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人才思想探析

2011-08-15高安宁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干部历史人才

高安宁

(陕西省委党校 图书馆,陕西西安 710061)

毛泽东人才思想探析

高安宁

(陕西省委党校 图书馆,陕西西安 710061)

毛泽东同志认为,社会发展必须依靠人才。他选拔人才不以资排辈,使用人才不计较出身,并重视培养人才,强调要学习历史,从历史中吸取营养。毛泽东同志提倡科学的成才方法,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毛泽东;人才;思想;实践

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卓著的思想,他的人才思想闪耀着熠熠的光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拔人才既重视年轻人也不忽视有才能的年长人

毛泽东很注意提拔年轻干部,他指出选拔干部不能只看资历,要看能力,只要有能力,年轻人可以选拔到领导岗位。他列举过《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周瑜提拔为都督时只有29岁,众人不服,但打了大胜仗。他经常用这一典故教育干部在选拔人才时要选拔年轻有为、有能力的干部。毛泽东对青年人寄予厚望,他在苏联接见留学生时说,青年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希望,是未来。毛泽东一生很重视选拔年轻干部担任重要领导。他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作用。1937年,红军到达陕北以后,毛泽东认识了陕西革命队伍中的一名年轻人——习仲勋,并把他从基层提拔至中央西北局的领导岗位,习仲勋当时说他年轻没有工作经验,毛泽东说,年轻人要多锻炼。后来他与彭德怀转战陕北与国民党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取得了西北解放的胜利。毛泽东称习仲勋比诸葛亮还厉害。可见他一生是多么重视使用有能力的人才。毛泽东说要提拔年轻干部,赤壁大战时,程普40岁,周瑜20岁,但周瑜的职位比程普高,同时诸葛亮27岁就成名。因此,他主张大胆提拔和使用年轻人。他指出王勃24岁死时已很出名,夏完淳17岁被杀时已有很多著作,李贺死时才27岁,晋朝的王弼18岁就是哲学家。因此,要向这些有才华的人学习,要重用有才华的年轻人。许多名人都是从年轻时出名的。孔子、马克思、章太炎、康有为、刘师培等人都是年轻时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应该向他们学习,努力钻研,成功成名。毛泽东非常重视年轻人,关心年轻人的成长。他在共青团会议上会见年轻代表时,多次提出了年轻人是祖国建设,社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

对于年长的有能力的人,毛泽东同样予以重用。徐特立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老师,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投身革命,在最艰苦的时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对他很了解,一直谦虚地称他为自己的老师,他为革命干了许多工作,解放后,任教育部部长,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还有董必武,章士钊等年长的同志很有才,从革命到解放后都给予重任。因此,毛泽东的人才思想就是选拔有能力的干部,无论年轻或年老,不重资历,只重实际工作水平和能力。

二、使用人才不计出身

有的干部使用人才提倡最红,最革命,计较历史问题,毛泽东不这样认为。他常教育党的干部要读《三国志》中《郭嘉传》。郭嘉是袁绍的一位谋士,因为袁绍不重用他而投奔曹操,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不少战功。毛泽东要求领导干部要向曹操学习。他在使用人才时,并不追究他们是否曾在国民党工作,他重用了傅作义、陈明仁、程潜以及张治中等曾在国民党中工作过的人员,这些人为国家立下了不少功勋。毛泽东还重用了赵寿山等人,指出他是中共特殊党员,有特殊作用。这些思想与曹操重用郭嘉是相通的。只要对革命有作为,有能力,有贡献,就能得到重用。

毛泽东还很重视海外归来的人才,他常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等讨论问题,互相学习。他在与钱三强等交谈中提出了基本粒子的问题。很有科学预见性,这足见他对海外人才的重视,也可见他不以出身使用人才的思想。

三、重视干部的学习和教育,重视人才培养

毛泽东非常热爱我国的《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聊斋志异》等传统小说。他不但自己阅读,还让广大干部阅读。他叫许世友多读《红楼梦》,从中掌握知识。他对贺龙元帅、徐海东将军说,《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不读这三部书,就不算是中国人。他还让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参加文化学习班,并检查他们的学习成绩。他自己把“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读了多遍。他让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让干部去读这些历史著作。他还与郭沫若等商讨历史问题,与其他名人商讨诗词问题。他涉猎广泛,从各方面要求培养干部多读书,掌握知识,成为人才。他指出读了马列著作的干部还要读《孙子兵法》《三国演义》。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他在延安时要求干部学习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让干部戒骄戒躁,努力工作,提高修养。他指出省委书记要研究理论,培养秀才,要研究文法、考据、词章,教育干部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由于我国解放前干部主要是夺取革命政权,许多人文化水平低,毛泽东要求他们学习文化,成为内行,成为人才。他教育干部读史,要做评论员,认识历史,对历史中的错误问题要给于批判,正确对待历史,不做书呆子。毛泽东常讲,古为今用,就是让干部学习,把历史用于今天[1]。

四、人才培养要从中国历史中吸取精华

毛泽东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他认真学习中国历史,对中国古代历史有着深刻理解。在年轻时,在湖南省图书馆学习了许多中国历史方面的知识。他一生研究“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取得了很大收获。国内外许多领导者称赞他是懂得中国历史的第一人物。毛泽东对孔子也很重视,指出孔子的因材施教方法很科学,要求领导干部也要因材施教,培养人才。毛泽东不但是一个善于使用人才的高手,而且教育干部要学会使用人才。毛泽东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善于把历史和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在今天还在教育着我们的干部和群众,当年他就是用这一方法同王明、张国焘、陈独秀等错误思想进行斗争,教育和培养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人才,建立了新中国,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2]。今天我们仍然用这一思想教育我们的干部和群众,继续努力建设美好未来。

五、社会发展必须依赖人才

毛泽东喜欢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通俗小说,他指出,三国中有许多知识分子,有低级的,有高级的,有穿八卦衣摇鹅毛扇的知识分子,梁山泊有公孙胜、吴用这些知识分子。没有知识分子,社会就不会发展,就不能前进。一个领导集团的形成总要有出谋划策的人才,他们就是知识分子。如刘备诸葛亮集团,宋江吴用集团,朱元璋刘伯温集团,李自成牛金星集团等。他指出社会革命就需要知识分子。他从历史中总结出社会发展进步是需要人才的,因此,他非常重视人才。毛泽东在陕北时从报纸上读到了一篇有关历史方面的文章,发现此文作者田家英知识丰富,是个人才,就把他调来做自己的秘书,中共八大的开幕词就是他写的,可见毛泽东重视人才,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六、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法

毛泽东在人才培养上很重视实践的作用,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他根据我国财力状况,指出学校可以办工厂等采取半工半读的方法,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毛泽东指出,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他鼓励大学生到生产中去,到农村去,到实际生活中去锻炼和提高自己。毛泽东的大儿子毛岸英从苏联回国后,毛泽东让他到农村去锻炼、去工厂锻炼,后又让他去朝鲜抗美援朝,接受各种实际锻炼。毛泽东是一个很重视实际能力人才的人,他从实际工作中挑选人才,从具体岗位上选拔了不少具有实际才能的领导者,这是毛泽东人才思想的一大特色。毛泽东在培养人才时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反对片面强调某一方面。毛泽东从一个农家子弟,锻炼成为中国革命的领袖,也显示了实践锻炼人才的正确性。

毛泽东使用人才按其能力和品质使用,不任人唯亲。解放后,毛岸英的舅舅杨开智要求到北京工作。毛泽东没有答应,给湖南的领导王首道写信,要求按其能力,安排合适工作。毛泽东在建国初的政府人选中,选择了大批有才能的人才,他们并非都是清一色的共产党干部,有不少党外民主人士成为了领导者。毛泽东虽然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用人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让有才能的、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祖国的各类人才到政府工作,从不违规任用自己的亲属。

七、全民性的人才培养方针

毛泽东针对我国人才民众文化水平低的情况,采取了民众办学,扩大人才培养的方法。在解放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他主张办各种培训班,提高知识的普及率。解放后,他主张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取消贵族学校,让人民办学,让老百姓都上学。同时针对许多工农群众缺少文化知识的情况,决定采取半工半读的形式,开办各种业余学校。针对民族地区教育水平落后的情况,鼓励在民族地区开办学校,培养人才。总之,新中国在毛泽东教育人才思想的指导下,文盲减少了,全国人民文化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了,高水平的人才比解放前大有改观。毛泽东针对许多知识分子缺乏生产经验,又针对劳动群众缺乏科学知识的状况,强调二者结合,互补不足,把生产劳动和教育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人才的科学素养和素质。如今许多科研人员,科研成果多,但转化为生产力少,就是因为没有把科研与生产想结合。

[1]黄颇.一代伟人毛泽东[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2]胡国强.毛泽东文化教育革命思想研究[M].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2):11-14.

On MaoZedongThoughtsofTalents

GAO An-ning
(Library ofParty School,Shannxi Provincial Committee,Xi’an,Shanxi 710061)

Mao Zedong believed that social development must depend on talents.He emphasized the nurturing of talents and selected talents regardless of the age or the family background.He advocated learning experience from history.Mao also advocated scientific talentstraining and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practice.

Mao Zedong;talents;thoughts;practice

A84

A

1674-831X(2011)02-0001-03

2010-10-21

高安宁(1968-),男,陕西长武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才学研究。

[责任编辑:葛春蕃]

猜你喜欢

干部历史人才
人才云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干部任免