环境中不断对已学的知识和理论进行体验和反思,形成和提高教师专业能力,获得实践知识和实践经验,促进师范生拥有良好的专业准备,较快地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另一方面通过合作促进了教育理论主体和实践主体之间的对话和沟通,大学教师在小学参与各种教师研讨活动,组织实习生的讨论,也会根据实际需要在小学的课堂中执教,为小学教师带去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有利于教育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同时也会把小学教育教学的各种问题反馈到大学,加强大学对小学真实教育问题的研究和反思,改进教学策略。小学教师则在负责指导实习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了解大学的教学改革,并促进其不断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这种合作为小学教师教育提供了教学实践的真实情境,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促进构建新的教育理念,生成新的培养模式,同时为教育实践提供方法上的指导,促进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融合。

(二)变革大学教师的研究取向

大学重纯粹学问的传统及重研究轻教学的导向使大学教师往往倾向于“纯”理论的学术研究,教育理论和教育问题的宏观研究较多,深居象牙塔,很少把中小学的教育现实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取向,导致大学教师对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缺乏足够的了解,教育理论研究游离于教育改革实践之外,在大学课堂上对理论的解读往往是空泛和抽象的,缺少鲜活生动的素材和针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在师范生的教育见实习的实践中,也无法发挥起实质性的指导作用。而在合作共同体中,一方面大学教师置身于真实的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可以充分感受教育实践的鲜活气息,了解小学变革的实践动向、教师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和困惑,不断获得新的教育研究资源,丰富自己的实践知识,思考新的来源于实践的、真正反映实践需要的“真问题”,使大学教师已有的教育理论因丰富、鲜活的教育实践的融入而变得丰满、生动起来[3];另一方面,大学教师在小学教育实践中研究教育问题,从实践的角度关注理论的价值,检验并反思、修正研究的结论,以使其能够更好地诠释和解决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改变其束之高阁、玄而论道式的研究传统,获得基于实践的理论提升与学术生长点,进而滋养内在的理论,真正发挥理论影响实践、服务实践的本来价值,成为“为实践的理论”。

(三)促进在职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专业成长是多阶段的连续过程,是职前教育、上岗适应和在职提高一体化的过程[4]。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必须诉诸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主动的专业发展策略[5]。但事实上,如果没有人帮助教师对实践进行反思,没有人向他们教授崭新的教学策略,没有人提供刺激改进的元素,大多数教师不会自觉地在行为上发生改变。因此,在职小学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需要走上学术前沿,寻觅创造和发展的新支点[5]。在合作共同体中,在职小学教师可以到大学中选修课程,更新知识和观念,可以参与大学教师的科研课题,以研究者的眼光来审视并反思教学,使自己处于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过程中,有的小学教师还可以被聘为大学的兼职教师,将生动的教学实践经验带入大学课堂。更为重要的是,小学教师在大学的文化和研究氛围中,在与大学教师的合作和交流中接纳了新的教育观点和思维方式,得到了来自大学的实践升华的理论指导。与此同时,在指导实习生的过程中,其自身的教育理念、教育经验和教学习惯也会不断受到挑战和冲击,促使他们以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和反省自己的教学,在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中改造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模式,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理性”,改进教学行为,从而激发小学教师的研究意识和主体意识,使其真正成为“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发展”的“反思型实践者”,促进其专业发展。

三、大学与小学合作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策略

(一)树立有机的合作理念

合作理念是PDS的核心概念。大学与小学合作共同体的建设要基于合作的理念。合作可分为不同的层次,根据威特福尔德(Whitford B)等人的观点,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可分为协同合作、共生合作及有机合作三个层次。协同合作表现为一方“施与”,另一方“接收”的合作关系,传统的大学将其毕业生安排到中小学实习,并由中小学教师指导这些实习生的合作关系即为这种关系。共生合作表现为双方互有“施与”及“接收”,中小学给大学毕业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大学则给中小学的在职教师提供进修及研讨的机会;有机合作表现为双方均有强烈的合作意愿及动机,解决双方共同的具体问题,目标是为了双方的共同更新。大学与小学合作共同体的建设应在共生合作的基础上建立有机合作的理念。因此,要建立真正的合作共同体,大学和小学双方应该具有共同目标——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具有共同的兴趣和利益——教育和教师教育,具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共同决策和一致行动。

(二)重构平等的合作文化

合作并非关注形式上的“合作”,它更多倾向于实质层面的“合作”,这种合作应是一种关于教育民主的合作、一种关于教育平等的合作。大学教师和小学教师都必须转变观念,彼此承认对方的专长——大学教师长于理论和研究,小学教师具有学校教育的实际经验,在合作过程中他们是平等的参与者与研究者,在保留各自独立思考和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相互理解与信任,以不同的方式认识参与实践、最终的目的都是改善教育实践[6]。首先,大学教师应弱化传统大学的学术权威的指导者形象,改变妨碍彼此合作的“上”对“下”的角色定位和垂直关系,放弃远离教育教学实践的思辨理论,尊重小学教师原有的教育教学经验,与原有经验实行平等对话,把研究的侧重点集中到小学的真实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而有效地指导实习生的专业成长。其次,小学教师要由“操作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转变,有效地利用大学教师的思想资源,改变对教育理论的不恰当期望,谋求与大学教师建立一种伙伴合作关系、协商关系,学会反思探究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在与大学教师共同解决所关注的问题中更好地实现专业发展,在实践合作中实现大学与小学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进而实现两种文化的融合,建构大学与小学有机合作的共生关系。

(三)建立规范的合作制度

大学与小学建立合作共同体,必须有规范的合作制度作为基本保证,保障大学与小学校际间以及教师间的合作,合作的双方达成协议后必须履行,比如建立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小学校长、大学主管教学工作的领导和大学指导教师组成的合作领导小组,规定合作中的双方的职责、扮演的角色与年限,小学接受和指导师范生实习以及小学教师在大学接受培训的强制性保证等等保证教、学、研合一的高效的管理办法及共同管理的制度规定,保证大学与小学由松散的合作转向规范有序的合作。

(四)确定有效的合作内容

大学与小学的合作共同体需要确定切实可行的合作内容促进合作者的成长和发展。

1.合作开展课题研究

大学与小学教师可以合作开展课题研究,一方面,小学教师可以自己设立课题,请大学教师来指导,帮助小学教师用理论话语表达自己的实践智慧,以研究者的眼光来审视并反思教学;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基础教育研究基地,根据实际情况共同确立课题,双方共同开展行动研究;还可以由大学教师选择确立有关教育子课题,邀请小学教师参与其中研究,贡献自己不能充分表达的教育实践价值。

2.共同承担师范生的培养职责

大学要借助“教育实习基地”、“基础教育研究合作基地”,联合有经验的小学及小学教师一同关注师范生的专业成长,共同承担师范生的培养工作,为实习生提供一系列的支持与示范,使实习生能够参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较好地融入教学和校本研究之中,使其在教育见、实习的各阶段获得教育教学的专业实践知识和实践经验,顺利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此同时,在合作开展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小学要了解大学的教师培养情况,并对大学的小学教师教育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使小学教师教育更好地回归实践。

3.大学教师到小学轮岗实践

要当好小学教师的教师,就要了解小学与小学教师。因此,从事小学教师教育的大学教师只有轮岗深入小学教育基层进行实践,才能更好地了解小学教育实践、了解小学教师,进而增强其改进课程与教学的意识,更好地反思和研究小学教师教育,衍生新的课程资源,改进教学策略,并在对鲜活、生动、丰富的教育实践的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理论提升和实践感悟,更好地指导和引领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发挥大学的功能。

4.开展教师(校长)论坛活动

大学教师除了要深入小学,为小学教师定期开设各种讲座、报告,进行校本研讨和以需为本的培训之外,共同体中的大学还要与小学教师(校长)定期开展论坛活动。大学可以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施、教学过程、课题研究、日常教育实践的有关问题以及教师培养和成长的有关问题等,与准教师、小学教师(校长)进行民主、平等的对话和探讨,双方均参与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民主、合作的对话与交流中,大学教师可以了解到鲜活的实践经验与智慧,从而为自己基于实践的理论提升奠定了基石,增强了观点呈现的信念与力量[7]。小学教师则在与大学教师的交流与对话中获得专业引领,进行积极地自我反思,思考和研究解决教育过程中的问题,避免长期机械重复的缺乏教育意义的教学活动。

5.小学教师到大学进修并兼职授课

在合作共同体中,小学教师可以到大学中选修课程,更新知识和观念,使自己处于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过程中,有的小学教师还可以被聘为大学的兼职教师,将生动的教学实践经验带入大学课堂,参与大学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参与培养方案的研制,为大学的教师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

(五)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

大学与小学合作共同体的建设是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对小学教师教育模式的探索,为支持在共同体建设上取得成效,一方面,大学的主管领导应对共同体建设有深刻理解,并加大对建立共同体的支持力度,真正鼓励大学教师为小学教育服务,加大大学与小学对接的政策的支持力度,为教师提供合作的充足的时间、认可和报酬,推进大学教师到小学实践、研究和指导,在教师晋级及评价中加入对教师在合作中付出的评价,提升教师来自一线的教育实践成果考核,建立一套新的评价标准和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合作。另一方面,小学教师的绩效考核也应重视与大学合作参与的项目,并把指导师范生实习的质量作为专业考核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促进有效合作。

综上所述,大学与小学合作共同体的建设,作为一种变革策略是值得追求的,但合作的实践运作过程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1]许建美.浅议美国的专业发展学校[J].外国教育研究,2002,(3).

[2]沈卫华.教师职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模式的反思[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10).

[3]李虎林.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协作对职前教师教育的改进——以西北师范大学经验为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7).

[4]钟瑞添,耿娟娟,罗星凯.大学与中学教师教育合作伙伴关系建设:理念与行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5]陈菊.构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指探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8).

[6]张景斌.大学与中小学的伙伴协作:动因、经验与反思[J].教育研究,2008,(3).

[7]马云鹏,谢翌.优质学校建构的取向、模式和策略[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An Exploration on theConstruction ofCooperation Communityof PrimarySchoolsand Universities:AResearch on theReformation of PrimarySchoolTeachers’Education

CHEN Wei
(Educational Science Department,Harbin 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 150086)

Cooperation community of primary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helps both primary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obtain multiple values.This community is based on the core ideology that teachers can achiev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y primary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cooperating practice.The coordination of primary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drives the cooperation of instructing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of both sides.Only by building up proper cooperation ideology,reconstructing equal cooperation culture,establishing normative cooperation regulation,confirming effective cooperation content,and forming perfect motivating mechanism,can cooperation community of primary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promote and manifest the inner value of cooperation.

universities;primary schools;cooperation community;teachers’education

G625.1

A

1674-831X(2011)02-0026-05

2010-11-28

陈威(1969-),女,回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责任编辑:刘济远]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师范生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